担心,殿下早就把伺候的人安排好了。”
宋薇看她提到聂玄便是满满的欢喜和信赖,既是欣慰又是好笑,轻斥道:“太子如今是皇上了,你还一口一个殿下的,赶紧改口了。”
蒋明珠一愣,这才察觉自己的口误,连忙笑道:“是,一不当心就忘了。回头我得多喊几声,免得下回再叫错。”
聂玄下朝回来正赶上他们说的这最后几句,一边解朝冠,一边笑道:“夫人不说,朕也没察觉。”
蒋明珠起身迎他,笑着接过他手里的朝冠:“陛下是有顺风耳么?一说到您您人就到了。”
宋薇看他们小两口相处时轻松恩爱,连忙寻了个由头,告辞出宫了。
蒋明珠和聂玄说了宋薇要晚些时候进宫的事,又把她的来意说了。
聂玄还有不少折子没批,见蒋明珠已经自觉地坐在桌边替他研磨,便挥手让贺林等人都退了下去,一边拿了折子看,一边“嗯”了一声:“那你怎么想?”
“陛下这个先生是做出瘾头来了,总想着考我呢,”蒋明珠嘀咕了一句,笑道:“陛下是希望表哥立下大功,风风光光地将皇姐娶进门。也是觉得表哥能够胜任。”
“他的兵法师从萧岭,气度大开大合,在细节处也从不疏失,攻守皆得法。他在嘉平关的那几次奇袭,都是因势利导,看着像是草率冲动,其实是稳中求变。”聂玄毫不吝惜对宋清的赞赏:“宋清若为将,将来的成就定是远超你舅舅。我给他十五万军队和一万精骑,已经是很保守了。你尽管放宽心。”
在沈凌的调度下,一万精骑的粮草在第二日就已准备妥当,十五万大军的粮草也已从东江、之南等地调往南越。
宋清的一万精骑很快整军待发,一切都准备停当,只等聂玄一声令下便可开拔。
清宁宫却忽然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人。
贺国公府的郑老夫人来求见何太后,想求她让聂玄收回成命。
蒋明珠正巧也在清宁宫陪何太后说话,她对郑老夫人一向很有好感,见她急的嘴上都起了火泡,忙劝道:“老夫人先别着急,有话好好说。”
郑老夫人摇头,颤巍巍地跪了下来:“太后,我们何家满门英烈,理应为大盛尽忠,可如今家里只有嘉儿这么一个孩子了,他竟然、竟然瞒着我向皇上请战,要跟着宋小将军上战场这、这叫我怎么能放心的下啊”
何太后惊得站了起来:“什么?何嘉向皇上请战?他疯了不成?南姜的气候跟京城千差万别,还有沼泽瘴气,这是去打仗不是去玩,他跑去凑什么热闹?!”
“可不是,他真是昏了头了,”郑老夫人泪如雨下:“好说歹说都劝不听,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才来求太后娘娘,请皇上收回成命。”
事情已经近在眼前,也拖延不得,何太后立刻让人去请了聂玄。
何嘉是何府仅存的一点血脉,宋清又何尝不是宋家唯一的子嗣?萧岭和萧若水在知道宋清要出征的消息后,只是嘱咐他一切小心,宋薇虽和她抱怨了几句,却也没妄图通过她来影响聂玄的决定。如今何太后却是一听这话就想让聂玄收回成命。
蒋明珠低下了头,何太后和郑老夫人的语气让她微微有些不悦,但她还是知趣地没开口说话。毕竟何嘉从没离开过京城,贸贸然去往战场,家里人放心不下,总归还情有可原。
这会儿聂玄正在御书房和宋清等人议事,听贺林回报了个大概,也就点了点头,等这头议完了,又着人去把何嘉叫了过来,一起到了清宁宫。
郑老夫人一看到何嘉,立刻上前拉住他,转向聂玄求道:“皇上,嘉儿他不懂得轻重,胡乱请战,求皇上原谅他”
聂玄方才一听是太后和郑氏要见他,就猜到是这么回事了,随手把何嘉一推,推到郑氏和何太后面前:“这小子跟朕说家里人都同意了,朕才准了他,没想到竟是哄朕的。既然老夫人不同意,这就把人领回去吧。”
何嘉梗着脖子:“皇上,您金口玉言,答应了让我随军出征的。”
“你还敢跟朕讨价还价?”聂玄一挑眉:“朕可还没追究你的欺君之罪。”
郑氏腿一软,跌坐下去,一时左右为难,又不敢说自己不同意,又不想真的让孙子出征,急的面色煞白。
聂玄坐在蒋明珠身边,悄悄捏了捏她的手。
蒋明珠不明所以,只见他朝何嘉那边瞟了一眼,才明白过来,这症结其实是在何嘉身上。聂玄让她插手,显然是已经知道何嘉为什么非要出征了,这是想送个何家的人情给自己,当下心领神会。忙让人扶着郑氏坐下,温和道:“贺国公,容我插一句嘴,你还年轻,又不曾上过战场,贸贸然去了南姜,岂不是叫母后和老夫人担心么?”
☆、第八十二章 皇后临盆
何嘉抬头,不服气地分辩道:“有志不在年高,宋将军还比我小了两个月,已是三军主将了,我想投军报国,又有什么不对?”
蒋明珠还是劝他:“宋蒋家虽然也年少,但随父亲在军中已有多年,又有临阵杀敌的经验,贺国公从未离开过京城,也未曾接触过战场。若是当真想上战场,也应先到京畿卫锻炼三年两载,熟悉了军营生活再去如此,母后和老夫人也好放心些。”
郑氏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连连点头:“嘉儿,皇后娘娘说的甚是,你有心报国,娘不拦着你,可你不能说上战场就立刻上战场啊。”
聂玄也适时给了他们一个台阶:“皇后这话在理,贺国公,你的欺君之罪朕也不追究了,你既想去军中锻炼,就先到京畿卫,去做个校尉吧。”
按理说,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就可以皆大欢喜了。太后和郑氏只是不希望何嘉有危险,而不是想把他养成二五不知的纨绔子弟,让他去京畿卫锻炼,她们自然是很乐意的。至于何嘉自己,虽没能去成战场,但到底有了个实职,按理说也该满意了。
聂玄显然就是打了这样的主意,才会把这个人情送给蒋明珠来做。
谁料何嘉竟一下子跪了下来,执意道:“求皇上、太后、母亲,让我去战场吧。”
聂玄皱了皱眉,他和这个表弟虽然不多么亲近,但到底还是有些情意的,再者怜惜何家一门英烈,也不想让何家这点仅存的血脉出什么差错,便板起了脸:“贺国公,打仗可不是儿戏,一个不慎,不仅害了自己,还可能害了你手下士卒的性命。”
“臣自幼学武,虽不敢说武艺有多高,但自信弓马娴熟,不逊于一般兵士,”何嘉一咬牙,硬气道:“臣愿意在宋将军麾下,从兵卒做起。绝不给皇上抹黑。”
他打小不爱读书,喜欢舞刀弄枪,郑氏怜惜他年幼失怙,对他便诸多纵容,见他喜欢这个,就请了不少武师傅来教他。因此何嘉的功夫确实很是不错。
这一点聂玄也知道,但他没想到何嘉犟起来竟这么拧。一时也有点头疼,看向何太后和郑氏,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郑氏见儿子油盐不进的,又是着急又是生气,怒道:“你是成心要气死我不成?”
何太后见她当真气得面色发白,嘴唇哆嗦,也有点着急,连忙让人扶着她坐下:“大嫂别这么着急,嘉儿有这个志向,肯上进也是好事。”
仅从称呼上,亲近之意就表露无遗。她多年执掌后宫,对旁人心思的把握一贯很准,一看这架势,就知道郑氏显然是拗不过何嘉的。
心里略一盘算,母家如今只有何嘉这么一个男子,他若是不成材,聂玄虽能给他一世富贵,却是绝不会重用他。往后何家只怕就要渐渐没落了。既然何嘉执意要上战场,倒不如推他一把,让他建功立业,也好名正言顺地在军中站稳脚跟。
何嘉却没有这么多心思,一听何太后松了口,连连点头,也跟着她改了称呼,急切道:“姑母,我一定不给您丢脸。”
何太后半晌才“嗯”了一声,看向聂玄和蒋明珠:“既然这样,皇上不如就遂了他的愿吧。只不过嘉儿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皇上还是要让宋清多看着他点,别让他闯祸。”
蒋明珠无奈地笑了笑,何太后这是客气话,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宋清护着何嘉,别让他受伤出事。这话显然就是说给她听的。她也只得应道:“是,贺国公与宋将军年纪相仿,想来也会处得来呢。”
聂玄心里也是了然,握着蒋明珠的手捏了下,应道:“那就依母后的意思,让他跟着宋清历练一番吧。”
何嘉一心只想着要上战场,还没反应过来他们这是把自己扔给宋清去“保护”了,欢天喜地地谢过了何太后、聂玄和郑氏,还特特地对蒋明珠一揖谢了她。
郑氏难得进宫一趟,聂玄和蒋明珠也不打扰她和何太后叙话,两人略坐了一会儿,聂玄便陪着蒋明珠回了栖凤宫。
蒋明珠有点发愁:“咱们这儿嘴皮子一碰,就给表哥那儿添了个人,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
“无碍,”聂玄倒是很放心,宽慰道:“何嘉虽说不爱念书,但心性不坏,且武艺不错,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成问题,应当也不会给宋清添乱。何况我看他言语之间对宋清颇多崇拜,想必不会闹出不快来。”
聂玄想得不错。在宋清眼里,这其实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他不是那种耿直迂腐过头,半点不知变通的人。一听聂玄的话就知道太后的意思就是让人来混军功的。
既然不能出差错,那么把人留在营帐里就可以了,到了请功的时候,也就是多提一个人的名字,虽然对上阵冲杀的将领有些不公,但好歹不至于惹出事来,影响战况。
聂玄对他也很是放心,交待了他几句,又关照他一切以正事为重,何嘉若是当真让他为难,只管送回来。
宋清也只一笑:“臣明白,不会让皇上和娘娘为难。”
翌日清晨,宋清便领着一万精骑开拔了。这一万人都是精挑细选,配备的又是好马,虽然京城和南越远隔万里,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