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书·曾国藩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国藩全书·曾国藩传-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沙洲里面的两路太平军。太平军合为一路,奋勇激战,虽清军多次进攻仍僵持不下,最终清军大胜。    
  十六日,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占据了横梁、香溪一带。周凤山听说了太平军全面进攻的消息,便想命令各营军马同心协力迎击。十七日辰刻,命令水师分路迎击。行过樟树镇时,见到三千多名太平军由狗颈堤进入香溪。西路各营军马奋力拼杀,杀死一百多名太平军,夺获了多件器械、旗帜。堤上、河边仍有两路太平军,彭玉麟命令水师击退了他们,杀死多名太平军。清兵陆军进逼香溪时,突然与太平军的大队人马遭遇。香溪地势宽敞,东有山坡,太平军分四队占据在那里。都司滕国献、周歧山带领士兵从右面冲击过来,打败了太平军。清军正在追杀,从山的左边突然窜出一股太平军。因为守备岳炳荣、千总黄玉芳等不能与之抵抗,滕国献等便率领右路的军队回到队里,极力堵截太平军。不料大股的太平军从后面蜂拥而来,双方相持了很长时间,伤亡很多。    
  十八日,樟树镇被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包围,周凤山把部队分为几股,从不同方向抵御太平军的进攻,但因太平军有着强大的兵力,湘军很快便被分割为几部分,首尾不能相顾,短短时间内,死伤的达上千人之多。周凤山一看形势不好,便领着溃兵一路撤退到了南昌城里。    
  周凤山樟树镇大败,南昌城顿时失去了屏障,太平军长驱直入,南昌城迅速被五万人马团团围住。    
  曾国藩于樟树镇败后也离开南康,奔赴南昌,与当时的江西巡抚文巡一起商讨如何做好南昌城的防卫工作。    
  当时的南昌城形势非常危急,城内只有五千多名士兵把守,而围兵却有五万人之多。因此,南昌城内人心惶惶,奔走逃跑的人乱作一团,甚至有人被践踏致死。曾国藩一面指挥城内军队死守,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命令调遣鲍超、李元度火速来南昌救援。连日来,太平军不断发射火箭、炮子攻击南昌城,又四处挖地洞,绑云梯,凌厉的攻势锐不可当。李元度、鲍超的陆勇和李孟群的水师被堵在包围圈外,根本无法增援南昌城。曾国藩登上城楼,看城外旌旗飘扬的太平军队伍人山人海,真是感到胆战心惊。然而,就在他抵御了几天已经感到绝望后,一个早晨,一觉醒来,手下人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围攻南昌的太平军已经撤退了,原有的五万名太平军竟一个不剩!原来,太平军围攻南昌时,南京遭到了向荣率领的江南大营的攻击,洪秀全为求稳妥,就命石达开回护南京,于是,南昌的形势才有所好转。    
  樟树镇大败,与曾国藩关系重大,因为当时是曾国藩命令周凤山对樟树镇严加把守,阻止石达开。但曾国藩不敢承担责任,他将这次失误的责任推给了周凤山。    
  曾国藩从南昌死里逃生后,因为太平军的军事力量愈来愈强大,他在江西根本没有立下任何战功,因此对于朝廷的指责和各方的压力,他无话可说。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丧失至亲
  1。为父戴孝    
  在曾国藩一生中,给予他最深刻的教训的,是咸丰七年二月至咸丰八年五月的这一段时间。这段日子,奔父丧在家的曾国藩似乎已经被朝廷彻底遗忘了;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湘军却被别人领导着;他手下的湘军将领的官位也都越做越大,银子越赚越多而此时的曾国藩,朝廷给他的头衔却依然是在籍侍郎。    
  2。胞弟殉难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听到父亲曾竹亭已撒手西去的消息,便回到家里为父奔丧,在此之后,他在家里呆了整整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咸丰八年六月,他才重新受到朝廷的起用,统领分散在各地的各路湘军的散兵游勇。然而,正当曾国藩胸怀重振事业的远大理想,怀着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重返战场时,等待他的却是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即三河之败。    
  咸丰八年八月,太平军在李秀成、陈玉成的率领下对江北大营进行了集中攻击,因此,此举势必削弱了安徽各地的太平军力量。当时曾国藩的方略是把攻下安庆当作首要目标,然后向南京挺进。李续宾、曾国华率领六千精锐湘军前往安庆,这支一直被誉为所向无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军队在八月间也确实立下了不少战功,在太平军集中兵力于江北大营的时候,它趁机接连攻下了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县,这些地方都在庐州附近。庐州是清政府在安徽的临时省垣,咸丰八年六月太平军曾攻下此地,朝廷几次下令当时的安徽巡抚将庐州夺回,但却一直都没有成功。因此,这时李续宾、曾国华就只能选择两种方案:一是按既定方针,到安庆会合所有湘军;一是乘势攻下庐州,从而了却朝廷的一桩心愿,以邀功请赏。但若攻打庐州,势必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李秀成、陈玉成所率的十几万太平军就驻扎在庐州附近,如果他们二人带兵回来增援,不过三五日的路程。因此,这一仗打得还是非常冒险的。但李续宾、曾国华两人此刻却顾不得那么多了。    
  咸丰八年十月,李续宾、曾国华率军来到金牛镇,此地就在三河镇外。三河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粮草基地,对太平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前面是界河、马栅河,后面是巢湖,金牛岭居左,白石山居右,三河镇与外界的联系仅有一条大道,因此,它的地形同一个酒葫芦非常相似。此种地势在军事上易于把守,却难以攻克。为了保险起见,太平军还筑了九个坚固的堡垒在镇外防守。    
  从金牛镇到三河镇只有不到四十里地的距离,因此,李续宾、曾国华率队在短短时间内便赶到了三河镇外,经过几天的战斗,将太平军的九个堡垒全数攻破。正当三河镇眼看就要被湘军拿下时,局势却突然发生了变化,李秀成、陈玉成亲率十二万太平军赶到三河镇增援那里的太平军,将湘军团团包围。自半夜至第二天中午,仅用半天时间,太平军便在三河镇消灭了将近六千多湘军,连李续宾、曾国华也都身死沙场。    
  咸丰帝对曾国华之死给予极高的褒奖。然而,有意思的是,关于曾国华之死的说法不一,还有人认为曾国华并非死于三河之战中,而是于战后一个月趁着夜深偷偷回到了曾国藩那里。此事真是把曾国藩难倒了,因为咸丰帝已赐予“一门忠义”的匾额给曾家,对曾家给予了很高的褒奖,若此时咸丰帝知道曾国华尚在人世,那可就犯了欺君犯上的大罪了。因此曾国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向世人隐瞒曾国华还活着的事实,而把曾国华送去一所道观让他做了道士。    
  三河镇之败是湘军组建以来所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靖港、九江之败虽然惨重,但还没有严重到在一场战争中死亡六千多名士兵。好在此次战役曾国藩只是遥控,并未到前线亲自指挥,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祁门遇险
  1。降临机遇    
  湘军自咸丰八年十月三河镇大败后,士气遭到了极大的挫伤。不得已之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湖南把将近六千名湘勇召集到一起,前往支援曾国藩。或许是否极泰来,曾国荃居然带领湘军接连攻克了几座坚城,使曾国藩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安慰。    
  其时石达开已率重兵离开天京,进军四川。咸丰帝怕石达开在四川成事,所以命令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石达开部。但曾国藩却把眼光盯在收复南京上,所以竟然没有听从咸丰帝的指令,终使咸丰帝将已经下达的命令又收回了。咸丰九年十月,曾国藩定下计划,准备兵分四路围攻南京,与此同时,清军江南大营因为遭到了太平军的强大攻势而全面溃败,两江总督何桂清败逃,江苏、浙江两省的军情非常危急。朝廷在盛怒之下,逮捕了何桂清,以致两江总督这一职位暂时没有人接替。当时,两江总督掌管着对太平军作战的最高指挥权,其大权有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因此,谁能当上两江总督,将意味着谁将掌握东南数省的命运。当时,曾国藩正第二次出山,带领着湘军对安庆进行围攻。对于何桂清的战败,曾国藩并没有非常地同情,因为自咸丰二年起,虽然各地团练是在朝廷的鼓励下兴办的,但绿营兵仍然是对付太平军的主力,团练只是起到补充和辅助的作用。江南大营的溃败,预示着团练成为对付太平军的主力。果然,在四月十九日,距江南大营溃败才刚刚过了几天,朝廷即下谕旨,命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    
  此谕旨对于曾国藩来说,毫无疑问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意味着曾国藩在其后的用兵中,可以不受限制地对江南数省的军事力量进行调动,同时,攻克南京的辉煌战绩,也一定能够因为他亲自指挥而成为现实。因此,接到任命书后,曾国藩在五月三日给咸丰帝写了一份感激涕零的“谢恩折”。    
  2。贵人荐举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何桂清被逮捕后,两江总督一职的候选对象并非只有曾国藩一个人,至少像湖北巡抚胡林翼,还有薛焕等人,都在候选之列。    
  但是为什么最终获得此职的人却是曾国藩呢?在唐浩明的《曾国藩》这部书里,他这样写道,曾国藩之所以能署两江总督,完全是因为肃顺对他的举荐,咸丰帝原是准备让胡林翼署此任的,但他在此之前询问了肃顺的意见,肃顺推荐了曾国藩。肃顺还有意把此事写信告诉胡林翼,并且让他和曾国藩一同看了这封信,目的无非是为了结纳这两个汉人中的佼佼者,以便日后对他们加以利用。对此,曾国藩对肃顺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他要给肃顺写一封极机密的信,然后派人把信专程送到北京。曾国藩拿出信纸,又慢慢地磨着墨。猛然,他记起了肃顺的信原本是给胡林翼的,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