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韦阿臧一愣。
“你说什么?”张易之豁然起身。
韦阿臧赶紧伸手抓住了张昌宗的胯下,却感到男儿的命根子还在,不禁放下心来,拍着颇为高耸的胸脯,说道:“吓死为娘了。”
张易之则问道:“你可知进宫后,便不能娶妻呢?”
张昌宗无所谓地说道:“我知道啊。”
“那你还要拉上我。如今可怎么办才好?”张易之顿时明白张昌宗在宫中是做什么的了。
张昌宗嘿嘿笑道:“荣华富贵你都不想要?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官职?告诉你吧,你弟弟我如今是云麾将军,左千牛卫中郎君,比你高吧?”
张易之哭笑不得,但他不得不承认,或许张昌宗这样振兴家族也是对的。“好吧,你在宫中多为家中考虑就好,阿母还得有人照料。”
“这可不行!”张昌宗顿时反对,“我可给圣上说了你之才能胜我十倍,她才召见你的,这不我才能出宫呢。走吧,这就跟我走吧。”
张易之盯着张昌宗。而后顿时泄气了,这个弟弟在众兄弟中可以说是相貌最为俊美的一个,可如今还是孩子脾性,只怪平日里太宠着他了。
母亲阿臧倒是没有反对,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这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儿子没有攀上魏王,这让她有些失落,因为如今在大周的贵妇圈中,魏王武清之名是如雷贯耳,也不知是谁传出的,说是武清的那活儿是常人的三倍大,有的甚至说是五倍,更有的说是比驴的更长更粗。总之,每一个神都的贵妇都有一个心愿。
就在这一天,中书起草诏书,张易之拜为司卫少卿,并赐张易之和张昌宗位于修文坊宅院一处,赐锦缎五百匹,赏赐仆人婢女数十人,并赐予车马以代步。与此同时,追尊二人亡父张希臧为襄州刺史,封张韦氏阿臧为太夫人。
如此诏令,令百官震惊,而二张为女皇新宠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张昌宗也彻底把太平公主的嘱托忘得一干而金。
武清对于二张入侍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又不能把太平公主给废了,除了把愤怒发泄在太平的身体上外,他也开始着手准备整顿东北边疆,安东都护府,安倍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他在天官找到了三个都护府将领官员名单,随即便挑选出了两百人进行集训,而后把这份名单送往宫中。
纳言娄师德准备回归河源军,因为春耕要开始了,他这河西屯田使必须得抓紧了,临走前,他得向女皇告别。
女皇命张昌宗和张易之只在初一、十五进宫侍奉,所以女皇依旧非常勤政,但身体显然不比以前,大多数奏疏都基本上由上官婉儿初判后再由女皇审查,若出入大,女皇改之,其余则维持上官婉儿初判。
女皇正在看武清递交第二批大周武院集训名单,上官婉儿的初判认为“北方突厥不时侵扰边州,应减少名额。”女皇认为上官婉儿太过谨慎,于是便改为“准许!”
这个时候,只是太监禀告,纳言娄师德觐见,女皇十分欢喜,立马召见。
娄师德走进大殿后,其余人包括上官婉儿都到了偏殿。因为娄师德是重臣,觐见女皇定是为了朝中政事,她们为宫中之人,不宜听闻。
女皇看着这个仿佛七八十的老人,其实只有六十余岁而已,都是为国操劳所致啊,她非常感激这位老臣,所以便赐座。
娄师德见礼后,也不客气地坐下,说道:“微臣此来是向圣上辞别的。”
女皇知道娄师德虽是纳言,但他有更大的使职,边疆如今屯田非常重要,所以还离不开娄师德,女皇说道:“真的是辛苦娄公了。”
娄师德的弟弟为代州刺史,是外三品大员,所以娄师德很谦恭,便说道:“微臣一门深受圣上恩德,微臣也只是略尽本分而已,圣上日理万机,才是最为辛苦,还望圣上能够保重龙体啊。”
娄师德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劝谏女皇远离男色,另一方面就是说女皇您已经老了,是该考虑继承人了。
女皇是何等人物,自然听的明白,便沉思片刻,却不说话。
娄师德不会明说,见女皇没有回应,便起身道:“圣上,微臣这就告退。”
女皇站起身,而后颤巍巍地走下了高座,说道:“娄公想让朕立谁为太子?”
娄师德心脏骤然跳动,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立谁为太子,此乃圣上家事。”
女皇摇了摇头说道:“娄公此言谬矣,太子为储君,是大周朝国祚能够延续下去的保证,朝中百官皆有责任推荐,特别像娄公这样的威望之士,更应该辅佐朕,挑选出合格的继承者。娄公尽管言说,朕恕你无罪。”
娄师德躬身深施一礼,缓缓说道:“在没有接触到魏王之前,微臣以为陛下的亲子或许是继承皇位的最佳者,至少能够保证整个国家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百姓才能避免颠沛流离。微臣在神都这段时间,经常与魏王殿下讨论治国和治军,微臣深受启发,微臣之才能不及魏王之万分之一也。圣上,若有时间,可以读读魏王的《哲学理论》和《帝国之路》,相信您会有所收获,而且微臣坚信,魏王或许真的可以超越以往任何一位君主,把这个国家带领走向世界的巅峰。”
女皇倒没有想到娄师德竟然对武清如此推崇,据她所知,武清也与娄师德交浅言深啊,不过“世界”这个新名词她有些感兴趣。
娄师德走了,他的意思女皇想必也听懂了,至于女皇想立谁为太子,也不是他一个臣子所能左右的。
这一天,女皇确实陷入了沉思。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三百四十九章 陇右军情急
魏王府,书房内,武清正看着《卫公兵法》,这段时间研究李靖兵法,他又有了新的收获。李靖兵法着重于实战中的排兵布阵,而且更加注重守城和攻城的器械。
武清从来就喜欢在器械上突破,但奈何这个时代把军备科技归为奇巧淫技,不加以发展,依旧在前人的基础上固步自封,所以武清很无奈。如今震天雷已经研究成功,完全可以投入量产了。但要拿出来使用,还不是时候。
更何况,作为秘密武器,除非武清掌握了这个帝国的政权,不然他只能作为往后自己保命的凭仗了。
府外,颜如玉匆匆进了魏王府,因为她走的是特殊人员走的侧门,守门的人也是武清影卫之一,所以很快便来到了书房。
颜如玉一来,武清便知道一定有重要的情报,于是便说道:“有什么消息,直接说。”
颜如玉往里间看去,只见一个女子正在翻着什么,她撇撇嘴,心中不禁有些幽怨,这个男人身边从来不缺女人,哎,真不知道自己在他心中是何位置呢。
“这是消息,给老师。”颜如玉故意说道,府中上下都知道颜如玉其实是武清的妾室之一,只是如同徐小樱等人一样,都有各自的事情,默默地为府中服务,所以诸女也就默认了。
武清接过纸条,上面密密麻麻记述了吐蕃发生的事情。
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逐渐长大,为掌握军政大权,想消弱,并最终彻底除掉葛尔家族,即吐蕃大论钦陵家族。去岁腊月,便以“反叛”之罪,杀重臣赞辗恭顿。论钦陵为首的葛尔家族便有些恐慌起来,毕竟葛尔家族掌握吐蕃大权将近百年,也算是根深蒂固。但赞普掌权心切,加之两年前夺取了一半的会盟权。君臣矛盾日深。葛尔家族最后决定,以自己的军功来弥补赞普的猜忌和赶尽杀绝,所以便发动了对大周的陇右的战争,而且也是为了一报丢失西域之仇。
这一次,论钦陵和弟弟赞婆统帅大军三十万,出了拉萨便杀奔陇右而来。
武清看罢,立刻走到了大周疆域图前。而后把目光定在了临州,用手依次从凉州、河源军、鄯州、兰州、临州、廓州、岷州、积石军划过。而后陷入了沉思。
如今河源军只有一万七千战兵,积石军有一万两千战兵,凉州都督府的武威军有一万战兵,总之兵力实在不多,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五六万兵力的样子,若吐蕃攻城还好点,估计能够坚持几天,但若鏖战于野,要抵挡住论钦陵的三十万如狼似虎的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武清不敢耽搁时间,即刻进宫面圣,若此番吐蕃攻下陇右,那么整个西域道路也会断绝,进而被吐蕃蚕食,而且长安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只需要抵挡住这次吐蕃的进攻,那么吐蕃君臣之间的关系便可好好利用一番。
武清进宫面圣,却在大殿之外碰到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知道武清进宫一定有事,但此刻圣上“正忙着”,这个时候谁敢打搅?上官婉儿靠近武清。低声道:“阿郎,现在不是时候啊,张易之和张昌宗正在里面呢。”
武清顿时一愣,便说道:“军情紧急啊,若耽搁时日,恐怕陇右危在旦夕。”
上官婉儿一愣,她也知道军情紧急应该赶紧禀告。可如今她如何进去,又如何敢打搅呢?女皇年老,脾气虽温和了许多,可依旧对忤逆的宫女不是杖杀就是籍没为奴或者娼妓。
武清没有办法,闯宫之类的,他还是不会去做的,即使女皇再喜爱自己,也会毫不留情地痛杀了,因为那不仅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女皇本人人身安全的威胁。任何一个帝王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武清心中不禁对“二张”异常恼恨,以至于再次怨恨上了太平公主,既然见不了女皇,那么只有用一些紧急手段了。武清先到司宫台借了笔墨,写了奏疏,交给了上官婉儿,而后便马不停蹄地回到王府,而后分别给娄师德、姚元崇、武攸绪、郭元振等人写了信,信中要求他们不可轻举妄动,宁可踞城而守,也不可轻易出战。
直到翌日下午,女皇才看到了武清了奏疏,这才急急忙忙地派内侍召武清进宫。
武清进了宫,半路遇到两个绝美少年郎,少年郎站立道旁,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