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生产线都还在处于各种工器具的零件加工阶段。不过民用生产线快一些,生产空气压缩机和大型发电机的关键零件已经足够了。发电厂的两次改建都是因为它们的功劳。
断崖铜铁厂因为环境要求,在胆水炼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湿法炼铜。使污染物处于可控状态。微生物所正在研究在湿法炼铜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过仙女的冶炼厂还是火法冶炼。只是把湿法冶金和微生物研究用在了回收实验工序上。
铜丝车间最先投产,因为不管是雁门口镇还是新民镇,还是仙女,电线电缆是必需品。
雁门口,水泥厂总算扩建了。因为不扩建应付不了仙女的需求。发电厂的副产品就是粉煤灰,现在成了一个制砖厂,需要足够的水泥。环境所对这项工艺非常满意。水泥厂也不是简单的水泥厂,还被化工组要求生产一些化工原料,
雁门口还有一个为电线配套的橡胶厂。只是原材料太贵了,工艺被环境所诟病,处于闲置的状态。那里化工所正在研究能够用自己生产的树脂来替代进口的橡胶。
大型的空气压缩机和高压储气罐的出现,让养殖场开始全力运转,张霖越的这个大电厂基本奠定了雁门口的经济格局。
雁门口的淀粉厂,罐头加工厂,玻璃厂已经开始生产。特别是淀粉厂加工剩下的麸皮成了养殖场的饲料。那是好几个村镇的小麦都集中在这里加工。仓库都是一排排的。
第七十章 蔡元培
仙女的工厂投产后,徐振鹏就提议可以制造大炮。他忘不了大炮和巨舰。
不过他被张春和军工所的人说服了,整个军工体系也就完全放弃了大炮。
煤油出现后,飞控所想研制一种用煤油的涡轮发动机,像火箭弹一样直接推进飞机。只是飞行控制有点难,他们在大型火箭弹上进行试验,主要了解火箭弹附加的飞翼如果能够活动,是不是可以改变火箭弹的走向。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飞控所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分控组,就是研究火箭飞行控制。一个是动力组,是研究发动机的。同时,飞行控制也有分家的趋势,因为一部分要研究气流对于导弹飞行的影响以及飞机获取升力的原理。一部分要搞一种液压的系统,因为火箭弹飞行的速度非常快,想活动不容易,只有通过液压系统才能够实现。用涡轮喷气作为动力的飞机肯定也是如此。
军工所新成立了电控所,目前只是仿制电报和电话和电厂变电设备。这方面张春实在不能给什么指导。不过因为前期的仿制让军工所的人有了一些经验,还是能够上手。张春已经给宋教仁写信,看能不能弄到这方面的教材。
八月底,中国飞行第一人冯如驾驶飞机表演时飞机失事。
张春又给宋教仁去信说是否能够从冯如的机械制造厂弄两个懂得飞机制造原理的人过来。
九月,新民小学开学,新民农学院和医学分院同时招考学生。
正在办公室忙碌的张春,见郭华带着一个短发,有着胡子,带着眼镜,穿着长袍的中年人进来,静雅却颇有气度。
张春连忙拉着丽质站起来迎接,脑袋里拼命想着这个人应该不是平凡人,是谁呢?
郭华颇为兴奋:“这位是蔡元培蔡总长,特地来看看新民小学的开学情况。”
张春大吃一惊,怎么把这位大佛给惊动了。连忙拉着丽质行礼:“想不到蔡总长能光临鄙校,是在是诚惶诚恐。”
丽质是第一次见到张春这么在乎一个人,也行礼道:“丽质见过蔡总长。”
蔡元培把两个人扶了一下:“我已经不是总长了,这次过来是承宋教仁先生和黄总长的委托,过来送些资料。”
张春恍然大悟,这肯定是蔡元培自己辞职,宋教仁和黄兴都不敢说让蔡元培来新民小学任职,连当江汉大学的校长也不敢提,只是委托送资料这个由头把这位大神送过来,留不留得住就看张春自己了。
说着话,就见徐振鹏在门口敲了一下门。
这也是第一次,因为徐振鹏每次进门都是直接走进来的。
蔡元培倒是大方地笑了:“这位徐校长,应该是书籍和资料收到了。这是小意思,不用专门来一趟。”
张春也笑了:“竟然来了,就过来一起坐,蔡先生是学问大家,也好讨教办学的经验。”
徐振鹏松了口气,笑嘻嘻地进来道:“蔡先生见笑了,徐振鹏一介武夫,对先生大名,是如雷贯耳,所以失态了。”
张春介绍道:“这位是徐振鹏,广东香山县人,孙先生的同乡。父亲徐德广,在福建船政局习机器。徐校长是第三批留美学生,“定远”舰鱼雷大副,甲午海战授副将衔,北洋战败,陈文检讨失利原因,后遭解散闲置。现在在我这个小地方任校长,实在是受委屈了,而且专业也不对口。”
蔡元培笑道:“久仰久仰,徐校长能把一间乡间私学办到现在这种程度,颇为难得。”
徐振鹏连忙拱手道:“这是张春张大人的功劳,在下不敢居功。”
蔡元培一笑,问:“进学校就看见石壁上写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八个大字,有金戈之气,是张大人的首笔?”
张春笑道:“是内人的手笔,张某和内人颇喜欢军事,所以略有涉及。”
“喔?”蔡元培惊讶地站起来看着丽质道:”想不到如此豪劲之笔,居然出自女子之手,失敬失敬。”
丽质站在张春的傍边微微弯了一下腰:“一时兴起,涂鸦而已。”
徐振鹏笑道:“张大人所言,夫人执笔,这是新民学员的校训。”
蔡元培坐下长叹了一口气:“可惜举国上下,多半都是空谈之人。”
张春也叹了口气:“可惜实干之人,结局都不大好而已。冯如殉职是一个,黄兴先生是一个,宋教仁先生也可以算一个,只可惜多半难以成事。江苏陈葆善,利济医学堂,开办以来,亏损千金,依然勉力维持,至死不渝。也许被先生延请的周树人也是一个。举国上下,也不全是空谈之人,只是实干之人不能出头而已。”
张春见蔡元培沉默,就笑道:“蔡先生,我这个学堂,颇有些不同。虽然是以农学院为主,但是工科、商科和医科也还是有些特色。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去听一下。”
蔡元培站起来道:“不胜荣幸。”
张春就和丽质带着蔡元培走出办公室,徐振鹏跟在后面。
“新民农学院采用的军事教育的体系,学校是全封闭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长,注重实习。所以很多学生都在农村和工厂做调查工作。留在学校学习的约是三分之一。新民小学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的小学只有三年,高小两年,必须要学习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中学已经分出去了,中学开始分科,分成农工商政医,最近还分了兵科。”
“你们中学就分科?”
“是的,我们的学生接触实践比较早。中学只有两年,不过徐校长已经提议三年,因为孩子们还太小了。分科主要是要看学生对那些专业感兴趣。”
“大学还分了专业?”
“是的,大学是三年。农学分为: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学。其它的各科类似。大学的学生已经都在个研究所里从事学习,不过可以在本科里随意听课。毕业时选择去地方工作,或者进研究所。农科我们比较好的有育种所,环境所,微生物所。研究所里面有若干和小组。其它的学科类似。工科我们比较好的有化工所,精工所。商科我们有财政所和金融所。政科由于人才需求量太大,只有一个干部速成班。医科是很大的一个体系,我们有医学分院。”
“难怪渔父兄说你这里是全国最先进的大学,为什么张大人要把它隐藏起来。”
“这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有关。说实话,我们不太认同孙先生的做法,只是倾向于孙先生而已。徐校长,今天是有几个学术厅在用?”
徐振鹏道:“都在用,比较新颖的是金融所的黄丽玲。”
商科的学术厅在二楼北楼东角,学术厅的门开着,可以自由进入,下面坐着六十多个学生,有些自由十二三岁的样子,有些已经二十七八岁了。
张春进去的时候,也是轻手轻脚的。听课的同学们只是回过头点点头。
讲课的是一个十**岁,脸圆圆的,一笑两个酒窝,略有些富态的女孩子。不过脸色晒得有些黑,这些的每个学生的脸色都是这种颜色,除了张春和丽质。
不过这些孩子都很健康,身上充满了活力,很有纪律性。
黄丽玲不是一个人演讲,她还有一个女助手帮忙换图表。她们身上穿着蓝色的制服,很简洁,大方而得体。
黄丽玲讲的是银子在各行业的流动规律,名字叫《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见到张春几个人进来,女助手过来发了印好的论文。下面有意见栏。
第七十一章 行知合一
学术厅给听讲者准备了一个排排连在一起的课桌,课桌下面有装资料的空格。桌面上提供了削好的铅笔。
见张春、丽质、徐振鹏很认真地在论文前面的阅读人栏里填了名字。蔡元培也很潇洒地签了名。
论文已经讲了一小段了。见来了新人。黄丽玲很有礼貌地说:“现在给这几位先生一点时间,大家可以提问题。”
蔡元培对上面的内容完全不熟悉,但是大量的图表代表了这个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过里面的论述吸引了蔡元培。讲诉的正是合作银行将银子发还集体农庄后,集体农庄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小麦加工产业投资的事例。这其中涉及到的行业居然有三十多种之多,每一个行业在这个投资过程中都发生了资金的流动,带动的总资金流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由此获利的人群数字同样庞大。
下面的人很多都举着手。女助手就随意点举着手的人发问。
问题问得最多的是散户与集体农庄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