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策和肇和舰的缘分也很早,袁世凯倒行逆施,陈策和许多革命党人一样,都参加了护国战争,他的第一仗就是袭击肇和舰。
  他参加的这次袭击,并非那次著名的炮击上海制造局起义,而是在澳门。
  1916年,肇和舰锚泊澳门,同盟会元老朱执信在澳门秘密设立军事指挥机关,扩展中华革命党组织,积极策应蔡锷的云南护国军征讨两广。3月7日,朱组织革命党人敢死队,准备乘永固号轮渡劫夺肇和号军舰,可惜,因为守军防卫严密告失败。陈策和后来的清帮大亨杨虎都是敢死队的成员。
  历史教科书上记载的肇和舰起义是在1915年12月5日,比陈策他们的行动早几个月,指挥官是陈其美,副指挥官是——蒋介石!他们事先暗杀了袁世凯的亲信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并说服了肇和舰舰长黄鸣球参加起义,因此当夜顺利攻占肇和舰,炮击上海市区。蒋介石、陈其美亲临南市工程总局火线督战。各路义军在陈其美和蒋介石的指挥下,分头攻击上海警察局、电灯厂、电话局等目标。但是由于孙祥夫(孙中山在永丰舰蒙难时的海军陆战队司令)的策应人马没能同时夺取另外一艘巡洋舰应瑞号。应瑞舰和通济舰联手攻击,重创肇和号,原定参加起义的建威、建安两舰不敢行动。战至黎明,义军被袁军分而围击,伤亡惨重。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只好退返指挥部,起义失败。肇和舰上的海军官兵陈可钧等殉难。这是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后对袁世凯的第一次军事反击。
  因此陈策等人二次劫持肇和舰就没有内应了,生土上种花,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1910年的肇和舰可以说相当先进,但是1937年它就已经落伍得太多了,包括炮弹都陈旧过时,夕张舰弯曲的烟囱曾被一弹命中,但炮弹却没有爆炸。相反,夕张舰的炮击却连连撕开肇和舰的装甲,肇和舰机舱被击穿进水,死伤惨重支撑不住,舰长方念祖下令转舵撤退。
  日军记载:“该舰中弹后倾斜并转舵逃离战场,而夕张号的炮弹依然继续命中。这艘巡洋舰负伤后向浅滩搁浅另一艘巡洋舰也被击伤搁浅。”当时中国海军在华南没有第二条巡洋舰,这应该指的是海周号。
  从技术角度说,方念祖的命令并没有错误,实际上肇和舰的钢板早已老化不堪重负,负伤进水过重,没有开到锚地就不得不抢滩搁浅。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逃跑。甲午之战后的中国海军再也容不下“逃跑”这个词。于是,在中国方面的记录里,这次战斗的过程就是:“13日平明前,广东空军封锁珠江口,误以为执勤的“海周”、“肇和”两舰是日舰,即行低飞轰炸,这场误会为日舰发现,偷机图袭。是夜,日舰三艘潜伏在舢板州后面,翌日平明,海周号向大角海面巡逻,正在左转沙角时,日舰出击,双方展开激烈海战,沙角守军发炮支援,但后巡的“肇和”舰长方念祖畏惧不敢抵御”
  可怜的方念祖,两辈子也要后悔下这条命令。更加悲惨的是,此战后军法审判方念祖“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将其处死。
  剩下的海周号孤立无援,顿时遭到灭顶之灾,日舰的炮火准确地倾泻在它的甲板上,海周号主炮失灵,正要转舵随肇和撤离之时锚机又被一弹炸毁,两条锚链自动抛落,把海周舰固定在当地。只短短几分钟,海周号舰尾被洞穿下沉,幸好该处水浅,该舰勉强坐礁而没有沉没。
  打垮了中国战舰部队的日军马上炮击虎门要塞,同时命令海军陆战队准备登陆!
  但是他们低估了中国指挥官的能力,确切的说,低估了陈策。
  海军老将陈策早就准备好了三个绝招,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亮出来的。
  这个时候,已经足够关键。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13)

  八
  14-9抗战时期的中国海军高速鱼雷艇
  肇和号的沉没其实并非陈策意料之外,这艘二十多年舰龄的老巡洋舰,战斗力和当时先进的驱逐舰级别舰艇相比都已经难以抵挡。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海军无力和日军争夺制海权,这一点无论陈策还是海军部长陈绍宽都很明白,因此中国海军战前仅新建了宁海、平海两艘浅吃水的轻巡洋舰,却大量制造改装适用于长江的浅水炮舰,如“十小海”、“十二胜”等,每年的秋操大演习并非在外海,而是在长江上的湖口进行。对此当时新闻界讥讽不断,大公报以《海军乎?江军乎?》的标题对此进行过报道,认为海军不敢出海,只敢吓唬陆军。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海军高层已经预见到抗战开始中国海军就无力和日军争夺制海权,未来的战场将是长江和珠江这样的内河。
  因此,海军原有清代遗留下来的几艘老式巡洋舰成了鸡肋,它们吃水深,目标大,不适合内河行动,防空火力薄弱,处于防又防不住,逃又逃不了的尴尬境地。由于长江上的战斗日军主要出动航空兵攻击中国海军舰只,这些战舰即便想与日军一拼也不可得。结果,肇和舰的准姊妹舰应瑞号练习巡洋舰9月25日被日机炸中负重伤,10月23日在采石矶终被击沉,而其余五艘清代遗留的老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通济则命运更为悲惨,被作为阻塞船自沉于江阴封锁线。相比之下,肇和的结局是其中最为壮烈的,假如它苟延残喘到虎门陷落,由于吃水深无法上驶珠江,恐怕也难逃自沉的命运。
  当肇和舰正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另一艘日本军舰正在珠江口停船待机。
  这就是日本海军运输舰甘丸。它抛锚在这里是因为正在准备组织陆战队换乘,强登虎门炮台。
  其实,当时日本军队在广州方面的兵力并不多,能够用于陆战的海军陆战队不足千人。假如从兵力上计算,和广东地区的中国陆军相差几十倍。因此,日军并无攻占广州的作战计划,主要目的是封锁珠江海口,断绝对中国大陆的海外运输和援助路线。日军最初采取的作战方案是夺取万山群岛,封锁广州海口。然而,广东进出口多经过中立的香港,而且万山群岛海区面积过大,日军兵力不足,整个封锁线如同一只大型的漏勺,效果极不理想。
  为了真正达到封锁的目的,日本长谷川清海军中将指示华南的第五水雷战队调整部署。日军很快发现,实现封锁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攻占虎门要塞。因为虎门要塞正当珠江咽喉,所有广州向海外的水路都必经虎门,假如将其攻占,整个广州海口的运输线就完全被关闭。
  即便如此,陈策部下的虎门守军也有两千以上,远超日军。不过当时中国军队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低劣,即便以多打少,也常常难以招架精锐的日军。当时的战力推算,基本是六名中国政府军士兵可以抵挡一名日本兵,所以,日军指挥官原显三郎并不认为自己兵力不足。
  眼看中国舰队被击溃,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登甘丸运输舰,开始在虎门口外换乘小艇,准备登陆。关于这艘甘丸号运输舰,后来的报道十分模糊,中国方面的战报中称“击沉日本海军甘丸号运输舰一艘”。而日军方面只提到“运输舰一艘受创”。该舰到底是沉是伤,双方的结论并不一致。根据兄弟查到的资料,甘丸,石川重工制造,原为关西汽船公司班轮,排水量2;450吨,1937年被日本海军征用,改为运输舰。1943年在马绍尔群岛被美军潜艇凤尾鱼号击沉。
  因此,甘丸在虎门一战中,应该是负伤,而没有沉没。值得一提的是,看日军舰艇的名称,经常可以看到某某丸,于是有的朋友认为这就是某某号的意思。其实不然,丸,在日语中代表顺利、生意兴隆等含义,一般商船名字中常带有“丸”字表示祈福。所以,如果在日本海军舰艇中看到某某丸的字样,就表示这条军舰是由商船改造的,比如甲午海战中的西京丸,就不是海军原有舰只,日本海军的正牌军舰名称中,是不带有“丸”字的。
  日军根本没有想到甘丸会被击中,因为当时甘丸停船的位置离虎门要塞最前方的大角沙角炮台还有一万五千米。根据情报,虎门炮台原有射程超过十五公里的重炮,但孙中山东征陈炯明的时候已经拆卸带走投入陆战,现有中国守军的火炮最大射程只有十二公里,而且按照常规应该部署在比较靠后的威远炮台。所以,十五公里是一个安全的距离。
  然而,令日本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日军刚刚开始换乘,中国军队的炮弹就准确的飞向了甘丸,在它周围炸开一条条水柱。
  原来,这射程十五公里的大炮,就是陈策安排的三条杀手锏之一,此人名字中带个策字,的确是老谋深算。
  陈策经营虎门要塞多年,对自己的实力了如指掌,他名为海军中将,上了岸兵力连陆军小上校的一个旅都比不上,和日军硬顶自己是招架不住的。但他作战经验丰富,深知兵法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故此把最大的15厘米维克斯大炮和70%的兵力都部署在了第一线的大角、沙角炮台。取的是不足而示有余的道理。
  然而火炮射程不足始终困扰陈策。当时兵工署在广州有一座制造大炮的工厂,因为准备持久抗战,正在迁往内地,来了个炮兵专家叫沈辛耕指导拆卸设备。陈策到德国考察的时候和沈有一面之缘,因此请他来炮台指点,沈是当时中国少有的炮兵专家,随即提出了十点改进意见,包括减轻弹头装药,特别是采用倾斜炮座改善火炮仰角的措施。实验证明非常有效,维克斯15厘米大炮的射程从十二公里提高到了十五公里,但这个秘密,连广州的余汉谋司令长官都不知道。日军几次进犯虎门,陈策都没有舍得用这十五厘米大炮,今天终于用上了。
  炮弹飞到十五公里,本来准确性差些,但是日军过于托大,竟然让甘丸抛锚组织换乘,结果让中国海军打了死靶,虎门炮台守军根据炮弹炸点修订射击诸元,一颗1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