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9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同冷笑一声:“哎呀!好大的威风!这抖给谁看呐?”

马扩直视着对方,笑道:“徐郡王的威风何用抖,他的名号便是威风所在。”

范同脸色一变,喝道:“莫不是比圣上还威风!”

马扩是干什么的?人家搞外交出身,最注重的便是这言辞,一听这话,没半点结巴,马上顶给回去:“公为钦命大臣,何出这无端之言!这话也是你该说的?”

范同一怔,没想到面前这位还是个厉害角色!本要发作,又没由头,正气恼时,旁边沈择阴阳怪气道:“马参谋不必如此,范翰林代表的是朝廷,太原王怎么说也是地方官,怎就说不得?”

“中官莫非不知?”马扩看他一眼道。

“什么?”沈择不解其意。

“徐宣抚虽然坐镇地方,然是以西府长官之衔,宣抚川陕。”马扩不客气道。这东府,是指政府,也就是首相次相和参知政事们组成的三省都堂,乃最高行政机构;西府,是指枢府,也就是由枢密正副长官和签书承旨们组成的最高军事机构。东西二府对掌文武大权,合起来,就是朝廷。

徐卫是以“知枢密院事”的头衔宣抚川陕,所以他名义上是西府长官,也是朝廷首脑之一。你在他面前抖朝廷威风,只怕是抖不出来。

一句话,噎得范同和沈择答不上来,最后范翰林不快道:“太原王派你来,所为何事?”

马扩本来是不打算跟他们起什么冲突和争执的,但此时心头不爽,因此道:“徐郡王自上次入朝以来,十分思念圣上,两位又迟迟不往宣抚处置司宣布,大王念得紧了,便派我来问天子起居。”

范同和沈择都是一惊!这本想刹刹他们威风,却让人倒打一耙,变成我们的不是了!再说下去,只怕给我们扣个欺压边帅,作威作福的帽子!一念至此,也不敢大意,范同对沈择道:“沈都知,你身负诏命,且先去宣诏为宜。”

沈择应了一声,便命人取来了诏书和皇帝赏赐给徐卫的一些戎器和珍奇,与马扩同往宣抚处置司。其实所谓天子诏,也没说什么事,无非就是说明范同奉命前来川陕协助整编,另外夸了徐卫一顿,赏赐宝物若干云云。

徐卫和宣抚处置司幕僚接了诏,再三谢恩,对沈择也很客气。这沈都知虽说极受皇帝和皇后宠信,但毕竟是宦官,再受宠,也是在禁中当差办事,面对着威名满天下的军事统帅,也不敢唐突托大,因此你谦逊,我客气,把这过场走了。

按说内侍宣完诏,也就没有其他事,往回朝复命去了。但皇帝这次派沈择来,其实是给范同作副手,受刘皇后之命,想寻太原郡王的晦气。其实你说刘凤娘懂什么?不过一来因为徐良的缘故,对徐卫也没有好感;二为徐家刘家同为将门,难免互轻,一听说要派员往川陕,便急着想让自己人来。但到底来了能作什么,她也不知道。而范同揣摩中宫的意思,认为,既然派我来,就得给徐九一点颜色瞧瞧,也借机敲打敲打,同时也是向朝中的徐良示威。

次日,范同穿戴整齐,在沈择的陪同下,排开宣谕使的仪仗,耀武扬威地前往川陕宣抚处置司衙门。

其实宣谕使算个屁,徐良当年作过,张浚也作过,无非就是代表朝廷到地方宣扬恩泽,传达政令,访问风俗这些罢了,没什么权力。可范同还真就拿着鸡毛当令箭,满以为徐卫再怎么地也只是个武臣,但凡武臣没有不怕朝廷,不怕这进士出身的。

徐卫其时正召集相关官员,商讨整编一事,听说范同来了,便带着众官员到正堂上去接见。

范同踏进宣抚处置司正堂上,徐卫已经高坐在上,下面左右两排文武官员,济济一堂,入眼看去,不是服紫就是穿红,偶有几个披绿挂青的,也是少数。也就是说,在场的除少数人外,官阶都不在范同之下。

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也难怪,川陕这块地盘上,因为打了太多的仗,所以川陕官员们功劳都不少,似几大经略安抚司的大帅们,没一个没建节的,便是宣抚处置司的幕僚,也都非寻常之辈。

范同立在堂中,定了定心神,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徐卫行大礼时,一人发话道:“怎么?范宣谕不识得太原王?我替你引荐?”

那人五十上下,穿紫袍,腰里扎着金带,还挂着玉剑和鱼袋,范同从他坐的位置便能猜出,这只怕便是川陕宣抚判官张浚。没奈何,只得具礼相见道:“下官翰林学士范同,奉命宣谕川陕,见过大王。”

“免,请坐吧。”徐卫随意道。

因他是代表朝廷而来,所以张浚礼让他,让他坐了文官的首席,沈择因是内侍敬陪末座,他方落座,正要说话间,徐卫已道:“昨日沈都知已颁下诏命,一则以神武右军番号整编西军,二则清点兵力上报朝廷。”

“整编一事,本兵已命有司准备,这辖下六个经略司,两个安抚司,所统马步水军军籍本册俱在此处,来人,交予范宣谕过目。”徐卫道。值得注意的是,徐卫平时无论在公在私,在对自己的称谓都很随意,他几乎从不自称“本王”,绝大多数时候都自称“我”,客气时称一声“徐某”。此时,自称“本兵”,则是在彰显自己西府长官的身份。枢密院因为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主管“兵”,所以其长官自称“本兵”。

当即有吴拱取了册子交到范同手中,趁他一边看的时候,徐卫一边道:“川陕六经略司,两安抚司,辖马步水军,计有二十七万人,因局势渐趋稳定,诸路都没有扩编计划。本兵打算借此次圣上钦命整编之机,再裁撤一部分,以节约军费,减轻财政负担。”

徐卫所说的这二十七万人,当然是实情。但要注意,这二十七万只是西军的正规军,没有计算乡勇、番兵、弓箭手这类武装力量。而熟悉西军历史和内情的人都应该知道,西军不仅仅是有正规军,其他乡勇、番兵、弓箭手虽是预备部队,但其战力不俗,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顶替正规军作战。台面上是二十七万人马,只要一动员,三五月之内,集结四五十万部队不是说笑。

范同装模作样地看着,其实他懂个屁,只是奉命要来带一份军籍本册回去罢了。另外,所谓的“协助”整编也是句空话,部队整编是多么繁琐和专业的东西,他能看明白么?不过是外行看个热闹罢了。

折彦质之所以想让兵部员外郎杨复来,就因为杨复是专业人士,懂行,能看出端倪和虚实,结果让皇帝皇后这么一搞,愣给搞成公费旅游了。

“二十七万?大王麾下真是兵多将广啊。”范同随口道。

“哈哈,这算得甚?金国在宋金边境屯兵超过二十万,记住,本兵指的是西线。辽军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往夏境增兵,保守估计,其在夏境的兵力眼下也在二十万以上。西军二十七万马步水师,要面对将近五十余万强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徐卫说道。他的话,是有些夸张,故意吓唬范同,但也没有乱放炮。

据情报显示,完颜亮调整西线的军事部署,仆散忠义作为副元帅,接连增兵,详细数目虽然不知道,但估个十五万上下应该不离谱。辽军一直在往夏境增兵,算是原来的驻军,暂时十二三万总是有的。这双方与西军兵力,大概相当,徐卫说压力大绝不是胡吹。

范同再外行,数总是识的,听了这话默然无语,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大王,既然如此,何以还要裁军?”

“哦,是这样的。从前,陕西诸路,主要是为了防备夏军。现在,西夏已亡,但西军的布置格局还是没有变化。本兵是考虑到,现在横山天都山一线俱在我军控制之下,沿边诸路就不必再保持重兵压境的态势。可以裁撤一部分,节约军费,体恤民力嘛。”徐卫笑道。

范同听罢,面无表情道:“大王体恤民众,这是川陕之福。”

参议军事张庆此时道:“大王,这裁军一事,本司早就有此议。只是有诸多顾虑,一直没有实行。此番,倒正好,朝廷派了范宣谕来,可和宣谕使商量着办。”

范同一听这话,忙搭腔道:“嗯,来时,官家就再三嘱咐了,说是整编一事,由我协助大王,共同办理。”

“那再好不过了!范宣谕,你看,咱们是尽快办呢,还是稳步来?”徐卫似笑非笑地问道。

范同根本不知道内情,连忙道:“那自然是越快越好。却不知大王裁军,有具体的方案么?”

徐卫一笑,给张浚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开口道:“那就由本官给范宣谕粗略说说吧。这陕西六路,仍是御夏时的格局,方才大王也说了,原来宋夏边境的险要之处俱为我有,不必再置重兵防守。所以这裁军,就要裁缘边诸路。这其中的鄜延路,现在是对金前沿,自然动不得一兵一卒。”

范同听罢,点了一下头,是这个道理。

只听张浚又道:“泾原路,一直是御夏中坚力量。抗金以来,历次重大战役,泾原路都是中流砥柱,况且泾原路内,夷情复杂,再加上辽军增兵,也不能动。”

范同又点一下头,表示了解。

“熙河嘛,情况可能范宣谕也知道一些,要防备吐蕃,也要弹压边戎,现在也要防辽,还是动不得。”张浚道。

范同此时听得皱眉,这也动不得,那也动不得,这么一来,到底裁哪里?正当他要去问时,张浚道:“永兴肩负着支援河东的重任,不能轻动,两兴安抚司一来要响应四川,二来保护兴元,还是动不得。如此一来,就剩下秦凤一路,环庆一路。”

范同知道,秦凤一路,原来是徐卫亲掌的,且至今,他还兼任着秦凤帅,而秦凤军也是其一手缔结的亲军。因此,饶有兴致地问道:“秦凤要如何裁?”

“自夏亡以后,秦凤军作为策应诸路之后备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宣抚处置司打算裁撤秦凤路,其辖下所部归永兴帅司节制。或者,降格秦凤帅司,与两兴安抚司合并为一,受宣抚处置司亲辖。”张浚道。

范同此时没有回过神来,还问:“环庆如何裁?”

“本司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