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高邮攻防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江淮军守将竟然还要让他们上城墙防守当炮灰,那些民壮军士兵,哪里还能忍耐得住,于是趁机在城中起事,截杀了把守城门的江淮军老兵,打开城门迎接周军入城。

    数万周军骑兵在罗成的指挥下,如同潮水般蜂拥而入,冲进城内,和起事反正的民壮们汇合之后,看见顽抗的江淮军就杀不到半天时间,高邮全城就已经落入了周军手中。守将冯惠亮见势不妙,早早逃跑,总算逃回了江都,捡了一条命。

    等到宇文明率领周军东路军的主力抵达之时,高邮城头上已经飘扬起了大周的黑色旗帜。

    宇文明大喜之下,便给反正的民壮军头目记下了首功,并给予嘉奖。但对于从事策反工作的情报部探子,按规定则只能由情报部内部秘密记功和封赏,不敢将他们的名字在封赏名单里公开。

    对于他们这样需要经常在敌方势力里活动的情报人员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要保护他们的身份。

    依靠着情报部人员在策反时付出的鲜血和汗水,以及沿途百姓们的支持。周军的东路军兵锋所到之处,江淮各城的百姓和被江淮军强行征召入伍的民壮们纷纷起事,杀死城中的江淮军守将,打开城门迎接周军进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庐江、丹阳、淮安等二十余城俱被周军攻占,东路军的进展可谓非常顺利。

    与此同时,西路军的主帅李靖,也顺利攻克了宛城,并以此为据点,扫清了襄阳以北十余个县城,打开了这座通往荆襄首府之城的道路,使襄阳留守李孝恭大惊失色。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周军在进攻江淮军的同时,竟然还敢进攻唐军。而他之前的准备,都是打算进攻周军和援助江淮军的,在防御工作上做得很差。

    这次周军突然兵临城下,让李孝恭也有些手足无措。他于是急忙将这个紧急情况上报了长安,要求李渊派出援兵。

第545章 辅公佐的忧虑

    不过唐军这时的主力都已经派去进攻河套、河东和洛阳了,哪有多的兵力来援助他。而且李渊听李孝恭汇报,周军占据宛城的部队也不过十五万人,顿时放下了心。

    他暗忖襄阳城中便有唐军八万,加上荆襄其他几个城的部队,数量和周军也大致相当。或许周军的进攻,会让李孝恭无力援救辅公佐,但自保却是问题不大。于是便给李孝恭下了密令,让他以稳固防守为主,确保荆襄不失即可。

    由于李靖的进攻,李孝恭便放弃了原本打算援救辅公佐的计划。固守襄阳、江陵、宜州等城池。而作为荆襄首府,又处于李靖大军直接威胁之下的襄阳,更是防御的重中之重,他从周围几个县城又集中了两万多人进驻襄阳,使其城内守军达到了十万多人,这样才算放下了心。

    不过让他略感奇怪的是,李靖在攻克了襄阳北部的十几个县城之后,却并没有陈兵襄阳城下。探子的回报却是李靖在襄阳城西五十里处的汉水边扎下大营,天天只在操练兵马,并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密切监视李靖大军的动静,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马上向我报告!”李孝恭亦是不敢大意,对斥候队长再三叮嘱道。毕竟他面临的对手可是宇文明的师父,能教出这样厉害徒弟的名将,恐怕实际本领还在他的名气之上。

    在西线李靖和李孝恭进入对峙局面的同时,中线辅公佐却是连战连败,可谓是一败涂地,他的老巢江夏也芨芨可危了。

    作为江淮军的二号人物辅公佐,一直被掩没在杜伏威的光环之下。除了江淮军内部知道辅公佐是个不比老大杜伏威差的厉害人物之外,外人大多把他当成杜伏威的部将看待。

    对此,辅公佐一直就非常不满,他憋足了劲想要干出一番成就,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杨广被杀,天下群雄并起之后,辅公佐便向杜伏威提出,先击败宇文化及,占据天下三都之一的江都扬州。然后再南渡长江,消灭沈法兴和林士宏,仿当年三国时期的孙权一般,割据江东,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

    在他看来,将来天下必会形成西有李渊,北有宇文明,东有杜伏威的新三国格局。至于盘据荆襄,号称天下四大诸候之一的萧铣,辅公佐却并没有怎么看得起这个人。

    在他看来,萧铣全仗是南梁皇室后裔的身份,在江南有些名望。加上江南一带也无甚义军起事,所以他才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趁势而起。就萧铣本人的能力和身边的将领,根本不足和李渊、宇文明等人相争。必然会在短期内遭受覆灭之灾。

    不过,杜伏威却是不置可否,他对争霸天下之事并不怎么热心。在杜伏威看来,能成一方土皇帝就心满意足了,当一统天下的真皇帝,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虽然,在辅公佐的极力推动下,杜伏威还是答应了按照其制定的作战计划,打败了宇文化及,攻克了江都,并渡过长江,灭了林士宏和沈法兴,并与李渊结盟,占据了西起江夏,东到大海的广大地区,几乎与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控制地盘相若,具备了在天下之争中,雄霸一方的资本。但杜伏威和辅公佐两人之间的裂痕,却是渐渐加深了。

    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他的预料是正确的。萧铣很快在唐军和江淮军的夹攻崩溃灭亡,李轨也被唐军击败,李渊尽收了西凉之地。而宇文明则夺取了河套地区,占据了洛阳,都各有所获,天下三分之势已成。

    可就在这时,李渊竟然向杜伏威派出了使者,意图让其归降自己。杜伏威虽然胸无大志,却也不想这么快就投降。他还想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而且在李渊和宇文明之间,他还觉得胜负难料。

    而辅公佐则认为,可和李渊结盟,并和宇文明保持中立,但决不能投降。于是,两人之间的分岐便越来越大。并终于到了现在走向分裂的境地。

    “辅公,如今敌军势大,尉迟敬德手下有十五万大军,是三路周军中数量最多的,他又有前隋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作军师,郭子逸和林子墨作副将,几乎毫无破绽。如今我军已经全部龟缩江夏。虽然此城城墙高大,又在汉水和长江之间,易守难攻,但恐怕也守不住多久了。末将建议,还是向杜大王或者李唐求救吧!”辅公佐的心腹陈当世对其说道。

    辅公佐站在城楼上,感受着从江边吹来的寒风,不禁叹息道:“现在我们哪里还有援兵?襄阳的李孝恭正面临李靖的进攻,自顾不瑕,哪有兵力来救我们?而李渊已经将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皆派往北方,进攻周军的河套、河东和洛阳三地,想借周军进攻我们之际,趁机扩充自己的地盘李唐是指望不上了!”

    “那杜大王呢?怎么说咱们也是江淮军的人啊!如果我们败北,他只怕也保不住了吧!唇亡齿寒这个道理,陈某想杜大王应该不会不知吧!”陈当世听罢眼珠一转,又满怀希望地说道。

    “杜伏威?这家伙更靠不上了!先不说他和我之间裂痕已深,断无可能在此时出兵救我。就算他真的抛下之前的分岐,与我同周共济。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辅公佐长叹道:“刚刚我才接到线报,称冯惠亮在高邮打了一个大败仗,三万多兵马全军覆没,他只余数十骑逃脱虽然冯惠亮败给罗成也在意料之中。可败因却是让人大吃一惊:冯惠亮是因城中民壮军叛变投敌才导致的惨败。”

    说到这里,辅公佐正色道:“而据我所知,在杜伏威的军队中,这种临时征召的民壮军相当多。而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当兵,对杜伏威和我江淮军都是极为不满。如果是打顺风仗还好说,他们或许不会叛变。可如果象高邮之战那样,处于不利的形势。他们就很容易在周军的诱导下,叛变投敌。我这位结拜大哥,做事始终都是这样缺乏远见。”

    “由于面对来自北方的宇文明和来自西方的李渊两方面的威胁。他为了抵御这种压力,便采取了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作法。可我江淮军的领地,根本征不了这么多兵,就算勉强拉壮丁入伍,也没有这么多的铠甲武器、粮食装备供应。如此一来,虽然在和敌人谈判、作战时,底气是壮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我江淮军的兵力和唐军、周军不相上下,可真正的战斗力却差别人太远了。”

    “我们这支军队目前在江淮军中,还算战斗力稍强的。可在同等兵力情况下,却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更不用说战斗力还在唐军之上的周军了。如果杜伏威还不醒悟,只怕今年就是江淮军的覆灭之年了。”辅公佐唉声叹气道。

    陈当世听到这里,亦是心中一凛。他虽然也知道周军强大,对胜利没有多少期待,但也没想到辅公佐竟然对目前的形势抱着这样悲观的态度。

    他于是忙问道:“辅公,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呢?江夏城中仅五万人,根本不是尉迟敬德十五万大军的对手啊!”

    辅公佐向着长江的方向,手搭凉蓬望了片刻后,方一脸郑重道:“如今我军只有放弃江夏,向南渡过长江,依托长江天险进行死守了!尉迟敬德虽然兵力雄厚,士卒勇猛。但他的部队却有一个缺馅:那就是几乎都是北人,善长骑射而不善长水战。而我江淮军水师实力雄厚,只要守好长江这条天险,便能暂时立于不败之地。让周军无法寸进”

    陈当世听到这里,却有些不解道:“辅公,既然我军有长江天险,周军又不善长水战。尉迟敬德如要强行渡江,便会遭受三国时期,曹操那样的赤壁之败。我军当可高枕无忧,为何辅公您又说,只是暂时立于不败之地呢?”

    “那是因为我军光是守住长江天险是没有用的,我那位结拜大哥守不住咋办?”辅公佐苦笑道:“如果他的江东之地失守,让周军顺利渡过了长江。敌人便可从长江南岸沿江西进,攻打潘阳、豫章、九江等地。届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