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国际特工 作者:张晓宏 许文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国际特工 作者:张晓宏 许文龙-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以后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川合定吉先后考查了绥芬河、东宁、虎头、饶河、抚远、黑河等边境地区。他发现日本关东军正加紧构筑要塞,筑垒区域。而且,他发现这些大型的军事设施都建筑在距苏联边境十几公里远(甚至是几公里)的地方,完全是进攻型工事。
  同时,他还发现哈尔滨特务机关的浅野大佐训练的白俄部队第1野战情报队也频繁在边境地区出没,看来是随时准备渗透到苏联去。
  年初,白俄事务局在哈尔滨成立,利用白俄整理俄文文件和记录,对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进行侦察,并建立了白俄特殊移民区和白俄森林警察队,以达到以俄治俄,进而以俄反俄的目的。
  3月初,川合定吉回到了哈尔滨。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将沿途所搜集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然后带上材料乘火车去奉天交给副岛隆规,让其转交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3月5日,就在川合定吉交给副岛隆规情报的第二天。关东军参谋部派人来找他,说有一位远道的同事要见他。
  一路上川合定吉心事忡忡:远道来的朋友,还通过参谋部的人来找他,莫非其中有诈?
  川合定吉来到司令部下属的官佐宿舍会客厅,静静地等待着。他不知他将面临的是什么。
  十分钟后,房门一响,勤务兵将一名身材高大的军官引了进来。
  “川合君,你好哇!”那名身材高大的军人笑呵呵地问候他。川合定吉一愣,随即认出,来人竟是自己的好友、日本陆军省参谋部参谋武田义雄。
  1929年,川合定吉在《京都新闻》任记者,他以一个诚实的爱国主义者和坚定的和平主义战士的身份同日本、中国的进步同事们,以及反帝组织进行公开和地下的广泛接触与交往。并以“黑山敏夫”的名义发表评击军国主义的文章。为此,东京警视厅将他拘捕。武田义雄很欣赏他的才华,便以军部参谋的身份将川合定吉保释出来,从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事隔五年,两人异国相逢,自是格外高兴。
  “武田君,怎么会是你!”川合定吉抓住他的手久久不放。“噢,升到了中佐了。”
  武田义雄笑着说:“我现在已是日本驻苏联的副武官。这不,关东军参谋部搞了一个苏俄战略研讨会,请我来参加会议的。会上,我遇到了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安藤麟三将军,他说你在他们那里,而且就在奉天公干。所以,我就找上门了。”
  “武田君,你我五年不见,一定好好叙谈叙谈。今天晚上我请客。”川合定吉热情地说。
  入夜,武田和川合在沈阳一家很有名的日本料理“菊池料理”坐下来,喝酒谈心。
  在一间典型的日本房间内,两人坐在榻榻米上。他们的面前摆放一张精制的黑漆楠木桌,桌上摆放着生鱼、青菜、豆腐、肥牛、鸡片还有一瓶日本米酒。
  “想不到哇,”武田给川合斟上酒,“一名和平主义者,竟穿起军服,拿起武器,加入了战争的行列里。”
  “我也没想到,”川合也给武田斟酒,“积极反共、仇视苏俄的军部参谋竟当上了驻苏俄的副武官。”
  “这么说,我们二人都有所改变,”武田举起酒杯,“来,为我们双方的变化干杯!”
  “不,还是为我们的重逢干杯!”川合说道。
  “咣!”两只酒杯碰到一起,两人一饮而尽。
  “川合君,能告诉我,你这是为什么?”
  川合定吉当然知道武田义雄问的是什么。
  “我想,我做情报工作是能胜任的。”川合定吉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你已放弃你的信仰和主张了吗?”
  “不能说放弃,只能说我开始用比较成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那些东西。”川合定吉平静地说。
  “是啊,时代变了,我们是该重新审视一些我们原以为是对的东西了。”武田义雄说道。
  “比如?”川合定吉非常想知道武田在想什么。
  “比如,”武田义雄用筷子夹了片鸡片,蘸上佐料,放入口中,“比如,苏俄并不像我们宣传的那样,那是个很有生机的国家。”
  “真的吗?”川合定吉眼中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当然是真的,不信你可以去看一看嘛!”
  川合定吉心里舒服了许多,不管怎样,武田义雄还是那个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人。
  午夜,两人离开“菊池料理”,漫步在清故宫附近的碎石路上。
  “川合君,你们哈尔滨特务机关是对苏情报侦察的大本营。关于日苏之间的关系你怎样看?”
  “日苏历史上就有宿怨,眼下又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水火不容。我看,日苏间早晚会有一战。”
  武田义雄停住脚步,“以你的判断,这场战争会何时爆发?”
  川合定吉也停住了脚步,“也许五年,最多不会超过十年的!”
  “那就让时间来验证你的论断吧!”
  “只要我们大家还活着,都会看到那一天的。”
  两个好朋友,两个好同事,就这样分手了。然而,他们双方竟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其实,武田义雄是苏军总参情报部的特别情报员,后来创建了二战情报史上赫赫有名的“梅杰姆”小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他们战斗在同一战线,又都是为了同一个国家服务,可就是不能互相信任,这就是隐蔽战线上的特色,这就是情报战士共同遵守的纪律。
  两天后,副岛隆规回到奉天,他告诉川合定吉,情报安全送到。
  川合定吉穿梭于哈尔滨与奉天之间,深感力不从心,便要求上司将他调到奉天特务机关工作。不久,他的请求得到批准。川合定吉于3月到达奉天特务机关工作。
  奉天特务机关是关东军进攻东北,制造“九一八”的策源地。后来做了日本陆军大臣的坂垣征四郎曾担任过特务机关长。现任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同样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此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长期从事间谍活动,在中国“工作”十三年,能讲四种中国方言,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他个子矮小,身体结实粗壮,小仁丹胡总是剪得齐刷刷的。因为他策划了一系列阴谋事件,对中国危害极大,中国老百姓送他个绰号“土匪源”。
  这一次,土肥原刚从南京回来,推行他的所谓“中日亲善具体方案”,妄图在中国华北广大地区排除中国军队,设立“非武区域”。
  在奉天稍事停留后,他便带着川合定吉等随从人员,赶往长春,向关东军司令部汇报。
  当天,关东军司令部召开幕僚会议,听取土肥原关于“视察”中国的报告,审改对华政策。
  会议开到深夜才结束。这时,土肥原才有机会了解一下新来的川合定吉少佐。
  土肥原眯着一双小眼睛问道:“进入哈尔滨特务机关之前,你在《朝日新闻》、《上海新闻周报》作过记者,是吗?”
  “是的,大佐阁下。”川合定吉平静地回答。
  “很好,这样你活动起来就有掩护身份了,”土肥原接着说:“你不要呆在机关里,要走出去。”
  川合定吉闻听,心中大喜,忙问:“大佐,你需要派我到满州的什么地方?”
  “不不,”土肥原摇摇头,“满州不是我们的最终之地,支那才是我们的目的地!”
  “这么说,大佐要派我去中国内地。”川合定吉问。
  “对,你要走出去。”土肥原道:“你看我虽是关东军的特务机关长,但我不躲在满洲,仍不顾风险地奔走关内各地,侦察南北的形势。这样,你以记者的身份再回到《上海新闻周报》那里去。”
  川合定吉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也犯愁。高兴的是终于冲出了笼,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愁的是,远离特务机关,侦察日军的动向恐怕就困难了。于是,他说:“大佐,我服从您的命令。但是我手头管理许多事务,允许我每二三个月回来处理一下吗?”
  “完全可以,”土肥原拍他的肩,“这样你也可以定期地回来汇报工作。”
  川合定吉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匆匆回到宿舍收拾东西。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副岛隆规,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川合定吉拎着一只小皮箱来到了副岛隆规的住处,向他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副岛高兴地说:“到了上海,跟上级机关近了,工作也方便了,也省得我跑来跑去!”
  川合点点头,“这几年辛苦你了,你该歇歇了,不过,我会时常回来的,有任务还得找你。”
  副岛打开一瓶白兰地,笑道:“但愿你别来找我,让我睡个安稳觉。”说着将酒倒入杯中。
  川合拿起酒杯,“为了我们五年的合作干杯。”
  副岛拿起酒杯,“为了我们的友谊干杯。”
  4月初,川合定吉风尘仆仆地踏上了上海滩。他并不知道,此刻一张无形的网正慢慢向他和他的战友们撒来。今后的岁月,他将经历人生最残酷的考验。
  川合定吉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上海每日新闻报》的日文编辑山上正义,以及著名的日本新闻社“联合通信”驻中国办事处的负责人船越奉军,请求他们恢复他在《上海新闻周报》的工作。尽管川合定吉离开了报社近五年,但人们对他的印象不错。经山上和船越一说,报社负责人很快同意他复职,只是对他失踪了五年颇感疑惑,不时地问这问那。
  川合定吉推脱说,父亲有病,回日本去照顾父亲,这回父亲病愈了,又回到中国做事。
  那位报社负责人闻听,连连称赞川合是个孝子,对他更加敬佩。
  到上海的第二天,川合便秘密会见了华尔顿。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是去年华尔顿刚刚到上海的时候。
  川合、陈绍韩、刘思慕是华尔顿的三大“王牌”特工。有关川合定吉的真实身份只有华尔顿和他的苏联助手维佳知道。
  两人在新亚饭店四楼的一个房间内会面。
  华尔顿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