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邀请社会名流作政治演讲,对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红军大学教育长罗瑞卿军校所邀之人,都是社会上一些在政治、理论等方面学有见树的名流,学生通过他们这些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了解到了社会最新思潮的信息和动态,也就无疑使学生们站在了这些“巨人”的肩头,比社会上一般人的眼光要远一些,思想起点也就立于时代的巅峰,为毕业之后的实际工作拓宽了道路,奠定了代表时代最高水平的思想基础,这无论是讲马克思主义,还是讲“戴季陶主义”或是讲孙文主义,都代表了各自阶级的最高水平。这些名流们的讲演,又促使了学生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了时代责任感和自信心,对确立远大志向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对社会名流的仰慕,也调动了学生对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名流的学识、气质、品格等,对军校学生以后成才率之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仅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授衔中,10位元帅中,陈毅、徐向前、林彪、聂荣臻、叶剑英5人都在黄埔军校学习或工作,大将陈赓、罗瑞卿、许光达等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上将周士第、陈明仁、宋时轮、陈伯钧、陈奇涵、郭天民等都在黄埔军校学习或工作。另有新中国建立之前已牺牲的众多中共军队中的著名领导人也出自黄埔军校,如蔡升熙、段德昌、刘志丹、左权等。更有一大批黄埔军校教职员工、学生在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党政军的重要领导职务。在国民党军队政府中,高层将领黄埔生更是比比皆是,形成了一个所谓“黄埔系”。北伐战争中的“铁军”,则是无数中共党员用热血换来的荣誉,被喻之为的“黄埔精英”,则更是军校政治教育的生动反映,是革命精神之体现。
4.军校中一流的政治教育水平。
政治教育专职教员多是当时的政治理论权威或长于某一学问的专家,军校不拘一格选择人才,充分利用了他们各自的长处。如恽代英讲授《社会科学概论》,萧楚女讲授《帝国主义》,陈启修主讲《经济学》,于树德讲“合作化问题”,李合林是留法生,讲授《法国大革命史》,廖升平讲授《社会发展史》用的是蔡和森在上海大学教课时编译的讲义,等等。这些教官的教学水平也相当高,当年黄埔生在几十年后回忆都说,恽代英、萧楚女是学生们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认为恽代英在黄埔学生中的威信,与周恩来可以媲美,大家亲热的称他恽老师。萧楚女在学生中被认为是青年运动之师。高语罕教官在学生心目中也是深受敬重的。政治教官的共同特点是:极大的革命热忱,较高的理论修养,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所以,学生们都把政治教官视为军校的革命灵魂。
成绩斐然,军校史鉴(3)
此外,军校课程设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旨,多安排各种社会
1938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举行开学典礼。
前排左二起:许光达、毛泽东、王稼祥、罗瑞卿。
实习课,是军校学生快速成才的捷径。兼容并包的政治教育方针,更使军校充满活力。各种实践则是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判别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的预习阵地。诸要素综合在一起,共同铸造了黄埔军校学生特别出众的军政素质。
黄埔军校半年制的军事训练,较之一切旧军事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点和优点。当时的保定军校、北京陆军大学以及各省的讲武堂,学制一般为2至3年。进保定军校的学生,通常又需先经过3年陆小、2年陆中(又叫陆军预备学校)的学习,方可报考保定军校。由于学制较长,所学科目亦较繁多或重复,但却不大注意结合实践进行野外演练。诸如战术、战史、率兵术、兵器、地形、筑城、构制掩体以及典范令等,都进行系统讲授,另外还设有外文课、卫生课、马术课等,但惟独没有政治课,并且还规定学生不准议论时政,不准传阅闲杂书报。黄埔军校前4期,学制多则1年,少则半年,政治课程却多达数十门,并允许学生购阅进步书报杂志。教官还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议论时事政治,启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经验证明,有无政治教育,能否以政带军,进行军政全面训练,这是黄埔军校区别于一切旧军事学校的显著标志,也是黄埔军校卓有成效的培养军政人才的重要途径。
黄埔军校创校建军,为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开了先河。黄埔军校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革命军队为宗旨,在学制由原定3年缩短为6个月,在军事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学方针,开设了内容丰富的政治课,对学生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教育,一方面也灌输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大革命时期军队政治工作方法,创建了崭新的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体系。
第五章 军事教育的特点
中国黄埔军校1924年的广东革命政府,受到四面敌人的包围。盘踞在广东境内的新军阀,在北方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策动和在香港的英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朝夕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这时,敌强我弱,军情紧迫,政局很不稳定。由于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不可能安静地接受通常3年制的军事训练。军校用人急切,为了快出人才,不得不打破常规,改变学制,将原定3年为1期的招生训练计划,缩短为半年1期。
根据这一短期训练计划的要求,黄埔军校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政治课与政治任务和工农运动相结合,军事课与野外演习和参加实践相结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的革命意志,提高了学生的军政素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黄埔军校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尽量采用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讲授和训练,与所有旧式军事学校相比,黄埔军校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和优点。探讨黄埔军校军事教学之特点和军事教育的经验诀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学科和术科急用先学(1)
黄埔军校的教育,是以贯彻孙中山要求学生“要在政治上革命”,“能为三民主义奋斗,能为三民主义牺牲”为宗旨,实行“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以达到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用黄埔学生为骨干创立革命军,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之目的。黄埔军校之所以威名远扬,就在于军事政治训练有素。
根据学制为半年的计划,军校在军事课程设置上,首先选定最为急需的基础科目:学科和术科。学科方面,以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和野外勤务令等为基本军事常识,继则教授4大教程:战术、兵器、交通、筑城。相配套的教材,有讲述军事原理、原则等内容的《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地形学》、《军制学》、《筑城学》等课本。同时还有教授如何制定战略战术、作战计划、动员计划的课程。术科方面,有制式教练、实弹射击、马术、劈刺以及行军、宿营、战斗联络等,尤以单人战斗教练为主,继至班排连营教练。学科与术科均以讲授实战中的应用为主。除课堂讲授外,还设有课外“军事演讲”制度,定期讲授军事形势、战役经过和先进军事知识。除教官、顾问担任演讲外,还鼓励学生自荐演讲,以求教学相长,推动军事学术的研究。
教官在上军事课
为了保证学科与术科两大基础学科结合训练的完成,军校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尤为重视启发式、形象化和示范教学。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绝大部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这个比例甚至占整个教官队伍的80%以上,就连校长蒋介石也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二是许多教官来自粤军。
训练部主任兼学生总队长邓演达、教官兼学生副总队长严重等,军事素质堪称众军事教官的典范。他们不用翻书就能指出步兵操典某页某行的内容是什么,讲解生动风趣,寓意深刻,富于启发式,示范动作准确明了,引人入胜。进行排连营教练时,课堂上使用挂图与沙盘,野外演习时,红蓝军交替演练。上单兵教练课时,教官以身示范,反复亲手指导纠正,不厌其烦,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和动作正确为止。
为了加强体能训练,多数情况下,大家在值星官的口令下是超负荷地奔跑。刚来军校的学生,在开始时真有些吃不消。有的学生身矮腿短,高个子的同学跨两步,他要跑三步才能跟得上;有的学生刚入校时,身体虚弱,还不适应军校生活。因此这些学生每次早操虽然能顽强教育长邓演达地跟上队,但多是累得气喘吁吁。有一天早晨,光影曚昽的队列中,有一个穿着马靴的长官,他就是军校教育长邓演达。他在跑了一段路后,回头发现有不少学生跑在后面。他眉头一皱,忽然大声发出口令:“停止跑步!换便步走!”值星官不解其意,跑过来敬礼、报告:“教育长,请指示!”邓演达向值星官交代说:“长跑要注意兼顾学生的体力,距离要逐步增加,不要一上来就跑15里,要让体质弱的学生慢慢适应。”从此后,跑黄埔岛成为全体师生自觉自愿、习以为常的健身运动。
黄埔军校的学生多高度评价邓演达是一位标准的革命军人,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非常强。他仪表非凡,神采奕奕,双目如电。不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行进间,他的上身都保持立正的姿势,一股浩然正气溢于眉宇。他用不着说话,只要远远听到他那有节奏的长筒马靴的踏地声音,哪怕同学们闹得正欢,立刻就会鸦雀无声。军校教官这种为人师表、以身照人和至诚待人的行动和教练方法,使学生们深为感动与敬佩,故黄埔学生“整军经武取用精宏,能于短时间内收最大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