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事在洋商中传得很开,不少洋商幸灾乐祸,称赞港督为他们出了怨 气。洋商普遍认为,渣甸大班是要挟港府,这么好的制冰生意,他会意气 用事而放弃?      牛奶有限公司的大班却不苟同,心想渣甸大班话中有话,或许渣甸洋 行真的无意经营制冰业。      牛奶大班猜对了一半,渣甸洋行对制冰业抱无所谓的态度。香港使用 上了电,西方发明了小型电动制冰机,普及到香港的西人家庭将是早晚的 事,目前仍鼎盛的制冰业,前景不容乐观。不过,就算制冰业现在就难以 维系,雪厂的地皮仍是可改为他用。区区几千港元,对渣甸洋行实在算不 得什么。渣甸洋行一贯受港府恩宠,如今港府给它难堪,渣甸大班觉得有 
… 页面 36…

损尊严,确实含有意气用事的成分。      牛奶大班向渣甸洋行提出收购制冰公司的意向。渣甸大班见要快港府 未奏效,骑虎难下,就拱手把制冰公司让给了牛奶公司。      新组的公司,为牛奶冰厂有限公司,香港人素称冰厂为雪厂,就把这 家公司简称为雪厂。后来,制冰业务萎缩,公司拆除丢杜留下的雪厂,真 的就把公司总部建在雪厂旧址上,成为名正言顺的雪厂了。      雪厂几乎垄断了香港的牛奶、制冰、冷藏肉类业务。到本世纪下半叶, 牛奶冰厂公司另交好运,当年廉价圈下的地皮身价百倍,公司便有地王之 称。既是地王,眼红之人分外多。      这便成了香港近几十年系列收购大战的发端。 
… 页面 37…

                       第五章银行枪滩 群雄起谁主沉浮      最早来香港抢滩的英资银行,有东方、有利、渣打、汇丰等。东方为 老大,如日中天,不可一世。风水轮流转,东方气息奄奄,寿终正寝,而 汇丰脱颖而出,后来居上。那时香港货币芜杂,五花八门,港英为统一货 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中环号称金融区,是如何形成?                                      港督府      港督府在香港开埠早期叫督辕,地点在女王城政府山上,即现在上环 的上亚厘毕道。      在港督府未建之前,港督官郎常常变动。临时总督庄士敦,曾寄篱哈 特洋行的写字楼办公。钵甸乍总督与戴维斯总督,曾在今日兵头花园里的 一幢小洋房里办公。      1855年竣工的港督府,是港督办公与居住的地方,富丽堂皇,美仑美 奂。      港督府历经140年,其间修茸过多次。游泳池、停车库、空调系统、自 动报警系统、秘密隧道等都是后来增建的。隧道共两条,一条通往海军基 地;一条通往布政司署,这里是政府行政中纽。港督府最初兴建耗资约10 万元,80年代一次大修,花费约1000万港元。       “抢滩”一词的来由,其中有一种流行说法。即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 后,洋商竞相在上海登陆,所设洋行均在黄浦江的外滩,故叫抢滩。      洋商来香港抢滩比上海还早,当时的洋行也均在维多利亚港海滩边, 只是后来填海造城,最早抢滩的洋行商馆,均缩到内街了。      与到上海抢滩的洋行一样,最初秀港的洋行只有商行,而无银行。银 行的设置,须以一定的经济规模为依托,不可能到荒岛荒野展开融资、汇 兑业务。通常,银行总要比经济步伐晚半拍。      没有银行,并不等于没有金融活动。从香港开埠的第一天起,就有以 货币为媒介的流通。开埠之初的货币形形色色,大凡有哪国的商人来,就 会有哪国的货币。较常见的,有中国的银锭、银元、铜钱,西班牙银洋, 墨西哥赝洋,东印度公司的卢比银洋,英国银币,等等。      因为没有银行兑换担保,代银(金)券之类的纸币在这里不流通。美 商来香港做生意,只有把美元先兑换成墨西哥鹰洋等银币。就是来自宗主 国的英商,携带而来的英镑也遭致排斥,他们带来的多是卢比银洋、英国 银币。      殖民地是在中国的版图上,所有的银币中,又以中国的银币居多,记 帐单位多以中国的银元为标准,1银元值纹银7钱2分。另外,还有以其他银 币为记帐单位的。港府对这混乱局面保持沉默,原由是这里是自由港。      记帐单位就是各种货币兑换的标准,采用起来非常麻烦,洋商叫苦连 天。      融资唯有靠民间渠道,或借高利贷,或合股凑钱。融资困难重重,弊 端多多,洋商怨声载道。      英商向港督提议,开设一间类似英国中央银行的官办银行,遭港督否 决。直到本世纪的今天,香港仍无官方银行,全都是商业银行。 
… 页面 38…

     鸦片商依利斯在一次英人聚会时,怒斥银行家行动迟缓:“我们在南中 国冲锋陷阵这么多年,把香港牢牢捏在手心,你们才像贵妇一样姗姗来迟!”                                    东方汇理      1845年2月,巴黎的东藩汇理银行率先在香港抢滩登陆,行址设在今日 中环的德己立街。这已是香港开埠的第5个年头。      东藩汇理银行是其总行西印度银行的数十间分行之一。西印度银行于 1842年在孟买成立,1845年总行迁往巴黎,同年在香港设立分行。      这间分行的英文名为The Orientai Bank。取中文名时,请教一位华裔 通译,他便将其译成东藩汇理银行。挂牌数年之后,一位欧洲的中国通指 出,藩字是华人对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蔑称,于是按其谐音与原意将东藩 汇理银行改为东方汇理银行,简称东方银行。当时华人叫东藩叫顺了口, 好些年间,华人中的识字先生,仍将其写成东藩。为吸取这一教训,总行 在上海、福州等地开设分行时,就取了十分女性化的中文名:丽如银行。      东方银行挂牌后,大班一一走访香港的洋商,说本行已开办储蓄业务, 你们可以先立帐号存钱,作为信誉担保。      东方大班遭到众多洋商的嘲笑:“你一来就打我们腰包的主意,我们正 想先向你借钱呢。”      尽管如此,东方银行的业务还是风风人火地开展起来,原因不言而喻, 此为香港唯一的银行。英廷鉴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的事实,赋予东方银行 代理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一年冬,英廷宣布英镑为香港记帐单位,流通中 的各种银币须与英镑建立固定平价关系。这一法令,在执行中阻力重重, 各国商人仍自行其事。      1851年,英廷特许东方银行发行银行券,流通范围很小,商人仍对银 币青睐不渝。      实效如何该当别论,英廷的特许,使东方银行成为香港金融史上第一 家发行钞票的银行。      东方银行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八面威风,显赫一时。步其后尘 来港抢滩的银行,在这位金融寡头面前,皆是小矮人。                                   有利得利      有利银行是香港第二家发行货币的银行。      有利银利于1853年在孟买开办,创建人是一批英国、印度商人,1857 年迁入香港后,又拉进几位在中国经商多年的洋商。它最初的中文译名是: 印度伦顿(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这样的译名令人不胜其烦,无所适从。 当时有人简称三处银行、三国银行、印伦中银行,等等,五花八门,笑话 百出。许多人士断言:银号不吉不顺,必夭折短寿。事实上,这间银行非 常高寿,是创建于开埠初期,而得以“活”到现时的港埠三大英资银行之 一。      有利银行实际上是本世纪50年代才改得名,该行发生危机,为讨吉利, 起死回生,改中文名为“有利”。“有利”不利,1958年甫改名,1959年再 陷危机,靠汇丰注资输血幸免倒闭,自此控股权落汇丰手中。到1978年1月, 
… 页面 39…

汇丰正式收购有利。有利的发钞权移交汇丰,痛失“发钞银行”桂冠,仅 保留有利银号。                                     渣打追打      渣打银行的总部在伦敦,1859年赴港抢滩设立分行,其中文译名是印 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数十年后的1911年,中文名改为印度新金山中国 渣打银行,简称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获准发行货币权是1862年。在众银行家眼里,无疑获得进入 贵族俱乐部的入门券。在顾客看来,货币发行权,等于是半官方商业银行 的标志,银行信誉大增,便于吸引更多的顾客设立帐号。      其时,渣打银行不能与东方银行竞一日之短长,却是后起之辈中的佼 佼者。                                     汇丰渐丰      另一位后起之秀是汇丰银行。      1864年,上海香港的英国大洋行,宝顺、太古、老沙宣等洋行大班聚 集一起合议,决定在远东成立一家银行。该年7      月,汇丰银行招股;股东有英、美、德、法、印度等国的商人,董事 则由发起者及大股东担任。因意见不合,后来其他国的商人都退出汇丰, 汇丰成为纯粹的英资银行。      1865年3月,汇丰银行在香港注册成立,资本250万元。汇丰是总部设 在香港的第一家银行。最初的中文名是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其后改名为香 港上海汇丰银行,简称汇丰。      因是本地银行,港府一直给予很大的扶植及关照。汇丰银行在春季挂 牌,岁末港督就以英廷的名义赐予发行代银券的特权。再加上本地洋商的 鼎力支持,汇丰业务蒸蒸日上,没多久,就与先它成立的渣打银行并驾齐 驱了。                                     造钱亏钱      英廷虽先后授予4间银行发行货币权,但收效甚微。英廷为了结束多种 银币流通的混乱局面,于1866年5月7日起在香港造币发行。      承担造币业务的,是英国皇家造币厂设在香港的分厂,又叫香港造币 厂。厂址在铜锣湾,开办经费40万元,流动资金7万元。总督麦当奴出席开 幕仪式,隆重之极。      造币厂铸造币名为“港元”的银币及辅币,然后由港府及英财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