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怕是没有什么收入了。原本她还想着利用果园里的苹果和李子酿些酒,多少也能换些收入,可是眼看这果如此破败,哪里是象是能赚钱的样子,怪不得那姚大户三百五十文一亩就肯出手了。

    邹正达和邹正业对这个果木原来就是一窍不通,是因为邹晨想买这个果园,所以他们才做的决定。眼见得她的脸色越来越黑,俩兄弟的心里咯噔一下沉了下去,难道。这钱要砸在果园里了?

    突然,邹晨眼前一亮,在一棵萍婆果树根下她蹲下身子,轻轻用手抚摸着那几朵凤尾蘑菇。

    “蘑菇!”邹晨喃喃的说道,“我居然把蘑菇给忘了。真是不可饶恕。”果园套种蘑菇在后世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间作套种办法,蘑菇种在果树下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杂草丛生;降低病虫更利于果木的健康生长。

    小的时候,她家里比较穷,母亲在楼下的地下室里用玉米杆鸡粪棉壳包在塑料袋里等过了一段时间便会长出许多小蘑菇出来,等到蘑菇长大,就会变成自己家里的一道美味的菜肴。

    她站起了身。一路注意着脚下的情况往果园走去。如果看到有蘑菇了就蹲下身子,仔细的辨认是否有毒。她倒是也不太懂,然而在后世凤尾茹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见到的一种蘑菇。象金针茹、牛肝菌、平菇、香菇等等都是日常经常可以买到的蘑菇。而且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山珍菜肴。

    郑三多看到邹晨走走停停,注意力全部被果树下面的那些发霉的东西所吸引,便讨好的说道:“小娘子。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发霉的东西,不能吃的。平时我们都是拿了小铲子把它们给铲掉扔了呢。”

    “你说什么?”邹晨听到郑三多这样说,吃了一惊,“你们都给扔了?一点也没有存放?”

    郑三多看到邹晨这样吃惊,惶惶不安的低声道:“是啊,都给扔了,这果树发了霉,应该是造成果树减产的原因之一啊。”

    邹晨忍不住噗哧一下笑出声来,“什么霉,这可是好东西,这叫”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蘑菇还没有人给它起名呢,而中国人吃蘑菇的历史是在南宋时的龙岩村人发明的。

    “郑老丈,麻烦你老给我找一个竹筐,再找一个小铲来,我要把这些东西铲一些回去。”邹晨吩咐郑三多道。

    郑三多听了这话,立刻让他的一个儿子小跑着回去到果园里给找一个筐子过来。而邹晨则是和刚才一样,蹲在地上仔细的观察着果树下的几丛蘑菇。

    邹正业看到女儿看的这么入神,便也跟着蹲下来低声道:“小晨,这看的是啥?”

    “阿爹,”邹晨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这个啊,我们上了驴车我再和你说,总之这个是好东西,明年果园挣钱不挣钱就看它了。”

    邹正达见状也蹲了过来,低声的和邹正业商量着果园的事情,俩人均是对果园的前景不看好,这时不免哀声叹气。

    过不了一会,郑三多的儿子拿了一个筐子过来,又给拿了一个小铲子。邹晨仔细的把几个已经长得非常旺盛的灰平菇(凤尾茹)和金针茹给小心的铲了下来,又一路往里走,看到了后世经常吃的平茹和香茹,也给小心的铲了下来。而象那些色彩鲜艳,后世从来没有见过的的,则是不再管它,任它自生自长。

    她一边采摘一边低声和邹正业邹正达说道:“每逢雨后或是阴雨绵绵之时,象是那些树根上、草丛中、稻草堆上,甚至还有粪坑中都会长出这种可以食用的蘑菇来”然后她又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蘑菇的知识给讲了一遍,并且告诉他们那些色彩鲜艳的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象她手里的蘑菇全部是可以食用没有毒,而且并不一定浅色的蘑菇都无毒,所以任何一种蘑菇都必须要先让鸡鸭鹅们先试用过以后才可以再食用。

    “小晨!”邹正达挥挥手让郑三名他们走远一些,然后低声道:“你的意思,这些蘑菇都是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人工栽培?”

    “对!”邹晨肯定的点点头,“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是美味呢,最重要的是天天吃是不会有任何坏处,反而可以长寿健康。”

    “那人工栽培麻烦吗?”邹正业看了一眼女儿手里的几丛蘑菇,也跟着问道。

    邹晨想了想说道:“倒是不麻烦,秫秸杆稻杆加上一些棉壳还有鸡粪或粪,在一起发酵四五天,然后再将这发酵过的东西洒上揉碎的蘑菇放在阴凉的地方,等过了几天蘑菇便会长出来了。果园的地面由于长期不见太阳。所以最是合适做蘑菇的。”言毕,又把栽培蘑菇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给讲了一遍。

    俩人听到邹晨这样说,顿时觉得这片果园那是买得值了。刚才看着枯败的果树恨不得一把火给烧光了才好。这时看着这些倒在地上的果树,就如同看着聚宝盆一般。

    邹晨又接着说道:“果园不仅能种蘑菇增值,还可以种那些喜阴的中药材。你们看,这树与树之间的间距中可以种上中药材。树根下种着蘑菇,蘑菇可以为果树和中药材增加肥料。果树可以在空中替它们遮拦阳光。这真是一举数得的好营生啊!”

    俩人喜道:“药材也可以种吗?”

    邹晨点点头:“虽然官府有规定,禁止用良田改种甘蔗或是用农田种药材,但是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在果树间套种啊。刚栽种下去的小果树中间可以种上种一到三年收获的地黄、黄芩、菊花、黄芪、牛膝、板蓝根、草决明、白术、柴胡等喜光的中药材。树冠及树叶较稠密的果树,如桃树、樱桃树、杏树、葡萄、柿树等,可在行间套种半夏、天麻、灵芝、黄连等喜阴湿的中药材。树冠较稀疏的果树,如萍婆果树、梨树、山楂树等则可在行间套种丹参、百合、天门冬等稍耐阴湿的中药材。”

    邹晨这一通话说完。听得邹正达和邹正业连连点头,真是未曾想到一个果园还能有如此多的栽种办法,若是好好经营。这千亩果园只怕是今年就可以有收益了

    “小晨,”邹正达和邹正业看看四周,发现郑三多他们离得远远的,又道,“那这个蘑菇还要郑三多他们一家来管吗?”

    邹晨叹了一口气。“世道艰难,若是我们不让他们佃。说不得他们会饿死。我看,要是他家肯签长契就用,如果不肯签就不用他们了。”

    那俩人听了之后也跟着叹了口气,心想今年若是没有邹晨在,怕也是要出去逃荒。这郑三多一家守着东家的果园没有出去逃荒,这样一想他也倒算得上是一个忠义的人物。想明白了这一点,俩兄弟心里便打定了主意,挥挥手将郑三多唤了过来。

    郑三多正和几个佃户议论着,这个新东家看样子倒是扎实肯干,象是长年做农活的主儿。就是不知道他们还肯不肯用以前姚大户用过的人,好多买了新农田的东家,都是比较爱用自己手里的老人。看到新东家招手唤他们,急忙跑上前去。

    邹正达道:“我和你们三东家商量过了,今年这果园和田还归你们佃。只是咱们只能签一年的协议,若是一年后佃的好,咱们再接着下签,若是活干的不好,这个就不能怪我们无情了。”

    几个佃户一听今年东家还肯用他们,立刻喜上眉梢,纷纷表示一定要把东家的田给佃好,保证用心侍候。郑三多听说只肯佃一年,心里起了嘀咕,他佃的可是果园,这果园若是真的挖掉重新种那今年肯定是没有什么收益啊,一年的时间可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啊。

    邹正业看到他面色难堪,便说道:“郑老丈情况特殊,果园的事情我们也商量过了。若是郑老丈明年还想佃这个果园,那就必须签长契。不仅老丈签,凡是进果园做工的人都得签长契,郑老丈不妨考虑一下。”

    郑三多一听要签长契,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做白糖转豆腐坊

    邹晨看到郑三多没有回话,知道他是需要考虑才可以做决定,在果园转了一圈后又到农田里安排了让佃户们种秫秸之后便回了邹家庄。

    到了邹家庄,公孙季正在前院等着他们,原来却是前天邹晨让他去买白糖,今天他通过几个朋友买了十六斤已经送到了,正等着让邹晨实验那个精炼白糖之法。

    邹晨让人准备好了澄清的东西,便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搬到了现在无人居住的一幢小楼中。

    精炼白糖完全是按照后世那种石灰澄清法的步骤去做,先将白沙糖添水加热到用手触摸非常烫的温度,把石灰水倒入糖水中,再次加热到沸腾。然后将糖浆倒入黄泥水分离器中。等过了一会,泥浆分离器的下部便开始渐渐的有糖水流出,再等了一会,待糖水不再流出后,又将糖水重新放入另一个泥浆分离器,反复两次。

    邹晨便道:“好了,再待一会这些糖水便会结成晶体,雪白晶莹,颗粒分明。这个就是精制白糖!”

    家里人随着她的指挥忙碌了一下午,看到她这样简单的就做成了精制白糖,大吃一惊。

    邹晨看到家里人的表情,笑道:“其实有些办法,说白了就是很简单的,只是别人没有想到罢了。而这些办法,却是无数人失败所得来的。我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巧罢了,多看些古籍自然是有些好处的。”

    众人听她这话里有前人两个字,还以为是她由平时所看到的书籍里想到的。又等了一会,只见在盆中的糖水渐渐的开始凝固,一会上层的糖水竟然开始结成颗粒状,颜色白亮,令人爱不释手。

    邹正业赞叹:“真是未曾想到,不过是石灰水加上黄泥水。便能制出如此洁白的白沙糖。”

    “如此秘法,要当做咱们家里的不传之秘传下去!”邹老爷子捻着胡须笑道。

    邹晨看了一眼家人,正色道:“这件事情,我想和家里人说一声。蘑菇和精制白糖的办法,我准备都献给官家!”

    “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