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自己的行政机关。这对东北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急迫的,可以让他们更有效的利用手里有限的资源打好战争,也可以为日后和袁世凯的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你说。”
“大哥。现在您已经把日本人赶走了,那在战争期间有些和日本方面走的很近的人,您打算如何处理?”
杨小林转过头看了杜月笙一眼,这个问题是他们今天马上就要讨论的。战争期间的投敌行为很不好认定。不是说看谁和日本人走的近谁就是汉奸那么简单。
比如凤城县的理事,这一次就是所有矛盾的焦点所在。这个理事在日本军队逼近的时候没有组织转移,而是主动和日军接触。在得到日本人承诺不做伤害老百姓的事情之后,他和日军还进行了合作,凤城外面的日军修筑的那些大量的工事,就有这个理事的一份。
另外他还让凤城的民兵主动缴枪,解散了当地义勇军的抵抗力量,使得日本人能快速的占领整个凤城。
可问题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把那条地道的位置告诉日本人,在张作霖带队伍包围了凤城的时候,这个理事还将城内的日军防御图送给了张作霖。
这样的人是不是汉奸在义勇军的内部争论的非常厉害!不说杨小林他们,就是一起从日本回来的邹容和陈天华都是意见很不统一。邹容说这样的人就是汉奸!应该杀一儆百严惩不怠。而陈天华则认为这理事的做法没有什么错的,作为当地的理事,他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老百姓的安全!
杨司令现在也很矛盾,一方面他知道战争还没结束,就像袁世凯说的这才刚刚开始。杀一儆百很有好处,可以杜绝日后这类事件的发生。但是陈天华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说白了打仗就是军人的事情,老百姓支持你就行了,非要老乡们和你一起抛弃家园么?人家选择另一个方式活下来不行么?是不是不和你站在一起的人都是汉奸呢?
凤城的那个理事要真的是汉奸,把地道的位置告诉日本人,这一次他杨打鬼可能就在朝鲜回不来了。
杨小林更不明白的是,杜月笙问这个问题干什么?
“你有什么话直说,别跟我拐弯抹角的。”
杜月笙挠头,眼珠子飞快的转了几下,挠挠头有些尴尬:“大哥,我就是想问问以前大连那个萧大户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跟你有亲戚?”
杜月笙忙的摇头:“没有没有!我随便问问。”
杨司令点头:“没把他们怎么样,日本那边已经传来消息了,直上松原马上会过来和我谈判,不管怎么说我和那小日本是兄弟,姓萧算是他老丈人。人没怎么着他们,都关着呢。房产我没收了,建了一座小学。剩两间我改成了大连公所,一会我们就去那开会。”
杜月笙的心中当真是出了一口气,人没事就行。其实要真的出事了他也不会说什么,虽然那个女人真的让他很是怀念。一路上杜月笙已经拿定的主意,一会要找人打听一下人关在什么地方,最起码自己要去表示一下关心。
曾经的那一座萧家大院现在已经不见了,四周的围墙全部都被拆除。后面的房子改成了小学,前面的两间就是大连的理事会办公的场所。很简单,几个柜子,几把椅子,一张桌子。
杨司令的脚步走进去的时候里面的争论已经开始了,赵占元的声音老远就能听到,说的还是关于汉奸认定的问题:“我坚持我的看法!你们可以说凤城的余理事失职,也可是说他没有骨头投降了,但是说他是汉奸我坚决不同意!”
赵占元现在是东北本土派的领军人物,在这个问题上面他是坚定的。他必须维护东北乡绅们的利益。而乡绅们在这场战争中虽然站在了杨小林这一边,可是也确实有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日本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接触。
余理事只是一个代表而已,他的问题在乡绅们中间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小的,之所以把他揪出来,是因为凤城在这场战斗中的特殊性,太显眼了。
一旦余理事被认定为汉奸,将会有很多乡绅惶恐不安的。
邹容的声音不是太大,却非常的坚定:“他就是汉奸!在日本人攻打凤城的时候很多民兵营都要求抵抗,可是他却放任日本军队进入凤城。还收缴了民兵的武器,这种行为不是汉奸又是什么?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日本和俄国人可能随时再打过来,我们必须乘着这一段时间把我们内部这些有汉奸倾向的人全部清除!这才能保证我们正面战场的胜利。”
杨小林进门的时候邹容和赵占元都是站着的。理事们现在争吵的方式就是这样,支持者们都坐着发言,阐述自己观念和反驳别人观念的人都站着。
杨司令把他们话都听的清楚,进来之后就开口说道:“邹容先生说的很对。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个时候内部的稳定非常重要。我提议余理事的事情必须马上做出处理意见。”
一屋子的人看见杨小林进来。忙的都站了起来,陈天华招呼一旁的警卫员给杨小林搬了一把椅子,就放在自己身边:“小林,到这里来坐。说说你的意见。”
经过这几年在东北的风霜洗礼,陈天华的仪表也不再让杨把总羡慕了,当初那个长发飘逸的青年早已经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个穿着大皮袄,带着老财帽,走路的时候总是眉头紧皱,两鬓还有一点霜白的人。
三十露头的年纪,看上去却像四十多岁的人一样。除了那一张嘴皮已经分外的厉害,青春,真的都丢在这个地方了。
杨小林往那椅子上面一坐:“我的意见很简单,作为凤城的理事,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不思保家卫国,这真的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必须严肃处理,考虑到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安全,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从轻。另外,在我们攻击凤城的战斗中他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这一点应该予以表扬。处理归处理,奖励归奖励,不可混为一谈,至于处理和奖励的方案,理事会做出决定就行了。”
赵占元看看杨小林:“那汉奸的事?”
杨小林摆摆手:“他没有把地道告诉日本人,就不是真心相当汉奸,不能把这顶帽子扣在他的头上。”
一旁的陈天华马上接过来说道:“杨司令的意见很公正,我想我们可以按着这个方案做出处理,诸位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邹容即便神色有些不甘心,看见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之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赵占元在旁边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就着这个形势马上说道:“我看,咱们在其他地方的标准是不是也以这个为借鉴?投降和汉奸按照两个方案来处理?”
陈天华点头:“好。现在司令也来了,我们正好讨论第二个问题,关于营口的那些外国商号,咱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合适?司令,你先说一下吧。”
营口是大清朝开放的通商口岸,那里的开放模式和杨小林的开放并不是一个概念。杨司令的开放首先要的是一个公平。但是在营口不一样,这里的商人是有特权的,他们的特权是用枪炮打出来的。以前义勇军的势力没有涉及营口,可以不去理会。但是现在东北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承认这种特权,还是废除了他们。(未完待续。。)
第一一五章 出兵北京
杨小林很强硬,按照他的性格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应该是马上废除的。而且现在的情况也允许他们这么做,营口这个通商口岸洋人们现在看的也不是太重了。首先地利条件比其他几个差远了,加上东北连年的战火让这里的生意很难做,就算杨小林废物了洋人们的特权,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损失。
吧嗒吧嗒的抽了两口雪茄,杨司令的眉头紧锁了好一会功夫忽然把头凑到陈天华的面前,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问了一句:“星台,你觉得用什么政策合适?”
陈天华马上也轻声说道:“慎重。现在你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形势,袁世凯已经准备任命你为陆军总长了,有的时候不要太快意恩仇。”
杨小林明白了陈天华的意思。现在自己和袁世凯最少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他说的每句话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洋人们都不会把他当做轱辘山上一个土匪来看了,他们会认为这至少在某一方面代表了中国的态度!
杨司令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了:“转告所有在营口的商户,再发一个正式的声明,除了俄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在营口的特殊权利将被限制之外,其他国家的商号在那里所有的待遇将由中国政府和诸国重新磋商,磋商结果出来之前,政策暂时不变。”
陈天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杨小林这算是接受他的意见,没有用一贯的强硬来说话,陈天华认为这是对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现在不管是德奥还是英法,这场战斗胜利之后西方的报纸上面一致为杨小林去掉了那禽兽的帽子,可能语气不太客气可人家真的称呼你一声杨司令。拼命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那一点尊严么!牺牲了那么多兄弟已经换回来了,人家已经给你尊重。不当你是土匪了,你自己就别再去干土匪的事。
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必须改变,可不是说你在这里一张嘴单方面废除就可以的,杨小林要表现的像一个司令,东北要像一个成熟的政权而不是一个山头。
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在他们已经拥护袁世凯做中国的大总统,老袁正在北京和洋人们商谈满清遗留的问题,有些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让步。也许袁世凯的做法并不能得到东北的认同,也许西方国家的让步不能让你满意,但是这个时候东北绝对不能和袁世凯唱反调!
自己在这里一股儿的把条约给废除了。爽是很爽,你把袁世凯那个总统往哪里放?刚刚拥护人家当大总统,转眼不把别人当回事,被当作笑话的不是袁世凯,是整个新中国!洋人会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