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攻略- 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贞观时期的道,并不是行政区划,而是监察区划,道的长官是中央政府监察底下实际行政区划的州县长官的监察官员,所以道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也谈不上什么军权政权,州就是地方最大的行政等级,州刺史也就是地方官的代表,底下还有很多的县,嘉州陵州已经被僚人攻占,各县惨遭屠戮,县政府的官员也损失惨重,驻军就更别说了,一败涂地,整个蜀地都面临着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两州刺史实在无能为力,上表请罪的同时,请求朝廷立刻调拨军队平定叛乱,挽救蜀民于水火之中。
    得到了这个消息,苏宁意外地发现,大唐大佬们不单单没有愤怒,反而有些激动,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不正常的笑容,包括李二陛下也是这样,最后侯君集一句话点醒了苏宁:“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苏宁终于知道了这些人为何露出笑容了,原来是这样啊
    蜀地剑南道由于地处偏僻,军府数量少,军队人数更少,也谈不上什么强军悍军,原本要是调动军队的话是应该从长安调动,走魏国攻伐蜀汉的旧路,从汉中直入蜀地平叛,如今蜀道虽然不曾修缮完毕,但是好歹也能走动,实在不行就走子午谷,当时魏延一直想走而没能成功的地方。
    不过因为大唐开发江南的举动早就开始了,而右骁卫大军也驻扎在襄阳地区,襄阳有水军,完全可以以襄阳驻军为主力,乘船从水路沿桓温平定蜀地旧路逆流而上,平定叛乱,不过正当大家伙儿都这样想的时候,侯君集突然冒出了一句:“对了,陛下,咱们不是说内部叛乱,地方驻军无法平定的话,就应该让军事大学的学子去平定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时间所有目光集中到了苏宁的身上,当初为了锻炼军事大学学子,使他们在加入军队前就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至于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苏宁提出了这个条款,得到了所有大佬的一致赞同,设为军事大学校规。贞观六年年初的一场叛乱以军事大学学子方才入学没有学习为由拒绝了,这一次,第一期的学子可已经学习了整整一年多啊
    这一下应该没什么理由了才是
    苏宁眨眨眼睛,说道:“侯总长所言甚是,臣以为军事大学第一期学子已经学习一年有余,已是强悍精锐之师,蜀地僚民叛乱者不过数万,乌合之众,大唐军队强悍无匹,军事大学学子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一千军事大学学子。足以平定僚人叛乱!”
    苏宁虽然不在军事大学任职了,但是军师大学祭酒司马的职位还是他的,他也有相当的发言权,毕竟这个事情是他提出来的。如今到了需要的时候。苏宁最有权威。最适合判断军事大学学子能否出征。
    既然苏宁也答应了,李二陛下以很想看看耗费了大唐君臣太多心血的军事大学能否担得起这样的投入和关注,能否担得起皇帝对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李二陛下本人就是军事大学校长,是军事大学的最高领导,军事大学能否成功,和他也是息息相关的,军事大学学子若是凭着自己的力量,打好这开头第一战,对于李二陛下而言,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二陛下开口道:“这个事情,牵扯面比较大,把军事大学所有将官全部召集起来,一起来商议一下这一次出兵的情况,责令纵横司立刻探查有关情报,汇总至参谋总部,参谋总部立刻制作沙盘,制定详细合喇战略方针,此战,没有失败的可能。”
    大唐的军事行动如今已经比较规范了,纵横司提供情报,参谋总部汇总,制定战略战术,下达到军队当中,和李二陛下的虎符合二为一,大军出动,然后军队统帅和纵横司的探员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第一时间把情报传达到带队将官手中,统帅有随机应变的权力,当然,推翻参谋总部制定的计划,统帅要负全责。
    大唐的战争机器迅速运转,而蜀地僚人叛乱的消息传出之后,军事大学那些嗅觉敏锐的将官也顿时察觉了什么,大唐皇帝的诏令一下达,所有将官顿时激动起来,然后迅速赶往长安城,准备参加作战会议,这个不寻常的情况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第一期学长和第二期的学弟纷纷动了起来,最后,一个消息被确认了——蜀地有叛乱发生,按照校规规定,我们极有可能出战!
    这个消息让所有学子有了莫名的激动和担忧。
    按照军事大学的条例,大唐一切对内平叛战争,若是地方驻军无法平定,就要靠着军事大学的学子去平定,大唐正规军并不出动,十二卫精锐并不出动,视叛乱规模和情况严重与否,决定派遣多少学子参战。
    理论上军事大学可已出动的最大兵力为三千虎狼之师,这三千人可都是军官,也就是说,是三千优秀的军官组成的军官敢死队,战斗力比之大唐的任意一支军队都不遑多让,而且军事大学的学子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比如一旦毕业就可以担任军官,一步登天,对于那些从小兵一步一步熬上来的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
    军功派和学院派,将来军队里面的两大派别已经产生了雏形,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这种冲突激烈化,军事大学学子在校期间负责平定内乱,也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息天下悠悠之口,军事大学学子也是参了战流了血的,可别再说他们什么也不是了,他们也是为大唐战斗过的英雄。
    这些识字率百分之百,百分之三十熟读兵书和其他经典,学识相当优秀的未来军官们,是军校大佬们的心头肉,还有不少是如今的大佬们所看上的人,准备拉到自己的军队里面做军官的,好好培养的,但是现在,这一支在大唐内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支识字率百分之百的军队,却要出战了,未来的大将军大帅们,如今,只能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上第一线拼杀!
    这样的一支军队,这样一支组成|人员丢到民间就是文曲星的军队,要是出战了,会带来多么巨大的震动啊,一群读过书的人要去出战,要千里迢迢去蜀地平叛,怎么听怎么觉得怪异,但是,这就是事实,这也是军方大佬们所担忧的,蜀中平叛,千里之遥,就算是想救援,也很困难,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支没有作战经验的军队损失惨重,那对于全大唐而言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让一群蛮夷去损伤一群素质极高的军人,这个买卖怎么想怎么不划算,就算是一千个蛮夷换一个学子,都觉得亏了,伤了一根汗毛都觉得心疼,更别说死掉了,那更是想想就要发疯(未完待续)

五百一十二 岂曰无衣
    军事扩大会议上面,对于军校学子是否要出战的议题,支持者和反对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凤凰涅盘,这是浴火重生,留在军校里面,他们将没有作战经验,永远无法变得更强大,更能战斗,更有说服力,这和军校组建的初衷不符,军校的组建,就是要培养敢于为国征战的勇士,而如今,他们连勇士都当不起吗?
    反对者认为,要是把他们丢到军队里面,有人保护,他们就可以茁壮地成长,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若是放到这样一支军队里面,死一个就少一个,死一个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死一个都是大唐的悲哀!更别说死上一百两百三百,那能接受吗?肝儿都疼!他们都识字啊,还有不少相当优秀,都是被视为军队里面未来大将的人选,要是死在了这些僚人手里,你愿意啊?
    大唐现在一千人里面只有一个识字,现在倒好,我们要用一千个都识字的人去打仗?这一千个识字的人比十万个不识字的人更加珍贵,大唐什么时候奢侈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千人无论伤了谁死了谁,都是大唐的损失,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最主要的决策者,军校的大佬们和参谋总部的大佬们,以及李二陛下,都还没有发言,显然,他们也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当中,让他们出战,是一早定下的目标和规定。而如今真的要出战了,却有那么多的舍不得,第二期学子才刚刚结束军训,不可能出战,能出战的只有第一期一千学子,哦不,是九百九十九个
    这九百九十九个学子里面,有太多的优秀学子了,不单单有程咬金尉迟恭李世绩这些人的儿子在里面,也有薛仁贵王玄策这些优秀的平民子弟。军事素质相当优秀。天赋极高,是内定的未来军中支柱,他们原本可以成长的更优秀,但是若是折损在了这种程度的平叛战争里面。也太不值得了
    显然。真正的决策者们陷入了纠结。
    苏宁却不这么认为。若是以这种评判标准,那么精锐军队就不应该出战,而不是待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最精锐的军队不出战,那么要他们何用?军事大学的学子的确珍贵,的确优秀,的确宝贝,的确强悍,但是,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没有尝试过真正的战争,除了那几个混蛋之外,其余的学子,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百分之八十没有杀过人,见过血百分之九十九没有见识过真正的血肉战场,那么,他们怎么能成为一个军人?!
    身为军人,保家卫国,再艰苦危险的地方他们都要去,他们得到了旁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自然也要付出旁人一辈子都不会付出的东西!这个叫做责任,保家卫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们太优秀就不让他们出战,那么他们的优秀有何意义?就算是晚一些放到军队里面,他们还是要出战,还是要上战场,还是要面临死亡,有何差别?
    苏宁是在是搞不懂这些人的想法,读书人宝贝?等印刷术和造纸术大放异彩的时候,你们还会这样认为吗?等全天下人都能读书习字的时候,你们还会这样认为吗?在不远的将来,还有一所或者两所大学将拔地而起,那是正规的学术大学,各地将会有蒙学小学中学出现,完整的教育体系将被建立起来,读书人不再是文曲星,而是一个普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