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只有16架美国战斗机得以成功地进入空战。

此时的中国第三波攻击机群已经进入了俯冲航线。

天空中已经没有多少美国战机的身影了,于是,美国舰队中的战列舰上密集的高炮群终于开始无所忌惮地对空射击。

突然增强的防空火力,让中国机群猝不及防,装备有VL引信的高炮炮弹具有极高的杀伤力。

7架俯冲轰炸机还未投弹,便被击毁,另有3架战斗机也被高炮击落。

但躲过了高炮网的14架俯冲轰炸机仍然投下了炸弹,驱逐舰这种不大的舰种,在面对500公斤级的航空炸弹,确实没有太大的生存力。

又有2艘驱逐舰燃起大火,失去了战斗力,不得不弃舰。

已经被重创的“圣罗”号护航航母则被一枚炸弹引爆了燃油舱,缓缓地开始下沉。

中午12时,第四波攻击机群到达时。

天空中已经没有一架美国战机,而且舰队的防空网也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24架俯冲轰炸机冒着美国舰队的猛烈地防控炮火,开始轮番向舰队中心的护航航母编队发起攻击。

“利斯康姆湾”号、“所罗门”号护航航母先后被炸弹击中,飞行甲板被炸开,无法起降飞机。

实际上失去了战斗力。

接着“威克岛”号护航航母被3枚炸弹击中,舰体被炸开,使其发生严重的侧倾,并最终在二十分钟后完全倾覆。

“冈比亚湾”号和“俾斯麦海”号则被击中了舰艉。

推进器被炸毁后,失去了机动能力。

这一波攻击,只有“奥曼尼湾”号和“瓜达尔卡纳尔”号幸免。

中国的2架舰载预警机过于关注交战空域,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做到全空域地覆盖。

因此,从威克岛上起飞的美国战斗机已经悄悄地逼近了中国打击群。

中午12时20分,舰载雷达第一时间发现了40公里外低空飞行的美国机群。

最初雷达值班军官还弄不清是不是攻击后返回的第三波中国机群,但经过略一思索,他便拉响了防空警报。

美国第3舰队在中国打击群地北面,而威克岛则在打击群的西南面。

这批由西南面飞来的机群,加上其低空飞行等原因,很明显具备了相当的敌意。

防空警报拉响后,打击群顿时慌乱了起来。

此时的打击群内所有的航空母舰都在回收空中的战机,无法起飞战斗机进行迎击。

好在随行地4艘护航航母立即放飞了XF…ZJ型小型舰队防空战斗机。

防空战斗机刚刚完成编队,美国机群就飞到了舰队的上空。

同美国同行们一样。

防空战斗机飞行员们并不与护航的美国P…38、P…40等岸基战斗机纠缠,而是全力以赴拼命拦截美国的“复仇者&&”式鱼雷机和“无畏&&&”型俯冲轰炸机。

好在威克岛并不大,岛上的机场也只能算中小型。

因此所能容纳的战机数量不到70架,此次全数出动的作战飞机共有61架。

不能不说美国威克岛上航空兵的运气相当好,他们没有经过预先的侦察,只是凭借着参谋们在得知第3舰队遇袭地方向后。

测算的出中国打击群的大致位置。

一次出击地美国机群,一下子就通过无线定位仪。

找到了中国打击群的方位。

这在未经过侦察机预先侦察,通报方位的情况下实现一次出击,找到敌方舰队位置,确实让人感叹战争的随机性太大了。

好运似乎一直伴随着美国人,中国的防空战斗机虽然很轻松地击落了大部分的美国攻击机群,但仍有4架鱼雷机成功地对舰队核心圈外地一艘航空母舰发射了鱼雷。

“燕山”号航母不幸地被这4枚鱼雷全部击中,1枚炸飞了推进器、另一枚则毁坏了舵机。

但更致命的则是2枚鱼雷几乎同时在同一位置上集中了航母的左侧舰体,巨大的爆炸将舷侧防雷装甲炸穿,并引爆了燃油舱内的燃油,引起了更大的破坏。

“燕山”号航母被命中后不到五分钟,便发生了左倾,虽然附近的舰只立即前来求援,用钢缆将舰体右侧牵扯住,但熊熊大火仍然迫使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狂怒的中国飞行员决心不放过一架美国战机,在〃燕山〃号最终沉没这时,美国从威克鸟上起飞前来攻击的最后一架飞机也被击落。

相信威克鸟上已经没有什么航空国力量的简天行,懊恼地下令打击群中的第25驱逐舰分队立即前往威克鸟,对鸟上所有的军事设施进行炮击,并要求这支分队杀光所有的美国人,占领这个小鸟。

简天行犯下如此低级的失误,漏过了威克岛,造成打击群严重地损失,这使他明白:只有全歼第3舰队,才有可能得到国内的原谅。

因此,他在打击群接收完舰载机后,毫不犹豫地下达了起飞第五波攻击机群的命令。

这个命令经张锐完善,要求舰载机重点轰炸第3舰队的战列舰,因为失去了舰载机的护航航母什么也不是。

第五波机群很好地执行了命令,47架俯冲轰炸机携带航空火箭弹,在美国舰队大部分的防空高炮射程之外,就密集地向战列舰发射了火箭弹。

虽然48枚火箭弹,在五公里的距离上命中率并不高,但仍有7枚火箭弹击中了目标。

“田纳西”号战列舰先是被3枚火箭弹击中舰体,厚厚的装甲没能挡住457毫米火箭弹强大的爆炸,两座127毫米副炮的弹药库被引爆,使舰体右侧约三十米长的装甲板被炸飞,同时在吃水线以下还裂开了一个宽达1米左右的裂缝。

接着第4枚火箭弹也击中了该舰,命中部分又同样是舰体的右侧,这加大了舰体钢板的分裂速度。

二十分钟后,又一座副炮弹药库因火势而发生殉爆,一整块舰体钢板脱落,近十米17852;的破洞使海水没有任何阻碍地涌入舰身。

此时,任何试图挽回这艘战舰的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不得已,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

“内华达”号战列舰被2枚火箭弹先后击中上层建筑,强烈的爆炸清扫了炸点附近的一切设施。

前主桅被炸断、其下方的各个炮位也受到严重损毁,燃起的大火还漫延到深谋机库,并引燃了航空燃油。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则比较幸运,只有一枚火箭弹击中其舰艏,造成全部的锚链系统被毁坏,不过,这并不影响其战斗力。

下午17时许,简天行下令第六波也是最后一波攻击机群起飞,这一波机群共有46架俯冲轰炸机和36架鱼雷机,携带的弹药也有较大的变化,制导炸弹的使用,可以看出简天行将在最后一波攻击中,完全摧毁美国的第3舰队。

第二百四十八章 … 怒海争锋(八)

当地时间晚上18时30分,天色已经有些灰暗,夜幕即将重临大洋。

中国机群如期而至,开始对美国舰队进行打击。

由于没有战斗机的掩护,因此天空中全是中国的战机掠过。

电子战飞机用强烈的电磁波干扰着美国的雷达,俯冲轰炸机则用制导炸弹在三千米空中就进行投弹,鱼雷机慢慢地在外面绕圈,寻找美国舰队的防御漏洞,准备用机腹挂载的457毫米制导火箭弹在远处进行偷袭。

美国舰队此时完全出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根本无法组织有限的防空反击。

18时35分,第一枚1000kg级制导炸弹投下,在“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的尾部爆炸,将整个舰尾炸断,该舰立即失去了全部的动力。

在惯性的作用下,滑行了数百米远后,“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终于静止了下来。

静止目标显然更容易被制导武器击中,不到三分钟,又有三枚1000kg级制导炸弹准确地击中了该舰,但这种制导炸弹的穿甲作用显然不如穿甲弹,只能将该舰的上层建筑削平,留下几个炮塔孤零零地耸立在舰体上。

但致命打击随之而来,2枚制导炸弹几乎在同时落入“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左侧舰体的水中,巨大的水压将该舰的肋骨压断,并使装甲钢板破裂。

海水很快涌了进来,使该舰发生了左倾。

舰长立即下令将全部排水装置开足马力,不过一架中国鱼雷机发射的457毫米制导火箭弹彻底打消了舰长希望保存这艘战舰的企图。

巨大的爆炸和高效的穿甲效果,使“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上的发电机组被摧毁,排水装置立即中止了工作,舰体不可避免地继续向左倾斜,舰长在此时也只好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与“田纳西”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已经开始沉没不同的是。

“内华达”号战列舰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但经过船员们的努力,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当然,这也就促使中国飞行员们将攻击重点放在了这首舰上。

18时50分,4枚制导炸弹再一次先后击中了“内华达”号“战列舰的一号主炮塔、塔楼、后烟囱和后烟囱侧面的甲板上。

一号前主炮塔当即被炸毁。

在弹药舱工作的水兵立即打开海底阀,避免了弹药的殉爆。

但塔楼基部被命中,则使塔楼地面支柱被炸断,整个塔楼开始歪斜。

后烟囱被摧毁后,巨大的冲击波还将烟道摧毁,后机舱的动力也完全丧失。

掉在后烟囱侧面甲板上的炸弹则引爆了一座157毫米副炮的炸药舱,将整个舰体的左后侧全部炸开。

“内华达”号战列舰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保存的价值了。

英格纳姆中将将在重伤昏迷前,向舰长下达了命令,要求其弃舰。

舰上地人员用小艇将英格纳姆中将转送到了“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上。

已经只剩下一半的第3舰队司令班子也开始执行起指挥任务。

舰队参谋长凯利特纳中将命令全舰队立即进行灯火管制。

抛弃重伤的战舰,立即返航。

同时他还让两艘辅助舰只留下来,竖起白旗,并打捞落水地水兵。

美国人很聪明地将新的指挥部设在了一艘轻巡洋舰上,因为他们知道:中国飞行员一定是由重至轻地逐个打击美国的舰艇。

也正如美国人所推断的那样。

中国飞行员在看到美国第3舰队的战列舰已经全部开始沉没后,便将攻击重点集中到了正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