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有些可以信,但绝对不能全信。
辛老会保他完全是因为这其中有着巨大的利益,但如果当中的风险过了所能获得的收益,那么放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姚广田的担心,比申比达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甚至想过,辛老是否会把他作为筹码,来确保自己的地位以及利益不受侵犯和省里的某些领导达成妥协,辛老毕竟是要退了的人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阳东县是市里最偏远的一个县,申比达去了阳东是否会被调查组的人秘密双规?这一点,不得不防啊。
若是在武岚,自己还能采取一些应变措施,可如果在阳东,那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姚广田把自己的几层担忧,大致地和申比达讲了讲,末了说道:“比达,这么些年,我们是互相扶持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可以说我姚广田能有今天,其中少不了你的功劳,这个决定你要推脱,要留在武岚,反正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那就装装病,冒点风险,强硬一下,也未尝不可”
申比达没回答,暴风雨来得很猛烈,自己这次或许真的躲不过去了,申比达有些悲哀,姚广田所忧虑的,他早已经考虑过,他真也很想像姚广田所说的那样,滞留在武岚,无论是装病也好,或者打点什么药弄得真的病也罢,他真得很想留在武岚,这儿有他熟悉的一切。
可真要这样,自己或许会后悔,或许某一天省纪委的人就会出现在他家里、办公室或者医院,对自己宣读双规的决定?
按照目前形势的发展,申比达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在这样的风暴面前,姚广田也好,杨梅也好,能保得了自己一时,却保不了自己一世,判刑,蹲监狱,然后在监狱中度过余生,运气好的话,能够减减刑,风烛残年出来,即便是那样也还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还要受居委会的那些老太婆的管制。
这就是自己的余生?
申比达想到这里心里就如同刀割一般,这不仅是他背着这个骂名,而且要殃及子孙几代。这绝对不是骄傲的他所能接受的,这也绝不是他想留给儿子的
申比达想了许久道:“广田,你也不要顾虑那么许多了,既然定的事情,我就不推脱了,别让人以为事情还没开始就乱了方寸了,不论怎么说,武岚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整体的情况不错,我们都是功不可没的”
姚广田沉吟了半响道:
“你真的要去?”
申比达很坚定的点了点头。
“也好你在阳东县里多用点心思,尽量把舆论争取过来舆论,群众对你这个副市长的评价越高,那么上面就越不能轻举妄动”
“这个我清楚”
只是更重要的话申比达留在了心里并没有说出来。
“那你就在阳东安心的去办这件事,你放心,真要到了万不得已天也无绝人之路”
申比达知道姚广田所说的是天也无绝人之路是什么,只是要能出境,毫无牵挂的一走了之,他或许已经走了,一切都等等看,还是到了阳东再说吧
阳东的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根据天气预报,明后两天还有级别更大的大风,如果不尽快控制火势,威胁到数个村的安危了,那情况会更加糟糕。
情况十分危急,申比达一到阳东便立刻投入到了第一线。
“申市长,火势太大了,还是不要到火场去了”
“志军,别搞那些,你看看那些群众也不是没有消防服吗?”
申比达指了指前方正在灭火的不少群众。
“为什么不能去?其他干部群众都可以上第一线,我为什么不可以?他们身上的防护措施少得可怜,他们拼搏在救火的第一线,难道我们这些做领导的,上嘴唇搭下嘴唇,不咸不淡地说两句慰问的话,就可以了吗?谁的生命不是生命,谁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心头肉?如果一遇到危险,我们这些做领导的就缩在后头,那这些消防战士和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想?他们是不是肯继续让儿女们战斗在第一线?那些正在救火的群众会怎么看我们这些领导?我们的命又不比他们金贵一些”
阳东县分管消防的副县长耿志军见劝不住忙把消防支队的干部叫到一边想给申比达弄一套消防防火服。
“申市长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只见亮光一闪,一个身着火红风衣,头上却带着一顶消防帽,脸上也是烟尘仆仆的女孩闯了过来:“申市长,我是西河日报驻武岚记者站的记者,我想对您做一下现场采访”
申比达还没有表态,阳东县的副县长道:
“我的记者同志,我们正在研究方案,你还是先下去休息吧,小刘,你陪记者同志下去”
“我不下去,你们的职责是救火,我的职责是报道,关键时刻,我可不会下去”
申比达见耿志军还预说话,摆摆手道:
“志军,就让留下来采访吧,大家都有大家的职责,火灾这么严重,记者同志们也始终奋斗在第一线。这就值得肯定。”
说着回过身和颜悦色对记者道:
“小同志,要注意安全,不要太靠近火场了,让消防队的人来救你,那就不是报道,而是添乱了”
说着又转过身对阳东县里的几个领导下达着任务:“现在是关键时候,大家个负责一个方向,力争在天黑之前把火势彻底的控制住。同时要注意人员安全,这是第一位的”
他是现场的最高领导,自然也就接过了现场总体协调的指挥权,至于具体的指挥还是由专业的消防部队的领导进行。
女记者见申比达有条不紊的布置着任务,赶紧趁着申比达说话停顿的间歇提出要跟踪采访申比达的愿望。
没想到申比达一口回绝:
“要把这露脸的事,让给那些奋斗在灭火第一线的消防战士、民兵和群众,我这个样子灰头土脸的,又不上镜,就不要在我这儿多费时间了,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
申比达的风趣幽默和关心,让记者大开了眼界,和她原来接触的一些干部不一样,让她反而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的报道一下
布置完任务,申比达也就往自己的位置上走去,看到那名女记者也跟了过来,不由道:“记者同志,你跟着我是不是想看一看,我这个副市长到底是否言行一致,是不是和那些只会打嘴仗的领导一样,粗略地转一圈就回去?”
说这番话时,申比达的脸色带着笑意。
女记者也不由笑道:
“这可是市长您自己乱猜的,我可没那么想”
女记者见申市长那架势又是要劝她回去,忙道:“申市长,您不要担心,消防战士在上面设有观察哨,一有危险会马上通知,我上去之后一定会服从指挥的”
申比达见女记者态度坚决,沉吟了一下,第最前线得到的素材肯定会比在后面拍摄的更有震撼力,于是没有再反对,而是有些感触的道:“年轻真好,敢打敢拼”
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什么都愿意冲在前头什么事情都有股不服输,有股子要做到最好的劲头,那时候才是真正值得怀念的时光
申比达觉得自己到了阳东,到了这森林大火的现场,申比达觉得自己似乎整个人都轻松了一般,也许是看透了某些东西,也许是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才会真正做到通达,真性情,申比达觉得此时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申比达到了第一线不但给已经有些疲惫不堪的消防战士和参加救灾的民兵、群众鼓劲打气,而且还亲自拿起锄头挖防火沟,怎么劝都劝不住。
消防战士和群众都没想到这个副市长还真敢到一线和大家一起扑火救灾,对申比达自然是好感度直线上升,劲头也就更足了。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小,防火隔离沟也渐渐快成型了。
“风向变了,快撤!”
在高处的观察哨及时作出了预警,这是山区,风向变化无常,原本已经渐渐失去了威力的火重新又如同张开了血盆大嘴,朝着众人所在的方向扑了过来。
此时女记者和两个累得不行的群众正在侧后方,而火就像兜了一个圈子,正好从其方向扑了过来。
“大家赶紧撤退!快谷队长你负责大部队,我负责那三个,动作要快”
申比达一边说着一边朝三人直奔过去,一边的随行人员想拽都没拽住。
眼见着大火已经扑了过来,一边喊着申市长,一边赶紧往安全处撤退。
等到大家到安全的地方时,看到三个身影跑到了大火边上,奔了出来,却不见申比达的身影。
“申市长呢,申市长呢?”
“是把申市长我们推出来的,他、他”
“申市长在后面”
不管众人怎么呼喊,大火之中没有任何回应。
女记者得救了,两名参与救灾的群众得救了,而申比达却是被卷入大火之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女记者随身携带着的录音笔和相机记录下了申比达最后时刻的音容笑貌,记录下了申比达对于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奋斗在危险最前言的讲话;廖英明对于消防人员和参加救灾的群众发自内心的关爱都被女记者一一忠实的一一记录下来,点点滴滴都被参与灭火的官兵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申比达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武岚人民的心里。
在大火被扑灭之后,女记者在文章中如是说,在其他对她采访的媒体中如是说。
“是申沈市长救了我们两个”
有些笨口笨嘴的两名群众如是说
参与救火的市县领导、干部、消防官兵如是说
舆论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特别是还有人推波助澜的情况下,申比达准备被追认为烈士。
陆政东也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留给了自己,他在阳东的表现,的确当得起烈士这个称号,估计就算是有人有不同意见,这个称号申比达也一定能得到。如果不这样,就没办法向社会,向武岚、向阳东的干部群众交代。
恐怕申比达去阳东指导救火之时就抱定了一死的念头吧。
申比达这个人还真是个人物,在情况还没有危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做出了此种抉择,留下了身前身后的善名,不简单呐。
其实按照申比达等人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