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怀安却是听出了孙宁和话里的其他意思,这等于是在这些管着审批大权的人脖子上架起了一把刀,让他们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曾怀安心里不禁一笑,孙宁和这是想差了,陆政东设立巡视组倒不是针对内部的,而是针对下面的。

西部办设立巡视组而且这样的方式将会升级成立一个专门的经济事务巡视机构,这一段时间也是炒得沸沸扬扬,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连西部办下面的人都如此,那其他受到影响的部门中人就更不用说了。

曾怀安虽然没有在体制内混,但是对于体制内的状况还是很了解的,里面的名堂很多,陆政东这家伙也确实厉害,用懂经济的人去巡视管经济的人,那是内行查内行,这一手确实是很管用的。

这一手对其他人没啥,但是如果又瞄上自己家的那些关系,那可就有些麻烦了,毕竟他们老曾家是经济方面起家,在这方面的布局比较多,真要是较真,那损失就会太大了。

“陆政东如此不得人心,难道就没有人给他点厉害让他知道部委不是他为所欲为的地方?”

曾怀安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问道。

“不得人心那也是下边,上边有人支持啊,曾哥,我知道你人面广,开年我们单位有一个晋升名额,我打算要去搏一搏,还请曾哥帮帮忙”

孙宁和叹了一口气。

人家陆政东三十多岁已经是副部级了,而他还是一个小小的科级,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丢。

曾怀安的背景他知道,曾怀德在经商他更清楚,孙宁和很清楚在曾怀安这样的人面前,他就是一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小人物,曾怀安折节结交他,恐怕也是想在西部办找一个跑腿的角色,传递一些消息,或者做一些曾怀安不方便出面的事情,既然如此,他也就干脆光棍一些,倒让曾怀安更容易接受。

“放心吧,宁和,不就是一个副处么?这事我找找发改委人事司的人”

曾怀安一拍胸脯,孙宁和职务很低,倒也不需要费太大的事情,有这么一个关系在陆政东身边,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就全靠曾哥你了。”

孙宁和一听也是心里一喜。

“对了,西部特色产业的事情你们西部办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吧”

曾怀安很随意的问道。

“西部办希望特色产业能够成为西部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孙宁和介绍道。

孙宁和在经济组里也是参与了这方面政策方案,西部特色产业申报出现问题也不是只有特色产业这一例,在很多部门普遍存在。

“那你们准备巡视那些地方?”

曾怀安突然问道。

西部办主导的巡视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西部有十二个省区市,巡视组不可能面面俱到,巡视肯定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曾怀安今天找孙宁和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

孙宁和被曾怀安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问得愣怔了一下,下意识的道:“好像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具体情况我还不太清楚,应该是以西河以及周边省市为主吧,这样交通方便,在路上耽搁的时间也比较少。”

曾怀安点点头,这就好,西河不是曾家的势力范围,看来陆政东暂时没有针对曾家的意图

陆政东没那么无聊,他在西部办现在还没有完全坐稳的情况下,肯定是对事不对人,不会刻意的针对某人或者某系,之前东山铝业的事情不过是对曾怀德捣乱的警告。

和云江明的一席谈话让陆政东重新恢复了从容,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一举一动,他清楚他的这些做法已经关系到不少人的利益了,这不是纯粹个人私利,而是介乎于个人利益和政治抱负之间的一种综合体。

在陆政东看来,进入仕途首先是要讲求政治抱负的自我实现和体验,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想法和意图,只有具备这样一点最起码的基本素质,陆政东才认为这个人可以称之为基本合格的领导干部,单纯只是为了当官而当官,为了更好的生存条件或者出于惯性而当官,为了个人私欲私利而去谋官,前两者就算出头那也是地地道道的政客,后者就纯粹是毒药了。

一个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可以为了实现自己更远大的抱负或者目标而做一些妥协和退让,也允许在底线之内做一些无关大雅的私事,但是在自己树立的原则和底线上是绝不会妥协或者超越的,这是政客和政治家或者说向着政治家努力靠近的人和普通的从政者最大的区别。

而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有几大要素必须要满足,欣赏理解自己并在关键时刻给予自己支持的领导,相知相助相处融洽的同盟军,能力出众意气相投且能如臂指使的下属,也就是所谓的班底,只有具备三者,才具备了成大事者的基本条件。

陆政东心目中能够和自己有共同语言,能够一起为了事业而奋斗的角色并不多,孙伟阳肯定算是的,作为他进入仕途的导师,更为关键的是孙伟阳很多思想和他相近或者相似,虽然他在孙伟阳手下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孙伟阳对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随着他这样跨越式的提升,孙伟阳、刘振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从他的领导变成同盟,西河长滩的周天放、绵西的杨一白,安新安俊义等人算是他的班底。

至于像姜东元、喻明和等人只能算是外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然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就是梁梅,陆政东对他在自己的这个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有点不好定位。

不管怎么样,在这方面广泛撒网,重点培养,这也是一种手段,而且小舅介绍的焦锡林和周若刚在能力上还是不错的,至于其他的同样有待观察。

在西部办这样的环境中既可以让自己在更复杂陌生的环境里得到磨砺,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建立起更宽泛的人脉,为自己日后能够走上更重要的岗位作铺垫。

至于工作上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工作真的存在偏差,那肯定早就会有人来纠偏了。

但是到现在并没有人真正指出自己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说明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部委不比下边地市,而且他是手副手在开展工作时还得要多考虑周全一些,尤其是需要考虑西部办里面其他领导的感受。

不和光同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咄咄逼人,也并不表示就要独立特行,怎样做到既要推进工作,又要避免过犹不及反而增加阻力,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需要值得总结的地方。

人要善于学习才会进步,要善于反思才更能提高,陆政东把重点放在了西部特色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这一块上了,这方面这也算是陆政东到西部办打出的第一炮,必须得要打响,巡视制度虽然是创新,但毕竟不属于狭义的经济范畴,并不算是他的真正第一炮,不过西部工作巡视制度已经批准正式形成文件下发到西部各省和在西部的央企分支机构,现在虽然诸多人心里腹诽着,但是几乎所有地方和央企西部分支机构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一举措不但使得西部和西部相关的部门重视,甚至也让其他经济部门也开始认真对待,权力必须要关在笼子里,有所畏惧,才不会让事情糜烂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这应该是他打响第一炮的很大的一个保障,这也算是得罪一部分人之外的很大一个收获。

陆政东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向杨主任做了汇报,重点介绍了如何促进西部招商引资的一些措施,杨主任对于这些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这意味着陆政东也意识到一些东西,在推行巡视制度和在特色产业上的要求感受到了某种阻力,马上就推出了招商引资的措施,对于地方上而言,招商引资对于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国家在特色产业上的扶持政策很有力度,但是分到地方上也就没太多,而招商引资的构成来源要丰富得多,机会也更多,这是刚柔并济,而且对于其他部委,陆政东现在采取了一种低姿态,这是很有必要的,看来陆政东的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明白在部委工作是怎么回事,及时的进行了调整,能三十多岁走到这个位置,能被高层看好,绝非偶然。

先前他也一直有意不提醒对方,就是想要看一看对方怎么来现和应对,现在看来对方表现是合格的。

对于陆政东的性格他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就是想做点事情,想干事情的心思他也能理解,不过对于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自然就想要做一番事业出来,但是怎样来实现自己胸中抱负,怎样来完美的达到目的,却不是在地方上那么简单。

西部办是制定政策的宏观部门,不是具体落实部门,每一个政策出台都会关系到众多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必须要考虑相关利益者的感受,尤其是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机构。

“政东,你的意见很中肯,现在西部一拥而上跑项目有点跟风的趋势,这个现象值得警惕,一这样确实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很多风险,而招商引资是西部比较薄弱的环节,必须要想办法予以改善,当然这需要我们西部办和其他部委以及地方上密切配合”

密切配合这很关键,杨主任看问题总能抓住核心的东西对于西部办而言,只有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协调和协作是其主要功能

年新民的工作几乎就是围绕着陆政东转,当陆政东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巡视机制时,他的工作重心一样就要转移到巡视机制上来,而当陆政东注意力放在特色产业和招商引资上时他也就随之变成了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者。

秘书工作不好干,特别是陆政东这样很有能力的领导,有些东西的标准就非常高,他根本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外人是看着领导的跟班秘书风光,可只有在其位才会深刻体会到其中酸甜苦麻辣,最让年新民头疼的是陆政东的一些前瞻性的思维,他根本就跟不上,当然收获也是非常大的,他的潜能几乎都被调动了起来。

“主任,今晚没啥事儿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