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书明和陆政东和马英华夜话之后没多久,人们——首先是省委大楼里的人惊奇地获知,马英华要被任命为安楠市委书记,去全面主持安楠的工作。
省城轰动了,安楠轰动了。人们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从改革开放,直至今日,在贝湖省,但凡有重大人事变动,在省城,即便不是“全城”,最起码也会是在相当一个范围的政治圈子里,事先总会有种种迹象、种种路边社、地下组织部的人传出种种议论,或暗或明,或真或假地,沸沸扬扬地,风雨一番。
然而这一回,事先一点消息都没透露,半点迹象都没显示,有的都是马英华去政策研究室。
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全委会结束之后的几小时,省电视台的全省新闻联播播报了省委的这个决定。
只是马英华并没有马上去安楠报道,因为周书明和陆政东还要找他谈话,从周书明办公室出来,马英华急急忙忙地赶到陆政东办公室,陆政东没也是开宗明义:“多的问题我不讲,两点你要记住,一是矿业集团的改制问题,不要一上任就烧起火来,其二、省纪委接到不少举报材料,揭发安楠矿业集团前任领导班子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还会牵扯上上下下一大批人。你去安楠以后,这些问题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捅到你面前来。
你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还没干,就一头陷在这些问题里。
你当前的重头戏,是调整安楠的经济结构,开拓新局面,把效益抓上去,把人气抓出来。
在刚到的时候先不要忙着算这些老账。更不能搞得大山子人人自危。
这些事情是要讲策略的,先站住脚,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理顺了,你才动得了,不然就算你在安楠的普通人群中有威信,你的想法和意志也没办法贯彻下去。
当然安楠矿业集团的改制是势在必行,而矿业集团的领导是不是有经济问题这个事情不查清,实际上也会影响到矿业集团的改制能否顺利进行,这两者实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不堵住这些漏洞,不卡断这些黑手,改制也就是一句空话。
但什么时候动,怎么动,一定要非常注意策略,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和省纪委保持密切联系。
所以你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解决安楠的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这其中的分寸你自己一定要多多思考”
陆政东实实在在的一番话把马英华的心说得热乎乎的。
如果说,在踏进陆政东办公室门之初,他还有许多的担心,担心陆政东会像某些领导似的,事情一到关键时刻,“乌纱帽情结”就怦然膨胀。这时候,他们除了考虑怎么保住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什么大局安危利害,都成了次要而又次要的事。
至于那些在下边工作的同志的利益,他们就更不会放在心上,只会考虑自己,不管下面的人的死活。看来,这个陆政东还不是这样的人,心里既有大局,也还能替下边的人着想
由于刚刚周书记和他谈过话,马英华难免会比较一下两人,陆政东和周书明完全是另外一个风格,周书明是严肃而又严谨,主要就是讲原则上的东西。
虽然马英华也很清楚,在周书记和陆省长之间,他必须要非常注意,别一不小心犯了忌讳,不过从内心,他还是觉得陆政东这样务实、负责的作风更为亲近一些
第48章重回安新
马英华从陆政东的办公室出来上了车,心情有些复杂,他无数次的想过会议什么方式来对安楠问题的解决贡献他的力量,但从他被从市长位置上撸下来之后,就不敢想会再次以安楠市主要领导的身份回到安楠,更不要说是以一把手的市委书记身份。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陆政东的力荐,或许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也特别的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在短暂的亢奋之后,心里能感受到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今后安楠是继续喝稀饭吹北风还是稳步迈向小康生活,是死气沉沉、百业凋零还是繁荣祥和、百业兴旺,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他这个一把手能否带领市委市府一班人引领着安楠干部群众闯出一条路来
马英华感到沉甸甸的,而陆政东也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陆政东来讲,安楠的事情其他不说,就是省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这一块,他同样也是要费些心思,省里原来并没有这样的资金安排,而这样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等于是原本家里生活就够窘迫了,现在家里又突然多了一个吃饭的人,而且还是打算常住,不想办法是不行的,陆政东重回贝湖之后,一种没有回安新,现在是该去安新一趟了
秋高气爽,黑色奥迪组成的车队在高公路上疾驰,贝湖省省长陆政东在副省长邱成山,省长助理杨永清,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何远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正在去安新视察的路上。
安新的快速发展,以及陆政东提出的大城市辐射周边城市,从而形成一个发展群的措施,不但使得安新和周边省里的地市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和相邻的邻省经济也越发的紧密,这对于两省都是双赢,贝湖方面尝到甜头之后,也很上心。
坐在奥迪里,陆政东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安新越来越近,陆政东心里微微有些激动,安新这片土地,实在留下了他太多回忆,如果他的从政生涯分为几个阶段,那么安新无疑在这之前是其最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西河的时候,在乡下、在长滩开发区、宜蓝县里虽然也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是毕竟摊子太小,而在绵西他只是市长,并不是书记,这其中的分别很大,而在安新,这是一个大舞台,他是从市长干到书记,在这个大舞台上他挥洒自如,这无疑是他往上走的最坚实的一步
坐在后排的何远东心里也是有些恍然,陆政东都当选为省长了,可是对于他这个省政府的管家却是依然没有打算调换的打算,不但如此,甚至还提了他副秘书长,在明知道他和周书明关系密切的情况下,陆政东这么做,让他真是感到有些纳闷。
如果说领导地专职秘书很大意义上起一个私人亲信地作用,办公厅主任则是为领导公事服务地大管家,在地市以及以下,办公室主任或者办公厅主任对领导而言重要性并不是太明显,而到了省以及以上,办公厅主任也好,秘书长也罢,对于领导而言,重要性就会打得多,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可能绕过这一层。
当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办公厅主任或者秘书长就一定会是领导信任的人,领导也会用信任的副职来过渡,可是陆政东也并没有这么做。
而争取他后面的人支持,这似乎也难以成立,云家现在在京城地位稳固,陆政东在贝湖也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这个必要,就算是要交好他身后的人,陆政东也完全可以采取礼送他出省政府,安排他所信任的人在这个位置上,陆政东在安新也是工作多年,肯定不缺这样的人,可陆政东依然没有这么做。
不但如此,陆政东一直都对安新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着,似乎一直在刻意的回避安新,这也让何远东有些好奇,陆政东这次回到安新会是一个什么样?
在安新,陆政东在安新市市委书记罗浮黎、市长唐中凯等干部陪同下视察了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畅通的交通,一切都昭示着这种城市充满着方兴未艾的朝气。
陆政东考察了安新高新技术产业区刚刚入驻的一家互联网国际巨头,以及高新区新一期规划引进的一些高科技项目等等等等。
最后陆政东来到了安新东郊的那片棚户区,昔日脏乱无比的棚户区完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小区,小区内绿树掩映,花坛姹紫嫣红,环境极美。
陆政东兴致勃勃的敲开了一家人的房门,当开门的一小男孩见到外面又是摄像机又是闪光灯的阵仗,明显吓了一跳。
唐中凯市长忙着介绍,“这是陆省长,来看看咱们棚户区改造的情况。”
陆政东微笑道:“没打扰你吧?”
小男孩有些手足无措,愣了一下慌忙的回身叫着家里的大人,一个老者将门拉开,听得介绍,忙道:“快请进。”
陆政东和邱成山、罗浮黎、唐中凯以及何远东就进了房中。
房内的老者显然也没见过这般阵仗,特别是看到摄像机和相机,明显有些发晕,只是慌忙的找着东西,打算招待招待这批来头很大的不速之客。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房间并不大,大概五六十平方的面积,不过布局很好,有独立地卫生间和厨房,就算是一家三四口人,将就一点,也能住得下。
“你是陆书记?”
老者有些期期艾艾的问道,显然这个时候草看清进来的人的面貌。
一边的唐中凯笑着道:
“嗯,是我们以前的老书记,年轻的老书记,现在是我们省里的省长。”
老者一听不由有点激动:
“我就说很是面熟,我们还住在棚户区的时候,我就见过。”
陆政东也有些感慨,这估计是国内第一个改造的棚户区
第49章重回安新(二)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微微点头,又笑着问老人:“老大爷,你家几口人,这样住着不拥挤吧?”
老人直搓手:
“不拥挤,不拥挤,我家老伴加上儿子小两口,还有孙子,住得好好的。”
老人说着似乎很是有些感慨: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能住这么好的地方,就跟做梦一样。”
老人自从认出了陆政东,就像见到了老熟人一般,话也越说越顺溜,倒是挺健谈的。
陆政东当初对棚户区改造实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标准普遍达到了户均45平方米以上,保证了实施改造后群众居住水平都能明显提高。棚户区改造还要求加强改造建设和安置住房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棚户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分配结果群众满意,见到这样的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