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聊天,准备一会儿去监督课间操情况,不巧,就在经过操场边的篮球场旁时,看到站在北墙角的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单独在一起,女生就是我们班的潘娜娜。这也就是向我们表明说潘娜娜犯了错,而且是学校严重打击的早恋行为。王老师没有说当时的具体状况,但是我知道,两个人一定是行状亲密,否则不能被定义为“早恋”。
接下来王老师又跟我们说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自己对这些说法并没有很同意,所以对于那些“早恋危害”“中学生早恋的严重后果”“早恋这条不归路的真实案例”的讲解并不是很铿锵有力的。王老师不愧是王老师,最后他将这件事的定义为:
青春期的萌动与校园生活的枯燥发生极端化学反应导致物理异性相吸。以为两情会是长久时,其实是让1+1有了一个bad ending。
☆、第 21 章
最后王老师跟我们说了学校对于潘娜娜的处理:
没有记过,警告一次,请了家长,后续有待观察。
我私下里想过这个“有待观察”怎么实行呢?难道随时随地监视?显然不合实际。那么重点关注?偌大一个学校也不可能专门分出人手去做盯人这种事。
所以结论是:没有人刻意去做,但却时刻警醒你不要去做,因为一旦被发现一次,就会认定你一直在做。
我想,潘娜娜这次事件之后将有一段时间会过得战战兢兢。
上午的第一节课就在班主任的训话中过了大半,王老师下课前跟我们说潘娜娜暂时请假,等她回来了,大家也不要给予她过分的关注,顺其自然就好。
大家心里都明白,更何况早恋这样的事,对于我们这个年纪,还是讳莫如深的,除了开玩笑闹些绯闻,谁也不会主动提。
本以为这件事就平静地过去了。谁知道到了下午,这件事的后续发展以及各种小道消息开始砰砰砰放枪似的往教室里传,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被交游广阔的活跃分子描述地“生动形象”,每个下课的间隙三三两两都在兴奋地讨论。
第一个重磅炸弹——跟潘娜娜在一起的那个男生就是初三的恩阳。
恩阳是谁,相信不用我多说,得知这个消息后男生倒是没什么,有些人甚至还夸张地说潘娜娜有本事。可女生这边个别人的表现就有些说道了。想想也是,毕竟恩阳是全校数得着的“风云人物”,家世好、长得好、学习好不好的不重要。和这样的人闹绯闻都要被拿来说嘴,何况是正式交往。心生嫉妒的女生总会在讨论中插上一句不咸不淡的话,听着酸溜溜的。
这第二件引起更大波澜的事是今早发生在办公室的。
说是潘娜娜其实今天根本没有请假不来,有人早晨在教师办公室看到她了。初一年级一共十个班,抬头不见低头见。潘娜娜平时很爱交朋友,认识她的还真心不少。而每个班级又总有那么几个热爱八卦的人,有一个人看见就有第二个人知道,于是今早她出现在办公室里的事就这么的传出来了。
据说潘娜娜在上早自习以后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的,当时走廊里已经没有走动的学生,是因为有某班的课代表要给任课老师送作业才看到的。潘娜娜在门口好像是在等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有人猜测是要道歉还是干嘛的,那个送作业的课代表因为老师还有任务给他所以一直留在办公室里,目睹全程。当时王老师从办公室里出来刚要跟潘娜娜讲话,教务主任正好从走廊另一侧经过,很凶的呵斥一句:“你别管她!让她站着好好反省!”
潘娜娜的眼泪当时“唰”的一下就掉下来了。
王老师因为由教导主任压着,也不好当场反驳,而教导主任似乎找他有事,两个人就在办公室里谈话,没管潘娜娜。于是潘娜娜就站在门口一直哭,边哭便用校服袖子抹眼泪。那个课代表形容说,那种境地,他都替她难受。
本来等教务主任走了就没事儿了,王老师一定实行的是“阳光教育”,没想到“潘娜娜一直站在教师办公室门口被主任批”的消息不知道被那个所谓的“小弟”传到恩阳的耳朵里,恩阳带着几个哥们儿气势汹汹的下楼来,当场踹了办公室的门,把其他老师都吓到了。
这下子可热闹了,教务主任怒不可遏,王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收场了,恩阳还在一旁喊着:“有什么事儿冲着我来,冲个女生有什么意思”!
于是跟教务主任对骂起来,还差点儿动手。教务主任也激了,有些口不择言,连带着骂了潘娜娜,说了一些有伤风化的话。
这下子恩阳抓住这个把柄不放闹开来了。
这情景当时我听到的时候还感觉蛮帅的,现在想想是有够幼稚。本来一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儿,硬是将矛盾扩大化。
我们在楼下离教师办公室比较远,没有听到当时的吵闹声。后来初三年级主任都过来劝两方熄火儿。原本早恋违反校规潘娜娜恩阳是不对,可是初一教务组主任又说了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话,两厢持平,应该和平寻求解决方式,再后来恩阳拉过潘娜娜的手要走,潘娜娜不肯,恩阳就去跟王老师说暂时让潘娜娜请假,等这件事解决完再返校,王老师很开明地同意了,让潘娜娜到家后给他打电话报平安,侧面也想告诉潘娜娜不要和恩阳在外面逗留,然后恩阳又跟初三年级主任说要送她回家,主任从来拿他没办法,摆摆手让他俩走了。
娜娜是在一周以后才重新回到班级的。在这一周时间里,他俩的事儿学校都传遍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不少高年级的还来我们班打探消息。阿木好像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命令班级所有人不得外传流言蜚语,否则“要你好看”。
不得不说,我们班在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团结还是很让人欣慰的,即便有那么几个女生在班内私下里用利刀子一样的嘴去评价潘娜娜。
所以说这种事情往往吃亏的是女生,不管是谁先主动,在这个年纪谈恋爱,大家往往只去评判女生身上的品行问题,而不会去在意男生。
娜娜回来之后变得沉默了,虽然还有些人会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她,但是因为她不像原来那样活泼好动,下课就到处乱窜找人搭话,所以也没人腆着脸上前打探。潘娜娜那么安静,安静地仿佛拒绝了整个班级,无论是好心还是假意。
我真不擅长安慰人,幸好现在到了期末大家每天埋在题海里反复练习,当初的八卦热情渐渐消弭,自己都忙的焦头烂额,谁还有空去关心其他。
我假装拿着这个借口,告诉自己再等等,再等等,一直等到这学期结束。
看,我其实是个很冷情的人。
初中的第一个寒假开始了。
北方的雪下得厚实,外面疯跑的孩子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满身的雪,冻得通红的脸,到处是欢声笑语,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寂寥。我因为性格内向,跟别的小朋友也不怎么处得来,越长大就越少出去,到这个阶段基本已经是现在所说的“宅女”了。
于是我的整个寒假都被《冬日恋歌》填满了。家里电视上仅能收到的两个台都在播放,我从早上看到晚上,只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每当片头曲开始时轻柔的旁白女声响起——“你还记得你的初恋情人吗?”我都会感受到一种浪漫的悲伤的氛围萦绕在周身,即便没经历过生离死别,也被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的念念不忘感动地痛哭流涕。外婆每次做好饭都要叫我好几次,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电视机,或者把饭碗端过来吃,外婆有些不高兴,说我着迷了。可是电视已经是我唯一的娱乐节目,外婆也不忍心多家苛责。不过如果姥爷回家了,我一听到他的开门声,无论演到什么情节,我都会迅速关上电视。
我还是会看脸色的,知道谁可以容忍自己。
笔袋里的薰衣草瓶,我还留着,我知道班里很多人开始以拥有《冬日恋歌》中的爱情信物——星星项链为流行,可是我还是更喜欢这个我第一次浪费两元钱去买不实用的紫色薰衣草瓶,它记下了跟初恋跟爱情跟承诺有关的东西。
与《冬日恋歌》中的项链相比,和“小学同学”有关的情感记忆,更便宜,也更容易得到。
☆、第 22 章
作者有话要说:
开学的时候潘娜娜看起来好了许多,会跟我们开玩笑聊八卦,而她与恩阳的事却绝口不提。可见学校的权威还是占绝对优势的,潘娜娜不再提起她的“男神”,猜也知道两人是个什么结果。刚萌芽的初恋就被扼杀了,我们怕惹潘娜娜伤心难过,也识趣地不会在她面前讨论白马王子啊、初三啊等一切会让她联想到恩阳的话题。
其实现在想想,我们经常在作文里描述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可是那种姿那种彩都是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所以即便让你回忆,你也写不出什么波澜曲折动人心弦的故事,大部分的时间都如一潭平静的湖水,偶尔在微风飘过时起些涟漪。
一转眼我们就要脱离学校最小辈份了,我想自己要在上初二之前变得更成熟,这样等到新生进来的时候,我看起来会比较有“范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生在寒冬的原因,我最讨厌夏天,他的热,他的燥,都特别让人不耐烦。于是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就是快憋在家里发霉了也不愿出门,谁喊我都不出去。这次暑假也是,直到潘娜娜打电话到我家来
对了,我家按电话了,是舅舅拿的钱。
因为舅舅舅妈工作和房子问题,表姐小时候也一直住在我家(我认为外婆家就是自己家)。寄人篱下的生活我相信表姐也会体会到,但是由于外公对表姐的偏爱,自小表姐脾性就很大,开心的时候嘻嘻哈哈,若谁要是触到她的禁区,她翻脸也超快的,一点儿预警都没有,而且她的翻脸并不是一般小孩儿哭啊喊啊的。
前一阵儿发生一件事,让舅舅舅妈决定把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