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好莱坞-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愁没目标,没方向,投资很迷茫的派拉蒙老总雷蒙先生,听完福克斯的计划,就被吸引住了,准确地说被庞大的投资计划,还有这部戏的导演给吸引住了,这部戏要投资一亿美金,而导演则是好莱坞赫赫有名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至于这部戏的名字就叫做---《泰坦尼克号》!
    新接手派拉蒙的雷蒙先生,激动呵,总算有展现自己能力的电影项目了。如果的事儿成了的话,看以后谁还说我无所事事,尸位素餐?!
    何况,还有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大导演保驾护航,他的金字招牌可是很不错的哦。
    于是乎,这位新晋派拉蒙高管就和福克斯老总敲定合作协议,一起投资宏伟巨著《泰坦尼克号》。
    投资计划开始了
    一年过去了,1000万投进去了
    两年过去了,2000万投了进去
    三年过去了,3000万投了进去
    可是那艘号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大船呢?
    竟然还没打造完!
    
    狗屎,这也太难缠了!
    而作为这部戏的大导演,卡梅隆先生与他见面所谈的第一件事儿,不再是回报拍摄进度,而是“有钱没有?”
    这时候,派拉蒙的雷蒙先生才知道,自己这不是乘风万里,扬帆远洋,是一不小心上了贼船!
    福克斯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这哪里是“拉兄弟一把”,完全是“坑你没商量”,五年打造一部大片,投资金额更是从1亿美金,追加到2亿美金,打破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影投资记录。
    派拉蒙的雷蒙先生开始吐血了。
    2亿美金的投资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影片现在上映,也不可能马上回本呵!
    何况,那个烧钱导演卡梅隆,竟然还没拍摄完!
    上帝啊,我问候你母亲!
    某人呐喊。
    此刻他的心情,用前世很流行的术语说太坑爹!
    不过还好,就在去年十二月份,《泰坦尼克号》终于登陆北美各大电影市场,开始票房并不佳,雷蒙先生甚至有自杀的冲动,可是紧接着,票房却逐步出现奇迹!
    是的,《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开始变好了,尤其在海外市场也收到了很不错的上映效果,轰动效应让1997年成了派拉蒙转折的一年。
    不过,由于投资《泰坦尼克号》力度过大,虽然票房不错,分账方面却和福克斯产生了矛盾,两家大公司在打官司。这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金钱,最气人的是由于派拉蒙之前搞得太生猛,以至于公司小金库疲软,没了多余的资金投资别的电影项目,只能在外面玩打猎,购买一些小公司制作拍摄的电影,利用自家的院线发行上映反正,自家院线闲着也是闲着,能赚一点是一点。
    恰好,万圣档到来。
    又恰好,易飞扬宣传《鬼影实录》的“鬼故事”又够漂亮。
    而新晋的派拉蒙雷蒙先生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鬼故事迷”,最喜欢听一些新奇的故事。
    于是,很自然地,正愁没戏上映的派拉蒙,就找到了梦幻影业,说难听点的叫做,婊子遇到瓢客,一拍即合。说好听点的就是,英雄惜英雄,互相帮衬一把。
    易飞扬代表梦幻影业公司,与派拉蒙电影公司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很简单,主要是确定未来票房该如何分成。
    实际上,在好莱坞,电影制作方与院线发行方的票房分成存在三种模式。
    第一种,传统固定分账模式。
    对于“一次姓”确定电影票房四六分账比例的传统模式,好莱坞业内呈现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只有部分小微投资电影以及没有太多行业影响力的小片方才会放弃调整电影分账比例的机会,这些片方对于电影得到进入院线的机会已经很满足了,根本不会去主动要求浮动或改变分账比例;另一种则认为该方式比较稳妥,仍然会被大多数片方所接受。
    第二种,票房梯次分账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适用于一些高投资、质量过硬,并且观众期待、片方信心度均较高的电影。
    以今年《拯救大兵瑞恩》为代表的“票房梯次分账模式”,就是按照预计电影票房的成绩分等级划分分账比例的,通常片方分成比例会根据票房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例如,电影票房在2亿元之内时,发行方分成维持43%,超过2亿元部分按照45%分成,超过5亿元以上部分按47%分成。
    “票房成绩是目前美国衡量电影赚钱与否的惟一标准,只有真正拥有高票房实力的电影片方才有最强的票房支配权,‘票房梯次分账模式’是目前好莱坞最为市场化的浮动电影票房分账模式。”某电影巨头语。
    第三种,上映递减分账模式。
    上映时间梯级分账模式既能为片方延长上映时间,又给放映方让出了一部分票房分成,因此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片方和放映方双赢的分成方法。
    目前美国好莱坞多数大片流行以这种方式调整分账比例,首周发行公司和院线的票房分账是7:3,次周是6:4,依此类推,影片放映时间越长,院线所获比例越高。
    不过在易飞扬和派拉蒙院线代表签订分账协议的时候,却没有选择以上三种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新颖的或者说“稀奇古怪”的分账模式,那就是第一周25%分成,第二周35%分成,第三周45%分成,第四周55%分成
    看到这个分成建议,派拉蒙的代表笑了,这不是自己找死吗,要知道,一部新戏上映之后,票房多集中在前两周,随着上映时间越长,票房会逐渐下降,你就算分成再多,票房不济事也没用。何况,传统分账模式最低也是四六分成,也就是40%,这个中国易竟然主动提出前两周分成是25%和35%哈哈,这不是自己嫌钱多吗?!
    于是乎,不等易飞扬这个中国傻瓜明白过来,派拉蒙代表急忙和他签订分成协议。
    签完以后,派拉蒙代表亲切地和易飞扬握手,暗自道:“你这个傻瓜!!”
    易飞扬也亲切地和他握手,暗道:“你个傻叉!”



第七十二章。万圣档:群魔乱舞
    易飞扬和派拉蒙代表谈妥了分成合约以后,接下来电影上映前的送审,还有分级,就全部交给派拉蒙这边的人去干了。
    毕竟院线是他们的,能够被安排个什么分级,对于他们来说,就能赚多少人气和票房。在这一方面,皇帝不急太监急,派拉蒙应该比梦幻影业更加上心。
    话说在美国,有着很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当一部戏准备上映的时候,就会被安排送审,送审的地方属于美国电影协会的“电检处”。
    实际上,在20世纪初,美国的审查制度也是没有标准的,走的纯粹是“野路子”。当时的美国官方认为,电影纯粹属于商业,不受《宪法》“言论自由”的保护。因此,那个年代的电影都要接受地方政斧部门的审查,联邦政斧撂挑子不管这些事。各州、市政斧各自出台规定对电影进行审查,什么野骡子,野马,野王八电影统统出现,暴力泛滥,色情无极限,电影市场的混乱结果可想而知
    1952年,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电影也应该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地方政斧对电影的审查失去了法律依据。但是,最高法院依然保留了对于电影中“银~秽”内容的审查权利。这个出于道德要求的审查权力,使得后来美国电影对于色情一直比较严格,对于暴力等其他内容则比较宽松。
    美国政斧对于电影的审查制度消失后,面对社会对于电影内容的批评,电影审查主要变成电影行业内部的自律行为。直到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开始制定了一套电影分级系统,将电影审查明确地标准化。迄今为止,这个电影分级制度已经实行了近40年。
    这一次易飞扬旗下梦幻影业拍摄的三部戏《活埋》《恐怖游轮》,以及《鬼影实录》,按照美国电影协会的“电影分级审核要求”,分别被安排了不同的级别。
    《活埋》和《恐怖游轮》全部属于PG-13级:特别辅导级,建议13岁后儿童观看。
    被易飞扬篡改了《咒怨》内容,披了《鬼影实录》外衣的新《鬼影实录》,则被安排成了R级:限制级,建议17岁以上观看。
    本来《鬼影》根据超恐怖的内容,是要被安排成NC-17级,也就是17岁以下(包括17岁)禁止观看,不过派拉蒙属于电影协会的老成员,势力很大,走了后门,电影审查协会就给放宽了道路。
    实则“审核走后门”在美国电影审核程序中很常见。
    要知道,美国电影协会是一个与政斧关系暧昧的民间组织,它的主要成员包括:华纳、环球、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等,这几家大型电影公司控制了美国95%的电影生意。而这几家电影企业的上级母公司或集团,则拥有美国全部媒体的90%以上。因此,美国电影协会的评级制度经常是一些大电影公司之外的读力制片人遭受损失。也就是说,读力制片的电影很容易受到分级制度的伤害。一个不理想的分级,可以导致读力电影血本无归,大公司的垄断就能不受挑战。
    当然,读力电影也可以不参加定级,因为定级都是自愿的。但是,如果不参加定级,只能在很少的影院放映。调查显示,80%以上的影院都与美国电影协会结成同盟,遵守分级制度,拒绝未分级的电影。道理很简单,院线系统的主要收入要靠大电影公司。
    在美国有人曾经把读力制片的电影镜头与大公司的电影镜头作比较,结果发现,几乎雷同的镜头,如果出自读力制片,就被分为NC-17,如果出自大公司,就被分成R级。
    不过这其中有一部戏很例外,那就是前世华人导演李按拍摄的《色。戒》。
    李安的《色戒》出品人是“焦点”电影公司的总裁,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资历很浅,因此,NC-17的分级会不会是对这个“小字辈”的某种警告,我们无从猜测。然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