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争这一番话,周培功再想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
陈争又说:“所谓‘一德二命三风水’,风水再好,也只能排在第三。因此若是你真想动土,改一改这里的风水,我还需要你的八字,来帮你推衍一番,才知道该如何改动才算合适。”
“哦?先生你还会算命?先生果然是位高人啊!”周培功略感意外,可随后却叹了一口气:“只可惜我父母早亡,我的出生年月日我倒是知道,只是这时辰”
周培功他出生之时那还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正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那段时期,尤其是在农村,饭都吃不上,更少有钟表,当真很少有人能记得准时辰。
“既然是这样的话,其实此地的风水还是不动为好。”陈争想了想:“大伯,此地风水虽然不是上佳,可也算中上了,这块地若要改动,倒是也能改的更好,只可惜若是妄行改动,我怕大伯你的福轻,承受不起。”
听了陈争这番话,周培功心中连连叹气。
不过随后再一想却又释怀了,自己如今已经年过半百,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如今他已经是沧海市数一数二的房地厂商,若是做的再大,恐怕也说不定真会遇到其他的麻烦。
“先生说的是啊,人贵在知足”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了周之荔的声音:“爸,你们聊什么聊得这么起劲?午饭已经准备好了,还是边吃边聊吧。”
“对,我们边吃边聊,”周培功呵呵一笑,随后对陈争十分客气的说:“先生请。”
周之荔看到这一幕后略感意外,她的父亲是谁?那是何等的身份地位!在沧海市,就连市长也包括在内,周之荔还真没见过有几个人能让她父亲如此敬重。
真不知道这小子用了什么办法,竟然都把我爸爸骗到了如此程度,看来这小子嘴巴上还是有点本事的嘛。周之荔心说。
三人一同来到了餐厅,虽然说是富豪之家,不过午餐却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丰盛,反倒都是各类蔬菜野菜居多。
坐定之后,周培功客气地说:“先生,因为今天准备的匆忙,所以仅仅是一些家常便饭,绝没有怠慢之意,先生不要见怪。”
陈争连忙摇手:“这样可算不上怠慢了,就算走遍全世界,我想恐怕除了这里,我也吃不到一顿如此丰盛的菜肴了。”
周之荔有些不解:“这样还算丰盛?我爸爸他吃的清淡,不过我早都吃腻了,我还是更喜欢吃法国菜,那才是全世界公认最高级的菜。”
“那可就是你有眼不识金镶玉了,”陈争笑了笑:“如果我看得不错的话,这些菜中的每道可都是大有来历的,表面看只不过是寻常菜肴,可其实都是药膳,而且这其中还不乏有一道是早已失传了的古代御用配方。这些药膳美食,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寓医于食,营养丰富、祛病强身。外国菜就算再好吃,又怎能与之相比?”
“啊?真的?”周之荔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说实话,她虽然吃过这些菜肴,可因为对这些东西历来不感兴趣,因此也从未去了解过。
“先生果然是高人!”周培功惊叹不已,激动地说:“其实不瞒先生说,这些药膳的配方,可是我数十年在全国各地重金搜集的结果,也曾用这些招待过重要的宾客,可惜却没人识货啊。今日能遇到先生,真实我周某人毕生的荣幸!相逢恨晚啊!相逢恨晚啊!”
陈争连称不敢,周培功又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道:“先生,刚刚你说你还懂算命?我的八字没有记全,不过之荔的八字我倒是记得,你能不能帮她算一算?可惜我膝下无子,只有这么一个独女,你能不能帮我看看,她是否适合经商?”
“爸!凡事都靠自己努力,怎么可能都是上天安排好的,那还需要自己努力干嘛,我可不信这个。”
周培功连忙打断了周之荔:“你不信归不信,让先生说说又有何不可?”
随后便将周之荔的生辰八字告诉了陈争,随后问:“先生,你看之荔的命格怎样?”
“天府居午,天相来朝,甲人一品之贵。”陈争答道。
其实周培功虽然嘴上问周之荔的命格怎么样,可他原本以为陈争无论如何也需要推衍一番,再快也得需要几分钟时间吧。
却没料到,陈争竟然脱口而出。
错愕了片刻,周培功又连忙问:“甲人一品之贵,这个怎么解?”
陈争回答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格局,天府在午宫安命,天相在戌宫,这两颗星耀皆是吉星。尤其是女命,正曜最喜见天府或天相。而且其中天府为库藏,天相为库印,不见煞忌,而且甲年生人,则必定双禄朝垣,天府得禄,天相得权,主一生发展顺遂,可掌大权。只不过”
“只不过怎样?”周培功连忙问。
“只不过因为这天府天相太旺,女命多有可能专权并且克夫,美中不足。”
陈争说完,忍不住在心中寻思,卦象上说的果然不错啊,这女人这么强势,不夺夫权才怪呢。哎,看来这女人虽然漂亮,可自己还是少招惹为妙啊。
第14章大争之争
一会谈谈命理,一会谈谈风水,这顿午餐吃的十分愉快。
等到午餐快要吃完的时候,周培功忽然问陈争说:“先生你如此博学,不知你是师从何人?又是怎么年纪轻轻就已经学成出师了呢?”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勾起了陈争诸多回忆,想起了他的师父,也想起了他从小在清水河镇外道观内生活的点点滴滴。
陈争的师父姓古,乃是清末生人,年纪轻轻就入了道门,学习道门玄学。
中国道门玄学流派众多,不过古道长的这一脉,却是正经的玄门正宗,虽然也是道士,但与一般的道门流派不同,并不祭拜三清这些神像,而是只研习以易经为基础的玄学五术。
简单来说,就是其他的道门是讲宗教的,而古道长所师承的这一脉,却是实实在在搞研究的。
当然,玄学五术门类众多,也的确很少有人能够全通全能,古道长终其一生精力,也只不过是精通了其中的医、命两术。
前半生,古道长先学的是医。
医术本就是道门中的一个门类,尤其是在古代那更是十道九医。古道长也是立志要悬壶济世,可惜当他苦学了三四十年,医术精诚之时,却偏偏赶上中国内患外辱的动荡时期,世人把所谓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当做救世法宝,却将自己的传统之学视作毒蛇猛兽,不分精华糟粕,一律弃如敝履。
不但废老庄、孔孟之说,甚至还有人主张废除汉字、废止中医!
古道长自然痛心不已,可他也知道,一人无法与天下这些愚人争长短,无奈之下,遂隐居在了清水河镇外数十里的这座无名道观之内。平时为附近乡民诊脉治病。只等太平时节,再为玄学正名。
好不容易等到建国后,时局稍微稳定,可谁料紧跟着却又赶上了特殊时期。
破四旧期间,成群的红卫兵冲上山,一场大火,将这座道观烧得七零八落。
古道长也在批斗大会上被生生打断了一条腿,同时也当然被赶出了道观,好像是一名囚犯一样,被安排在镇上的工厂中劳动,做一些手工编织之类的工作。劳动强度之大,双手都常常被扎出血来。
直到特殊时期结束后,他才得以返回道观,又因为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附近乡民治病从不收分文,而这些乡亲也乐得供奉道观,时常送些柴米,这才得以活命。
每每想到这些,古道长都唏嘘不已,后悔当初不曾学习“山”这一门类内的功夫,否则也不至于毫无自保之力,被人生生的打断了腿。
当然他更后悔的是年轻时没有参习命理术数,否则自己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做到趋吉避凶。
幸好当初在特殊时期期间内,古道长精心的将师承留下的各种古典秘录事先埋了起来,免于付之一炬。因此等特殊时期结束后,他便又将这些孤本挖出,参照这些,开始潜心研究命理术数。
因为五术本就同源,有了医术的基础,又二三十年后,命理之术也终于大成。
只是此时古道长年事已高,有是残疾之身,无法出山,只能蜷居山村,甚至就连一位合适的传人都始终没有物色到。
就在古道长一百一十岁这一年,当他以为师承这一脉就要断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他在道观门口捡到了一名弃婴。
正值寒冬,古道长担心这名婴儿被冻坏了,便将他抱在怀中,当时古道长便在心中暗叫奇怪:“莫非这孩子与我有缘?”
一来,初生之儿只懂得啼哭,可这名婴儿被古道长抱在怀中,不但不哭,反而笑的十分可爱,讨人喜欢。
而二来,古道长是残疾之身,本就行动不便,因此很少出房。今天若不是自己忽然想要出道观活动活动筋骨,恐怕这婴儿也就要在此冻死饿死了。
再低头看时,见包裹婴儿的襁褓上还有他父母所留的一行字迹。
弃婴的父母自称为陈姓夫妇,无非说家境贫寒,更因为有忽然变动,无力抚养这名婴儿,因此才将他弃置此处。最后,还特意留下了这名婴儿的生日时辰。
再按照襁褓上所留的八字一算这孩子的命格,竟是十分之好。当时古道长便心说,莫非这是天意?天降这孩童给我,就是要让他完成我没有完成的夙愿,来继承我道门正统的玄学五术,并将之发扬光大?
年过百岁,方才得了这么一个弟子,古道长自然欣喜若狂。只是襁褓上仅有这孩子的姓氏,却没有名字,总要起个名以便日后称呼才行。
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古道长想到自己一生信奉的是“不争”二字,不但让自己空有绝技无处施展,还断了一条腿,更无力去救助苍生,难道“不争”这二字错了?
罢了,古道长当时想,我就给这名弃婴以‘争’字为名吧,道门虽讲究‘不争’,可所谓‘不争之争是大争’,纵使表象是不争,其终归的目的还是为了争的。
从此,这名弃婴便有了一个名字,叫做陈争,乳名叫做大争!
将这些大略讲了一番,陈争说道:“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