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情史之情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县委书记情史之情欲-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乐意让爷爷抱呢。”小伙子笑着说。
 “什么,你是小张的孙子,都长这么大了?正是巧啊,我们正要去看你爷爷哪!”老父亲一听,脸上乐开了花。
 张成贵是青龙区乌龙乡人——现青岭乡相当于当年的乌龙、侧船两个乡——他是父亲的救命恩人。
 那是50 年年初,乌龙乡樟树坳来了一股土匪,他们是打相邻地区过来的,土匪头子龙老五年少时在青龙山做过上门女婿,对这边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才带着队伍流窜到了这儿。龙老五是个政治土匪,有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书,而且受过特训有一定能力。他来到青龙山后,又拉拢纠集了当地的几股散匪,竟然形成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这股政治土匪势力扩大了以后,为了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他们盯上了父亲的青龙区队。
 父亲带的这支区队是当时全市著名的地方武装,父亲日常对他们完全是按正规部队的方式进行训练,区队组织纪律好、战斗力强。当时青龙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匪一听说青龙区队就害怕,从不敢招惹父亲他们。
 为了对付青龙区队,龙老五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首先派小股土匪偷袭了青龙区的樟树陇,杀害了当地的村干部,手段极其卑鄙下流。因为土匪了解父亲的性格,知道他脾气火爆、嫉恶如仇,相信他一定会赶来增援。
 听说土匪在樟树坳行凶,而且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后,父亲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带着区队赶往樟树陇救援。张成贵当时是乡里的骨干民兵,他家世代为猎户,非常熟悉当地地形,因此父亲让给他区队带路。
 可是,父亲并不清楚土匪的兵力,仍以为和此前一样是小股散匪,充其量是几股散匪临时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他更不知道土匪的直接目标就是青龙区队。他们刚刚赶到樟树坳,立即中了敌人的埋伏,被十多倍于自己的土匪包围。
 与土匪一交上火,父亲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对,因为对面的土匪无论是组织性还是火力,都与此前打交道的散匪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凭着父亲多年战斗经历培养出来的敏锐嗅觉,他感到土匪的兵力也有一点超乎异常;尤其当他们发现土匪的呼喊声中竟然有大量外地口音后,父亲知道此股土匪非同寻常,而且其中肯定有能人。
 父亲虽然脾气火爆,但是,他粗中有细,行事果断,意识到不妙后,父亲当机立断,立即组织部队突围。他让区队主力向敌人呼喊最响亮的方向突围,自己亲自带一个小队在后掩护。由于父亲做出了正确地判断和选择,也是战士们英勇善战,区队大部成功地突出敌人的包围圈。
 可是,父亲和断后小分队却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当时为了给主力突围争取时间,父亲带领小分队占据了一道小山岭拼死阻击敌人。就在那道小岭上,至今埋葬着父亲的八名战友的遗体——他们全部壮烈牺牲!
 父亲拾起战友的武器,手握双枪,在枪林弹雨中杀开一条血路,逃到一堵百多米高的石崖底下。这时候,父亲的右臂已经受了伤,前面是悬崖峭壁已无路可走,后面土匪紧追不舍。父亲曾经跟我讲过,当时他真的是绝望了,已经打算对准自己打响最后一枪。
 就在这紧要关头,张成贵从石崖中的一道石缝中钻了出来,一把将父亲拖了进去。
 原来,张成贵虽然是个猎户,但他毕竟从来没有真正地打过仗,尤其像今天这么激烈的战斗,让他确实很害怕,所以他趁人不注意偷偷脱离了部队,依仗熟悉地形躲进这道山崖中的石缝中。在石缝中他亲眼看见父亲与敌人殊死搏斗,浴血奋战,直至受伤。这时候,他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冲出石缝救出了父亲。
 将父亲拖进石缝后,父亲已经昏迷,张成贵将他拖到石缝最深处,躲在里面大气也不敢出。
 敌人对石崖进行了严密地搜查,对他们不敢到达的石缝深部,便胡乱地向内开枪。不幸的是,张成贵让敌人的乱枪打中了大腿,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将自己的围腰布塞进嘴里,忍着一声未吭。
 他们就这样在石缝中躲了整整一天,等我县大队赶到,将他们从石缝中救出来时,两个人浑身是血均已经奄奄一息,那块围腰布还死死地咬在张成贵的嘴里。
 父亲在市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后,安全返回青龙山继续为革命工作,最终消灭了那股土匪,为战友报了仇。
 可是,张成贵因为大腿神经被严重打伤,从此成了残疾。
 虽然张成贵作为战斗英雄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抚恤和照顾,但是,他父母年事已高,他当时只有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作为家中唯一的青壮年他却不能从事劳动生产,所以他们家的生活一直过的比较困难。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父亲每个月都要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出一点钱给他家送去,这一直坚持到文革开始父亲被打倒为止。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阵竹竿敲地的声音,老父亲立刻抢了出去,我连忙跟在后面。
 到了外面,只见一位精神饱满、身形健壮、拄着一只竹拐的老人驻足站在我们面前。
 “小张!”父亲大叫一声,扑上去一把抱住他。
 “赵区长!”张成贵扔了拐杖抱住父亲,他的声音已经哽咽。
 这吓坏了我,父亲年事已高,老张身有残疾,两个人中有一个不稳当就得出事。




☆、第三十七章 拿什么回答你们

第三十七章 拿什么回答你们
 我正想上去,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我身边闪过,老张的孙子已经扶住了两位老人,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到了屋子里面,大家都很熟悉,自然亲热。父亲用手指着老张的残腿,关切地问他:
 “你这腿阴雨天还痛吗?”
 “还有点。不过没事,老毛病早习惯了。”
 老父亲眼睛立刻红了。“唉,这都是因为我啊!老张,咱们日子都不多了,我今天是专门来感谢你的啊。”
 “老区长,瞧您说的。”老张爽朗地说:“我还得感谢您呢。老区长,当年,要不是您的勇敢精神鼓舞了我,我可就成了逃兵咯,这些年我也不会活得这么骄傲,这么坦荡啊!”
 我们大家全都笑了,父亲感慨道:“小张啊,你的水平提高了不少哇!”
 “好歹我也是个战斗英雄嘛。”老张挺起胸脯骄傲地说。
 看老张高兴,父亲又问起他的生活状况,老张一听马上高兴得合不拢嘴:
 “哈哈,好多了,好多了!这家饭店,是我们家老二开的。他不是得政府照顾,一直在公社食堂工作吗?改革开放后他出来自己开了餐馆。”他又指着孙子说:“这是老二的儿子,在省城学习了两年厨艺,现在回来帮忙。今天老二有事出去了,所以孙子坐堂。还有哇,我们家老大如今日子也是红红火火,这还得感谢您哪林书记!”
 “怎么感谢一枫哪?”老父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们家老大现在在老家承包山场养羊,都好几百只呢,是我们这一带最大的养羊户。您老说,这是不是应该感谢林书记啊?”老付笑着插嘴道。
 “您得感谢党和政府,这是现在的国家政策好啊!”我拉住老张的手笑着说。
 “对对,感谢党,感谢政府。林书记,您水平就是高,难怪您为老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实事!”
 “哪里哪里,您老过奖了!”我自谦道。
 他们在一起兴奋地说了个不停,我坐在一旁没做声,因为我的思绪已经飞回到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
 1983年,我出任主管农林的副县长。当时,我们县市分离,H县一下子变成尽是丘陵、山地的穷山沟,国民产值在全省列倒数第几位。当时,全县收入的主要来源便是农林,农业资源最丰富的是西部的两个沿河平原乡,林业资源主要来自东部的青龙山和百花山及周边地区,但这两大资源在当时看来似乎已无潜力可挖,如何找到新的发展点成了摆在县委领导面前的一道艰巨的任务。
 我的前任就是在县市分离之初,看出H县已无发展前途才请调离开。市委、县委领导考虑到,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从事农林工作,在文革前后分别担任过农业局和林业局的领导工作,在这方面工作经验尚可,所以才决定让我走马上任。我这人实际上没什么本事,就是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同时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既然领导信任我,在别人看来已无多大作为的工作,我一样要认认真真地干下去,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一点得感谢我的政治引路人、我现在的父亲,我对待工作的态度都是受到他老人家的影响。
 虽然我对本县农林这一摊子已经十分熟悉,但是,我依然花了近半年时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得出可以依据本县丘陵山地众多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山羊、奶牛、药材等山地种养业。为此,我上市里、省里拜访这方面的专家,多次邀请他们来我县做实地调研。最终,在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青龙山羊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山地种养业,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形成产业经营、规模经营,以此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为实现全县人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这一伟大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方针。
 幸运的是,市县各级领导对我的这个方针均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我贤惠的妻子为了不让我分心,也把家里的一切大小事物全都包揽下来,这样,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此后,我做了七年副县长、十年书记,一直在全县大力推广青龙山羊养殖,十多年的坚持终于显出成果。现在, H县养羊业已经成为全省著名的特色产业,青龙山羊也被评为国家级优良山羊品种;山里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养羊,农民的收入相比我上任之初翻了几番;在省城的餐桌上,青龙山羊是被推荐的地方特色菜,还设有专门的青龙羊肉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首先最大的困难就是种羊培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