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李世民-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殿下……” 
突然一声呼唤,他惊喜地转过了身,却见秋菊匆匆而来。秋菊取出一封信递与他,说:“奴婢奉武才人之命,将这封信亲自交给殿下。”她看了看四周,接着说:“这里奴婢不宜久留,奴婢告退了。”说完又匆匆离去。 
李治急切地拆开了信,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在信中,武才人告诉他,由于杨妃看到他们两人在一起,所以她不能来见太子殿下了。不过从今以后,无论身处何地,自己都会如约去为殿下弹奏琵琶的。她在信的最后说,前日一面,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今生今世,会永记不忘的……读到这里,李治一阵感动,眼睛不由地酸涩起来。 
这时,房玄龄找来。李治忙收起信,努力克制着自己,强作镇静地问房玄龄:“太傅有何事找我?” 
房玄龄一脸的忧虑,对李治说道:“辽东传来战报,我军久攻安市不下,加上严寒提早来临,皇上已陷入困境中,进退维谷……” 
李治听罢,脸色不由大变。  
第五十四章 
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班师回朝。这一次远征高句丽王国,先后攻陷了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城等十个城池,约有七千多人从辽州、盖州、岩州迁居中原。在新城、建安、驻驿山三大战役中,共歼敌四万余人,远征军损兵折将近两千人,战马几乎有百分之七八十死亡。 
十月十一日,李世民抵达营州;十月二十一日,在临渝关,李世民与前来接驾的太子李治会合…… 
旷日持久、长达半年多的远征辽东战争,终于以失败而告结束。对此,李世民感到懊悔不已。 
回到宫中,李世民召来了李靖,向他讲述了此番远征的经过。最后他问:“朕准备得如此周密,却被一个蛮夷之族高句丽给困住了。依你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李靖想了一下,微微一笑,说:“江夏王李道宗应该知道答案。” 
“哦?”李世民大感不解。 
“辽东之战的败北,就是输在‘万无一失’四个字上。陛下以往用兵,都是出奇制胜,而今却求万无一失,因此而不能成功。江夏王曾建议陛下舍弃安市,转攻乌骨城,然后长驱直入,直捣平壤。当时高句丽主力已被我军歼灭,这一计策很有可能使我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然而陛下却为稳妥起见,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说:“当年朕平定天下,凭借的就是宏大的气魄、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勇气;如今朕却打了败仗。朕是不是大不如从前了?莫非朕真的老了?” 
李世民不愿意承认、也不想承认自己老了。无奈流水无情,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又不能不常常想到这一点。为此,近来常有一种困惑感时时侵扰着他,让他产生无尽的烦恼。 
吉儿见世民心境不佳,便宽慰道:“陛下还不到五十,正值英年,意气勃发,为何言老?人说‘菜怕叶老,人怕心老',奉劝陛下丢掉烦恼,再莫为这些所困扰!” 
吉儿最了解李世民此时此刻的感受。远征的失败给了他又一次打击,他的精神看上去大不如从前了,的确显得衰老了些。而她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劝解他,安慰他,以自己的聪颖和柔情去体谅他,温暖他,使他振奋起来。 
两人常在一起谈棋论书,品茶聊天,不知不觉中,李世民暂时忘却了烦恼与忧虑,关切地询问起他御驾亲征这段时间宫里的情况。吉儿心中一震,低下头去,觉得还是暂时把太子与武才人的事隐瞒下去为好。 
李世民见她沉思不语,又问:“治儿代理国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 
“这……没有,据臣妾所知,太子一直是尽其所能,忠于职守,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大事。”她很快地转移了话题,笑着对皇上说:“对了,再过几天,就是陛下的千秋了,陛下想怎么庆贺呢?” 
“朕不喜祝寿,虽是五十大寿,也不必去庆贺了。” 
“陛下乃一国之君,今又恰逢知天命之年,应当有所庆贺才是。”吉儿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人降生的时候,母亲受尽了痛苦,那痛苦是刻骨铭心的。在母亲遭受痛苦的日子庆贺自己的生辰,朕实在于心不忍。” 
吉儿听了,极为感动。猛然,细心的吉儿发现李世民的手在微微地颤抖。她急忙问:“陛下,怎么了?” 
“朕略有不适……” 
“臣妾叫人去请御医?” 
李世民强自支撑着说:“无妨,待会儿再看吧……自从班师回京途中病了一场,朕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这不是老了又是什么呢?”病痛使他又旧话重提,再度陷入忧虑之中。 
李世民远征归来已经半个多月了,武才人一直惴惴不安,但是她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看来杨妃并没有告诉皇上那件事。于是,她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慢慢地放了下来。然而她对杨妃并没有半点感激之情,还是算计着怎样把皇上从杨妃身边拉过来。她一直没有机会,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做,只好每天独自喝点儿闷酒,想着心事。虽说一时不知该怎么做,但有一点她是最清楚不过了,那就是皇上近来身体一直不好。人在病中,弱点是最明显的,皇上必会担心、恐惧,自己最好从这里着手去想办法。所以,她处心积虑地耐心地等待着。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接到奏报,高句丽的盖苏文不断地侵略新罗王国,并且经常在大唐边境窥探。李世民十分震怒,决定再度发兵,攻打高句丽。 
 
329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这天早朝时,李世民向文武百官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世绩道:“高句丽的城池大部靠山而建,强攻不易拿下。前年陛下御驾亲征,使高句丽王国的基石已有所动摇:我军所到之处,守军贮备的粮草已被我用尽;后又遇大旱,他们国内灾荒不断,颗粒无收。如今之计,莫若派出少数人马,轮番不断地骚扰其边境,使他们疲于奔命,无法耕种,最终只能退入城去,困守自保。这样,用不了几年,高句丽势必会千里荒野,遍地萧条,民心动摇,军心涣散。到那时,鸭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用不着出动兵吗,便可唾手而得了。” 
李世绩此话正中李世民下怀。于是他任命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一万,自莱州渡渤海海峡北上;任命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出兵三千,会同营州军队,向新城北进。唐军水陆并举,对高句丽展开了长期的、消耗性的攻击。 
深秋以后,李世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但是,他并没有躺下来养息,反而日夜忙碌起。体质的日渐衰弱,使他强烈地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在国家大计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太子李治。因此,他决定专为太子撰写一部《帝范》,把想告诫太子的许多事都记录下来,作为他日后亲政的参考。 
夜已经很深了,李世民仍然伏在御案前,挥笔疾书。时断时续的咳嗽,使他不时地放下朱笔,极困难地喘着粗气。吉儿端了一碗汤药走进来。她用小勺一点一点她给李世民喂下药去,然后掏出丝帕,擦去他头上的汗珠,并劝他早点歇息,不要过度劳累。 
李世民不及说话,又剧烈地咳了起来,刚刚吃进去的药全部吐了出来。一时间,他上气不接下气,头一阵昏眩。 
吉儿急忙扶住了他,叫道:“陛下……” 
“快……快叫御医……”李世民痛苦地指着外间说道。 
当御医匆匆赶来时,李世民已经昏睡了过去。御医轻轻地为他把了脉,然后对吉儿说,皇上是劳累过度,加重了哮喘,需要好好地休息。 
拂晓时分,昏睡着的李世民醒了过来。一直守候在旁边的吉儿欣喜地问: 
“陛下觉得好点么?” 
看着吉儿疲惫的神态和略为红肿的双眼,李世民轻轻地说: 
“好多了……把你累坏了。” 
吉儿深情地说:“只要陛下能尽快好起来,让臣妾做什么都行。” 
这时,李治步履匆忙地进来向父皇请安,并关切地询问父皇的病情,吉儿一一告诉了他。 
李治一听,忧虑万分地说:“父皇千万保重,不可再劳累了。” 
李世民道:“朕要安心调养,从今以后,有关祭祀、奏章、外宾、军事、禁卫、印信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处决或赦免死罪等事宜,仍旧由朕裁决外,其他所有国事,就都由你全权处理了。” 
“儿臣遵旨。”李治诚惶诚恐地说。  
 

330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长孙无忌。” 
李世民喘了口气,对李治道: 
“自古以来,有不少平定叛乱、统一中国的君王,但是没有人能制服蛮夷之族。朕的才能不一定就胜过古人, 却成就卓著,使我巍巍大唐基石稳固,国泰民安,功业远远超出历代君王,你说是什么原因呢?” 
李治一时答不上来。 
“朕之所以能做历代君王办不到的事情,无非是朕明白这么几点:第一,人无完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挥其长处;第二,唯才是举,量才而用,千万不可嫉贤妒能;第三,要恩威并重,严以治国,宽以待人;第四,夷人与汉人是平等的,并无高下之分,切莫轻视蛮夷部族……” 
李治恭谨地听着父皇的训诫,应道:“父皇的教诲,儿臣谨记在心。” 
一日,李世民接到一份表章,奏事人是齐州太守段志冲。他在表章中恳请皇上退位,把皇位让给太子,并且力陈其由。他说,皇上年事已高,理应颐养天年,不必再为国事操劳。太子继位,顺理成章,这样全国上下才会太平安定。 
李世民将这份表章拿出让长孙无忌和太子看时,二人皆吓得面孔苍白,惶恐不已。太子更是满头大汗,跪伏于地。 
“启禀陛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人,罪该万死!请陛下颁旨,立即将其斩首示众……”长孙无忌小心建议道。 
李世民示意长孙无忌扶起李治,然后说: 
“这个叫段志冲的人,想凭他的一句话,就迫使天子退位,实在是自不量力。如果朕有过错,这说明他的正直;如果朕没有过错,这只能说明他的狂妄……白玉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