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识到府中的官员开始尝试玩起“规则游戏”时,唐浩然心底不禁变得五味杂阵起来,过去他忧于国人做事不讲规则,而当国人开始讲规则的时候,却又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到极致——玩弄起“规则的漏洞”来。更让唐浩然恼怒的是,他发现自己竟然无力阻止他们,准确的来说,是不能阻止他们。

    七百公司,会涉及到多少公司的职员?多少府中的官员?

    也许是几千人,也许是几万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人拿出几千万元投资垦殖公司,为的是那份丰厚的收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个道理唐浩然又岂能不懂,若是因为此事,动摇了自己的根基……

    一时间眉头紧锁的唐浩然,却是没有了主意,涉及到这么多人如何处置此事?

    “大人,其实,这也不是个事!”

    意识到大人忧于何处的李光泽连忙开口提醒道。

    “肥肉摆在那,谁都想吃,但问题在于,现在谁都没有吃着,这好比桌子上的饭菜,没吃着至多也就是想想,可若是让他们吃着了,再把盘子端走了,那时候才是麻烦事!”

    李光泽的提醒让唐浩然思索片刻,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说道。

    “崇山,道理虽说是这个道理,可毕竟……”

    话声一顿,唐浩然苦笑道。

    “这层窗户纸,现在若是捅破了,大家都难看,可若是不捅破,又如何能制止他们?垦殖公司牵涉面太大,而且涉及到的利益太多,现在或许我可以去制止他们,比如接受农商部的那个《宅地法》的方案,任民垦荒,任民登计,表面上看似照顾了小户的利益,可任何政策,只要执行起来都有漏洞,他们既然能找到这个机会,就能在那个办法中弄出另外一个机会来,到时候,我担心啊……”

    摇摇头这才是唐浩然真正的担心的地方,现在他们的肉还没吃到,就已经让自己心生顾忌,可若是到了将来,等到他们把肉吃到嘴里,又该如何?

    是立即制止?还是加以默认?

    “这……”

    面对大人的忧虑,李光泽不禁一哑,他于脑海中将那个看似照顾到小户移民的方案过虑一遍,立即看到其中的漏洞,其中没有禁止小户移民领地,亦没有禁止垦殖公司领地,换句话来说,不过只是没有从源头上制止小户移民罢了。

    可问题是,那些穷困潦倒的关内移民来到东北后,又岂能与掌握着资源的垦殖公司相抗衡,到最后那亿万亩官荒最终还是落到垦殖公司之手,就如同现在关外近年垦荒大都由“开荒地主”主持一般。

    如何能够避免官有荒地悉数落于公司之中?同时又能让普通百姓于东北的垦殖中获利,进而充实东北人口?

    来回的踱着步子,一时间,唐浩然竟然也没有办法,此时他第一次真正的考虑的东北垦殖的问题。

    “一但放荒势必会导致垦殖公司大规模承领荒地,最终小民势必难收其利,再就是,如果任由几百家垦殖公司垄断垦殖事业,势必又会导致其垄断东北粮食供应,势必又将对未来的粮食统制造成影响,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避免垦殖公司控制东北的垦殖事业!”

    于唇边言道着自己的看法之余,唐浩然又一次走到了桌边,从雪茄盒中取出了一根雪茄烟,默默的点燃雪茄,品味着雪茄的余香,他的眉头紧锁着,东北的土地非但关系到移民实边,充实人口实力的问题,更关系到未来,准确的来说是关系到未来的农村问题,现在的东北有足够的土地提供给关内的无地农民,将数千万关内无地、少地农民迁至东北,不仅可以解决东北人口空虚导致的边防隐患,亦能够解决关内人多地少的困境,有利于未来的国家稳定。

    可如何土地大都为垦殖公司掌握的话,政府又如何能主导这一切呢?尤其是将来入主关内之时,难道说政府届时推动移民时,只是告诉鼓动他们到东北做“佃户”吗?

    除非……那些土地在将来亦属于国有!而如何能保证耕地如荒地一般维持国有呢?于心底思索中,唐浩然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时空中那个极为熟悉的名词——农垦兵团!

    相比于私营的垦殖公司,规模化由总督府直接组织的农垦兵团的开荒效率无疑更高,而且其开垦的土地全系公地,完全由政府掌握。

    建立农垦兵团,同垦殖抢地?这个念头浮现时,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扬,超越这个时代百年的见识,总会让他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于是便回过身来展出笑容,看着李光泽说道。

    “崇山,你说如果这些土地完我们自己开垦如何?”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5章 眼光(第一更,求月票)

    战争会带来混乱,同样也会带来财富,而其之所以会带来两者,恰恰在于其打碎了一切,旧秩序的崩溃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同样也会带来数之不尽的机会,而机会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就意味着财富。

    恰如同此时的东三省,当三省总督府努力于三省构建起较之过去截然不同的民政体系时,作为旧时三省的商埠首地的奉天,非但已经从战时的混乱中恢复过来,而且相比过去亦变得更加的繁华——一家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于奉天城内开业,这些公司可不是过去洋人于奉天开设的屈指可数的洋行,而是那些随着大军打来的剪掉辫子的国人开办的公司。

    实际上这些公司并非在战争结束后方才进入东北,他们中有一些公司早在战前就进入东北,而在战争期间这些规模不等的公司,更是在战地为军队筹集了价值上千万的物资,尽管这些物资大都没有使用,但却充分的展现了商业的力量——正如同天津、上海的北洋贸易分公司一般,于租界中大量屯积物资,使得清军无法在两地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在战争结束后,关内外屯积的价值数千万的物资,又被北洋贸易售予俄国人,非但没蚀本反倒因价格上涨又赚了一笔,至于那些参与其中的公司无不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公司立即涌入东北,开始抢在经济统制前获得某一行业的领先或优势地位。从而在统制后获得政府特许。

    对于这些从朝鲜来到东北的国商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同统监府打交道,对于其政策自然并不陌生。而此时的东北对于他们来说,恰如一片商业上的处女地,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统制经济在短期内不会推广至东北,这意味着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话着实不假,当数百家公司争抢着东北的商业市场时,福安公司这家并不起眼的小公司。却把注意力投向了另一个市场——棉布市场。

    尽管这场冲突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冲突期间,进入东北的部队为了获得补给便实施了战地征用。以在就地筹措诸如食物、马匹等物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支付了银元券,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准确的来说绝大部分征用。只是开出了一张征发券。接受征发券的人可在当地民政厅申请偿还,而在整个战争期间,由军队开出的征发券高达数千万元。

    对于政府而言在战争结束后,要保持政府信誉就需要兑现那些征发券,而另一方面于其又是沉重的负担,毕竟在战争时期许多物资的征发价格原本就存在太多的问题。

    而在战争中立功的北洋贸易公司出面向总督府申请负责处理此事,按北洋贸易的做法,就是不直接还钱。而是用棉布之类的洋货偿付,至于对方。不换洋货只想换白银啊,那就都得不到。换,还是合算地。当然为了从仁川运输诸如棉布之类的洋务,免除了一定的运费、港口费。而且北洋贸易借此扩大自己在东北的影响力,从英美商人手中夺取东北市场时,几名公司的贸易员却注意到一个不为人觉察的细节,也正是这个细节促成了福安公司的成立。

    “吉林韩家那边,答应把120万元的洋货,作价八折售给咱们……”

    李程远口中的吉林韩家指的是有着“关东金王”之名的被人称之为“韩边外”的韩宪宗,而韩边外所辖的的夹皮沟一一带金矿百姓,更是只知韩家,不知国家不知官府,而“韩边外”在“独立王国”内自立法度、行赏罚、课赋税,先是长期脱离政府管制,其早些年间又被政府招安,而在第三师进入吉林时,其奉吉林将军之命民,招募猎户壮丁数千人,编成步营数营,因韩宪宗年已古稀;韩登举主动请缨;替祖父挂帅出征。

    这些猎户凭着对山林地形的熟悉给第三师带来一定的伤亡,但其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几场激战后猎户营主力被歼灭,韩登举也逃回了夹皮沟。在击溃韩家主力之后,得理不饶人的第三师立即派出一个营护送民政官往夹皮沟,凭着大胜之威于当地建立民政厅,瓦解了韩家于夹皮沟一带数十家金矿的统治,随后又“征发”了一大把笔物资——其中韩家等金户“交出”的多达九万两金砂,则战争期间最大的一笔“征发”。

    原本在征发的时候,谁都没觉得这笔钱会有还人的时候,毕竟谁都以为这战场上的征发最终是笔无头债。可未曾想的是,为了维持政府信誉,总督府刚一迁往东北便立即发布政令,承认战时征发,并宣布所有战争期间的征发一率由政府兑现,其中自然包括这笔价值不菲实际上完全属于“敲诈”而来的金砂。

    不过尽管同意补偿了,可价值百万元的洋货对于韩家而言,并见得是件好事——吃不下,用不了,卖不掉,还有运费高。实际上对于许多被征发的“大户”来说,这正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纵是其盘下这些洋货,亦很难售出——市场上同时涌现的洋货价值达数千万元,完全超过东北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