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寒生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想不到这点,沉默一会后,他转头向身后一名文官问道,“徐县令,你有什么看法?”
这位徐县令就是云阳县县令徐安,由于他对突厥人的习性和突厥文化颇有研究,并且也多懂谋略,所以这次行军,木寒生一直把他留在身边,类似于向导参谋的作用。
徐安闻言,似乎早已了然,摇了摇头道,“不会,如果会的话,他们早就离开了。突厥人惯行于马背,惯住于草毡,一下子来到如此豪华的京城。似乎欣喜不愿离开,他们会把长安当作一种宝贝一般舍不得遗弃。从突厥目前种种动作来看,他们很想攻下咸阳、三原二城,这样就能把北方突厥与长安连起来,大量补充粮草兵员,再四面出击,直指东都洛阳,逼迫大唐撤回进入草原的大军。这是下官的刍见!”
木寒生与其他众将纷纷点头,看来大家都比较认可徐安所言。马三更是纳闷地骂道,“这些兔崽子,到底要做什么?难道想赖在那不走了?”
“我看这些突厥蛮夷,定是留恋我大唐繁荣之景,中原沃土,花花世界,想来中原住家了!”宰父关紧接着哈哈大笑,其他众将也毫无畏惧地大笑起来。
徐安并没有笑,而是严肃地道,“突厥有一位很有名的布留克,也是突厥人信奉神灵的化身。他曾经说过,突厥人的未来,就是南下的中原。只要把肥沃千里的中原变成草原,饲马扬鞭,突厥人才能永远生存下去。这是突厥人视为神谕的信条,也是他们始终遵守执行的信念。”
大笑的众将一下子沉静一下,众人的脸色也渐渐变的严肃起来。想到大唐开国多年来,突厥侵袭总是接连不断,不知亡国的危机,不知道害怕地前赴后继进攻中原,谁也不会去怀疑徐安所说话的真实性了。
陆天天笑了笑,有点轻快地道,“这点很像我族先人所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也许那些突厥人信奉的神灵,还是我族的先人呢!”
陆天天的这句俏皮话,又惹得包括木寒生在内的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这次就连徐安也笑了。
“报!”斥候兵急速奔来,多远木寒生就看出来那是阮放,他不久前被木寒生派到三原,传达木寒生的将令,如今为何如此匆忙地跑回来?
“报……!”阮放的马还未停住,就在马背上大声着急地道,“报大元帅,突厥……突厥骑兵……开始大举……进攻三原,咸阳!三原……危急!”
什么!木寒生与众将齐齐大愣,为什么会这样?那些时刻不停地监视着长安的斥候兵们在干什么?正当大家惊讶莫名的时候,一波接着一波的斥候先后赶到,众人才慢慢知道了原委。
原来因为突厥骑兵并没有夜战的习惯,所以限于人手数量的缺乏,一般入夜后,侦查的斥候兵就大幅减少,只留最基本必要的斥候兵监视长安的一举一动。谁知道向来墨守成规的突厥骑兵竟然在夜间秘密离开京城,直奔咸阳、三原二城。留下一个几乎为空城的长安,玩了一招金蝉脱壳。
众人纷纷对望,没有人想到的会是这样的结果。马三有点气愤地看向徐安,怒道,“你不是说突厥人舍不得离开长安的吗?”
徐安也露出疑惑之色,沉首不言。木寒生制止马三的冲动,急忙下令大军全速前进,方向三原、咸阳,并令前锋占取长安。
“幸好他们没有烧毁长安,不过这样的举动,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陆天天突然出声道,眼神出奇地深沉,连木寒生看的都有点陌生的味道了。
正文 142;计定咸阳
(即日起发新书,朋友们多多支持哈,多多推荐哈!推荐越多,解禁越快,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此书全部解禁完毕!)
142 计定咸阳
“将军,为何只派前锋占取长安?要知道,此时用重兵进驻京城,可是个良机啊!”徐安策马上前大胆谏言。
木寒生闻言立马看向徐安,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占取长安,但此时他却有其他的计划和谋策。
“将军,末将认为,徐先生所言极是,收复京都,乃为上急之急!”舒老将军也上前劝谏道。
“请将军斟酌三思!”屈将军与宰父关互相对望,也上前几步拱手道。
而其他几名原飞骑营核心将领则没有说话,而是纷纷看向木寒生,他们知道,当大元帅没有更好的谋策时,那时再劝谏也不会太迟!
木寒生驻马良久,看向身后焦急的众将,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次出征的首要任务是收回京都。如果不能收回京都,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朝廷也不会给予他们任何肯定,而整个天下的局势势必也会陷入一种慌乱。
木寒生同时也很清楚咸阳、三原的数十万守军已经疲惫不堪,很难抵挡着突厥全面的进攻。如果此时进驻京都,是否就意味着放弃数万将士的性命?
“陆参将,你以为如何?”木寒生看向在一旁很近的陆天天问道。
熟悉陆天天的众将都明白木寒生对她的看重,虽然他们都看不出来这年轻漂亮的女子有何能耐。不熟悉陆天天的将领都傻愣了眼,有的人甚至悄悄认为,这女子可能和老木有一腿。
陆天天似乎有点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等到木寒生问她时,她才反应过来,有点匆忙地摇头,示意不语。这更加让一些将领轻视,嗤鼻突气。
这下木寒生有点犯难了,他很想对这些将领们说出心中围剿全歼突厥骑兵的计划。但显然,这些将领对此都没有信心,也必然坚决反对。如今,只有按照最坏的打算,调动心腹五万中军,与突厥骑兵周旋,转而援解咸阳、三原之危。
木寒生名为统军大元帅,总领全国所有军马。并且直接领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将士,总计二十多万。但除了中军的原飞骑营将士外,其他各军都是临时拼凑,且其他四军总将都由朝廷任命,木寒生在这四军中权利的行事有着一定的障碍。
飞骑军前军总将乃庞速,对木寒生很有好感,关系较佳。左军总将舒三力、右军总将屈沉江,都与木寒生有过交情,对木寒生较为亲近,但因他们年老顽固,战法保守,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实际上也起着制约飞骑营总体实力的作用。后军总军傅行天,与木寒生关系一般,与姚崇很是亲近,对木寒生的军权有着抵制消弱的作用。
所以整个飞骑营看上去有二十多万的军力,但其战斗力却不能与原飞骑营相比提高五个等级。这也是姚崇等朝廷一干官员对木寒生军权的限制。木寒生对此也没有意见,只是在各将领营帐的任命做了努力。他总不能让不了解的傅行天任命前军总军,这对飞骑军的总体行动会产生很大影响的。
如今,身为左军总将和右军总将的舒三力、屈沉江二老将齐声劝谏,连徐安也认为夺取京都乃首务之急。想要得到傅行天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就算庞速不反对,木寒生也没有必要以元帅之权强行命令,这会动摇军心的。
想到此处,木寒生点了点头,“二位老将军言之有理,这样吧,二位老将军各率所部将士,直取京都。傅将军率所部进驻渭南,前可助援京都,后可防望潼关。庞速总将速领所部进驻鹿苑,与京都,渭南成犄角之势,互助攻守。本帅将率中军所部,追击突厥骑兵,断其士气,阻其回军之心,且可减咸阳、三原二城之急。”
傅行天一听让他留守渭南,不由急了,大声道,“大元帅,为何让我部驻守渭南,渭南守军数千余人足以,惜费我数万大军?我愿领所部入驻京师,与二位老将军同守京城!”
舒三力悄然投去一个轻视的目光,傲慢地道,“不必了,傅将军还是遵从大元帅之令,我与屈老将军足以保京都无恙,请大元帅与诸位将军放心!”
既然大元帅执意要领军追击突厥,舒三力也不好多加劝谏,毕竟他已经同意二路大军进驻京都,想到只要突厥不回军京都,应可保无恙。如果大元帅喜欢冲杀,那就让他去吧,这样也好解中原之危,京都之险。他认为木寒生此举,年轻人的热血多于其他。在他们这些老将看来,木寒生多有优点,善于领兵,战法奇特,勇于进攻。但其竟然坐到统军大元帅之职,实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是让他们不得不怀疑木寒生的背后手法。
傅行天虽然多有不满,但在势单无助的情况下,也只好屈从受令,领军放缓行军速度。庞速则少有怨言,对于能坐到统军五万之众的总将之职,他还是极为高兴的,何况还编入了传奇的飞骑军之中。加快行军速度,率先朝鹿苑方向前进。二位老将军则分别快速直奔京都,对于取得收复京都首功之荣耀,他们还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这样,原本的二十多万大军分成四部,木寒生直接统帅的军士又回到原飞骑营规模,只有五万之众。所不同的是,这次在兵力布置上比较强势,可给予突厥一定程度上的忌惮,木寒生所部再也不需要孤军深入,独军作战。
“元帅,我怎么又有回到飞骑营般的感觉了?”马三看了看周围笑嘻嘻地道。
“马三!”常凡成轻声喝阻,马三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歉意地看了常凡成 一眼,闭嘴不说话了。
“元帅,我们先去咸阳还是三原?我估计余禁可能坚守不了多久了!”费辛颇为担忧地看向远方的三原城,焦急之情溢于言表。这个余禁虽然当初犯了一个错误,但其性格很投费辛的胃口,并且作战勇猛,是他手下第一将士,如果不是木寒生亲自命令,他都舍不得让余禁去守备三原。
木寒生目光微凝,“如果我估计不出错的话,我们必须尽快拿下咸阳!否则由于咸阳与京都之近,一旦陷落,京都将重新面临威胁。”
常凡成若有所思,奇怪地问道,“大元帅,末将很是不懂,元帅为何如此之急,追击突厥。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何况突厥骑兵的战斗力远非穷寇所能及。只要大将军进驻京都,待春回大地,冰河开封,突厥骑兵势必回撤,如此则不费吹灰之力,可退敌兵!”
木寒生点了点头,其实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