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伯正在院子里蹲着照顾那几只新孵出来的小鸡,把他们和公鸡隔开,害怕公鸡伤到。五六只黄朵朵的,软乎乎的,毛茸茸的小鸡在三伯布满筋络和皱纹的大手中紧紧团着,叽叽喳喳声此起彼伏,三伯笑的眉眼展开,欣喜之意顺着眼角的纹路散出去好远。
在这个低矮的小房子小院落里,多了一个人,过了不久,又多了几只新出生的小鸡。三伯和苏继秋平淡的日子里,很久没有这种喜悦感了。
新生的小鸡是很怕冷的,村里人都知道,小鸡孵出来以后一定不能挨冻,一旦受冻,死亡率很高。三伯在鸡窝里加了一些密实的软干草,又给母鸡抓了好几把粟子扔过去。
第十六章 野鸡的蛋是用来吃地 (2033字)
元宝好像是第一次看见这样脆弱而可爱的东西,想摸又不敢摸的样子把三伯和苏继秋笑坏了。元宝蹲在地上,很小心的伸出手来,轻轻碰了一下小黄鸡脑袋顶上的细毛,又触电一样赶紧缩了回去。
不过才过了半天苏继秋就笑不出来了。元宝喜欢小黄鸡喜欢的不得了,这只捧捧,那只看看,整个上午都趴在鸡窝旁边研究。小鸡仔们被元宝摸得叫都懒得叫了,还有两只干脆卧在元宝暖和的大手里睡起觉来。元宝也不敢放下他们,用手盖住,就这么撑着呆了好半天。最后还非要把小鸡都放到床上被窝里裹起来。
苏继秋说了几句他不听,最后苏继秋有些微怒,把趴在地上不肯起来,又把被子弄的全是土的元宝拽出来,掰开拿出他手里的小黄鸡,然后打了几下他的屁股。
“这破孩子,别老折腾这几只鸡,让你弄死咋办?怪脏的还往被窝里放,给你拉几泡屎晚上还咋睡?!”
元宝第一次被苏继秋说,还被打了。愣愣的保持着手被掰开的姿势看着他,然后“哇”的一下就哭开了。
苏继秋皱着眉头看着哭的惨兮兮的元宝:“以后不听话就打你,看你长不长记性。”
元宝看苏继秋还继续凶他,哭的越发凄惨,鼻涕眼泪的抹了一脸,可怜兮兮的用手来回擦着,脚下连动都不敢动,就好像被老师说了的学生,只知道站在原地哭。
苏继秋看他哭了有好一会,眼泪还是不停地往下掉,一米八几的大男人缩着肩膀站在院子中间,哭的抽抽噎噎的,万分可怜。苏继秋有些心软了,走过去拽开他还在抹泪的手,问他:“还听不听话了?”
元宝可能压根没理解苏继秋为什么要生气,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就流着眼泪看着苏继秋,还不时抽抽鼻涕。
苏继秋看跟他不能沟通,就伸出手来捧着元宝的脸,然后额头抵着额头,又转着脑袋顶他。元宝不知道被触了哪根神经,破涕为笑。
一根鞭子加一块糖的办法很好用,在苏继秋的指挥下,元宝乖乖的把小鸡放回鸡窝,然后恋恋不舍的看了几眼,跟着苏继秋坐在饭桌上吃饭去了。
今年的冬天好像来的特别快。
习惯了山里气候的男人,在突然感到山上的风有点寒意的时候,就证明冬天马上快到了。
今年过冬的储备虽然着手的比较晚,但是好在有元宝帮忙,两个人一起干,省了好多时间。田里的事儿因为实在分不出手来,三伯也活动着老胳膊老腿下了地,然后帮别人看看病,乡亲们也多多少少的帮了一些忙。
元宝很受乡亲们欢迎。这个虽然很高壮,但是长得很漂亮又没什么心眼儿(因为傻)的小伙子,慢慢融入了这个乡村的生活中。村里不多的几个妇女甚至合起来给元宝做了一套过冬的衣服。
冬天到了,证明不能经常进山。不仅是因为天气冷,山上没什么可采可抓的,也是因为天气冷了,猎物少了,像狼群,山猫,野猪等等比较危险的动物也经常出来活动。甚至可能会下山偷村民的牲畜,更有甚者会袭击村民。
这天一早,苏继秋起床看看天气。今天的云彩有点层次状的向西飘去,根据经验来说,明天或者后天,大概就会下起第一场雪。苏继秋想趁着大雪封山之前再去山里一趟,把该收的套子收了,看看能不能再抓一点儿猎物回来。
招呼了元宝。两人一起上了山。这些时日,元宝也慢慢变的越来越像村里人一样,皮肤被晒得颜色偏黑,但是因为原本的皮肤很白,所以呈现出一种小麦一样的色彩,脱光了衣服以后还一块一块的很明显,有点儿滑稽。苏继秋看着元宝慢慢变得粗糙的皮肤,慢慢长出来的老茧,不是不心疼的。
不管以前元宝的家里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看来肯定不能比在这里更差了。苏继秋尽量让他做一些不那么辛苦的活儿,但是终究看着那个孩子慢慢地变得干枯和瘦弱。
不过这次苏继秋十分清楚马上要到来的冬天有多么可怕,自己狠心把元宝拉着带上山了。元宝就是个孩子心性,跟着苏继秋去哪儿都行,反正在他眼里,这一切都是在玩。
收陷阱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两个人收了三职野鸡,一只兔子。不过下山的时候元宝四处转悠,倒是让他转到一处野鸡窝。窝里还有三个圆圆白白的蛋。
元宝本来是先向前跑着四处玩的,苏继秋还要慢些走,不时翻翻脚下的泥土。元宝跑出去一段路以后又叫喊着跑了回来。
“秋秋!鸡蛋!!”
苏继秋刚想夸夸元宝经过这些天的训练,能把鸡蛋两个字咬清楚了,就被元宝拉着跑下去一截。元宝自以为很小心的扒开草丛,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半圆形状的窝。
苏继秋也没想到为什么这个季节还有野鸡蛋没孵化,大概是野鸡被山猫什么的抓走了。苏继秋用手把鸡蛋捧出窝,然后解下装干粮的布兜兜,把三个蛋放在里边系好,拍拍元宝的屁股,两个人慢慢下了山。
其实家里一直不缺鸡蛋吃。不过苏继秋发现自从元宝明白小黄鸡是从鸡蛋里边孵出来的以后,每次三伯去鸡窝里摸鸡蛋的时候他都要跟着转悠很久,好像以为还有小鸡能孵出来。这次这么开心的捡了三个蛋,大概也是这个心思。苏继秋琢磨着回去赶紧把蛋煮了吃掉,免得破孩子瞎惦记。
第十七章 护短 (1277字)
到家的时候山里就已经起风了,半路遇到了隔了两间房子的刘婶子和小豆。小豆现在已经不小了,都能叫他大豆了。村里的孩子别看没什么营养,过早地劳动让他们的身体变的很结实——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小豆很乖巧的叫了苏继秋一声,然后眼睛一直贼贼的看着元宝。元宝傻乎乎的惦记着他的鸡蛋,根本没注意。小豆眼睛一转,凑过去问元宝说:“你多大了?”
元宝看见有人跟他说话,他又听不懂,只能看着矮他好几截儿的小豆傻笑。
“你从哪儿来的?你干什么的?为什么来这儿?”小豆机关枪一样打出好几个问题,元宝大概有的能听懂,但是并不会说,就一直继续没怎么反应的冲着小豆傻笑。
小豆问了好几句,眼前这个人连个反应都没有,就撇撇嘴,冲着元宝说:“傻子!”
小豆刚说完,走在前边的苏继秋突然间停了下来,然后转过身“啪”的给了小豆一下子,正打在小豆脊梁上,打的小豆一个趔趄,还被自己口水呛到了。
“咳咳!咳咳!哥你干嘛!打我干啥!咳!”
小豆是苏继秋看大的,所以苏继秋打起来就跟打自己家孩子一样,一点儿没留劲儿。苏继秋有些微怒的拧着眉毛看着小豆:“你不许这么叫他,听见没有!叫他元宝哥。”
小豆有些委屈:“明明就是个傻子,还不许人说。”
刘婶子看苏继秋听了这话怒气有上升趋势,赶紧自己伸手拧着小豆的耳朵:“你这孩子,咋说话呢?你元宝哥这不是磕着脑袋,反应有些迟钝了吗,赶紧叫元宝哥!”
小豆被他妈提着耳朵转了两圈,呲牙咧嘴的冲着元宝喊了一声哥,元宝乐得更欢了,上去把小豆一把抱起来,悠了两圈。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俩人很快就玩到一块了,虽然依旧是鸡同鸭讲的不明白对方说的是啥。
在村口跟刘婶子道了别,元宝才依依不舍的撒开小豆。然后一路小跑追上苏继秋,继续捉摸着他今天摸的三颗蛋。
苏继秋看他这幅样子,好笑的摸了摸他的头发。元宝被摸得很舒服,伸出手抱住苏继秋,用脸颊蹭了蹭苏继秋的脸。
这几天不知道这孩子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喜欢肢体接触,有时候还要亲亲他的脸。苏继秋把手里东西放下,大手一捞,搂住元宝的腰。
这小子肌肉挺多,腰还挺细的。苏继秋一边搂着一边轻轻拍打元宝的后背。元宝像一只体型很大的猫咪,简直马上就要呼噜出来。脑袋也不老实的在苏继秋脖子之间蹭来蹭去,苏继秋笑着紧紧胳膊。
“元宝真乖,今天给你煮鸡蛋吃。”
太阳快落山了。在这片深山中生活了二十年的苏继秋,一手握着跟他差不多壮实的元宝,一手拎着从山上打来的猎物,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这一刻的苏继秋心里很满足,满足像蜂蜜,马上就要黏糊糊的流出罐子。在滴落到地上的过程中,又被什么东西阻挡住,缓慢而柔和的向前流动开来。
许多年以后,当苏继秋身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睡在绵软而舒适的床上,坐在宽敞而别致的轿车里。
只要一闭眼,只要一做梦,梦中永远都是牵着元宝的手,两个人相携着回家的影子。天是越走越暗了,家是越来越近了。身边的人,却一直都在的。
第十八章 媳妇儿! (1191字)
两个人到家的时候三伯正在床上点着煤油灯给元宝缝鞋子。没有女人在的家里,这些活计都要自己做。三伯老眼昏花了,连线都纫了好几次才纫上。元宝第一次看见有人缝制衣服,立刻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也不管那三颗蛋了,颠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