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勒·杜美对张辰的话并不认同,走到一只陈列柜前,指着上边的一只瓷碗,道:“怎么可能呢,你来看这件瓷器,这可是很古老的瓷器了,应该是在十六世纪时候生产的;还有这件青铜器,这可是公元前的古董,这里边有很多都是历史很悠久的。我挑选出来的这些古董,都是根据我父亲和我祖父的收藏记录来的,里边有很多有收藏价值的。”
鄙视还在继续,不过刚刚加上去的那一点认可却被张辰抹去了,还以为这家伙对古董有不少认识呢,原来是看了别人的记录,既然他对古董的认识不够,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其实在这一边的所有古董中,并不完全都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而且还有几件极具收藏价值,其中就有张辰寻觅、盼望已久的良渚文化玉器。
张辰走过去,拿起一只玉琮,道:“杜美先生,你说的没错,那只瓷碗的确是十六世纪的东西,那件青铜器也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但是那只瓷碗只是普通的民窑,也就是地摊货,完全没有研究价值,而那件青铜爵,不但没有一个字的铭文,连纹饰都没有多少,造型如此简单,还有破损,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还有这块石头,虽然还算是不难看,但是它的质地却没有任何优势;还有这边的这个玉璧,纹饰简单之极,质地也很普通,甚至中间的钻孔还有这么大的一个错位,你能告诉我它们的价值是怎样的吗?”
张辰这个时候已经在进行第三步了,这是在全世界的古玩交易中都经常用到的招数,先把对方的东西说的毫无价值,再用低廉的价格买下来。当然,这招只能用在那些对古玩没有太多研究和了解的人身上,如果是一个在收藏界混了很多年的人,这样的做法会被人家当傻子的。
不过现在就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了,艾米勒·杜美也只是根据他的父亲和祖父留下来的记录作为凭证,至于说盐从哪里咸,醋从哪里酸,他基本是无从得知的,只要能够把他唬住,今天就赚到了。
张辰后边指出的两件都是良渚玉器,一件是一只牙白色的玉琮,一件是一块深绿色的玉璧,除此之外还有五件良渚玉,张辰已经把这七件良渚玉当做今天的主要目标了。
其实很多的良渚玉器都是白色的,那是为了方便在玉器上雕刻纹饰,在雕刻之前用火烤过的原因。还有那块玉璧中间钻孔的错位,那个在行话里叫做“台阶”,四五千年之前,人类琢玉的方法还很原始,遇到大块的和比较厚的玉石,就需要从两边分别向中间进行加工,对不齐是很正常的。而这一点正是鉴定良渚玉器的一大要领,现在却被张辰作为瑕疵拿来讨价还价用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
艾米勒·杜美还真给张辰唬住了,毕竟他也是收藏世家的后代,即便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兴趣,这么多年一起生活下来,耳濡目染总也能明白一些皮毛。
民窑什么的他并不懂,但是古董青铜器上边肯定是带有纹饰的才会更有价值,没有纹饰青铜器就很普通了,那件青铜爵上边的确没有多少纹饰,而且破损也是明摆着的。
还有那几件玉器,也都是他专门挑出来的,几块雕刻了的白石头而已,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还有那几件玉器,雕琢工艺相当差劲,都没有把突起处和错位处打磨平了。虽然在他祖父的记录里边说这几件东西的年代很久远,有可能是公元前的古董,但是艾米勒·杜美还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在没有什么美感,想必也不会有太高的收藏价值了。
艾米勒·杜美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也许那些博物馆还有可能购买一些,毕竟他们是要对所有人进行展览的,但是肯定不会给出很高的价格,毕竟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就没那么高。可是对于个人收藏家来说,就有些拿不出手了,能够知道自己出售古玩的人都是在收藏界有一定身份的,这样的古董大概真的不会有什么收藏家能看得上,还是应该拿出几件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但是必须得加一个前提条件,想要购买一件高价值的古董,就必须要在同时购买几件普通的古董,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利益。否则来的人都买了高价值的古董,资金倒是很容易就凑齐了,但是却要以很多高价值的古董作为代价,会给家族的收藏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是很不划算的。
在他计较得失的时候,张辰确实在仔细地打量着那几件良渚玉,意念力观察之下表面厚厚的好多层七彩光芒看的张辰都快要陶醉了。七件里边有三件是玉琮,还有两件是玉璧,以及一件冠形器和一件玉镯;三件玉琮其中的一件个头之大,也令张辰咋舌,居然有二十三节,近四十厘米的高度要比那件“玉琮之王”还高出好几个厘米,稀世之宝啊;而且这期间良渚玉器全部都带有繁复的纹饰,比李天平收藏的良渚玉还要强上不少。
自从上次在苏杭等地寻找良渚玉未果之后,这就成了张辰的心病,亲自收藏几件良渚玉对于张辰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不单单是丰富藏品这个原因,更多的是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以及收获文化精髓的那种喜悦。
从良渚玉器开始,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高难度的技艺。以阴刻线为主淡浮雕为辅的表现手法,分层次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再辅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的,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共用的“三层花”雕刻工艺,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分别都是中国玉器世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雕刻工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明珠。红山玉张辰的收藏中已经有了,如果不能亲自淘换到良渚玉器,不得不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艾米勒·杜美仔细地计算过之后,已经得出了最佳的交易方法,带着一丝抱歉的味道,对张辰道:“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张,你应该知道的,虽然杜美家的好几代人都是搞收藏的,但是我对于古董收藏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按照它们的年代来进行区分。如果你对这些东西不满意的话,我们就换一种方法,你可以在其他的古董中随意挑选几件,但是必须要在这些古董中选择一定的数量,你也知道的,我如果不是因为公司需要大笔的资金,也不会出售这些古董的,毕竟它们都是杜美家几代人的心血。”
这个主意正中张辰的下怀,他正发愁怎么才能买下这些被他刚刚贬低过的良渚玉器呢,艾米勒·杜美就送来了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大枕头,现在很不得要抱着他亲两口才行。
张辰点点头,装出一副不大情愿担忧无可奈何的样子,道:“好吧,杜美先生,既然你愿意做出一些让步,那我也不好再让你太为难,希望你的公司可以早日渡过难关。但是我们得先说好了,我虽然愿意帮助你,但是也不可能太过分,我每选择一件其他的古董,只能从这些里边拿出五件,再多的话我就不接受了。”
艾米勒·杜美本来计划的是七件,但是听张辰说的很坚决的样子,还真怕自己再坚持的话,会把这个大客户吓跑了,只好是答应道:“好吧,亲爱的张,我同意了。”
谈妥了条件,张辰就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买一搭五这样一个条件让张辰在选择的时候也不得不谨慎一些,那一堆东西里边并没有太多收藏价值比较高的,除七件良渚玉器之外,张辰能看得上的不超过三十件。
即使每五件里边再搭配两件一般的,他能够选择的数量也不会太多,最多不会超过十一件,而且同时还要考虑整体的性价比,如果不在张辰认定的捡漏范围之内,一样也是不可以的。
杜美家的优质藏品真的不少,任何一个玩收藏的人进到这里都会流连忘返,张辰站在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陈列柜前面,看着每一件都想拿在自己手里,刚刚选定了这件,马上又觉得那件更好一些,十几分钟下来硬是一件都没有选好。别说是张辰了,任何一个面对同样困惑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不会有更好的办法,哪怕是用放弃的法则,这么多的古董看下来也难以作出决定。
这样下去可不行,怕是挑到明天也挑不出几件来,干脆选择法和放弃法共用吧,先选出最适合在这种情况下捡漏的,然后再从中放弃不合适的,其他的东西虽然也很好,但是也不能全部带走啊,就算是自己愿意花钱买,艾米勒·杜美也不会同意卖的,能这样搭配着捆绑销售已经是他的底线了。
捡漏对于张辰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基本上他去三次古玩市场最少就会有两次捡漏的机会,有时候去一次就能见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漏。唐韵的展品里边除了在两座宝藏中得到的东西之外,还有一千多件展品,没有一件不是他捡漏的来的;最小的漏有在古玩市场捡的三把黄锡,最大的漏是他买关家宅子和鼓浪屿那幢小洋楼的时候捡的。
长期的捡漏,也让张辰这个毛病越来越甚,只要不是捡漏,他绝对不会出手。现在这样一个很为难的情况,就是这个毛病带来的坏处,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很可能就是挑选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几件,然后再搭配其他的藏品;但是他却不得不在这么多的古董之中艰难地作出决定,还要不断地计算着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
最让张辰难受的,就是艾米勒·杜美这个人了,他对于收藏可以说是完全不懂,就知道拿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记录说话,但是张晨有不知道那些记录中都是什么样的内容,对每一件藏品是怎样的评价。
万难之下,也只好把目标锁定在瓷器和青铜器这类最容易出问题的东西上,很多瓷器的款识都是后来才发现或者只在少数孤本古籍中记载的,而青铜器则是因为纹饰和器型太过于复杂常常导致鉴定错误。更容易出问题的杂项类,则是因为这里并没有收藏价值极高的而放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