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夏侯渊就发出了金子的光芒。214年,马超进攻祁山,西凉危矣。夏侯渊以护军将军的身份,演绎“将在外不以君命”的传奇,派张郃以五千骑兵从陈仓小路急行军,自己督运军粮在后,去“会会”马超。马超不战而退。战胜西北狼马超,夏侯渊初显西部猎豹的威风。
西北狼跑了,还有一只沙漠狐。韩遂这只老狐狸盘踞在显亲,一直和曹操对着干,可是曹操忙于三国争霸,没时间收拾他。赶走了马超,夏侯渊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抽空教训一下韩遂。护军将军夏侯渊这次“擅离职守”,留下别人做督军,他亲自带领精锐步骑,孤军深入,打破韩遂军队,把韩遂的帅旗夺了。接着,夏侯渊又以猎豹的速度,转战高平、屠各,大获全胜。在西部猎豹的追杀下,西北狼马超和沙漠狐韩遂狼狈而逃,一奔汉中,一去羌地。曾经战马嘶鸣的西凉沙漠,片刻安静下来。
219年十月,曹操仰望着西方的天空,颇有诗意地说:“马超走了,韩遂逃了,西凉的月光,照耀着‘曹’字大旗。”有谋士总想证明自己的智商高,就上前说:“禀主公,还有宋建反贼,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主公乐章里的一个不和谐音符。”曹操费了好大劲,才想起宋建称王这件事。
三国初年,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县域内)人宋建趁着马超和韩遂PK的机会,浑水摸鱼,在这个风沙茫茫兔子也不来拉屎的地方称王。宋建称王这件事说大不小,说小不大。说大,是因为三国初虽然大家都对王位虎视眈眈,但是整个中原除了二百五袁术,还没有人公开称王,可是宋建这蛮小子就敢公开称王,并且还自号“河首平汉王”。宋建的意思就是自己是和大汉天子平级的王,他还算低调,没有称自己为“超汉王”。说小,是因为宋建偏于西凉一隅,虽自以为和大汉天子“平起平坐”,但是势力范围也就是河首一带,不影响大家的好事,与大局无关。大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不放,谁也没精力深入沙漠讨伐宋建。所以,宋建就得以像一只蜥蜴,在沙漠里横行三十年。
讨逆大军出发了,浩浩荡荡,直奔沙漠而去。领头的,当然是对付西部少数民族颇有心得的夏侯渊。一进西凉,夏侯渊就尽显西部猎豹雄风,攻陷了宋建的老巢枹罕,摧毁了“反动政权”,宋建和他所封的“伪丞相”也都“自绝于人民”。夏侯渊又扩大胜利战果,派张郃平定了河关(甘肃省临夏大河家),横渡黄河,进入小湟中(青海省湟中县),降服诸羌。
月亮升起,照在沙漠戈壁上,也照在刀甲上,泛着清冷的寒光。从此,戈壁蜥蜴宋建盘踞三十年的陇右,月光照着“曹”字大旗。西凉大漠,流传着一个西部猎豹的威名。踏平西凉,威震边关,雄视荒漠,一豹啸天,群狼股栗,有西部猎豹夏侯渊在,魏武得以从容地应对蜀吴。
西部猎豹是如何炼成的呢?
西部猎豹的速度———
夏侯渊最善于打闪电战。打闪电战最需要速度。曹操有那么多武将,武功最高的似乎没有人说是夏侯渊,但是,要是说行军速度最快的,那就非夏侯渊莫属了。
征伐昌豨回来,夏侯渊升为典军校尉。典军校尉在东汉时是掌管禁卫军的统帅,是皇帝亲信。曹操最初就担任过典军校尉。曹操让夏侯渊任此职,倒不是让他给自己做保镖,而是一种表态:妙才,我对你掏心窝子,你也要和我一条心。这样,曹操就能放心地把远征军队交给夏侯渊统帅。古来大军远征,统治者最大的担心就是鞭长莫及,将帅反叛。
212年,古道,西风,战马,军旗猎猎。夏侯渊带军凉州而去,每个士兵都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夜晚,两个士兵在被窝里进行“卧谈”。当然,正史不会给这两个士兵立传,他们只能被称之为甲和乙。甲:“听说典军校尉和曹操是连襟?”乙:“这个都知道嘛,年轻的时候典军校尉还给曹操顶过缸呢!”甲:“怪不得曹操那么放心地让他带军走这么远!”乙:“看问题要全面,这么远的路,要是在路上耗的时间多,军粮马草不能支撑……”甲:“嗯,有道理,在路上时间长了,走漏消息,敌人也做好准备了。”乙:“就是嘛,长途奔袭,只能采取闪电战!”甲:“我们走了六天了吧?多少里了?”乙:“一千里有了吧?”甲:“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从此,“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就成为流行语,风靡曹操的西路远征军,永远地留在了《三国志·夏侯渊传》里。那时的夏侯渊,最高待遇也就是骑一匹马。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不累吗?环境塑造人。在西北荒漠,纵马前驱,风驰电掣,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说辛苦那当然是不轻松,可是,你不这么做,就可能被人偷袭,敌人就可能做好充分准备以逸待劳。那时,就只能横尸大漠。
曹操吟诵着“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产生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豪迈感,这时,他可体会到西凉急行军路上夏侯渊焦虑恐惧和求生的强烈渴望?
西部猎豹的威力———
闪电的力量在速度,更在威力。从遥远的天际,试锋天幕,电光石火,雷霆万钧,霹雳行动,一闪而过,只留下被撕破的天空。闪电战,要像匕首一样,迅疾出手,直击敌人要害。敌人倒下时,还在苦苦思索:你是怎么出现的?小,轻,快,灵,准,狠,一剑封喉,一蹴而就。夏侯渊祁山退马超就是这种战术思想的体现。
214年,马超兵踏祁山,围攻卤城(今甘肃礼县盐官镇一带)。卤城太守姜叙向屯兵长安的夏侯渊求救。救还是不救?若救,派多少人马?谁做统军?谁做先锋?世上本来没有问题,考虑得多了,也就有了问题。中国人从那时起就习惯于以开会的方式解决问题。马超剑拔弩张,卤城危在旦夕,后方文山会海。长安,诸将们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的全是废话。整个军营唾沫星子满天飞。争个面红耳赤,大家的结论回到了讨论的起点:这事得汇报领导,由曹操来决定。千错万错,请示领导不是错,特别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那里,谁敢私自调兵?姜叙败就让他败呗,谁让他敬祖宗烧香时不烧高香,这能怪谁?派兵去救,胜利了还好说,要失败了,哎哟哟,那可不得了……
幸亏夏侯渊不这样想,这个仗义的汉子看不得别人受难。面对诸将的冷血,夏侯渊忍无可忍,一拍桌子,说:“主公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来回四千里路,先向主公汇报,再等到批示回来,姜叙早就失败了,我们这样做,不能救急!”于是,夏侯渊发号施令,派张郃带领五千精锐步骑兵,抄近路从陈仓狭道而行,像一把匕首,直刺马超而去。夏侯渊自己督运军粮,率领大军,为张郃殿后。马超一看,不好,西部猎豹来了,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未战便怯,扔下军用物资,仓皇逃走。
西部猎豹还没到,西北狼就望风而退。
西部猎豹的战术———
轻兵突入,是以重兵殿后为后盾的。魏国大元帅夏侯渊绝不是冒险主义者。
闪电战的轻兵突入战术,讲究一招制敌。可是,要是不能一招制敌呢?匕首,一分短,一分险,杀人于瞬间,要是这瞬间的出击被闪开,怎么办?荆轲刺秦王,就是用的匕首。图穷匕首见,荆轲刺出去的匕首,被秦王躲过,秦王拔出佩剑,形势突转,最后死的不是秦王而是荆轲。
闪电战大师夏侯渊深谙此道。
张郃就像一把匕首,威慑马超。但是真正逼退马超的,不是张郃的敢死队,而是后面夏侯渊的大部队。长期的沙漠进攻战,夏侯渊摸索出一个得心应手的战术:引蛇出洞。《左传》记载:秦穆公要攻打郑国,本国老干部蹇叔说,“劳师以袭远,师劳力竭,远主备之”,肯定要败,“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可是,菜鸟秦穆公非要派人出征,蹇叔就对着出城的军队哭喊,“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结果,事实证明姜是老的辣,秦军大败。这充分说明远征的难度系数是多么的大!
秦国到郑国,也就是从陕西到河南,夏侯渊当时征西凉,就算是从邺城出发,那到枹罕平定宋建之乱就是从河北到甘肃,这距离比当年秦国到郑国要远得多,路也难走得多。所以,纵使“典军校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也定会“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劳师千里,远主备之,攻城拔寨,谈何容易?闪电战大师夏侯渊除了时时祭出轻兵突入这一险招之外,还要祭出引蛇出洞这一妙招。你不是“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吗,那我就诱你离开墙,走出洞,让你主动放弃自己的优势位置。
夏侯渊就用“引蛇出洞”这一招,消灭了韩遂的有生力量。祁山退马超后,夏侯渊又去攻打韩遂,韩遂这只沙漠狐韬光养晦,不战而逃。西部猎豹剩勇追穷寇,追呀追,一直到略阳(今陕西省略阳县一带)才停下前进的步伐。略阳,离韩遂军只有二十余里。
这时,中国人又开会了。大部分将领认为,韩遂已成落水狗,应该继续追击。追遂派忘记了困兽犹斗这个道理。还有人说,应该转攻兴国氐,打掉韩遂的翼护。攻兴派忘记了兴国城堡是多年老城,铜墙铁壁,克亦不易。追遂派和攻兴派争得面红耳赤。老大永远是最后一个发言。夏侯渊说:“还是去攻打长离吧!”此言一出,举座皆哂。
长离是诸羌的老巢,是平民住所,既无重兵,也无军资,和韩遂八竿子也打不着点边儿。打长离,有意义吗?夏侯渊一眼就看穿了部下恭服外表下的不屑,知道自己的命令要得以贯彻就必须说服他们。他走到作战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