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最终也没等来诸葛亮给他的机会,因为诸葛亮自己也没有机会了。建兴十二(234年)年八月,诸葛亮病逝在征途中。李严闻讯,悲痛欲绝。有人说:诸葛亮那么整你,你为什么还为他悲哀呢?
李严说:孔明一去,再无人能为我翻案(“策后人不能”)!对手死了,李严再无扳回的希望,“闻亮卒,发病死”。
可惜李严一生,除了权力,心里再无人生风景。他为什么不去梓潼的五丁山去看一看呢?那里,悬崖过后是平川,坡去平来,一险一夷,顿现眼前,促人顿悟。
五丁山上有一送险亭,清咸丰年问梓潼县令张香海在送险亭上题一字数不等的“意对”联:
从此履险若夷,回头想鸟道羊肠,经多少阅历艰辛,才博得脚跟站稳,看岩嵌谷锁,费如许奔驰劳碌,却难教迹绝飞行,何妨将人比路摸心。
是的,费如许奔驰劳碌,何如抛却蜗角名利,脚跟站稳。
①九锡: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九种礼器锡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接受过“九锡”,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第八章 理想弃儿姜维
姜维出现的时候,三国已开始步入尾声,之前智勇无伦的人物都一一远逝。赵云、诸葛亮、魏延等复汉的理想信徒相继辞世,只有姜维一直像追求爱情一样为复汉大业而全身心付出。
随着刘备时代人物的离去,益州本地人渐渐有力量抵制复汉行动,被益州本地人同化的蜀汉接班人也越来越多,姜维成了一个孤独的理想弃儿。刘禅昏庸,国力薄弱,孤军奋战,姜维坚守的理想,注定要把他引向一条绝路。
三国英雄档案 姜维
字 伯约
生卒 202 … 264年
籍贯 凉州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特长与爱好 ⒈筑城;⒉做老大。
自我印象
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
《三国志》印象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三国演义》印象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朋友印象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诸葛亮 敌人印象
蜀所恃赖,唯(姜)维而已。
——魏元帝曹奂(曹操之孙,曹魏最后一位皇帝)
现代印象
诸葛亮晚年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姜维,终因在蜀国干部队伍中缺乏根底,难以大展其才。——毛泽东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袆;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袆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维屡次想大举,费袆总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袆死后,姜维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无大功,而自己国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历史学家吕思勉 姜维虽力图继承诸葛亮遗志,但国势衰微,无力回天,只能成为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英雄。——《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 一 无上知遇
烈士后代的无奈背叛——
北风呼呼,黄沙漫漫。
天水郡守亲自把二十岁出头的姜维送到驿站,有点讨好地握住他的手,亲热地话别。姜维任凭郡守握着他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毫无感觉。他知道,郡守握的不是他的手,而是自己的前程。
姜维是天水郡上计掾,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郡守的前程。上计,就是地方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内容为郡国一岁中的租赋、刑狱、选举等情况,相当于郡守的年终述职。代表郡国赴京上计的负责官员,就是上计掾。皇帝或者丞相、三公在殿上审阅上计簿,朝廷根据上计具体情况,当庭宣布对郡守的奖罚。为了解决好上计掾在京的生活问题,各郡国就在国都设有邸舍,谓之“郡邸”,可以说是驻京办,专供本郡国上计者居住,而上计掾也就成了驻京办主任。不过,那时的驻京办主任,上计结束后就回到地方上去,绝不在京留下搞腐败。
姜维做上计掾时,很可能是由曹魏大将军曹真主持上计。郡守的属官,本来即使上访也没有机会见到大将军的,但是上计掾除外。上计掾直接面对最高领导人,有被直接考察的机会,个中翘楚就被选为中央干部,留在首都了,“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后汉书》)。
曹真发现姜维是个人才,决定要提拔他。可是官场是有规则的,提拔一个人,怎么也得有个理由,家世好的可以靠父辈推荐,家世不好的,拜在权贵脚下,也能有推荐机会。要是无缘无故地提拔姜维,有人会问姜维是谁的人,要是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就会有人拍桌子:哪里来的老鼠蛤蟆,也敢向人堆里塞!
姜维远在偏郡天水,虽然喜欢经学(“好郑氏学”),但是大师、专家之类的人物,都集中在京城,姜维似乎也不喜欢低三下四求人。看来,是不能指望专家推荐姜维了。家世呢?陇西只有皇甫家是世家,而且三国开始,皇甫家早就陨落。至于姜氏,当时只是普普通通千家姓中的一姓而已。
曹真差点儿想起了姜子牙,但是,姜子牙是吕氏,叫吕尚,与姜维不沾边的。
不过,官场还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把手想提拔谁,总能找到理由。曹真下令把姜维的祖宗八代的资料都找来,就不信找不到一个能摆到桌面上的。
资料摆到了曹真面前,没等看到姜维八代祖宗,只看到姜维父亲的履历,曹真的眼泪就哗哗地留下来了。
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的功曹,赶上羌戎叛乱,姜冏出战,捐躯疆场。就这样,姜维就成了孤儿,与寡母相依为命,艰难中长大。
曹真和姜维一样,都是烈士遗孤。曹真本来姓秦,他的父亲秦劭与曹操是好朋友。曹操与袁术作战的时候,被追杀,曹操跑进了秦劭家里。追兵找上门来,问谁是曹操,秦劭说他就是。袁术的士兵比袁术聪明不了多少,就直接把秦劭杀了,拎着头请赏去了。曹操没有忘记秦劭的救命之恩,将秦真改名为曹真,“收养与诸子同”。
擦擦泪,曹真下令:赐姜维为中郎。曹真说,赐姜维官,算是抚恤烈士后代,让烈士九泉之下也瞑目,避免出现英雄流血也流泪的悲剧。
中郎,是皇帝的近侍官,官不大,权不大,能办的事儿不少。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有时派郎官去地方挂职。曹真赐姜维为中郎,并没有调他进京,而是依然让他在天水郡。
当郎官的任命书到达天水郡的时候,上计掾姜维的官职已经变成了从事(太守佐吏)。姜维摇身一变,做了郎中,成了朝廷安插在地方的眼线。根据历史记载,姜维是曹魏唯一被赐为中郎的。
中郎是能通朝廷的,天水太守马遵一看到姜维,就会心头一凛:被这小子抓住把柄没有?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看着,看着这太守做得,窝囊死了!
姜维能人间蒸发该多好啊,马遵天天祈祷。天水是马遵的地盘,想让谁死还不就是处死一只苍蝇?“躲猫猫死”“感冒死”“洗脸死”“ 喝凉水死”“激动死”……那时让人死的花样不一定比今天少。但是,姜维是个老大,手下有不少卖死命的马仔(“阴养死士”),他有可能让马遵以稀奇古怪的方式去死,马遵却不敢动姜维。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突破祁山,马踏陇西。蜀汉是蓄力而发,曹魏却毫无准备,“朝野恐惧”,陇西各县纷纷投降。
那时的县令,互相打招呼时就说:今天,你投降了吗?
诸葛亮大军杀来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人五人六地视察。郭淮拍拍屁股先走了,他要回上邽(在今甘肃天水市)守备,挡住蜀汉军队东进的步伐。
到了上邽,郭淮一番忙碌部署,已经是深夜,就上床睡觉。没等他把被窝焐热,马遵就来敲门。郭淮恼怒地穿上衣服,打开门,对马遵吼道:你不在前线指挥,回来找死吗?
马遵哆哆嗦嗦地说:姜……姜……姜维……姜维要造反!
郭淮把手放在马遵额头上摸摸,然后困惑地说:不发烧怎么也说胡话呢?郭淮分析,马遵肯定被诸葛亮吓出病来了。
说姜维造反,可不就是有病嘛!姜维是根正苗红的烈士遗孤,朝廷待他也不薄,年纪轻轻就做了中郎,前途无量,没理由造反啊。
姜维是真的没想造反。他半夜里醒来,发觉马遵跑了。姜维很是担心:马太守有梦游之症吗?可不要梦游到诸葛亮那里去啊!
马上有人告诉姜维,马遵不是梦游,是梦幻,他“疑维等皆有异心”,到上邽找郭淮去了。
姜维急忙招呼梁绪、尹赏、梁虔等人上马,然后风驰电掣地去追马遵。要是任着马遵在郭淮面前信口雌黄,那就真成叛贼了,姜维只恨马儿跑得太慢。
姜维等人并没有什么异常之举,马遵就很诡秘地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是马遵有心理迫害症,还是马遵要陷害姜维?估计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更诡异的是,马遵不但把姜维推下了水,而且把自己的属官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也推到了姜维一边。
原来,“阴养死士”的姜维,颇有老大风范,把马遵的属官也拉到了身边。这一次,马遵“清仓处理”,把自己的下属和姜维一起“打包”,说他们都是叛党。
姜维很快来到了上邽城下,大声叫门,可是,城门楼上毫无动静。郭淮虽然不相信姜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