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傅佥壮烈战死。阳平关失守。
  姜维忘记了一点:最险要的关口,就是人心;最薄弱的关口,也是人心。姜维一生,从来只去琢磨事,而不琢磨人。如果当初琢磨一下蒋舒这个人,不要他守阳平关,阳平关或许还能坚持到张翼、董厥或者姜维援兵的到来,那时,内外夹击,钟会十万大军就没有机会。
  阳平关的营门楼上,钟会张开双臂大喊:汉中,我来了!
  姜维听说魏军进入汉中平原,驰援阳平关。半路上,得到了阳平关已经失守的消息,姜维转向白水关,与张翼、廖化等人会师。姜维带领诸军退守剑阁。
  姜维有信心据钟会于剑门之外。姜维一眼就看到了剑门东的营盘嘴,营盘嘴顶端地势较开阔,覆盖着铠甲一般的荆棘灌木,是天然的掩蔽工事。他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紧闭关门,钟会的十万大军无法南进。
  从此,“姜维城”的名字便流传下来。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在这里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混成旅。
  开会了,开会了!诸将开始爬山,来到一面峭立的山崖前,拨开遮掩的荆棘草丛,念一声:开!一个洞口朝上的山洞便出现在眼前,颇有“芝麻开门”的神奇。沿石级而下,再拐弯,一个能容上千人的大厅便展现在眼前。姜维早已经坐在那里,等候已久。堂堂蜀汉大将军,成了山顶洞人。
  只要守住剑阁,钟会的十几万大军就会因粮尽而退,蜀汉无忧矣!姜维铿锵有力的声音撞得石壁颤颤的。
  钟会面对悬崖峭壁上的“姜维城”,终于体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身后,十几万张嘴巴吃起饭来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吃得钟会胆战心惊。粮草眼看着就不够了,再这样下去就只能撤兵了。
  挡住道路的,不是“关”,而是“夫”。攻克了“夫”,也就攻克了“关”。钟会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信里,钟会对姜维表达了无比崇拜的心情(“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要姜维投降,这样他俩就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了。因为我是你的粉丝,所以你就投降吧,钟会的劝降理由很搞笑。
  充作会议室的大山洞里,姜维扬着劝降信,对部将说:钟会快坚持不住了,我们的胜利就在眼前,加油!
  迟迟得不到姜维的回信,钟会看看快要见底的粮食袋子,召开紧急会议:撤吧,要是饿死在剑门,谁给收尸啊!
  邓艾站了出来,他建议不要撤军,请求领兵偷渡阴平小道,直逼成都,逼得姜维回救成都,钟会的主力就可趁势强攻剑阁。
  邓艾,又是邓艾!姜维已经不知道这一生败给邓艾多少次了。阴平小道,当年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平定南方的少数民族而开凿,此时荒无人烟早已废弃多年。邓艾硬是冒险穿越这七百里的险境,创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卷)》)
  降江油,下涪关,克绵竹,陷雒城,邓艾逼近成都。绵竹,诸葛瞻血战而死,捍卫了父辈的英名。临死之前,诸葛瞻悲怆地感叹:“吾内不能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为复汉理想血战一生的姜维,竟被视为与黄皓一样的亡国罪人!
  不管是谁的责任,蜀汉反正是亡国了。谯周如愿劝服了刘禅,炎兴元年(263年)11月,汉后主刘禅把自己绑起来,坐着骡车,率领着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跪在了邓艾面前。新的年号,最终没能救得了刘禅。蜀汉自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攻克成都,至炎兴元年(263年)冬刘禅向邓艾投降,共历四十九年。
  像拥抱爱情一样拥抱理想——
  刘禅给邓艾下跪时,姜维却还在为蜀汉而战。听说诸葛瞻战死后,姜维就知道不妙。他不知道刘禅是固守成都,还是投奔东吴,还是南下南中,他只知道成都肯定守不住了,但是不知道刘禅会向哪里逃,只好向巴东撤兵。原本打算撤退的钟会也重新出手,进占剑阁后紧追不舍。钟会进据涪城后,得势不饶人,命令胡烈追着姜维的屁股猛打。
  姜维一边指挥撤退,一边琢磨着找到刘禅后如何保护他。远远地,刘禅的使节来了。强抑着流泪的冲动,姜维喜出望外地迎上去。姜维迎来的是刘禅的投降诏令。
  三军将士,都望着姜维。所有人都以为,姜维一定要带领着军队杀回成都去。血性的姜维,怎么会投降呢?姜维为何不能投降,因为他是姜维!
  放下武器吧,放下铠甲吧,不能抗旨啊!姜维下令投降,率先把刘禅赐的节钺捧给了胡烈,然后带着张翼、廖化等人亲自去见钟会投降。
  天啊,连姜维也会投降!这年月还有谁能靠得住呢?蜀汉将士纷纷拔刀,砍向路边的石头,发泄愤怒。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姜维,钟会发现姜维这个投降者比他这个受降者还要傲慢。老头儿,先前给你劝降信,让你投降,你不投降,你有本事现在你再拿起武器啊!钟会不禁有些得意。
  “为何来得这么晚呢?”钟会想给姜维一个下马威。
  “没想到今天来得这么早!”姜维老泪纵横,脸上却依然满是坚毅。
  你见过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为了理想的破灭而泪雨滂沱吗?钟会见到了,就在这一刻,他真的成了姜维的粉丝(“甚奇之”)。钟会把代表姜维大将军身份的符节、仪仗、印号再还给他,“出则同举,坐则同席”,钟会打仗打出来一个偶像。钟会并不掩饰对姜维的崇拜,直截了当地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和中原名士相比,公休、太初都不能胜过他啊。”公休是诸葛诞的表字。诸葛诞和诸葛亮同为诸葛丰的后人,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太初是夏侯玄的表字,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官至曹魏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诸葛诞和夏侯玄在曹魏都是个性张扬但又名望尊隆之人,钟会眼里,姜维的光芒遮盖了他们。
  姜维一眼就看到了钟会的那颗不安分的心。钟会要反司马氏,已经不是新闻了。只有钟会还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还在“潜伏”中。司马昭的夫人王氏曾对司马昭说钟会见利忘义,不可让他担当大任,钟会的亲哥哥钟毓也向司马昭汇报过钟会是个分裂分子。可是除了钟会没有人同意伐蜀,司马昭还是把十多万人的伐蜀大军交给了钟会,他有信心掌握得了钟会。
  面对自己的忠诚粉丝钟会,姜维扮演起了人生导师的角色。一天,他悲天悯人地看着钟会说:“现在你平定蜀中,威德振世,老百姓认为你的功劳高,你的主子却害怕你的谋略,你的归宿在哪里呢?”
  这也正是钟会最担心的。姜维叹口气,让钟会学一把陶朱公①泛舟绝迹,全功保身。
  姜维这个时候,只是在启发钟会的反心而已。不出所料,钟会说:“你说得太远了,我不能去做,况且按照现在的情形看,我想按你说的去做,也是不可能的了。”(“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钟会说得对,司马昭已经派遣中护军贾充率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驻乐城,然后他亲自率领十万屯长安,很明显是为了对付钟会的。司马昭卸磨杀驴的行径激发了钟会的反心。
  既然不退隐,那就造反呗。姜维说:“做其他事情,你完全能办得了,就不用麻烦老夫了。”要造反就趁早,老夫可以帮一把,这才是姜维要说的话。
  钟会感觉是上天派姜维来帮他造反的,对姜维就更亲密了(“情好欢甚”)。
  在姜维的启发下,钟会开始进行造反总动员,他对部下宣扬造反说:“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这时,姜维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说:“希望陛下忍受数日之辱,我要使社稷转危为安,重见光明。”只是不知道刘禅读这封信时有无嫌弃姜维多事,因为他在成都的日子过得还行,曹魏对他这个高级俘虏很友好,有好吃,有好玩,有好女人,这日子多舒坦啊,此间乐,不思蜀,管他什么社稷不社稷呢!
  姜维的想法是这样的,先让钟会杀掉魏将,然后他再杀死钟会,然后再坑杀魏兵,再带领蜀汉旧部复国。
  钟会能杀得了魏将吗?钟会能那么容易被杀吗?十多万魏兵,会乖乖地任姜维活埋吗?蜀汉旧部还会服从他这个亡国的大将军吗?
  有太多的不可能,但是姜维看不到。姜维的心里只有复汉的理想。飞蛾扑火般,疯狂地直奔理想而去,这就是姜维。
  你可曾有过如此激荡飞扬的体验?
  司马昭的军队越来越近,钟会已经嗅到了死亡的味道。钟会决定先下手为强,有蜀汉大将军的“支持”,他相信能在蜀中立住脚。在姜维的鼓动下,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死全体魏将!在姜维的计划里,杀死魏将是杀死钟会的预热。
  杀死成都的全体老鼠都不那么容易,何况还是要杀死全体将领呢!但是,集合老鼠开会难,集合人开会要容易一些。钟会幸运地赶上了郭太后之死。
  咸熙元年(264年)的正月十五,饱经战乱的成都,到处滴血,没有花灯。
  钟会下令把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以及原来蜀汉的官员统统请来,说是全体官员要为太后发丧。人到齐了,钟会拿出伪造的太后诏书颁示众人,说太后遗诏要他起兵废司马昭。
  过元宵节不发元宵也就罢了,还整什么满门抄斩的造反!大家惊魂未定之际,钟会在版上第一个署名,类似今天的签字,作为凭证。在钟会亲兵持刀包围下,几乎所有人都签字了,但是相国左司马夏侯和(夏侯霸弟弟)和另外几个不怕死的,直言斥责钟会。
  姜维向着钟会,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示意钟会尽快杀了所有人,钟会却摇摇头。姜维要玉石俱焚,钟会却担心激起兵变。最后,钟会把所有将领和蜀国官员都关了起来,把统帅各个部队的将领都换成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