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奶牛还得吃草呢!”她两天没吃饭,不是瑜伽辟谷,也不是减肥绝食,而是因为无米可炊。某人下定决心说:“反正孩子在我们手里也是饿死,我们把他送人吧!”妻子白他一眼:“想得美!兵荒马乱的,大家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成,谁还会为你养儿子?”某人说:“太监!太监没儿子,又都在宫里,把皇帝吃剩下的随便打包回来,就够我们儿子吃的!”
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曹腾有了儿子。他抱着出生以来第一次吃饱了肚子的孩子,贪婪地看着,越看越喜欢,他屈起指头,轻轻地弹着孩子娇嫩的脸,说:“宝贝儿子,从今儿起,你就改叫曹嵩了。”曹嵩要是一直跟着亲生父母生活,没准早就饿死了。可是,自从小家伙改名为曹嵩,运气来了。曹腾四朝元老,给他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人气,别人拼搏一辈子也追求不到的,曹嵩从改姓曹的那一刻起,就自然都拥有了。曹嵩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又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和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居“三公”之首,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可是,义务与权利并存。
这一天,年迈的曹腾对曹嵩说:“你在我这里该拿的拿了,该得的得了,你也该给我们老曹家出点力了!”曹嵩不耐烦地想:凭什么让我给你们出力?可是,圆滑的他不动声色地说:“但凭父亲大人吩咐!”曹腾说:“你也该为曹家生个儿子了!”曹嵩松了一口气,生儿子这事还非得由他亲自出力才行。
于是,曹操奉命来到了人间。
曹操的使命本来是解决曹家的香火问题,可是,他却超额完成任务,建立了魏国,人们称之为曹魏。其实,根据遗传学,曹操的身上流着某人而不是曹腾的血。在他由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23对染色体中,没有一对姓曹。曹魏曹魏,其实和曹家无半点血缘关系,这着实有点搞笑。
那么,这个神秘的“某人”到底是谁呢?搞清“某人”的身份很重要,因为这个“某人”决定了曹操的DNA。
曹操基因疑似夏侯———
这个“某人”,就是曹嵩的父亲,他才是曹操的亲生祖父。
研究三国历史最有权威的《三国志》,对曹腾的身世只令人费解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曹腾从哪里抱养的曹嵩,这已经成了一个谜了。老狐狸曹腾精通世故,抱养孩子时第一条要遵守的就是要对他的身世绝对保密,否则,自己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子,再跑出去寻亲,那就成三国版的《错爱》了。曹腾带着曹嵩的身世之谜到棺材里去了,曹嵩的身世就永远无人得知了。
这样一来,曹操的身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永久的秘密。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曹嵩不是孙悟空,绝对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怎么也得有亲生父母。
这就需要我们从史书里“八卦”一下曹操的DNA了。
《三国志》裴注引《曹瞒传》和《世说新语》,说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于惇为从兄弟,从这里看,曹操不但是假一罚十的夏侯氏之子,而且还和他手下最重要的大将夏侯惇是堂兄弟。但是,《曹瞒传》是当时吴人作品,是曹魏的“敌对宣传”,其真实性向来可疑。《世说新语》更像是八卦故事,可信度也较低。可是,《曹瞒传》固然有一些恶意污蔑曹操的内容,但是,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似乎也没什么污蔑的意思。夏侯氏是汉初名将夏侯婴之后,也算是高贵血统。再就是,即使是污蔑,那为什么非说是夏侯氏之子,而不说其他氏之子?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世说新语》虽是八卦故事,但是血统问题是大问题,杜撰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更耐人寻味的是,陈寿《三国志·魏书》第一篇便把诸夏侯和诸曹合传,这是不是表明陈寿对夏侯和曹氏血缘的一种暗示?出生在三国,生活在晋代的陈寿,对曹操的身世应该是清楚的。那既如此,《三国志·武帝纪》为何又说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恐怕是为了“保密纪律”吧。封建社会,血统决定王位,曹氏绝对不愿承认自己源于夏侯氏的事实,夏侯氏也不敢声张在自家的血缘谱系上有魏王这一事———谁声张谁就是想篡位呀!
曹操似乎也知道自己和夏侯的血缘关系,这从他对诸夏侯的格外重用和亲信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人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在消灭曹爽的同时,也把在外征战的夏侯玄召回京城,夺其兵权。当时,夏侯玄草木皆兵,吓得直接到蜀国政治避难去了。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擅权,曹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曹芳决心捍卫王权尊严,铲除司马氏。这时,他所依靠的力量也只有夏侯氏,于是就把这一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夏侯玄。
历朝历代,魏国曹氏对夏侯氏的倚重是绝无仅有的,这就很值得揣摩。再综合《三国志》诸夏侯曹合传且是夏侯在前,还有《曹瞒传》和《世说新语》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操是夏侯氏之子的可能性很大。
可是,这样说有人不愿意了。
有人说,曹氏与夏侯氏累世婚姻,所以《三国志》才把诸夏侯曹合传。持此论者,理直气壮地说:同姓不婚是古代礼仪,曹氏与夏侯氏累世联姻,根本就不可能是同出一族。这里有个伪前提:曹操父子是守礼仪的。其实,东汉末年,礼崩乐坏,曹操父子更是率先破坏所谓纲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篡汉称帝,其对风化的破坏,岂是同姓通婚所能比的?曹魏最搞笑的,就是汉献帝是曹操女婿,而曹丕却娶了妹夫献帝的两个女儿,这辈分还真不知道怎么算,献帝在地下碰到老曹该叫“岳父”还是“亲家”?这么有伤风化的事情,曹氏都能做得出!更伤风化的是,曹操死后,“一七”未过,曹丕就把侍奉父亲的宫女叫到了自己的床上。如此曹氏,还顾及同姓通婚吗?何况,那时同姓通婚的,又不止夏侯和曹两家。当时的王基和王沈两位重臣是亲家,且两王还都是当时一代大家名儒。濮阳太守刘暇和同姓刘畴也通婚。何况,户口本上,夏侯惇和曹操两家,一个姓夏侯一个姓曹。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权力博弈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夏侯氏手握军权,曹氏借婚姻关系对此进行拉拢或牵制也是理所当然的。再一点,曹操和夏侯氏仅仅是同族,早就出了五服,血缘关系近似为零了,仅在族谱上还能看出N年以前是一家人。即使今天的婚姻法也只是禁止三代以内血统的婚姻。因此,婚姻关系不能排除曹操与夏侯的血缘关系。
又有人说,曹腾兄弟若干,他完全可以从兄弟那里抱养一个孩子。这个说法被袁绍驳倒了。官渡之战前,袁绍照例先进行政治谴责,他找来全国知名作家陈琳写了一篇通电性质的檄文,说曹操的父亲曹嵩“乞丐携养”,这就是骂曹嵩不知是从哪里讨来的野孩子。双方为敌,都愿意用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在极重门阀出身的东汉末年,骂曹操是野种,其杀伤力相当于核武器。
袁绍和曹操是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发小,二人还一起做过抢人家新娘子的勾当,彼此知根知底。袁绍的话起码推翻了曹嵩是从曹腾的弟兄们那里抱养的判断。如果曹嵩真是曹腾从弟兄们那里抱养的,那就叫“过继”,不叫“乞丐携养”。
曹腾官至大长秋,是全国太监总头目,不会随便讨养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否则,要是有遗传病咋办?因此,曹腾必须领养一个知根知底的孩子。太监天天窝在宫里,也就是认识京城里的同僚,可是这些同僚不会平白无故地把儿子送给他的,即使人家愿意送,曹腾也不一定愿意养———养大了人家再要回去咋办?幸好,曹腾并非出生于花果山,他的老家在沛国谯县。在那里,有一家人,是贵族之后,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早已经没落,连儿子也养不起了。这就是夏侯氏。
汝阴侯夏侯婴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官至太仆,掌管皇帝舆马和出行,是皇帝的心腹。夏侯婴最大的功劳是救了汉朝的第二任皇帝孝惠帝刘盈,不过,当时刘盈还不是皇帝,仅是一个孩子;要害刘盈的也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刘邦。
当时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乘车马急速逃去,驾车的就是夏侯婴。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同样逃亡的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收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汉王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他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把孝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再也不用扔下孩子不管就逃跑了。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逃亡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西汉时显赫一时的夏侯家,到了东汉,已呈衰颓之势,到了连孩子也养不起的地步。《魏略》记载,夏侯渊曾经因为贫穷而把小儿子遗弃了。出身好,遗传基因良好,知根知底,这正好是曹腾抱养孩子的标准。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夏侯渊遗弃的这个倒霉孩子就是曹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