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没有得陇望蜀,是对还是错?对这一问题,史家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正方观点:曹操是对的。
  代表人物及其发言——
  姜震英(明代):先主(刘备)非张鲁之比,诸葛、关、张盖世人杰,岂肯束手受毙?
  反方观点:曹操是错的。
  代表人物及其发言——
  裴松之(南宋):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正方的观点不外乎有这么几点:第一,曹军远征,已成疲惫之师,如果曹军深入,蜀军扼险据守,会使曹军陷于进退两难之困境;第二,江东孙权和荆州关羽为后顾之忧,曹操七月攻取南郑,八月间孙权就率众十万包围合肥。
  反方的观点不外乎有这么几点:第一,益州北部已经为曹操控制,刘备主力正远征荆州,在益州这个空间里,军事优势在曹军一方;第二,蜀中人心惶惶,惊变频繁,七日之后才初步安定,这七天时间,曹军足以打到成都;第三,蜀道虽难,但是曹操已经掌握阳平关,扼住了益州咽喉,完全可以沿嘉陵江谷地南进入蜀,后来张邻就是走这条线路,进入巴东、巴西二郡,一直打到宕渠,只是遇到张飞重兵才回来,而在曹操刚刚攻下汉中时,这一路尚无重兵把守;第四,后顾虽忧但不可怕,曹操出兵汉中前,就预料到孙权必定会进攻合肥,所以就给守将张辽等留下一道“贼至乃发”的手谕,事实上一切都在曹操掌控当中,孙权果真在合肥惨败而归。
  正方和反方,都忽视了一点:只是在益州问题的框架内分析曹操的行为。其实,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一个人首先面临的是人生问题。曹操当时已经62岁,再加上顽固的头风症的折磨,他追求的不再是宏伟的霸业,而是逍遥的仙境。这次出征,曹操在艰险的大散关写了《秋胡行》首,表达了脱离俗世的心愿,其中有“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的句子,“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更是明确表达了他出世羡仙的思想。这时的曹操大概只有一个想法:哥玩烦了,哥不玩了,不行吗?
  其实,如果曹操拿出官渡之战、北伐乌桓、潼关大战的锐气来,冒险一搏,乘胜前进,攻入成都或未可知,那时刘备便无立足之地了,天下劲敌只剩孙权一人,那就好对付了,天下也许就会在曹操一人掌握中。但是,曹操毕竟没有前进,留下一个“得陇望蜀”,这个被后人反复玩味的成语,心境萧索地回师,并在第二年,也就是216年,回到了邺城。
  “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法正劝说刘备趁机夺取汉中。
  四 几根胡子引发的血案
  真的能进攻汉中吗?刘备拿不定主意,国为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没打过什么胜仗,更未曾用光明正大的攻战夺取过一寸地盘。他只记得自己一次次地被曹操打得满地找牙,不止一次地丢下老婆孩子,自顾自逃命。
  那就找个大师说说看吧。担任儒林校尉的周群是顶尖的星象大师,他最著名的业绩有两个:第一是建安十二年十月,他爬到屋顶上望了几眼星星,再爬下来就说荆州牧将要死了,而且连地盘也会丢失,结果,第三年秋天,刘表真的死了,而且荆州被曹操占领;第二是建安十七年二月,他爬到树上望了几眼星星,再爬下来就说西方那些霸主都将失去自己的地盘,第二年冬,曹操派人进攻凉州,很快就平定了凉州,再过一年,刘璋也失去了益州。凭借这两个业绩,周群声名鹊起。其实,观星只是为了渲染气氛,对天下局势有着清醒的判断才是真的。
  “进兵汉中,能得到那里的土地,但是得不到那里的百姓。戒之!慎之!”周群给了刘备这样的答案。
  刘备很生周大师的气。本来,他找来周群,根本不是为了要他拿主意,而是要他提供进攻汉中的依据。
  咣当——张裕又一次把铜镜扔到地上。
  周群是星象大师,张裕则是占卜大师。张裕虽然业绩不如周群突出,但是他的知名度比周群高,因为他曾经在酒场上讽刺不生胡须的刘备是“裸猪”。其实,大家都关注他,是都想看看刘备什么时候以什么理由让他死。两个人在酒场上打嘴官司时,刘备还是益州的客人,说穿了是刘璋请来的保安,要是张裕能够知道刘备今天能成为益州的统治者,就会在刘备讥笑他是“毛猪”时保持沉默了。这说明,张裕这个占卜大师浪得虚名而已。
  也许他也知道刘备不会放过自己,所以每天早晨照镜子,端详一番后,就会神神叨叨地说自己必定会被处死,然后就崩溃了,最后把镜子摔在地上。幸亏那时人们用的是铜镜,经摔,要是玻璃镜子,估计他家的碎玻璃能运一大车了。
  有的人热爱自己的事业胜过热爱生命,张大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掰了一晚上手指,对刘备进攻汉中的想法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明明知道刘备正找茬儿要他死,可是他要是不把研究成果发布出来,那比死了还痛苦。
  结果可想而知,刘备听了他的研究成果连眼皮也不翻一下,但是心里对他又多了层疙瘩。张裕回家后,一不小心又搞出了一个成果:庚子年就会改朝换代,刘氏不再拥有江山,刘备得到益州,九年之后,在寅年和卵年之间就会失去。他知道这是反动学术成果,涉嫌颠覆国家,可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告诉了几个好朋友。结果,有好朋友为了讨好刘备,揭发了张裕。
  先去打汉中吧,现在没空儿理这只“毛猪”。
  接下来的事情在《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卷》和《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里已有详细描写,刘备顺利地夺取汉中,并且斩杀了曹操的连襟夏侯渊。
  为胜利欢呼之后,刘备下了一道紧急命令:把扰乱军心的张裕杀了!这道命令一颁布,刘备感觉年轻了好几岁。这几年,这道命令憋在心里不能发出,就像便秘,让刘备时刻感到痛苦。
  诸葛亮业余也搞搞占卜,因此他舍不得张裕死,关键是张裕罪不至死,他急忙给刘备上表,请求减免张裕的处罚。刘备在诸葛亮的奏表上批复了八个字:“芳兰生门,不得不除”。兰固然芬芳,但是生在门口,出来进去碍事,还是要除掉的,这也是张裕的结局。张裕被除掉了,刘备尚不解恨,又把他的尸体摆在闹市中示众。
  可是,刘备摆脱不了张裕和周群预言的命运。汉中虽然攻下来了,但是老百姓都被夏侯渊和张都提前迁走,刘备又派人进攻人口密集的武都郡,结果派出去的人马全军覆没,一切正如周群所料。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庚子年,曹丕篡汉称帝;魏黄初四年,也就是223年,刘备得到益州第九年,他病死了,这一年是癸卯年,上一年是壬寅年,恰如张裕预言。有人说张裕预言的是寅卯之间刘备失去益州,而不是刘备死,这样说就是吹毛求疵了,刘备死,扶不起的刘阿斗即位,这和丢掉益州差不了太多。
  其实,张裕和周群不是精通占卜,而是精通未来:刘备被野心蒙蔽了眼睛,看不清未来。
  张裕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没有给予统治者充分的尊重。要一个人死,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这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治世宝典,作为一个王者,必须学会用这一宝典。
  曹、孙、刘三家中最想称王的魏王曹操,更精通这一宝典。
  五 权力的冲刺
  人生的最后几年,也许是听到了死神的催促,曹操开始了权力追逐的冲刺。
  212年,曹操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朝”的特权,见皇帝时可以不被传呼名字,不用小步快走,不用脱鞋解剑。大家都遵守的君臣礼仪在曹操身上不灵了。
  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
  214年,曹操杀掉伏皇后及其所生二子、宗族百余人。十几年前董承“衣带诏”,事件泄露时,伏皇后给父亲伏完写了一封信,说了几句对曹操不满的话,209年伏完死了,现在这封信却神奇地到了曹操手上,于是,这封信引发了一场惊天惨案。
  215年,献帝立曹操女儿曹节为皇后。
  216年,五月二十五日,曹操自封为魏王,汉朝数百年没有异姓王的历史被改写。
  217年,夏四月,天子命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十月,天子命魏王冕有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设天子旌旗,就是打天子的旗帜;称警跸就是如天子一样,出入经过的地方戒严,断绝行人;冕有十二旒,“旒”是帽子前后的玉串,子、男的冠冕有五旒,侯、伯七旒,上公九旒,天子十二旒,曹操的帽子现在也是天子才有资格戴的那种有十二条玉串的帽子,至于“金根车”“六马”“五时副车”也都是天子之仪,曹操都坦然享有了。
  侵犯别人而得到的东西最害怕失去,曹操呵护着自己的权力羽毛,不容别人有一点冒犯。可是,高处不胜寒,难免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毕竟,权力不能让所有人屈服。对不服的人,曹操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也很有效:杀。
  曹操戴上王的冠冕后,朝野上下,各种庆贺的奏章雪花一样地飞到曹操面前。有一个叫杨训的小人物也准备随大流上一道这样的表。他很少有资格上表,所以很谨慎,写好表后提前找人看看。人家一看,感觉他用的褒义词太多,就讥笑他肉麻。
  “把那道表拿来我看看!”崔琰说。崔琰现在是魏国的尚书,负责人事工作,杨训就是他推荐的,要是这人的奏表有问题,会给他丢脸的。
  崔琰看了奏表,感觉问题没那么夸张,就给杨训写了一封信,信里有这么一句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当时可能忙着工作,信写得很简略,在他和杨训的具体语境里,这话的意思很单纯,“省表”是说“看了你的奏表”,“事佳耳”是说“这也算是好事”,“时乎时乎”是说“时势啊时势啊”,“会当有变时”,是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