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性的理解,荀彧知道“破鼓乱人捶”的道理,所以他不能在郭贡面前示弱。
  鄄城安全了,可是范县、东阿两城还在吕布的重兵威胁之下,这两座城是曹操的粮食储备处,两城若失,即使曹操大军能及时赶回来救援,也会因为断粮而自败。大军压境,两城随时有可能投降吕布。大军都让曹操带走了,打是打不过吕布。今天,头脑就是财富,那时,头脑就是兵力。凭着对人心的深刻领悟,荀彧断定东阿和范县被吕布重兵包围,城内人心惶惶,对吕布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感,于是,他派程昱去二县做县令的工作。程昱说:“为什么是我?”程昱倒不是犹豫,只是好奇。荀彧说:“你在当地有威望,只有你出面才可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张邈叛乱,肘腋之变,仓促难防,敌我悬殊,本无胜算,荀彧却像一个高明的弈手,他不研究招数,只研究人心,他永远知道对手在想什么,也就知道该用何招来对付敌人,也就永远能抢得先机。
  这时的荀彧,是兖州的主角,他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其智慧谋略,远远胜过赤壁之战里的配角诸葛亮。《三国演义》对荀彧在兖州之乱中的表现,只字未提,是为了突出诸葛亮。
  198年,官渡之战,一触即发。河北,袁绍的部下一片惊慌。颜良和文丑无心练功了,许攸顾不上数钱了,田丰也放下了给袁绍写建议书的笔。他们听说荀彧对他们做出了巫师式预言。
  第五个巫师式预言———
  河北的恐慌不无道理,那时,荀彧的巫师式预言已经闻名全国,凡是他预言过的对手,非死即败。张绣败了,吕布被擒,徐州平定,曹操势力大增,黄河南岸,几乎全是曹操的地盘了。黄河北岸,袁绍坐不住了,陈兵十万,威胁中原。
  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以圣人的口吻说:“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是有智有计的谋士,为袁绍出谋划策;审配、逢纪是尽忠的大臣,为袁绍主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领军队。我们打不过袁绍嘛!”孔融的意思很明确,曹操打袁绍,那是鸡蛋碰石头,中国男足碰巴西男足,找死!
  荀彧在第二个巫师式预言里,说袁绍难成大事,并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孔融这样说,很明显是在打荀彧的耳光,荀彧就与他展开了辩论。荀彧说:袁绍军队虽多,但是军法不严,战斗力差;田丰是个愤青,许攸是个腐败分子,审配是个权力狂,逢纪是头犟驴;如果许攸犯了法,审配和逢纪是不会饶他的,这样许攸就会叛变;至于颜良、文丑,则是匹夫之勇,可一战而擒之。至于田丰,必定会因为犯上而不得善终。
  与三国名嘴孔融辩论,荀彧提出了自己的第五个巫师式预言,对袁绍左右股肱的结局做了预测。这一预言传到河北,大家想起7年前荀彧曾经预言过袁绍难成大器,但现在看来袁绍已成“大器”。曹操把皇帝迎到许昌,自任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太尉虽贵,但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并且出言威胁,曹操只得派孔融出使邺城,把大将军的名号让给袁绍。看看,袁绍有本事让曹操乖乖地把大将军之位拱手相让,难道还不是“大器”吗?一般人以某人的位置断定他的分量,智者以某人的方向断定他的分量。在荀彧看来,曹操代表了先进战斗力的方向,可是,曹操要想到达目的地,还需要有人策划。
  读《三国演义》,人们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为刘备做好了规划。可是,谁为曹操做规划,人们却印象不深,这是因为罗贯中笔下,诸葛亮的光辉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辉。历史上,荀彧多次为曹操制订战略规划。诸葛亮规划的是一个蜀中,荀彧规划的是整个中原乃至全中国,其历史作用,诸葛亮是望尘莫及的。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当然不能对荀彧的智谋着墨过多。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时候,荀彧拨去曹操眼前的层层迷雾,为曹操指明方向,甚至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194年,63岁的陶谦大叔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年,曹操40岁,正值人生壮年,斗志昂扬。与吕布鏖战正酣的曹操,决定与吕布暂停战事,先去攻打徐州。荀彧对曹操的这一决定投了反对票。
  三 导师预言
  第一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的第一个导师式预言:立足兖州,收麦破吕。
  巫师式预言预知失败和死亡,导师式预言预知胜利和发展。巫师说话少,导师说话多,这第一次导师式预言,荀彧来了个长篇大论,就像中学班主任劝阻逃课的学生。荀彧先对曹操进行励志教育,说刘邦保关中,刘秀据河内,为君临天下都是先力求深根固本,以便进能够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即使不断遭到挫折和失败,仍然能够成就大业。刘邦和刘秀的名头确实很大,荀彧说得曹操连连点头。有人据此说荀彧是奸臣,动员曹操像刘邦、刘秀一样做皇帝,其实,荀彧这样说,只是一种谈话技巧。不能因为中学班主任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就说班主任煽动学生篡夺政权吧。接着,荀彧便对曹操进行事业规划教育,说兖州就是曹操的关中与河内,务必先求安定。荀彧建议曹操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不敢西顾,正好乘这段空闲时间把麦子收了,待到粮草丰足,吕布便可一举而破,破吕布之后,再与南面的扬州结好,共讨袁术,届时兵临淮、泗河上,大半个中原,就可以安定了。
  荀彧说,倘若将军暂时放下吕布,先去征讨徐州,多留兵守备则难免兵员不足,少留兵则大家先去保城,无法收麦,这样就会陷入两难,这时,吕布必乘虚而入,大肆劫掠,民心难免有变,虽然鄄城和范、卫三县仍然可以保全,其余诸县自将改弦易辙,不复为曹操将军所有了。荀彧说,更可怕的是兖州根据地沦陷的同时,徐州也打不下来。
  荀彧是根据人心来断定徐州不容易攻打的。曹操是霸主,强调个人力量,他认为自己就是兖州,陶谦就是徐州,陶谦死了,而他没死,那徐州就该是他的了。可是,作为儒士,荀彧却认为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战争的因素。荀彧说,上次征讨徐州时,“威罚并行”(其实是批评曹操在上次征讨徐州时,坑杀男女数万口),那徐州人民牢记父兄的耻辱,必定人人坚守,毫无降心,即使侥幸打下徐州,也不能长时间占有。
  荀彧之所以去袁绍而奔曹操,就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有霸主之气,会采纳正确意见的。荀彧没看走眼,曹操对荀彧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停止东征的步伐,转而收麦,再与吕布作战,吕布和张邈夹着尾巴逃跑了,兖州平定了。曹操在兖州总算站稳了脚跟,可以喘口气了。可是荀彧却皱紧了眉头,与整个歌舞升平的大好局面明显不和谐,因为他记挂着当时的皇帝———汉献帝。
  作为清流世家的子弟,荀彧继承了太多的正统思想,忠君思想已经渗进他的血液。一个臣子,无论自己过得多么舒心,如果皇帝过得不好,那这个臣子也会寝食不安的。
  荀彧在兖州端着肉,吃不下去,他想到了皇帝此刻可能连汤也喝不上,心如刀绞。
  第二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的第二个导师式预言:奉天子以令不臣。
  汉献帝无疑是过得最不好的中国皇帝之一。汉献帝以九五之尊,经常被军阀们抢来抢去,被人挟持着东奔西跑,就像一只丧家之犬,被张三牵去养几天,又被李四抢去遛几天。
  想起汉献帝,荀彧会惆怅地望着西凉方向。对荀彧这样的人来说,皇帝受辱,还不如让自己受辱心里好受。你在他乡还好吗?我在他乡好可怜!
  汉献帝曾经被李傕追赶到陕州附近的曹阳涧,在涧边的农田中露营。早晨起来,汉献帝在野地里上朝,群臣踩着荒草三跪九叩,军兵们围在四周笑着,看耍猴一样地指指点点。刚刚返回洛阳时,皇宫早已夷为平地,幸亏灵帝时的中常侍赵忠家里还能打地铺,汉献帝就去了他家凑合了一夜。那时大家不忙着处理政务,一来是下了命令没人听,二来是饿着肚子怎么上班?于是,汉献帝就下发了一个《关于尚书郎以下官员都要采野菜》的通知,那时升官不看GDP,看采野菜的棵数,估计采二十棵苦菜就能提拔,采三十粒酸枣就能破格提拔。可是,野菜都被饥民采光了,轮到这些官老爷时就只剩下菜根了,很多官员就饿死在采野菜的工作岗位上。
  落难的皇帝不如狗,偏偏这只狗还是龙的种,以荀彧为代表的忠君之士就想着把皇帝从狗窝捧到龙椅上去。想想也是,谁愿意敬奉一条狗呢?时穷节乃现,中国的历史有个特点,越是在低谷时期,越容易出现忠诚之士。世代接受皇家俸禄的荀彧,忠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是多么想凭一己之力救吾皇于苦海之中啊!悲哀的是,荀彧这些忠君之士,全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在自己抱着纲常伦理不放的时候,曹操袁绍们早就分割了国家权力。
  当初荀彧就是因为断定袁绍难成大事才投奔曹操的,很显然,在荀彧心里,曹操是能成就大事的。那么,袁绍难成而曹操能成的“大事”是什么呢?到荀彧这一境界,能够称得上“大事”的,肯定不是买三棵葱砍下了一毛钱,也不是刚刚被领导接见,只能是为朝廷效力的事情。当时的朝廷名存实亡,要为朝廷效力,必须先把皇帝找回来。
  没有效忠的对象就不自在,还非得制造效忠别人的可能,我们向来不缺荀彧这样的“贱人”。因为辅佐曹操,荀彧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室奸臣;因为反对曹操晋升魏王,荀彧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室奸臣。忠兮?奸兮?那时的人不流行写博客,也不习惯于喊口号,并无史料直接说明荀彧的政治立场,可是,我们还是能从《三国志》“(荀)彧度(袁)绍终不能成大事”这一句来推知荀彧最初的勤王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