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预估,认为只有在太平洋海战逐渐失利的情况下俄国才会入北庭、蒙古和外东北地区。以太平洋海战需三年才渐渐失利预估,三年后陆军有两万两千辆新型战车、两万到四万门火炮、四十五万辆卡车,以及三百万支新式枪械和一百万旧式枪械(加上日本),还有一百二十亿发子弹和七千五百万发炮弹。如此可编成十个新式装甲师、一百五十个大编制陆军师,作为开战初的军力。
因为欧战后一直忽略军队建设、一心发展经济,这就使得军队武器更换严重滞后,总参计划的战时陆军武器生产已是将陆军换装压到最后。但即便这样,总参仍有不少参谋希望将每年计划用于陆军的七十六点四亿(军械三十亿、弹药二十亿、军饷十点四亿、伙食十六亿、衣被医药六亿、人员培训三亿、油料一亿)压缩一部分下来。
现在总参的陆军军费编制表中,明显就省去了军饷、伙食、衣被医药三项,而且弹药预算根本不足——子弹是按千发计价,炮弹却按单发计价。子弹四十亿发只需两亿元,炮弹即便是75mm。两千五百万发也是十亿,况且因为欧洲影响,火炮不但大规模自行化口径还朝100mm以上走。总后认为如果中苏全美交战,每年最少需一亿发炮弹(大小口径平均每年需五十亿元,高射炮弹除外),战前每年生产两千五百万发炮弹,屯三年也就勉强够头一年打的——这等于是说,对美战争期间,总后只生产武器、培训陆军所需的技术军士。实际生产出来的几百万支枪械以及战车、汽车、火炮大部分将堆在仓库里,并不列装。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济实力摆在这,每年最多三百亿军费,减去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的一百亿(六十亿用于生产飞机,每年四万架,平均单价十五万;三十三亿用于人员培训,每名飞行员十五万。每年培训两万人,另三亿培训地勤及技术军士;最后七亿用以雷达购买以及建造机场)。造船的四十亿、军饷衣食的三十亿、油料的十亿、弹药培训的十亿、海港工事及工业设备设施升级的三十亿、科技研发的十亿,混元弹的十亿,预留作为机动的十亿,也就只剩下五十亿用于陆军军备,至于陆军的军饷、衣食什么的,唯有先放一边。
战争打的就是钱。什么样的经济实力就编练什么样的军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原子弹吓唬人是可行的,万一吓不住怎么办?潜艇运至指定海域引爆?用大型运输机高空空投?这能有多大杀伤?在造出百万吨级原子弹前,一旦对方舰队或陆军分散化,原子弹的威力将减至最低。万一原子裂变理论忽然被突破了,到时就和毒气一样。因为害怕对方报复而成为单纯摆设。
此时的核科技水平下,战争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因此假如对美开战,尽可能的往海军倾斜资源是所有参谋的想法,空军的资源不可触动,剩下就只能抢陆军的预算了,而陆军的预算又与俄国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确定俄国没有什么敌意,那么现有的五十亿大概还能抽十到十五亿用于海军造舰,具体落实到航空母舰上将增至八到九艘,加上原有的十五艘,每年的产量就是二十四艘。
而以情报局判断的战时美国最大造舰能力计,中日航母产量将处于绝对优势——即便美国人排除一切干扰,二十个大型船坞和五十个中型船坞全用于建造航母编队,按照建造工期计算,二十个大型船坞每年可下水舰队级航母十三艘,剩余五十个中型船坞中,一半造各式巡洋舰、另一半造轻型航母,以舰载机数量算,每年下水二十五艘轻型航母也就相当于八艘舰队级航母,此与大型船坞的产量相加也仅仅是二十二艘,少于中日两国的产量。
当然,这里没去算美国人数以百计由商船改造的二十节护航航母,但这些护航航母在舰队决战中是不是有用还要打个问号。并且,如果中日占了先手,美国被误导的船坞里塞了不少战列舰,同时她前面两年造船业达不到最优效率——以一战的情况判断,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美国造的商船到大战结束后才大规模下水,最后再是前期交锋中己方占有若干优势,作为战胜方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胜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飞机!造舰方面美国人被船坞限制死,有钱没处花,但飞机厂和汽车厂是同构的,虽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飞机再多没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国人在发动机技术上超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发动机最大输出是两千马力,美国人发动机马力输出三四千马力……
总参谋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对美、对苏战争方案有很多,但中国不是德国,美国不是法国,没办法复制德国一战时的先法国后俄国的施利芬计划。因此贝寿同等人做梦都想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
在说完照相卫星对俄价值后,待沉思的杨锐回过神来,贝寿同又道:“先生,照相卫星不但对陆军有用,对海军也是有用的。航母决战时最要紧的不就是发现敌航母方位吗?如果照相卫星能事先发现敌航母编队,那我军就能掌握先发优势。即便到时没办法造云进行隐蔽,也能打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啊!”
贝寿同说的杨锐越来心动了,不过他对贝寿同说的那种照相卫星也了解,是以当即反驳道:“你可别忘记了。照相卫星可不是实时反馈的,等你拍完照、胶卷扔下来,洗好都什么……什么时候了……”
杨锐说着说着就恍惚了,他记得神州五号还是神州几号,飞船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钟,而从准备返航到着陆也就半个小时不到。真要扔胶卷下来,那就还要有地面人员接收胶卷和冲印相片的时间。前者时间未知,但后者根据经验普通照相馆加钱的话一小时就能搞定。另外。如果卫星是从东往西飞的话,即对准太平洋上拍照。飞到台湾以及菲律宾、南海上空丢下胶卷,这样绕地球的九十分钟也省了,所有时间加起来也许只在两三个小时之内……
“妈了个巴子的!”杨锐低骂了一句。他如此,贝寿同却没有听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时间上间隔太大,无助于舰队指挥官实时做出判断。但对潜艇的狼群战术也是极为有益的啊。商船速度慢,航线也稳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舰队指挥官是用得着这些照片的。”杨锐开口道。“三小时计算,即使是全速航行。舰队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还有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整个系统要稳定无误,胶卷要准确的落下来;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发现美方舰队,最少要能分辨两百多米的航空母舰;第三,照片上摄入的范围有限,必须是几颗平行的卫星同时拍照才能覆盖整片海域;第四,从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后判读照片,都要非常快速,他们越是快速,舰队指挥官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第五……”
杨锐忽然想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站起身遗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陆地一样有许多地标性物体,即便我们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可又怎么确定他在什么位置呢?”
“先生,这……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卫星的轨道稳定,那么它拍摄的海域应该是一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带状海域。我们可以从日本到菲律宾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标识物,让卫星在结束摄像前将这些标识物拍下,那就能判定这块带状海域的纬度了。”贝寿同也站起来急道。“还有,如果从美洲大陆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陆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点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点燃料就加点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发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
相较于十几年前,横滨港的码头区扩大了几乎一倍,在陆地不够的情况下,加长的防波提也被利用上了,这里是全日本第一大港,犹如中华的沪上。
菊花纹章的遮阳伞下,伏见宫博恭王和闲院宫载仁亲王正眺望着远方一艘入港的邮轮——那是杨锐的座船,基本是由宏远级重巡洋舰改的,火炮全换成了装甲,并且高速。漆成乳白的船身有一个很小楷体船名:红石崖。
因为日本皇室之前的交代,该船并不例行检疫,而是由指定引水员引至这处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