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传令官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物,对形势地判断自然有一套。虽然明军的骑兵人数并不多,但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冲着关宁骑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关宁铁骑一定是完了,但后阵还有姜瓖的五万山西镇兵……明军只要不全员发动攻击,五万镇兵绝对可以再盯上几天,说不定还能守得云开见日明……至于夏国相与姜瓖的矛盾,在此性命交关之际,哪不顾得上这么多。况且,以目前的状态,关宁铁骑已经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指导,夏国相在与不在已经是无关紧要。事实上,由于夏国相的回撤,确实拉动了一批骑兵追随着他们脱离了中军前帐这个战场。
应该说,中军传令官的这个决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对夏国相和他自己是最有利的,可让夏国相等人始料未及并在事后事后追悔莫及的是,他们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趁乱冲出去!
不管是向北京方向、还是向保定方向,在这么一个乱得不能再乱的时候,跳出这个包围圈并不难。甚至可以说,如果夏国相不那么早的放弃,再努一把力,就算是不能全部突出去,但起码也带上一半的人马进抵北京城下。
原因很简单,王燃的包围圈在这个雨夜是最薄弱的时候……除了用于突击夏国相中军帐的骑兵,王燃的部队已经变成了一支冷兵器部队……正如王燃自己所说,如此大的暴雨,再防水的纸也防不水了,而王燃部队的步兵主战兵器‘康祯造’所使用的弹药就是这种纸壳定装弹药。
不得不说王燃是幸运的……除了使用这种纸壳定装弹药,王燃的部队还配备了一种简易的金属壳定装弹药,这是北伐前军械研究所刚刚试验成功,试生产了一批出来专供连珠铳使用的。
更不得不赞叹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在王燃提供的良好科研环境与制定的科研机制下,现在的中国已经提前脱离了黑火药时代……卞玉京与贾敬两人发明的新型火药已经具备了原本两百年后才会出现的无烟火药的诸多特质……新型火药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压力大于黑火药,不仅提高了枪弹的初速,还使得枪的口径可进一步减小,同时.枪膛中留下的火药残渣也显著减少……说实话,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型火药的提前问世才使得金属壳弹药提前出现在了世界上,虽然只是雏形。
新型火药较之传统的黑火药威力大,自然产生的温度也较高,往昔的铅弹丸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于是在军械研究所的攻关下,新的弹丸应运而生,这种新弹丸与王燃原本时空中被称为被甲弹头的弹丸相当类似,都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再融合赵世祯的子铳技术,便形成了最早的金属壳弹药。虽然它们较之王燃原本时空中的子弹性能还相距甚远,虽然它们制造之初的目标不是为了防水,但实际上却具备了较好的防水功能。本来这种新型弹药送到前线来只是为了试用,没想到今天却起了决定性作用。
‘大人,看来我们这招先发制人已经奏效了……’王燃与庄子固两人站在营帐外,远眺着山西援军的方向……虽然天暗雨急风大,看不了多远,但打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几个敌方骑兵奔过来,显然前去突袭骑兵已将对手锁在了当场。
庄子固口中的‘先发制人’便是此次王燃为应对此次罕见之暴雨所采取的一招颇具赌博性质的招数……值此狂风暴雨,象夏国相这样身经百战的人要是没有什么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谁不知道王燃的部队以火器为主……王燃等人一致判断,已被围的人困马乏的夏国相肯定会利用这机会跳出包围圈。
说实话,开始时这个情况还真让王燃等人有些挠头,毕竟己方的绝大多数热兵器已经变成了冷兵器,靠拼刺刀即便能把夏国相留下,但付出的代价是王燃绝不能承受的,但就这样放夏国相过去却也是王燃不愿意看到的……那样无疑会给自己完成下一步的任务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王燃采取的策略是以攻对攻,抢先对敌人发动进攻,力图打乱夏国相的部署……事实证明,王燃的这一策略已经超脱了单纯‘先发制人’的概念,里面所包含的心理战成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王燃用一支配备着强大火力的骑兵给夏国相造成了强大的心理暗示和威慑,彻底打消了夏国相从正面突围的念头。
王燃的这种手法类似于赌博中的‘偷机’,这当然会让夏国相等人后悔不已。
但这还不是让夏国相等人追悔莫及的所有原因,当他们安全抵达姜瓖阵营后,便触动了另外一件让夏国相咬牙切齿的事。
依照王燃的命令,此次的先发制人打的一个‘局部战争’,目标主要在于威慑,当然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对关宁铁骑进行打击,但也仅限于打击,王燃下给燕山的命令很明确,‘穷寇莫追!’
燕山忠实地执行了王燃的命令,在关宁骑兵阵中来回冲杀了两个来回,追杀残兵败将来到姜瓖后营阵前之后,燕山便下令停止了追击。
可正当燕山准备驻留一会儿加强一下威慑的力量之后便收兵回营之时,对面却抢先冲出了一骑。
第七卷 满江红 第九章 紫禁之巅
连续下了十几个小时的暴雨终于停了,下的突然,停的也突然。晨曦缕缕,伴随着雨后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当然你首先要学会有选择地忽略空气中那淡淡地血腥味。
昨日一战,关宁铁骑可谓是全军覆没。在王燃派出的三千骑兵面前,至少有同等数量的关宁骑兵直接或间接地倒在了连珠铳下,剩下的部分骑兵和步军计一万余人马除个别四散溃逃外,大部分顺利地逃到了姜瓖的后营……然后便成了俘虏。
这便是让夏国相等人追悔莫及的另外一个原因……姜瓖不仅在明军偷袭关宁铁骑之时按兵不动,更在燕山率兵杀至己方阵前的第一时间宣布投降……夏国相及其手下就像添油一样,间或不断的投入姜瓖所部表演了一手自投罗网。
历史是神奇的,在王燃这个外来的蝴蝶效应下,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但有的事情却保留了几分原来的痕迹……姜瓖的事情就是这样。
根据王燃原本时空中的历史记载,姜瓖这位先降顺、后降清的“三朝元老”,最后也走上了反清之路。略有不同的是,在王燃到来之后,姜瓖虽有一定的自省,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迫于王燃的压力而被动反清,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姜瓖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主动反清。
当时姜瓖反清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了蓬勃发展的南方抗清运动的影响。由于当时诸多降清的原明廷官员因各种原因重举了反清大旗,这些手握兵权将领地倒戈使得南方抗清运动发展迅速,这对一些不得已而降清的汉官自然不无影响……清朝到底能不能坐稳江山还两说呢。再者说,除了像孙之獬等少数特无耻的家伙,谁愿意一辈子背负着汉奸之名?!
姜瓖反清的第二个原因则出于清朝对他的不信任,由于一大批汉官造反,清朝自然加大了对所有汉官的防范,手掌山西镇军地姜瓖自然名列其中。清军以喀尔喀蒙古扰边为借口,派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等统兵驻防大同。原本就因为“功过相抵”而倍感郁闷的姜瓖自然更加不平衡。摆明了自己没前途啊。
而促使姜瓖起兵地导火索则是阿济格军兵的妄行暴虐。阿济格统兵进驻大同后,军兵们肆意掳掠妇女。最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一个与姜瓖沾亲带故的大同官员的女儿竟在出嫁之日被清军所掳,且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强奸。这件事情被告到了姜瓖那里。姜瓖义愤填膺,亲自跑到阿济格住处。向他讲明这桩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要求阿济格能过问这件事,并归还新娘,不料阿济格不但不予理睬。反而把姜瓖赶了出去。
民族大义加上私人感情再加上对前途地担忧,姜瓖不造反都怪了!而姜瓖这次也没有再像原来那样一日三变,不管清军后来怎么安抚,直到战死,姜瓖也没有再与清军议和。不知道在王燃到来之后,姜瓖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
话说回这个时空。虽说姜瓖的投诚多少也出乎了王燃的意料,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谁不高兴?在把降军留给阎应元统一收编后,雨方停歇,王燃就亲率整编出来地近一万骑兵先一步奔回京城,庄子固则压着大军慢慢开拔……这场雨实在太大,道路泥泞不堪,战车及步兵实在难以保持行进速度,而京城目前的状况让王燃确实比较挂心……王燃等人既然能算得出夏国相会利用这个雨天出击,自然也不会忽略多尔衮趁机出城袭击的可能性。
……………………
在王燃等人的推断中,多尔衮必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单论马上的骑射功夫,便是关宁铁骑也不能望其项背,那可是一支骑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而多尔衮地选择有两个……一是出战留守于北京城下的明军,利用六千八旗子弟剽悍的战斗力击溃明军。第二则是利用这一良机突围,跳出包围圈,向南与多铎的大军会合。
对于多尔衮的第一个选择,王燃等人并不担心……即便是击溃了明军,只要多尔衮不跑,就影响不到己方的政治目标,况且,负责驻守京城之下的明军手中还有五百左右数量的连珠铳,别的火器都成了烧火棍,但这连珠铳.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而对于多尔衮的第二个选择,确实让人比较担心……如果多尔衮真的倾城而出,暴雨狂风中,再多上一倍的连珠铳也挡不住多尔衮的逃亡之旅。
但是在王燃看来,多尔衮应该不会做出第二个选择……以多尔衮心高气傲的个性,在这个很快就要实现他“反包围”策略的当口,让他放弈京城、仓皇出逃是不可能的,这无疑会使明军失去目标而过早的选择撤退,这样就无法实现多尔衮尽歼明军的目标。因此,王燃分析多尔衮顶多会选择借机出城,灭一灭明军的气势,鼓一鼓己方的士气。
而让王燃横下一条心、没有连夜派出援军支援京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