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争大唐-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本王也是这么看的,小八行事素来深谋远虑,老四与小八联手不过是与虎谋皮罢了,怎可能有甚好下场,左右不过是为小八跑腿,到了头来只怕被小八给卖了。”李恪点着头附和道。

“不然。”叶凌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道:“越王殿下固然大才,他也一样进不了东宫,那进东宫之人极有可能是远在岐州的晋王殿下。”

“这……,这如何可能?”李恪这几日心情烦躁,始终未曾定下心来思索谁能最后进东宫之事,在他看来,如今除了魏王与越王之外,并无其他人选,本打算趁魏、越双王斗将起来再趁机渔利,却不曾想叶凌会做出如此判断,一时间有些子反应不过来。

叶凌丝毫没在意李恪的惊诧,冷静地分析道:“殿下明鉴,前日岐州传来消息,晋王手中可是握有一道密旨,能掌控薛将军那一万精兵,这里头就有文章  了,圣上在风雨将至之时将晋王远派到岐州,除了不令其卷入京师动乱的保护之意外,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让晋王立下一个大功,以为进身之阶罢了,这里头的意思着实再明显不过了。”

“可老九的能力……”李恪有些子不以为然地说到一半,突地心中一亮,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了点头,话音一转道:“不错,是该如此,父皇的意思只怕老四、小八都看明白了,所以他们才会联了手!”

“殿下明白就好。”叶凌点了点头道:“魏、越二王虽是联了手,可并不是一条心,某若是了得不差,这二王之间的交易必然要涉及到殿下,在打击太子和排挤殿下上,二王的利益是一致的。”

“嗯,该是如此,太子要倒便倒,本王却是不肖理会,只是,嗯,只是,如今本王该如何应对才好,请先生赐教。”李恪沉吟了一下,满脸子期颐地问了一句。

“此事不难,左右不过是将事情闹大罢了,只须……如此即可,总要叫二王无法忽视殿下手中的势力,此事可成!”叶凌早已算定了应对的法子,丝毫不以为意地说道。

李恪默默无语地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沉思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猛地抬起了头来,眼中精光一闪,咬着牙道:“好,既如此,那就依先生的意思办,本王也不是好欺负的!”

夜幕慢慢地降临了,随着黑夜的到来,长安城中各自阴暗的角落里一阵阵的阴风也开始刮了起来,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悄然涌上了街头,在歌楼酒肆间酝酿发酵,渐渐地传扬开去,帝都的人心立时乱了起来,而此时距离李绩的大军出征才不过短短的半天时间,一场血雨腥风开始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攘外必先安内(二)

““旭日”是李贞手中的一把利刃,绝对是这个朝代的情报机构中的巨无霸,比起一起子兄弟们手中的那些个暗底势力,诸如“响铃”一类,只将主要势力放在京师的初级情报机构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都强得不止一倍——由于有着“燕记商号”源源不绝的资金供应,“旭日”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州,甚至许多大一点的县都已经有了“旭日”的外围人员的存在,便是塞外草原上也不乏“旭日”的影子,不算下属机构所发展的外围人员,光是能在“旭日”总部挂得上号的人员便足足有三千余人之多,再算上那些培训机构中待琢磨的“璞玉”,整个“旭日”的实有人数已达六千余人之多,如此庞大的机构若是无法掌控,那等失控的局面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不单对李贞来说如此,便是对整个大唐也是同样。

情报机构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那就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这一条李贞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为此,李贞没少在管理机制上作文章  ,好在李贞前世那会儿所学的就是管理,对于如何架设组织结构倒也不陌生,早在当初下定决心要设立“旭日”之时便已经考虑过此事,为此也很是下了番功夫——“旭日”脱胎于“燕记商号”,不过除了刚设立那阵子,因着人员、资金等缘故,不得不依附于“燕记商号”外,等人员差不多调整到位之后,李贞便已将“旭日”完全独立了出来,“燕记商号”对于“旭日”不再有任何的管辖权,两者间只存在横向的部分联系,彼此并无统属关系,成了基本完全独立的两条线。

“旭日”内部的组织架构极为复杂,其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型的线性结构,可其中又有着各种的制衡机制在,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总的来说,“旭日”全盘可以分成四大块——后勤、培训机构、行动组、内勤,这其中,后勤只管资金、物资的供应;培训机构只负责人员的培训;行动组则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各地情报分支的管理,另一块就是那些最顶尖的特别行动组,诸如“莺组”、“雁组”等等,至于最高级别的“鹰组”只听从李贞一人的指令行事,其他人无权调动“鹰组”,便是身为“旭日”总负责人的纳隆也同样;内勤则包括情报的整理、分析、判断、归纳、建档等诸多工作,再有一条便是内部监控。这四大块组织间彼此相对独立,彼此间办公的地点都不同,但又能紧密配合,组合成一套完整而又有效的情报机构。

按李贞这套管理模式而论,“旭日”不会有全盘崩溃的危险,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生变,也不会影响到全局,该模式具有极强的内部调整和再生能力,唯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于组织的中下层,而是高层,尤其是能把控到全局的那数名高层人员,一旦这些高层人员变节,整个组织就有了伤筋动骨的风险,这一点李贞心里头有数,在选择高层领导人时,李贞始终是小心再小心,除了纳隆之外,其余高层人员全部都是燕家的直系子弟,也是最早跟随李贞的人手,早已经过了无数的考验,至于纳隆虽是接手了整个“旭日”,不过始终跟随在李贞的身边,其实并不曾有机会能真正地掌控“旭日”,倒不是李贞信不过纳隆的忠诚,这只是个防范而已,说穿了就是为上位者所必为之事罢了,无甚稀奇可言,当然,不放心纳隆的能力也是一方面,毕竟能干的谋士不见得就一定是情报高手,这一条李贞心里明白得很,之所以给纳隆出了个考题,也是想看看纳隆能否真儿个地挑起这份担子,再有就是李贞与燕家的关系摆在那儿,有些事情李贞不好亲自出面去查,由着纳隆去办更为合适,至于在大战来临前铲除心腹之患,那自是不肖说了的。

王继的存在是个绝对的秘密,别看“旭日”人员众多,可能知道王继之事的却是不多,除了莫离、纳隆以及参与“绑架”行动的“鹰组”成员之外,只有几名“旭日”的高层知道此事,便是内勤处都不曾建立这方面的档案,可就算是如此机密的事情竟然都会走漏了风声,不是出了内奸又怎有可能,只不过该如何下手去追查却有得计较了。

“鹰组”高手、纳隆、莫离等人是一早便知道了王继的存在,若是他们泄露的消息,那么魏王那一头只怕早就知道了王继之事,也不至于等到李贞从岐州回来才找上门来要人——当初岐州之行前,李泰来找李贞要人,就只是要刘七一人而已,就李泰那等心里头不怎么别得住事的性子,若是一早就知道王继之事,又如何可能不开口明要,如此说来,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李泰得知消息是在李贞前往岐州之际,而那时纳隆、“鹰组”高手全都跟着去了岐州,不太有泄密的可能性,至于莫离,他始终都在越王府中呆着,从不出府,也少有泄密的可能性,再者,以莫离那等性子沉稳的智者,又怎可能不知道王继的重要性,哪会随便泄露与他人,如此一来,能泄露机密的就只有那几名燕家出身的高层了——内勤处负责人燕春,李贞三舅燕铭之长子;后勤总管燕贺东,燕铭之远房堂侄,燕十八之长兄;负责看押王继的京畿组负责人燕承,燕家旁系子弟。别看就这么寥寥数人而已,可这些人全都是燕家子弟,个个位高权重,轻易动弹不得,真儿个要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来着。

“燕记商号”是大唐最大,同时也是最有实力的商号,位于长安城东大街上的商号总部自然是气势非凡,占地数百亩,除了没有那些个殿堂之外,建筑面积、豪华程度丝毫不在亲王府之下,尽显大唐商号之首的气派,其中院落重重,建筑繁多,每日里往来的各地客商多如过江之鲫,生意兴隆得很,只是没人知道这等繁华之中却潜藏着一个大秘密——“旭日”总部及内勤处就设在其中,那些个往来客商中有不少就是“旭日”中人,只是借着谈生意的幌子出入其中罢了。

腾云楼,“燕记商号”总部里一栋不怎么起眼的三层楼房,虽是单门独院,却无甚突出之处,不说跟高达四层的商号主楼聚宝轩无法相比,便是跟其余诸如“流云院”、“聚气楼”之类的别院相比在气派和豪华上也稍显不如,出入其间的人流也少了许多,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院子恰恰就是“旭日”的总部所在地。

酉时一刻,天已经黑透了,早已过了晚膳的时辰,可燕春等一起子“旭日”高层却始终默默地端坐在腾云楼的一间密室中,尽自人人饿得两眼昏花,却没人敢擅离,甚至没人敢多交谈,所有的人都在等,等着总负责人纳隆的到来,饿是自然的事——早在未时正牌,大家伙便被召集到了此处,说是将有重要消息宣布,可左等右等,却始终没等到纳隆的到来,大家伙虽都是熟人,可毕竟全都是搞情报工作的,尽自心里头都有疑惑,却也没人会去探讨此事,闲话早已叙完,此时只是默默地等待着。

正当众人等得心焦之际,一阵脚步声从门外传了进来,众人原本就端坐着的身子,立时更挺直了几分,目不斜视地正视着正前方,不言不动,人人面色肃穆,不多会,面色平静的纳隆领着燕十八、鹰大、雁大、铁大等人走入了房中,燕春等人立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