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贼将军左良玉来到武昌城之前,就有那看准风色的富商巨贾,高门大族,急忙忙的从武昌城坐船沿江而下,等到左良玉大军驻扎在武昌城周围的时候,又有一批的有钱人逃走,等到城防空虚,武昌城最后一批富户能跑的也都跑了。
而且在江面上的这些豪富人家,不光是武昌城的,还有许多襄阳、钟祥以及湖广的豪富权势人家。
目前这些人有两个去处,一边是江南繁华地界,江南之地,自来就是奢靡销金之地,又有江南风光,正是这些多金避难的豪客们的好去处,但也有人琢磨着还有另外的好去处。
差不多在六七年前的时间,山东兖州府的济宁州和莱州府的胶州城渐渐出现在湖广这些富贵之人的耳中。
而且这几年,关于济宁州和莱州城的传闻说法越来越多,都说是繁华异常,不逊江南,更加难得的是地方上安定无比,从来不会发生什么乱局乱象,要知道就算是江南有个风吹草动,也有百姓啸聚吃大户的情景,这乱世中,安定最为重要。
那镇东将军李孟尽管是跋扈,但这些年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而且很少听到山东军马有平贼左将军那般的劣迹。偶尔过来几名山东的客商,言语之间都有一种自豪敬畏在,这年头可是少见。
这些来自湖广的富人们,差不多有四分之三去了江南,四分之一则是去了南直隶的江北,毕竟,扬州府也是闻名天下的销金太平好地方。
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很随性,对深处内陆的湖广人士来说,去往江北的扬州,那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去往苏松常、杭嘉湖、南京城,那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各有各的道理,说不上谁对谁错。
至于那些去往山东济宁城和胶州城的,则是有些不稳,过于追求新鲜猎奇,未免就有些不妥了。
不过多少年后,很多的投资机会和优待,都是对齐国公李孟的根据地山东的商人们才开放,而次一等的机会则是对齐国公镇守的两淮四府一州和河南归德府开放,那是个爆炸一般的时代。
各种发财的机会纷纷涌现,民间的资本只要能抓住一个机会,就可以一步登天,豪富几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尽管是湖广失地,流民军队建立政权,这种种要紧的事情,可因为这些区域混乱无比,消息根本无法传到京师。
这还是平贼将军左良玉在溃逃到九江后,好歹稳定下来的局势,这才是派人去给中枢送信,但沿途的道路差不多都是断绝,唯一能走的地方就是南直隶、山东、北直隶这一线而已。
那从南向北来到京师的几百里加急的信使,就是来送这些消息的,大明的主要产粮区已经被流贼占据了,流贼不再是无地农民聚集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和大明并称的大顺,这种种,足以惊醒朝堂上那些糊涂蛋。
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已经是被崇祯皇帝和东林百官们经营成了一个乱七八糟,内外皆敌的破烂。
承天府陷落,湖广失却,岷王、楚王被杀,刚刚轻松下来的崇祯皇帝终于是又被震动了一次。朝廷最为倚重的部队,还准备用来制衡李孟的平贼将军左良玉一路溃逃,狼狈之极。
兵部尚书张国维把急报带到朝廷的时候,君臣相顾无言,实在是无计可施,到最后崇祯皇帝只是瘫在椅子上,虚弱地说道:
“朕如此勤勉,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莫非……莫非只能是寄希望于慈烺……”
听到这话,张国维不敢接口,只能是离开座位,跪在地上碰碰的磕头,内书房的气氛压抑之极。
崇祯十六年一月到五月,大明有许多大事,满清也有许多大事,流贼也有许多的大事,山东的军将们眼下最关心的却不是这些,现在不管是在河间府的王韬,还是在凤阳府的陈六,甚至在归德府的袁时中、贾大山都是等待着齐国公府那边的消息。
李孟身居齐国公高位,原有的总兵衔头自然没有必要再用,而山东兵马近十五万,以参将、游击、都司分领未免很是不妥。
这么大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要升官,有人升迁,必然有位置空下来,下面的自然也是有希望,当兵卖命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富贵荣华,高官显爵吗。
那几个人会得到好的位置,这个倒是没有太多悬念,但有些传闻,说是这次会放出两个将军职衔。
这可就太让人眼馋了,也不知道是谁有这样的好运气……
第433章 军改,收纳,天下太平
大明有爵三等,公、侯、伯,除却开国靖难这两个获取功勋的时代,爵位都是在加在握有大兵的武将身上,在接下来的十几名皇帝传承中,给武将贵族爵位,就是为了让他们交出兵权,安享富贵。
能获得爵位的武将必然是功高无比,手中一般都有一支堪称强军的队伍,如果升迁他的武职,将来肯定会有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现,给他一个代表着荣誉的爵位,然后把军队交给别人,自己去大城市去荣养,这也算是种交换的手段。
可李孟这边的规矩完全都已经是坏掉了,国公这个爵位,这些年已经轻易不敢许人,立有相当大功之后,也要按照要求离开军队才能获得,而给李孟这个位置,则是几乎是求着他收下的。
还要以近乎割地的名义,送出去几块地盘,这才让李孟没有继续在齐王这个封号上坚持,交出军队所控制的地盘,这种从前默许常规的事情更是不敢提了。
相比于唐宋的将军号泛滥,有明一代对将军名号控制的极严,天下间也只有驻守在五个地方的总兵才能有将军这个名号,但到了万历年左右,总兵这个名号开始渐渐的泛滥起来,等到了崇祯年,天下间征战连连,无论真假,军功也是很容易获得,军将积功升迁到总兵这个职位也是容易。
而且国家不能保证足额的粮饷供给,可还要趋势军将士兵们去作战,唯一拿得出的东西也就是这武将官职了。
比如说左良玉,他并不属于九边总兵的一位,按照规矩他也不可能被加上将军这个衔头,可左良玉手下二十几万兵马,堪称是大明关内规模最大的部队,这样的实权军将,已经不是朝廷可以轻易触碰的了,索性是给了平贼将军的职衔。
以示他高于同级的总兵大将,而且二十几万的部队,如果只有一名总兵,那的确是有些寒酸。
所以现在的平贼将军左良玉手下有十几名总兵,这些总兵有朝廷任命的,也有左良玉自己任命,朝廷捏着鼻子承认的。
有这个例子在前,山东的齐国公、镇东将军李孟,手中十几万兵马,作这些事情也是就是顺理成章了。
不过,这平贼将军委任总兵尽管不合规矩,却还能说的过去,你一个齐国公就要委派将军,这可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朝廷根本就不会承认,但目前的山东跟朝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维持着表面上的体统,那里会管朝廷如何反应。
而且军制改变,委任军官,对那些动不动就大义凛然,动不动就激昂慷慨的无知书生们来说,这些所谓的文人士子对此一窍不通,胶州营自行建立军制,自行委任总兵、将军,这就是表示从大明的体统之中单划出来,这可是比提督四省军务还要逾越大逆的事情,只是,外人根本看不懂,觉察不到其中的意义。
基础编制,从原来的千人一营,变成两千人的团,在每个团之中,四百名火铳兵被单独的划分出来,分成两个火器队,其余的长矛兵分成八个队,每队二百人。
因为兵器制造局的产能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所以按照要求,每个团中会有两个队的士兵是披着半身甲的,这种甲不是皮甲或者是棉甲之类的货色,而是那种西方的板甲,并且配备着带着棱角的头盔,这种头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敌人的尽距离劈砍,当然穿上这种制式板甲之后,弓箭已经是很难对这种带甲的士兵造成伤害了。
合并为团之后,会有一名团守备,一名副守备,每个团的旗手、鼓手,还有三门炮的炮兵,以及传令兵和护卫,都是单列出来,一般来说这些人加起来会有百人左右,直属于团守备。
所以说,实际上,每个团的准确人数一般在两千一百人左右。
五个团为一军,设置参将或者是游击一名统领,不过这一军并不是常设,而只是在有副将的情况下才单独划出。
这是常规步兵部队的设置,胶州营的骑兵依旧是按照千人一团,共八团为一军,其中一团为辎重团,设置马军统领。
炮兵则有五个队,其中一个队为辎重队,五队为一军,设置炮兵统领,水军设置两营,为登州水营和莱州水营,两营互不统属,各设水营统领一名。
亲兵营下辖两个大队,其中一营为卫戍大队,共有十个队,胶州营系统的精英士兵和军官,按照一定的流程标准被选拔到这个亲兵营之中,除却担任护卫和突击队的任务之外,还学习各种指挥技巧,这边是军官的预备队。
另一个大队分为二十个队,这个队则是从前的实验营改编而来,用作胶州营系统各种新战法新武器的实验改进。亲兵营设置统领一名,相当于一军。
除却骑兵和炮兵之外,胶州营的常规步兵团之中,每一军设置一辎重团,辎重团在战士可以征发指挥民夫,用于运送粮秣给养。
在抽调兵马北上支援后,青州军马罡手中共有两万人十个团,将会征兵补齐到三万十五个团,淮杨军陈六手中有兵一万五千,将会征兵补齐到两万十个团。登州军赵能手中共有兵一万,将会补齐到两万十个团,兖州军一共九千人,将会扩充到一万六千八个团。
老营兵马三万,原本是算上了马军和亲兵营,炮兵的数目,而这次的三万,则是不包括那些特殊兵种的数量。
新设的河北军两万,共有十个团,正在补充中……
各个方向上的军队改编,移防扩军,这些千头万绪,不过对各级将领的升迁调拨任命却已经是发出来了。
镇守两淮的马罡为两淮总兵、在徐州凤阳一代的陈六则为徐州总兵,兼管河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