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大汉手持着长矛走到跟前,倒转手中的武器,猛地朝着地上那个鞑子扎了下去,这个头目立刻是无声无息,临死的时候看到那名大汉的脚上穿着阔底的草鞋,在这泥地上自然是行动方便许多。
果然是中了别人的圈套……
两边堵住,不光是鞑子的骑兵朝着稻田里跑,这些穿着青衣的“逃亡汉民”和“朝鲜商队”也是拿着武器跟过去,还有得直接骑上那些鞑子丢弃的马匹,上马追击。
埋伏者武器精良,勇悍敢战,这些正蓝旗的骑兵措手不及,又是太平无用,一开始就落了下风,然后就是一步步走向崩溃。
现在这道路上的前后两端的伏兵都已经不用火铳了,换了长矛,渐渐的夹了上来,所谓女真八旗,向来都是以冷兵器的肉搏格斗自诩,和大明还有其他国家的战斗,往往是一到肉搏,敌人都是望风披靡。
可这次对方不用火器,单纯的用长矛逼上来,这些正蓝旗的旗丁丝毫没有占到便宜,一个个惨叫着被戳翻,这边丝毫谈不上士气了,可那些撑不住想要跪地投降求饶的,也是被对方冷漠的杀死。
难倒这些伏兵想要一个不留?不过,看眼前这个场面,的确是快要一个不留了。
与此同时,仁川港的街道,平时都是来自各处各国的海商一干人等,都是热闹非凡的,可今日却冷清的很,只有一名名身穿青衣的汉子来回走动。
在边上的一家小酒肆中,店里的掌柜伙计都是躲得远远,两名商人打扮的年轻人围坐在靠近门口的桌边,含笑看着酒肆的门口。
不时有青衣人过来,把一颗人头丢在酒肆前面,门口已经是有个不小的人头堆了,看着骇人。
“大人,仁川这里的鞑子都杀干净了,人头正好一百零二颗。”
第450章 谋定,悬殊,轻而易举
“大人,仁川这边的还有几百朝鲜的守城士兵,这些人不用杀吗?”
坐在那酒肆两名年轻商人看起来也有从属,等到青衣人兵马禀报满洲士兵都是杀光之后,坐在右边的那名商人欠身询问。
坐在左边的那个人已经是站起身,把身上的商人袍服脱了下来,里面穿着的是一身轻甲,边上有青衣的士兵递上各种武器,他一一佩带,笑着回答说道:
“郑先生不必多虑,这些朝鲜兵卒在我胶州儿郎出现的时候,这些孬种立刻是磕头投降,把城内鞑子兵马的虚实甚至是在谁家嫖宿都是说的明白,这样的绵羊,看住了当个苦力也好。”
被称作“郑先生”的人跟着站起,他的笑容多了几分逢迎,跟着说道:
“小王将军此次来,已然是立下大功,来日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
这话说出来,那边的小王将军先是一笑,紧接着神色严肃了许多,开口说道:
“郑先生,我们胶州营能称得上是将军的只有平南、和征西两位,王海如今只是参将,不可坏了规矩。”
那名郑先生点点头也是脱下了身上的长衫,露出里面一身短打扮,正是海上水手船员的装束。
王海走出酒肆,左右看了看,肃声的问身边的人道:
“仁川的鞑虏和朝鲜兵丁可有逃出去的吗?”
立刻有一名青衣大汉接口回答道:
“没有,我军在发动的时候已经是守卫住各处的关卡,确定是万无一失。”
王海点点头,又是问道:
“汉城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吗?”
“回禀大人,那边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汉城到仁川,尽管有陆路相连,也有汉江水道,可单程怎么也得需要一天到一天半,王海在那里略微沉吟下,朗声说道:
“能把那些鞑子引出来,也就是少点麻烦,要是引不出来,咱们这次带了大炮,直接轰开也不是不行。”
这番话像是命令又像是自言自语,说完之后,王海回头和站在店中的郑先生说道:
“郑先生,可以让海上的船过来了,晚上,船能进港吗?”
那名郑先生走出门,扬起手试了下风向风速,开口回答说道:
“还要派船去通知,现在风小,要是过来,最早也要明天早上。”
王海琢磨了下开口说道:
“郑先生,这次来朝鲜,王某固然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难道郑先生不是吗,此次回去在族中的地位怕是不同了吧?你我二人好好配合,抓住这个机会,免得日后落魄时候嗟后悔。”
本来以王海的性格,根本不会这样的小心翼翼,可看着当年的兄弟都是一方大将,现在大帅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必须要好好的把握,尽管大兵临小国,把握十足,可仍然是步步谨慎不敢有一点小错。
跟着他来的那名郑先生,却是郑鲨的儿子,换做郑蛟,郑家这一带起名或者是在猛兽上找,或者是在这些凶猛的水族上找,而今郑家,郑家三子“龙”“虎”“豹”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核心,旁支子弟想要在这个郑家到个比较高的位置,也要看在外面挣下的功勋。
这次带着船队来到朝鲜,那边郑芝豹还在做着人质,又是牵扯到郑家将来荣辱富贵的大事,肯定要选个放心的人来领队。
不过这件事情看似危险,细想下却也没有什么难处,谁来谁就是大功一件,郑家的各系子弟也都是蜂拥而上,当然,郑家名为家族,实际上倒像是个地方上的藩镇,各项体制也不是靠亲情就能玩转的。
到最后,郑鲨的面子和功劳都是极大,这个好差事也就落在了他这一房上,郑蛟已经是在这南直隶和山东之间来回奔波了几年,对地头也熟,人也是熟悉的很,做起来当然是轻车熟路。
大明禁海,这朝鲜也是有样学样的跟着禁海,所以仁川堪称是良港,但规模很少,眼下这个规模,还是大明利欲熏心的海商为了和满清贸易,才开始动用了这个港口。
港口内的汉人不少,也有少部分的倭人,朝鲜人的人数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相对与朝鲜内陆人的懦弱,这边的朝鲜人都是内陆混不下去过来讨生活的,南来北往的人见多了,也都是有些胆气。
本来临近年底,仁川这边冬天会有二十多天的海冰封港,所以在十月下旬基本上没什么船来这边了。
偏偏今年九月十月间那次大规模的货物上岸没有到,这些人都打算是早点谁家,谁想到前面前几天,十几艘郑家的货船靠岸进港,在港口做的久了,这些人心中都是明白,这郑家是大明的第一海商,每次都是贩运大宗的货物。
这次尽管晚到了几天,可按照往日的规矩,郑家的货物一来,肯定会有其他家的商人跟着前来,趁着年前还能赚些银两加用。
郑家这次带的水手未免太多了些,都是精壮的汉子,那些在码头上出苦力的朝鲜人未免有些不满,心想这点小钱你们还要和我们抢,水手多了,用来搬运货物的劳力也多,花钱雇佣的也就少了。
谁想到对方带着这么多人不是用来搬运的,而是来杀人的,差不多就是两天的工夫,仁川城内那些作威作福的满清士兵都是人杀了个干净,那些狐假虎威的朝鲜士兵也都是被看管了起来。
闹了兵灾,谁都知道要有大事发生,想要离这里远点,那些“郑家的水手”却不肯放人,在仁川城内的这些各族的百姓都是忐忑异常。
仁川城内的朝鲜人可都是知道那满清兵马的厉害,心想要不把城内发生的事情报官,搞不好自己要摊上很大的麻烦,尽管城内是严密封锁,可还是有许多的人打定了主意,等开城放人的时候,一定要去附近的地方报官报信。
这也算是软弱的民族也有软弱的反抗方法,但这两天的仁川城都是特别的安静,城内的这些朝鲜人都知道说是第二天早晨,也就十月十四这一天,仁川城就不再继续封城,让人自由出入。
不过第二天早晨,城内的这些有心报信的人都是彻底死心了,仁川这个小港口的已经是被大船塞满了。
一队队的士兵从船上鱼贯而下,在港口列队后开往仁川东边的空地上集合,在城内的所有闲人都是被征发到港口去搬运各项辎重货物,有些船上甚至还装载着马匹,有心报信的这些人看到船上卸下来的大炮,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武器,也从没有见过这样威武精锐的士兵。
看到这样的武力,所有人都是胆寒心怯,这时候就算是放他们出去,他们也不敢去报信了,是兵灾要到了,还是快些逃到偏僻的地方为好。
但到了现在,就算是这些人想要走,恐怕也是走不了了,城内所有能动的青壮全部被征发为民夫,为大军搬运物资,擅自离开的人一概格杀无论。
按说这远距离的运输,士兵们下船之后,总要有个短暂的休整,但这些跨海过来的船只,有部分的士兵在下船之后整队,直接是在人引领下朝着汉城的方向进发。
仁川港不大,五千多名士兵加上携带的辎重火炮等物品,从早晨一直是卸货到晚上,王海这次带着孤军在朝鲜,事事都要小心翼翼,尽管有专门的军需官和部下负责点检,可他还是亲自的查验那些重要物资,火炮、火铳还有相应的东西。
不过在朝鲜有件事情却是相对方便,那就是火药,因为朝鲜也有火铳兵的编制,所以各处的武库对火药都有些储存,这些物资就地征发,倒是可以让山东方便一些。
王海在济南这边带了两千实验大队的精兵,来到登州府之后,又从登莱总兵赵能的属下抽调了三千人,乘坐郑家的海船,自威海卫的军港背上,来到了仁川港这边。
尽管仁川港是汉城的海上门户,只要是在这个港口登陆,就可以顺着汉江直入汉城,可这边却没有什么防务,也就是一百多的鞑子士兵,还有三百多的朝鲜士卒,或者说这边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从海上打过来。
不管是满清还是朝鲜,对于海上的都没有什么概念,就好像是在正常发展的历史上,尽管孔有德曾经带兵从登州府城乘船北逃,可满清始终没有想到从海上攻击山东,在山东登陆,实际上有长山列岛,这是个很方便的事情。
他们认为不会有敌人从海上攻打过来,不代表着敌人不会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