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医-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文浩又好生安慰了她几句,这才带着夏九婆,离开后宫,回到了太医院。

既然要太医院会诊,杜文浩就必须知道前医是如何用药的,然后再下方提交会议研究。所以,吃过午饭之后,他先让夏九婆禀告郑院使下午开会研究皇后娘娘的崩漏症和自己的用方,然后叫负责管理药方的御医调来前医给向皇后治病的全部药方,逐一查看。

想不到,看完药方之后,杜文浩心里凉了半截。

太医院的太医果然医术非同一般,治疗崩漏能想到的经方、验方,基本上都用到了,有些用方构思精巧,连杜文浩都有些自愧不如,如果这样的药方都治不好皇后娘娘的崩漏,还有什么办法呢?

杜文浩傻呆呆坐在椅子上,瞪着眼瞧着桌子上的一大叠药方,感到后脊梁有冷汗流淌。皇后娘娘说了限期半月,治不好要治死罪,此刻回想,不由暗自庆幸刚才没意气用事,没有答应半月之限,要不然,只怕吃不了兜着走。

就算没有性命之忧,治不好病也是很丢人的,该如何是好?杜文浩拿过药方,又一张张仔细研究了一遍,治崩漏病上倒是获益匪浅,却还是找不到半点新奇有用的新方来给皇后娘娘治病。

正在这时,钱不收撩门帘进了杜文浩的办公室,拱手道:“师父,在忙呐?”

杜文浩忙道:“是啊,快请坐。我在看以前太医们给皇后娘娘崩漏症下的方药。这些方子你看过吗?”

“差不多都看过。”钱不收坐下之后,捋着胡须道。

杜文浩疑惑地说道:“在我看来,这些方子有四平八稳稳扎稳打的,有用峻猛虎狼药攻伐的,有温补气血的,这些方子中很多都应该是很有效果的,怎么会没有效果呢?”

钱不收沉吟片刻,摇摇头:“其中的两个方子还是老朽拟定的,说实话,老朽也一直很纳闷,皇后娘娘这病还真是怪了,明明是崩漏,照着崩漏用方,却如石牛入海,没有任何效果!”

“是啊。怪就怪在这里!辨证论治都没错,偏偏没有效果,真是奇哉怪也!”

“呵呵,是啊,现在大伙就看师父您的了,您用方另辟蹊径,匠心独到,老朽相信师父您一定能找出办法来。”

杜文浩无奈地伸手一扫桌上这一大叠药方,苦笑道:“别指望我!我琢磨了一个中午了,也没想到什么办法,我能想到的办法你们都想到了,甚至我想不到的法子,你们也都想到了,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钱不收点点头,宽慰道:“师父不必太过心急,诊病下方就是这样,常常在不经意间便能找到好方子,这就是所谓的妙手偶得吧。要不,咱们在下午会上大伙先会诊一下,您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好过一个人苦苦思索。”

“只好这样了。”

下午上班时间到了,太医院议事厅里坐满了人。太医院给皇上等最高领袖会诊病症的专题会议,由正副院长和各科太医丞组成。

今天的会议,太医院的院使郑谷、左院判付鹤,右院判杜文浩,和大方脉、风科、小方脉(儿科)、疮肿兼折伤(外科)、眼科、产科(女科)、口齿兼咽喉科(简称“口腔科”)、针兼灸科(简称“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简称“战伤科”)九科的九个太医丞全部到齐。

会议当然由太医院院使郑谷主持。

郑谷是个老头,已经老得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满脸皱纹,牙齿都没几颗了,哆嗦着嘴先是介绍了杜文浩后宫侍医的情况,客套了几句辛苦了,然后才牵出主体:“各位,杜院判今天上午进宫替皇后娘娘诊治崩漏,中午又看了前医用方。提议下午开会研究一下给娘娘治疗崩漏的用方的问题。后宫娘娘这崩漏之症,大伙应该不陌生了,其中几位还亲自诊察过,下过方,但说实话,都没能治好。现在咱们听听杜大人的高见。——杜院判,请你先说说你的用方吧。”

第229章 良药未必良医

没开这个会之前,杜文浩自以为崩漏这个病还是比较好治的,所以让夏九婆告诉院使大人下午召开会议研究自己的用方,没想到中午看了前医的用方才知道,这病真的很棘手,杜文浩苦思一中午也没找到好的用方,由于会议通知已经下发了,他也想利用这次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所以也没提取消。

现在郑院使让他说意见,杜文浩根本就没拿出用方来,咳嗽了两声,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诸位,皇后娘娘的崩漏之症,前医用方颇多,说实话,我逐一拜读之后,获益匪浅,自忖目前还找不到比这些方子更好的用药配伍来。实在很抱歉,我建议今天的会议,着重讨论一下前医用方,看能否综合一下,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配伍新方,能治好娘娘的病,要不然,娘娘生气起来,老骂我们太医院太医是饭桶,我不知道各位的感受如何,我自己听了,觉得这称呼可憋屈得紧。”

众太医也都苦笑摇头,风科太医丞冯德长叹一声道:“杜大人初来咋到,这才刚刚尝到咱们太医的苦,比这难听的话还多得是呢,治好了是那是理所应当的,治不好,庸医、饭桶、白痴,什么称呼没有啊?还有少数太医兄弟因此入狱获罪的哩。慢慢的你就知道了。”

右院判付鹤摆手道:“冯大人,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

“我知道!我也就是在咱们院里说说,发发牢骚罢了。外面我可没说过。”

郑院使咳嗽两声,道:“还是言归正传吧,杜大人非常慎重,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找个良方,以便一蹴而就。这样很好,咱们做太医的,必须稳字当头。那大家就说说以前如何用方的,给杜大人抛砖引玉。”

场中顿时安静下来,但凡开会,第一个发言的总是吃点亏的,所以都不说话。

郑院使环视一周,道:“这样吧,女科夏大人替皇后娘娘诊治次数最多,也最全面,先由夏大人说一下诊察情况,然后再从本官右手起,挨个说好了。太医丞先说,付院判最后说。”

女科太医丞夏九婆陪笑道:“那好,卑职就当第一块引玉的砖好了,说的不对的,杜大人多多担待。”

杜文浩微笑拱手致意。

“皇后娘娘的病,卑职多次医治过,最早就是卑职接诊的。皇后娘娘证见经血淋漓不尽,血色鲜红,但量少,神疲乏力,口唇色淡,时常心悸、头痛、头昏,纳呆,皮肤还有散在瘀斑,色紫暗,按之不退色。舌质暗淡,苔薄腻,脉沉细。”

郑院使道:“说说你对娘娘崩漏如何辩证的。”

“是,娘娘一直未能生养,心情一直不好,所谓肝藏血,脾统血,娘娘崩漏,乃紧张、焦虑所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热,热迫血妄行,加之王安石变法百姓苦楚,引起民变,皇后娘娘陪着皇上日夜辛劳,处理国事,常常通宵达旦,过劳则伤脾,脾失统摄之权,导致崩漏,后绵绵数月未能停歇,以致血虚,脾不统血,故证见经血淋漓不尽,身疲乏力,心悸头昏等症。”

郑院使点点头:“再说说你如何用方的吧。”

“是,娘娘崩漏,卑职辩证为热迫血行,气血两虚,故治以胶艾四物汤加凉血止血之药。本想等血止住之后,再用归脾汤滋补气血和心脾的,无奈前方罔效,后方便无以为续了。”

说罢,夏九婆一脸惭愧,连连摇头。

郑院使瞧了一眼杜文浩,见他皱着眉一直沉吟不语,便望向左院判付鹤旁边的大方脉科太医丞魏展:“魏大人,你说说吧。”

魏展是个黑脸大嗓门,粗声粗气道:“是,女科非卑职所长,卑职以为,夏大人的辩证用方都很准确,既是血热妄行,当投以寒剂,热者寒之嘛!夏大人的用方卑职以前也仔细琢磨过,并无不妥之处。卑职实在想不到为何不验。惭愧!”

郑院使又瞧向他旁边的风科太医丞冯德:“李大人,也是最早替皇后娘娘诊治的人之一,你说说吧。”

“是,大人。”冯德拱手道,“卑职以为,皇后娘娘的崩漏之症,乃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日久化热化火,灼伤脉络,使血不循常道,离经外溢。离经之血,聚集凝结,遂成瘀血,以致崩漏。所以,要治本疾,须当去瘀生新,使血循经而行,舒其气血,令其条达,否则,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故卑职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可是,依旧如石牛入海,没什么效果,每每回想起来,着实让人费解,不知卑职用方何处不当。唉!”

郑院使又望向小方脉(儿科)钱乙:“钱大人,你是如何辩证施治的?”

钱不收道:“皇后娘娘的病,老朽是新近才接诊的,娘娘漏下已经多年,正所谓‘久漏当攻’,老朽以为,这时当用祛瘀和固涩配伍成方,活血化瘀是首选,瘀去经净,也就是说,初用之时,经量反多,但一般说来,会逐渐减少,具体到皇后娘娘的崩漏,娘娘漏下日久,气虚夹瘀,应当补气逐瘀,而不能一味通瘀,祛瘀不忘补血,瘀去血自归经。”

“钱大人能解说一下你的用方配伍吗?”

“老朽斗胆,没有按名医经方增减配伍,而是自行拟方,用方主要是,益母草为君药,去瘀生新;瞿麦为臣,下血闭,通瘀滞;川芎为血中气药,通达血气;藏红花、仙鹤草养血、行血和止血,行中有止。余药辨证配伍。老朽用这方治愈多名崩漏妇人,颇有心得,却偏偏在皇后娘娘这医药罔效,老朽也是十分的费解。”

说罢,钱不收也是连连摇头,面露愧色。

接下来,外科太医丞李庆泰介绍道:“卑职有一验方,也是屡试不爽的,用这方治愈了多人,就是用血余炭(用人的头发煅炭而成)。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有止血、散瘀的作用。发为血之余,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所以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很适合治疗崩漏。止血不留瘀,既可活血,又可补阴,卑职用此药为君,辨证配伍用方,颇具灵验,但是,给娘娘用了,却半点效果都没有。卑职苦思不得其解。”

口腔科太医丞吴忠辉捋着胡须摇头晃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