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医-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收入如何?”

“那自然收入颇丰了。”

“具体有多少?”杜文浩脸阴下来了。

王珪道:“这个……,各军一般都秘而不宣,所以本相无从了解。”

“这笔钱不上交国库的吗?”

“不交,这是各军随军公用之使。不过,国库空虚之时,也开口向富足之地驻军预借酒息钱,以补贴国库……”

“国家还要向军队借钱?”杜文浩震惊之极,沉声道:“军队做生意,一年到底赚多少钱,大致数字总是有的吧?”

“这个……”王珪捋了捋雪白的胡须,他似乎明白了自己这准女婿一直追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对兵部尚书邓润甫道:“邓大人,你们兵部直管厢军,他们没少到你兵部交办公事,借支回易入财也是你们兵部负责的,你应该对这里头的内幕了解不少,你就说说厢军回易入财情况吧,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杜将军正在预备整顿军制,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数字,你要据实禀报,将来杜将军要下去核实的。”

“是!”邓润甫想了想,道:“厢军回易入财各地差距很大,江浙一带殷富之地是西北、西南厢军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前些日子,两浙路苏州厢军都统制王宝王大人来兵部办事,私下闲聊,曾透露说他们军一年的回易入财约八万六千贯!”

八万六千贯相当于人民币八千六百万元。

场中众宰执对军队从事盈利性经营的事情早就知道,并不奇怪,只是,对盈利收入却不甚了了,现在听说一军的盈利收入竟然高达八万六千贯,还是吃惊不小。

杜文浩问道:“他们一军有多少人?”

“按制为两千五百人,但实际没那么多,大概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缺编了近一半?”杜文浩瞪眼问道。

邓润甫点点头:“他们军人员还算比较多的,有的厢军,缺员达七成以上!”

杜文浩现在不想去研讨为什么缺员这么多的问题,军费为题已经把他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问道:“高达八万六千贯的收入,他们军全部自留了,用得着这么多军费吗?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

“这个……,嘿嘿”邓润甫干笑两声,没接着说。

杜文浩扫了一眼场中众人:“一千五百人的军队,做生意一年赚了八万六千贯,分下来一个人有五十多贯(相当于人民币五万多元),这还是军费之外的额外收入,再加上军费开支,年收入轻松便可达到七八十贯啊。真是富裕!”

邓润甫苦笑道:“杜将军,这只是富足之地的厢军收入,这些只占全部厢军十成不到一成,绝大部分厢军的回易收入远远少于这个数。比如西北厢军,每军收入年总入财仅区区数百贯而已。”

杜文浩道:“厢军做生意的很普遍吗?”

“几乎都在做,只是做大做小而已。”

“禁军呢?”

“那就更多了,禁军人力财力丰厚,本钱比厢军高,生意自然做的比厢军大。”

杜文浩望向王珪:“军队都去做生意去了,还如何训练?如何戎守边防?难倒朝廷许可他们这么做吗?”

王珪苦笑:“怎么可能许可呢。从太祖皇帝以来,都是命令禁止军队不得进行回易等,对差遣兵士从事盈利营生者,主将收捉治罪。”

杜文浩道:“那怎么还这么多军队都在做生意呢?”

“这也是无奈之举啊,你刚才也听到了,举国之资,刚刚勉强够军资之用,若真的全部用于军队,那朝廷哪里还有余钱?所以,只能先将朝廷必须的开支算出之后,剩下的才能拨作军资,其中存在上千万缗的缺口,这些缺口若不靠军队回易等入财贴补,军资从何而来?”

杜文浩呼地站了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环庆经略司扩充厢军的理由!厢军是什么?杂役军!说得不好听就是穿军装的民夫!这些民夫每年朝廷要花费三成左右的收入来供养他们,如果是战时需要倒也罢了,但除了边境之外,其余各路二十万的厢军,却都没有从事这些军事工作,他们在做什么?——在被当地官府当做差役使用,被厢军将领当做赚钱的工具使用,还有很多,想必是白白养着没有什么大的用处!——试问?国家为什么要花钱来养数十万的民夫?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第414章 湖心听雨

韩缜轻笑一声,道:“以将军之见,该当如何?”

“把这些厢军全部解甲归田!”

“什么?”所有宰执们都惊呼道。枢密使韩缜更是嘴角带着讥讽道:“若是如此,敢问杜将军,厢军原先的差役,由谁承担?禁军吗?”

“我还没仔细考虑这个问题,不过,花钱雇佣民夫未尝不是个好办法!”杜文浩随口道。

“雇佣民夫?”

“是!”说了这话,杜文浩反倒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一边想一边说道:“全国有厢军为二十二万人,将这些人全部解甲归田……,啊不,让他们军转民,集体开垦荒地去,就不知道全国有没有这么多荒地……”

蔡确道:“这荒地嘛,京城附近及江浙鱼米之乡等殷富之地,怕是没有的了,西南西北倒也还有一些,都是些烟瘴蛮夷之地,让这二十二万厢军和随军家属,去这些烟瘴蛮夷之地开垦荒地,只怕他们不肯啊。”

“这个,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另外,还可以把一部分分流到手工作坊去,那里正缺少发展工业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一举三得!——既可以裁减冗兵,又可以垦荒种粮,还可以增加工业劳动力。如何?”

章惇道:“想法当然好,谁都想裁减冗兵,大家也都知道,冗兵主要在厢军上,厢军就是由那些老弱病残而没办法当禁军的兵士组成的,还有一些是充军的罪犯。他们担负了绝大部分军队里劳役的任务,如果一口气把他们全裁减了,以方才将军的意见,是把这些劳役通过雇佣民夫的办法来解决,我想知道的是,从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民夫?”

黄履也道:“是啊,若地方厢军全部解甲归田,地方差役必然又要转嫁到百姓身上,当初太祖设立厢军,目的之一便是减轻民众负担,由此一来,百姓徭役又要大量增加了,这样的变革,究竟是利民还是害民呢?”

这些文人说话嘴巴也很尖刻,杜文浩一时不知如何反击,他不想吵架,因为他自己也没想好该怎么解决其中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他还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还没想好解决厢军冗兵这个痼疾的有效办法。

王珪见杜文浩张口结舌,他自然不愿意看着自己准女婿难堪,捋着雪白的胡须道:“本相以为,杜将军所指出的未尝不是个问题,厢军之冗,先帝已经看的很清楚,先帝在位期间,也大量裁减了厢军的,先帝三番五次说了,耗费国库巨额银钱滋养的厢兵,实乃冗兵之源,务必整治裁减。若现在新帝继位,便即增加厢军达数万之众,未免有违先帝遗愿。所以,本相以为,此举还需慎重啊。”

王珪把先帝的做法拿出来说事,自然没人敢胡乱反对的,章惇见风倒的功夫很不错,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必然重用王珪这样的变法保守派,要坐稳位置,必须把与王珪的关系搞好。所以,章惇马上口风一转,也微笑道:“是啊,首相所言极是,这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就是缺乏劳役之军嘛,好办啊,咱们已经确定陕西六路驻军轮番上阵对敌,那就是说,陕西六路厢军也都要派上去的,现在环庆经略司缺乏厢军,可以从陕西六路其他地方征调嘛。”

枢密副使林希也顺着这话道:“正是,卑职也以为杜将军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厢军既然为冗兵之源,要扩军,还需特别的慎重,不能轻易雪上加霜。反正陕西六路其他地方的厢军大部分也都在干些回易、地方差役之类的活,少一些人缓一些时刻应该问题不大的,可以从各路按比例抽掉一些厢军充实环庆,还可与禁军一样,轮番到环庆服役,当地官衙也会体惜朝廷大局,予以大力支持的。”

蔡确也点头道:“是,的确该慎重为上,林副使的建议本相觉得很可行,先从陕西六路其他地方抽调厢军充实环庆前线,若还有问题,倒时再商议吧。”

这个结果让王珪很满意,不过,他关心的是杜文浩是否满意,问道:“杜将军,你意下如何啊?”

杜文浩还能说什么,他还没想好如何整治冗兵,现在不继续恶化已经是大吉的结果了,忙拱手道:“几位大人的建议很好,先从其他地方抽调厢军充实前线,这主意好。至于裁减整顿厢军之事,待以后慢慢再说,任何变法都急不得的。”

杜文浩提到变法,这倒合蔡确等变法派的胃口,都面露微笑。

这个议题便这样过了,最后一个议题倒简单,向盟友大辽国通报新帝继位的事情,并把宋神宗生前一些珍贵的遗物送给大辽作纪念。宰执要商议确定去办这件事的使臣。这个争议不大,很快便确定了人选。

会议结束的时候,时间还早,杜文浩决定先去找太皇太后高滔滔,要把文官担任前敌总指挥这件事改过来,要不然,这次出兵只怕后果不能如愿。

杜文浩来到福宁宫,内侍告诉说太皇太后在御花后苑花圃里,太皇太后已经交代了,杜文浩来访,可以直接领进来,不必通报,所以内侍领着杜文浩来到花圃,远远便看见高滔滔在一伙人的簇拥下,正站在花园里一处小山丘上指指点点,其中有几个穿着官袍。

杜文浩从后面登上小山丘,这才看清小山上穿官袍者,其中一位老者,竟然是工部尚书,其余几个是工部官吏和工匠。他走到她身后,拱手道:“太皇太后!”

高滔滔一听他的声音,惊喜交加回过头:“你来了!会开完了吗?”

“开完了,微臣正准备给太皇太后汇报一下会议的一些情况。”

“好啊,不过你先帮哀家看看,听雨轩修在这里如何?”高滔滔手指伸出,往前面一划拉。

杜文浩没注意她手势的方位,以为就在脚下这里,便环视了一下,这是一处小山,山上种满了各种花草,在小山腰上稀松地种着几颗松树。前方是一弯池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