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梨柚-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种心智的瞬间成熟的摧残,仿佛真的是心死过一次一样。面对的全然是未知,未知的深不可测。
  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都有点儿看淡生死了,那几天估计都有人看破红尘了。
  有人说,其实高三这一年再来一遍也没什么可怕的,只是高考那两天,我不想再重来。
  可是复习不就是为了那两天的再重来吗?
  机会一年只有一次,所以还要选择蛰伏去等待吗?
  一年,整整一年,梦醒梦碎却只有两天,是不是有点残忍,对自己有点狠心。
  可是那些人都是自诩为有梦想的孩子,只是输给自己的不甘心,相信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无论怎样的忍受,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限。
  但是由于江黎佑从不相信自己,所以他不会去复习。可他并不是没有梦想的孩子,那目标一直都在,一直在动摇却从未被改变的目标一直都在,“我要上600。”
  只是当数学考试的终场铃声响起,他觉得这坚持了三年的理想,好像,太可笑太渺茫了——莫非还高估了自己什么?
  有人说,撞破南墙之后,会知道那一面是天堂——但是经历过了高考的江黎佑,不会这么想,不会再这么想。
  南墙撞破又能怎样,要面对的其实只不过是下一堵墙。
  头破血流又如何,大家都一样。
  两天的梦魇让人瞬间成长,之后陷入的,就是无尽的虚空与迷茫。
  一年的努力,就这样突然为零,那感觉,很可怕,一时间险些能让人迸出泪来,这,应该就是青春的终点了吧。
  十八岁,没有老的身心,就突然沧桑了。
  电视上关于高考的新闻,或者励志,或者悲愤,或者心酸,五味杂陈。
  江黎佑只是觉得,那些因为高考而轻生的孩子,对得起谁。
  可这一切,又到底该怪谁?
  此时的左宸没有时间像江黎佑这么多文艺青年的哀伤,考完最后一场的他,多了一项纠结的任务规划,只等着成绩一出,就要付诸实践。
  然而高考的结果还要等待,大约半个月之后才会出成绩。
  即便刚考完试撕心裂肺至于歇斯底里的狂欢,也只是一刹那的崩溃,紧接着所有考生和家长,同时陷入焦虑与不安的等分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着墨不多,字字心酸。




☆、短番外——食堂简史

  第一个初步创造食堂的人是天才,而第二个开始建设食堂的人是不折不扣的人才,至于第三个正式推广食堂的人,不是蠢材,而是天杀的。
  长期以来,食堂给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的印象就是物美价廉。
  实际上它给内部人员(简称吃食堂的)的印象,只有无可奈何。
  自古食堂多奇葩,在不知道是什么动力的助推之下,先后有土豆烧自己、豆角炒豆角、白菜黄菜(有的地方管白菜叫黄菜)丝等充满智慧的名吃,热情的登录食堂。
  早些年还不乏碗里有小强,锅中游耗子的震惊景象。
  这些年啊,在党更加英明的领导下,国家政策只能是越来越好。
  不是说了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嘛,食堂的环境正在改善。
  也不是没有暖气空调和电扇,只是作用如何暂且不论。
  江黎佑对食堂的初体验,是在初中三年级。
  那时候刚刚有夜自习这种东西,由于夜夜几乎都有考试,所以晚上吃饭的时间很紧,为了赶时间,只能委委屈屈的屈尊降驾楼下的食堂。
  说来也巧,怎么那时候初三也在五楼上学。
  那时候学校小,食堂也小,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只有两间教室那么大,或者说,还不够两间教室的大小。
  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物价在印象里那么低,还是说,那时候他的胃太小了。
  一块五毛钱买的炒面就可以吃得很饱,两块钱买的炒菜的米饭甚至会吃不了。
  尤其是天气渐热之后,学校有一个铁盆一样的锅,旁边查一块牌子,“免费喝汤”。
  传说一开始说是粥,但是在无数人努力之后都没捞着米的情况下,食堂也是老实人——那,就改名喝汤好了。
  一群包括江黎佑在内的无聊的初三学生,就会一字排开一堆大碗,一舀子一舀子的整满汤,一边扯淡一边喝。
  那时候还有一块钱八片的烤馍片,其实就是炸馒头片,火候一般,不算太好吃,但是师傅一般一块钱少说会给九个。
  江黎佑就曾在见到前面人被给了十片,然后他也跟着找大师傅要,“你给了他十个。”
  然后江黎佑在那人要给他装第十三片时跑路,“我吃不了了……谢谢您呐。”
  那度过的零零碎碎的时间,也是岁月啊。
  只是岁月不饶人,很快,江黎佑便带着满满的憧憬踏进了现在的高中大门。
  那时候食堂还只有一个,更多的地方用来停泊非机动车。
  那时候的食堂一共三层,都用着一毛钱一个的泡沫碗,从一楼吃到三楼之后,江黎佑学会了晚餐不再喝粥,也学会了杂七杂八的把自己喂饱。
  同时也学会排除法,掌握了晚饭进食液体的合适时间,同时长时间成功的避免拉肚子。
  如果你没有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非食物掉进卖东西的大锅里,就不会有那种决心以后这东西一口不吃。
  江黎佑用不小心的悄悄地把塑料袋掉进油锅这种极端的方式,戒掉了油炸食品,用目睹别人把饭卡掉进麻辣烫的汤锅这样震撼的经历,戒掉了曾经常吃的麻辣烫。
  这就叫做血的教训。
  后来,学校所有的车棚都变成了食堂,包括地下室也未能幸免于难,学校数量最多的建筑物终于不再是教学楼,而是名字都很好听江黎佑却没记住一个的食堂。
  因此,江黎佑后来在一楼的厕所门口闻到淡淡的油烟味,也不是不情有可原的。
  越来越多的摊贩合理的进入校园并不是坏事,比起在大街上担惊受怕,也许他们并不是太影响市容,可是维持市容却要让更多的人担惊受怕。
  生之不易,居之不易,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积雪几乎没过膝盖,冻得已经微微有些硬邦邦,那时候江黎佑往校门口走去的路上就曾经被一个来学校卖饭的艰难行进的三轮车撞到过腿。
  地下室,原本没有阳光,自从改成食堂后,方便了很多,尽管偶有停电,摊贩们应急措施做得特别好,一停电立马摆上蜡烛。
  江黎佑和左宸还吃过两次烛光晚餐,黑咕隆咚的时候,江黎佑起初有些不淡定,“这么黑怎么吃”
  但是他看不到表情的左宸却很坦然,“你总不至于把面塞进鼻子里。”
  但是不管怎么说,那里面的味道烟气,就是人间的感觉。
  不会冰冷。
  左宸和江黎佑高中共同相处的最多的时间,就是在食堂。原先会走一条街的距离去老食堂,现在也转战楼下了。
  犹记得再去老食堂,改的有些面目全非,因为路远更是人少,以至于卖东西的看见他们的样子,就像狼似的眼冒绿光。
  江黎佑高三的时候完完全全和左宸一起吃晚饭,吃的变多,也同时越来越正经。
  不会用冰激凌代替该吃的主食,也不会冰火两重天的对待自己的胃,太辣的东西戒了,晚上七点以后不会再去吃糖。
  这些习惯,君子慎独的让他一直养了下去。
  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
  只是三年到头,好吃也好,难吃也罢,这里都是无可替代的回忆。
  便宜最好,小贵也可以接受。一块钱一个的奶油面包,舔起来也是很有趣的东西。
  住宿生的一日三餐都解决在这里,这里不是家,可它有烟火的气味。
  即使它只是食堂,即使一天三顿你总骂它“贵的要死哦”,可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最后在这里填入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能量。
  所以,江黎佑对食堂的理解,最后终于变得理解与宽容。
  越来越不会再冲动的在背后问候领导,终于不停地理解“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学会的越来越是接受。
  尽管饭菜几乎没有油水,但它毕竟还算安全,基本干净比外面的某些摊点好的很多,学校的招牌在这里,毕竟有些保障——如果再有问题,那只能怪全民的饮食安全问题都是堪忧。
  饭菜的种类在渐渐变多,实在不行,还可以去超市吃些速食的面包馅饼。
  毕竟一切,都只会越来越好,总没有倒退的道理——谁会干这种傻事呢。
  在愉快的谈天说地里一起抱怨,一起立志,一起骂高考,一起批教育,配上即使不能完全满意,也还咽得下去的晚饭,其实也算一种放松的方式,高三紧张,但是吃饭自由。
  五到十分钟以内吃完饭是对自己的不人道,连吃饭也要争分夺秒争争抢抢,不至于。
  等到毕业之后再进不去那道门,也在不可能吃那曾经骂声不断的食堂,才明白感激曾经拥有。
  偶尔回忆出来那些东西吃的感觉,以及那些有关的注意事项,才明白那些时间里,自己有多离不开。
  回想起食堂的点点滴滴,你不会再追究是不是在那张桌子上见到了一只虫子,那天的菜是不是太咸,也不会为难那个人手不熟把鸡蛋摊的太老,那个摊子太小气佐料放得太薄。
  你只会记得有一家的饼卷肉肉汤总是放的太多回溢出来,有一家的蛋糕松松软软,有一家的汉堡沙拉酱非常酸甜,有一家的灌饼里面可以随意搭配好几种菜。
  这一切都只因为——
  离不开的过去就是曾经,回不去的地方就是天堂。




☆、等等等等

  漫长的等待。
  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这句话用来形容高考,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从幼儿园到现在,几经生死PK到多少对手,风风雨雨十五年后,才终于有资格参与到千军万马挤的独木桥的高考大战之中。
  两天的身心巨大摧残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