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叫做学业水平测试的是是非非,在高三基本上就尘埃落定了。毕竟此时的目标是高考而不是那张高中毕业证,与也被习惯上称为会考的学业水平测试相比,高考的地位至高无上。
高考复习也不是儿戏,而且最关键的是高考的严格严肃和严厉让作弊的生存空间不断窒息。
所以高考复习要足足搭上整整一个年级的工夫,所以□一样的复习不容小觑,高三新生的第一课,便是一轮复习。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这个敌人,其实还蛮凶残的。所有的老师口风出奇的一致——夯实基础,难得统一战线。
那些写过主人名字的课本,也不是没有承载当时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是江黎佑听过了太多题海战术,对此并不是很上心。
原以为日日夜夜盼望着的高三不过是雪片一般的卷子向自己飞来,然后英雄一样的扑上去凶狠的消灭一座又一座丰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家里搬来过多的必修和选修课本,为了那根本拿不够的750,苦逼的开始蚕食鲸吞。
学过的东西再过一遍,不会掰开了揉碎了细嚼慢咽,也不会注重什么趣味性体验学习的享受过程。有的只是不同的老师类似的重复,“这个一定要注意”“这个要背下来”“这个必须记住”……
多媒体几乎乐此不疲的每节课在不停的工作,幕布只会换成不同的科目。满屏刷爆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的答题模板。例如——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势起伏状
2。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在剖面图中)
秦朝统一的原因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简洁明快,缺乏新意的文字枯燥的跳动在笔记本间,构成了一轮复习的课上。
课下更是难过。没有综合性的卷子,全都是拆的零碎的专题练习。从基础到弱智的题目不断过渡到高考变态真题,一翻开那些米黄或是雪白的一轮复习用书,江黎佑就有一种两眼发直的感觉。改进的越来越方便撕扯以用来做课时练习的小册子同样让人头痛。
再可恶一点的事实是,原本是自由安排时间的自习课被冠名“学科自习”,就成了各个老师一家之私产,几乎瓜分殆尽。而更有甚者便是无名的自习课上,一下子可以兜兜转转两三个及其以上数目的不同老师,一个在前面坐镇讲台,一个在后门严防死守,还有一个游走于过道。除了老老实实地写作业一下头都不抬,再也找不出适合这种诡异场景的姿势了。江黎佑以前喜欢的自习课偶尔小憩,也因此居然降格为看着书发呆。
时间紧张作业多,课程排的也满。都是两节连在一起的大课。因此高三就成为了缺乏运动的年级,不过江黎佑最讨厌的跑操取消对他而言并非不是坏事。奉行“一切不以放松学生为目的的课间活动都是耍流氓”的江黎佑,也因此格外不齿于某些中学碉堡的跑操究竟有多么震撼心灵,反正在他看来,与其如此,还不如三三两两在林荫小路散步来的美好。
所以江黎佑到了高三,觉就变多了。早读忙里偷闲得吃饭,吃完饭看书然后莫名其妙睡到第一节课上课,课上睡,课间还睡。六点半到校是不假,可江黎佑要想完全清醒,少说上午10点之后。
不过鉴于一轮复习毕竟只是以前知识的上升重复,基础不错的江黎佑整体上并不算太吃力。尽管成绩升升降降,不过也由于江黎佑的分数一直忽好忽差的时间久了,老师们并不计较他太多。
一轮复习过于注重基础这一点,让江黎佑还是有点吃不消,尤其对于以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江黎佑而言,他的基础知识扎实,但是最最基础的东西比如单词和课文,却是有大大的问题。他那以蒙为主的强大语感,其实着实让人叹服。那些拆开分开几乎完全看不明白的各个单词,愣是能让他蒙出文章主旨大意,然后跌跌撞撞的去答完英语试卷,那排除法练得也算是出神入化,“三长一短选短的,三短一长选长的,两长两短选二B,参差不齐选三C。”这口诀才是做题的不二法门。
也因此背单词之类的体力活是个很大的负担,江黎佑一口一个“洋泾浜”,终日大声怨念,“‘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这可是阿道夫·希特勒先生的名言。不要学英语了啊……”
当然前提是英语老师并不在场。
这个时候他那个讷于言的同桌便会很无语的敲打他,“就你知道得多。赶快去背单词!”
江黎佑继续反驳,“苦不苦,看看单词三千五;累不累,想想古文还没背。”
同桌选择不理他,自顾自的翻起学校发的所谓“提分宝典”,里面是必备的3000余个单词外加百十篇古文。
这时轮到江黎佑自讨没趣的接下文,“苦不苦,看看前桌才十五;累不累,想想三本有多贵。”
前桌的孩子生日小上学早,居然现在还没有16周岁,几乎比江黎佑小了两岁。所以就算只是自尊心作祟,江黎佑也不会心甘情愿服输给一个和自己几乎有代沟的小孩子,自己可是十七岁花一般的少年,当然不会轻易言弃。
至于本三到底是干什么的,定义也很模糊,虽然一般所谓的“三本”本科高校主要是指:独立学院=独立二级学院(民办范畴)、部分中外合作高校(民办范畴)的本科专业、本科高校的专本连读专业以及上述高校的普通体育和使用本省联合测试成绩的艺术专业。
人们都说独立高校具有“校园独立、招生独立、财务独立,但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资源都与校本部共享”等特点,所以可以说,独立高校可以享受知名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氛围。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独立院校的学费较高。
所以,在江黎佑被人们灌输的概念里,本三上下来要十万打不住!
十万……十万……十万……1后面5个0啊!一沓的百元大钞要十个,起码要十公分的100块钱——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苹果的那堆i这个i那个,没准都能买一斤。
所以这么一想,江黎佑从未熄灭的斗志又被点燃了。
那么既然要好好学习了,那么就更不能亏待自己的胃。由于离教学楼较近的食堂因为地缘优势,饭菜价格不低而且东西难吃。掂量再三之后,江黎佑向左宸提建议,“咱们去那边的食堂行么?”
左宸没有犹豫的答应,“那边可有点远。你不会累吗?”
江黎佑为了口腹之欲决定牺牲自己的双腿,“没事。我们走快点就行了,不会迟到的。”
在江黎佑眼里,左宸有的时候既像超人又像小强。理科班的工作量当然很大,对头脑的要求更高,像江黎佑这种听数学课从未超过二十分钟的人,对理科班的学生总是充满崇拜。自己班的课程已经很满了,而对面那个班简直不是人呆的。自己班上课他们上课,自己班自习他们还是上课,虽然自己去问题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必定见到对面班级同学对老师的围追堵截——拿的还全是课外自己买的辅导书。一个个如饥似渴的优秀理科生,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笃信者的真实写照。
这次第,怎一个变态了得?
某一天和左宸一起服毒似的吃了半碗打死了卖盐的偷工减料的牛肉罩饼,江黎佑心情并不算太好的往教室走。
穿过整个操场的一条街的距离,新换的人工草皮上,天色正在渐渐黑去,偶尔出没着成双入对的人影——早恋,这才是一个学校里真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景象。
两个大男生走在一起,话当然并不会多,江黎佑偶然抬头,正对上一个明亮的大如脸盘的月亮,惊喜的很像小孩,小声轻呼,“看!月亮,月亮。好白的。”
一旁的人抬头低吟,“是日,九月十七日。月白如纸。”
江黎佑被抢了也台词一样,“哎,我说,我们两个到底谁是文科生啊。这月亮真漂亮,像个荔枝似的。”
一旁人不打算再接腔,“今天晚上吃得太咸了是不是?去买杯奶茶吧。”
江黎佑果断安静接过了饭卡,虽然稍稍因为今天晚上的晚饭是自己一再坚持的不听劝的恶果而有些良心不安,但还是买了两大杯,递给左宸一杯,“港式鸳鸯。”
回答是一个微笑,“咖啡加巧克力这么纠结的东西,只有编一个好听的名字才能骗好奇心过强的小姑娘。”
江黎佑白他一眼,两人继续向教室进发。江黎佑心满意足的喝完奶茶,左宸盯了那东西一节自习课之后,还是实在没能提起半点兴趣,只能忍痛割爱,胃部略感空虚的将这“5块钱”随手给了旁边座位上的人,“今天晚上吃的太饱,喝不了……”
不过由于一轮复习的时间很长,年前这几个月里除了这种无聊的啃课本活动,如果还有略微激动人心一点点的东西就是自主招生。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捧场。
☆、自主招生(一)
说起自主招生,包括未经此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