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机会,谁知今日竟然得此良机。
惊的则是帝王的喜怒无常,上一刻尚且嘻哈玩闹,下一秒却严肃冷峻,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但庆幸这位少年帝王乃一明君,体恤百姓,重视民情。
一袭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样式为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配祥云皮靴的李勤以睥睨天下、俯视万生的姿态傲立于宽大宏伟的皇宫城楼之上。
除了城楼上负责保护皇上的羽林军没下跪外,其余百官、众士兵、宫女太监等人纷纷叩跪行礼,顿时响声一片传千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于皇宫门外的黎民百姓听见响声及见守城丘卫亦下跪,便知皇帝陛下亲自驾临了,皇帝真的有听到自己的意见,亦有幸一睹龙颜,顿时惊喜交杂。
然而,率先有几人先反应过来跪下,其余众人亦随即回过神来跪在地上叩头 “叩见皇上万岁!”
李勤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玻Я瞬'眼,想着百姓们的示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过于激烈,也容易控制,便知道是刚才张贴出来的皇榜他们已经看过,十分满意地笑了!
看到从没学过行天子跪拜礼的百姓们不住叩头,李勤运起内劲豪迈地朗声道 “众位平身!”
“谢吾皇!”大家异口同声的统一回应,然后慢慢站了起来,除了充满了好奇心的百姓们外,其余都颌首不敢抬头明目张胆地欣赏天子那张帅气的脸。
当然了,城楼不低,再加上烈日当空,这种距离根本无法看清李勤的脸。
而像在动物园里被围观的李勤也没有任何责怪百姓的意思,反而如没事人般依然站直腰板,挺胸抬头说道 “你们想向朕反映的事已有人向朕禀告,朕明白,也了解你们的观点,朕并非冷血无情之人,百姓便如朕的子女,你们有任何的损失朕亦会感到心疼。但是,朕并不能因为这样便退缩,也是不该。”
皇上发话,大家连喘个大气都不敢,鸦雀无声。
可是,只要仔细地观察,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正期待着皇帝继续说下去。
然而,在皇室打滚多年后的李勤,当然会留意到这一点,见他们对刚才那番话无太大反应便更加确定那皇榜的作用,倍感自信地说 “刚才张贴出来的皇榜上尽数列出吾国因连番战祸已损失的一切,朕相信你们都已经看过了,王侍郎亦有念读给众位听。这样接二连三地被敌人进攻,造成重大的损失及不断地因为战事而失去亲人,这种痛苦并非好受,也不该因为我们的善良而要令我们受这种痛彻心非的难过。然而,现下已除了四个进攻国后又遭遇歆玥国的再度入侵,何不同心协力奋力一战以换取日后长远的和平安穏?朕并不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承受我们这种悲痛,每隔数年便要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朕非好战,只是希望在朕的治理之下,能给百姓们一个长远的安居乐业的美好帝国。朕需要得到你们的支持和理解,而非朕的一意孤行。”
良久,依然没人出声。
但是,李勤看到了,部份的武官也看到了,他们的功力令他们比平常人能看得更清楚、听到更细微的声音。部份比较年长的、老年的百姓眼睛泛红,开始低泣。武将里更有不少是痛失战友、亲人的,只是久征沙场的他们已炼得坚强刚毅,不易哭泣流泪,只能在心里难过,同时也引以为傲。
正当李勤感到疑惑、信心动摇之时,在一片寂静之中,突然间也不知道乃何人先跪在地上领头大声喊道“吾皇英明!”随之亦有数为仿效。
连锁效应之下,一大片百姓又再次跪在地上行叩拜之礼,高呼 “吾皇英明!”
从第一个高声大喊后,李勤的目光便一直停留在那个人身上。
也许其它人并不知道是谁,因为百姓都是接二连三地快速跟随着。
可是,李勤依靠分辨声音的方向而准确地找出对方,这就是内功高强的好处之一。
这个人李勤并不认识,于是她下意识地望向了父亲恭亲王和大将军白子珑,用眼神在询问着他们认识那人否。
恭亲王和大将军两人当然接收到李勤眼神中的涵意,无奈地摇摇头,表示不认识此人。
李勤那道剑眉绉得更加的深,已成川字,内心总是有股不安的感觉。
即使她知道是这个人带起来领头的作用才达到李勤想要的效果,但是她并认识此人,而且更不是她刚才安插在群众里的卧底,这人究竟是幚她还是另有所图?
正想得入神,却被身旁的赵德海给轻唤过来 “万岁爷,上朝的时辰到了!”
“嗯,朕知道了!”李勤稍微侧过头跟恭亲王说道 “父皇,劳烦您安排一下去查查那人的底细。”
“领旨!”恭亲王轻轻点头微声回应后便先退了下去。
李勤再次运功说道“平身!朕已收到你们的心意,替江山社稷多谢众位,都回去继续日常的生活吧!”
李勤说完后挥挥衣袖潇洒地转身离开,只留给百姓们一个英伟的背影。
“上朝!……”不一会儿,众人已回到翊睢殿开始今天的早朝。
经过今早这一闹,浪费了不少时间,体力稍差的文官们早已汗流浃背。
“众卿家平身,赐坐!”立心当好皇帝的李勤少不免要体贴一下这些年迈的官员。
当他们安坐妥当之时,一直坐在那张经过她亲自改良而宽大舒适的龙椅上的李勤早已想了一遍待会儿将会发生的争议及应对方式,正在沉思的她,一脸的冷峻。
因此,经过几翻闹腾才开始上朝的大臣们,早已将出门上朝时想好要说的话都给忘了一大半,只能一直被李勤和几位军机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话虽如此,这毕竟不是一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特别是李勤提出由她自己亲征时,反对声音最大,朝堂上争辩不休,直至中午才得出结论。
“拟旨!此次将由朕御驾亲征,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现授恭亲王监国一职,由诸位军机大臣共同协助处理国事,并加急召回球太尉带同重伤的宝将军、定国侯、吴都督、赵将军及十万伤兵回朝,以固帝都之安穏。另阵亡之孙将军、叶参军、林副都督予以厚葬。”一直安坐在龙椅之上的李勤站起身朗声宣读,并同时由中书令快速书写记下,以作退朝后代写圣旨之用。
李勤又接着说 “另再拟旨,皇后苏小湃怀有龙胎,若朕有不测,则皇后诞下之孩儿,无分男女,立为储君,十六岁方可登基。如无龙嗣继位,则由朕之父,恭亲王继位。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见李勤并没有接下去续说之意,中书令才敢站出来回应 “臣领旨!”
“骠骑将军白将军何在?”李勤环视殿内一周,问道。
“末将在!” 外表威武的一名女将军站了出来。
“此次由骠骑将军率突击战狼骑十万、白狼魂十万伴驾出征,即日起行。”
此次又再领兵一共二十万,再加上之前数次增派战兵,在场的多位大臣无不被此巨额兵马数字给吓得额冒冷汗。
“末将领旨!”白将军跪下领旨,心里无比欢喜能为国效力。
既然一切已成定案,赵德海正张口欲喊退朝之际,不料珍将军突然走到殿中间跪下。
“末将请求陛下允许一共伴驾出征!”小珍双眼通红,单膝跪地,语气坚持。
李勤沉默不语,别有深意的双眸直盯着小珍,良久才道出一句 “退朝!”
虽然并没有正面回应小珍的要求,但这句话就等同拒绝了小珍的请求,不予批准。
小珍一直跪着一动不动,李勤也一直坐在龙椅之上没有要走的意思。
而殿内百官在赵德海的暗示下,一个个退出翊睢殿回府。
瞬间大殿之内便已只剩下李勤和小珍,赵德海也识趣地跟着朝臣一起退了出去。
李勤缓慢地步下台陛,走到小珍身前,微微弯腰伸手扶她起来,却发现对方并没有要起来的意思,只好无奈地解释着 “朕明白你的心情,但是朕乃一国之君,不能总是以感情为主而作出决定。而你,早已迷失了心性,并不适合出征。朕不能让你在战场上有错误的决策,朕不能再失一将!”
李勤所说的这些,跟在她身边多年看着她日渐成熟的小珍怎么可能不懂,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只是她就是想一试,正如李勤所说的,她已迷失理智了!
“好了!起来吧!回府去!”李勤了解她,陪了她呆了一会儿后便再次把她给拉起来,软声哄她回恭亲王府去 “朕不在时,替朕守着江山和照顾父皇皇姐。”
小珍早已泪流满脸,她感动李勤的体贴,她没有跟错人 “末将领旨。”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狼生暗刺窥之则杀。
为了苏小湃,李勤可以成佛,建造繁华盛世,护她一生;也可以成魔,脚踩生灵,杀戳不止。
帝王与干戈,佳人倾城国,戈地纠缠的鸳鸯藤,似情缘难解的人生。
皇城似座华美的牢笼,迷失的是她的伤,我的情,亦或是他的权……
泰和殿内,李勤一身戎装正与监国、小转丞相、诸位军机大臣交接政务事。
“启禀皇上,六扇门的四位堂主已到。”御前侍卫在门外通报。
大臣们分站两边,李勤亦步回天子台,在龙掎上坐好,赵德海代喊道 “宣!”
只见四位而立之年的男子一身傲然之气昂首步入大殿,走到天子台前停下,颌首拱手道 “麒扇堂麒麟王洛清辰、泽扇堂白泽王洛清逸、夔扇堂夔龙王洛清玄、龙扇堂青龙王洛清扬,参见皇上。”
李勤满意地扬起嘴角 “四位免礼。时间不多,江湖儿女都免去客套话吧!这次朕请四位前来,是想与商讨一下早前朝庭把几套全新的军服交于华伦癫佬绸庄负责缝造。此外,新型战车的制造亦交由了变型精钢铸店负责。朕知道这两家店都是属于六扇门旗下的,国难当前,朝庭此次出征急于用到,不知现在已造多少?”
麒麟王洛清辰负责变型精钢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