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琼瑶]乾隆王朝一锅炖1-150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琼瑶]乾隆王朝一锅炖1-150 完结-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的。”波将金脸上的微笑是不容掩饰的,“三年,他们将为他们的皇帝三年不用兵。三年的时间足够帝国缓过劲来,我们可以先收拾了奥斯曼,然后我想北欧那几个海盗也会知道该怎么做了。三年一过,我想我们与中国的大决战将未必是我们输。”

    “可是将军,如果真的要撤兵并且保持三年不出兵的话,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有撤退。清国老皇帝驾崩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据说老皇帝的葬礼是非常奢华,许多驻华使节都去祭拜了。如果将军所说的礼仪是真实的话,那么此时前线的将军应该都收到了情报。他们没有撤退的话,那就表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遵守这个礼仪。”

    波将金脸上露出一丝疑惑的表情,然后吩咐道:“你让情报处的人查一查,看看这些远征军们是什么样的意见?”

    其实波将金并没有猜错,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皇帝去世后三年,是不能用兵的。但是永璇却没有将前线的远征军撤回来,甚至连一道旨意都没有下达,这让军机处的大臣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作为一直反对八阿哥的先锋,左都御史阿思哈说:“圣上,国丧期间兴兵那是大忌!还望圣上早日颁下旨意,让远征军一干人等回来。”

    “那西伯利亚不要了?”永璇淡淡地说了句,语气中听不出喜怒来。

    那阿思哈本就是个守旧之人,对他来说西伯利亚就是个遥远的地方,他只在乎的是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而且他对于永璇开海禁就有一肚子怨言,“士农工商”,如今海禁一开商人就成了社会的主流,无数人放弃土地去经商,这在阿思哈看来简直是人心不古。最让阿思哈觉得愤怒的是,在招商系控制下的江南、两广、两湖以及南洋诸地,开始有了什么参政院,很多商人居然进入到参政院里对官员指手画脚。听说新皇还打算在西直门附近新建国会山庄,然后分成什么参议院和众议院,商人也可以加入其中对国事评点一二。而且据说日后官员行事必须有国会的同意,否则将不能执行。这在阿思哈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区区弹丸之地,要了有何用?”阿思哈冷冷地说道。

    “弹丸之地?”永璇冷哼了一说,“老大人,你可知道如今国家经济发展,各类矿石需求颇为庞大,虽然我堂堂中华也盛产这些东西,但是为何我们不用别人的,非将自己的地盘挖得乱七八糟?”

    其实永璇还是很感谢乾隆在最后几年对他的支持,虽然乾隆对永璇的改革一直控制得恨死,但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听之任之。故而在永璇的推动下,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本国业已完成,并且向欧洲和美洲扩散。永璇相信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可以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毕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是电,现在蒸汽机正大行其道,永璇要折腾出个发电机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罢了,但是永璇不想过快地对整个人类科技拔苗助长,故而还是在折腾蒸汽机。只是饱受后世环境污染之苦的永璇对环境保护还是有所控制。首先是对黄河流域开始植树造林,将山西、陕西富裕的农民或北迁到远东,或南移到南洋,虽然说黄河清可能是很难实现了,但是后世的沙尘暴什么的,还是要防范于未然。最重要的是,永璇非常无耻地将一些重工业都放在了印度、印尼等地,这些地方日后是会考虑让他们独立的,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永璇加快了南洋的重工业开发进程。

    阿思哈没有听出永璇的不满,或者他听出来了,但是却不愿意妥协。“奴才管着都察院,自然要管着天下的风气。即便是皇上,奴才也是要管一管的。”

    “哼,好大的口气!”永璇其实对都察院早就不满了,虽然说都察院有监管官员的作用,但是都察院一个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祸害无穷。

    首先都察院没有实际证据就可以弹劾官员,这无形中就让一些被诬蔑的官员为了避嫌不得不称病不朝,这势必影响国家的办事效率。其次永璇在乾隆的支持下,其实已经开始完善起法院、检察院、警察局的现代公检法系统,同时永璇还保留了审计局这个拥有经济调查大权的准公检法机关,而且永璇还在考虑要不要组建情报局、安全局、廉政公署等机关。可以说,都察院已经完全失去了他的历史作用,永璇正在找机会将都察院关门了事。

    今天见阿思哈这般说话,永璇便冷笑道:“我看都察院也该管一管了。自乾隆三十年起,检察院开始负责诉讼以来,都察院究竟做了什么?贪官污吏没有抓到一个,倒是将一批清官逼得要么称病,要么读书,真是好大的威风啊!我看这都察院不如就关门了事,阿思哈,你那个左都御史的职位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听闻此话,领班的于敏中立刻急出了一头汗。于敏中早就知道阿思哈与永璇不对盘,但是于敏中没有料到阿思哈居然会借乾隆的丧事来干涉永璇的远东计划。对于永璇来说,远东计划和南洋计划是两个不能触碰的逆鳞。其实应该来说,远东计划和南洋计划就是一体,那就是中华帝国的扩张计划。于敏中不止一次听到永璇游说乾隆,要用我们的大炮和火枪,为我们的子民创造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而乾隆也在事实上承认了永璇的计划,甚至因为这些计划,无论是皇室还是权贵们,都收益丰厚。这些既得利益者如何会放弃支持永璇,而却支持因循守旧的阿思哈?更重要的是,永璇手上还握着虎视眈眈的招商系人马和潜邸幕僚,他们无时不刻地想取而代之。阿思哈这一说胡话,等于是给了永璇大肆改革的借口。

    于敏中一想到这,忙跪道:“臣以为,因循守旧并非国家幸事。可是皇上这般疾风骤雨下去,只怕让臣等也无法禁受住。和风细雨亦能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损害,还望皇上三思。”

    永璇当然不会借这个地方大肆改革,毕竟招商系人马资历还不够,虽然在地方是有声有色,可是尚不能支撑整个中枢。而潜邸的幕僚们也才陆续放出去累积经验,估计也要至少四五年才堪大用。所以,永璇笑道:“于爱卿多虑了,朕从未想过要大肆改革。朕只是觉得既然检察院等机构业已设立,且确实有做出了应有的成绩。既然如此,留着都察院做什么?浪费公帑,不如剩下点钱,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于敏中知道阿思哈这次是真的惹到了永璇,况且永璇已经答应不大肆改革,他也不好意思强求保住阿思哈,便安静地退到了一遍。阿思哈看了看,没有人愿意出来为他说话,大笑三声,便将官服除下,离了军机处。

    出了紫禁城之后,阿思哈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想了想,为今之计只有去找五阿哥方能有一线生机,这五阿哥本来就是阿思哈的半个弟子,两人相处还算和睦,所以阿思哈内心深处是希望五阿哥登基的。同时三阿哥已经病倒不能视事,四阿哥、十一阿哥乃是永璇的亲兄弟,六阿哥出继,十二阿哥已经断了心思,十五、十七阿哥年岁还小,想来想去,大清朝的希望就在那五阿哥身上了。

    因为五阿哥一直是被乾隆要求念书,所以府门外并没有内务府圈禁的士兵。阿思哈通报了一声便进了五阿哥的宅子,与此同时五阿哥也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波将金并没有得到清军后撤的好消息,相反他收到的情报显示,清军在加固防线的同时已经准备好在西伯利亚过冬。根据他所知道的消息,清军的装备要明显优于俄军,甚至在防寒衣物上,那个新出的羽绒服以及改进后的供暖设备,让清军的军营可谓是暖如春天。他们的探子回报,因为水泥和玻璃的大量应用,同时通过地道和封闭走廊的连接,军营里没有冻死的士兵。而且水泥的军营可以禁受俄军火枪的攻击,与此同时,火攻也是对水泥军营无效的。波将金脸色变幻了好几次之后,下令道:“全军准备,后撤回叶卡捷琳堡!”

    这个时代的叶卡捷琳堡比后世的叶卡捷琳堡要西移了许多,这是俄国在东方征途上的最后一个大型城市,波将金必须撤回到那里才能确保全军的生存。他没有水泥,无法在极短的时间里修建起封闭保暖且固若金汤的军营,回到叶卡捷琳堡才是上策。

    “将军,难道我们要丢掉阵地吗?”

    “不妨事,中国人同样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这个冬天将是我们休整的机会。等五月的时候,才是我们最后决战的时候。”

    参谋们不再反对,军令下达之后,大家纷纷收拾起自己的行囊准备回到叶卡捷琳堡去。对于士兵来说,那里有温暖的营房,还有城中的烈酒和美女。他们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到这西伯利亚,为的就是每个月几十卢布的军饷。这些军饷足够他们在酒吧里喝上一个月的伏特加,再找酒吧的姑娘好好地乐上几回。

    就这样,波将金带领他的士兵往回撤,而这一切自然落到了对面的清军严重。

    “将军,我们要去追吗?”

    “不用了!这中鬼天气,杀不了几个敌人还会赔上咱们自己兄弟的命。”

    “真不知道朝廷要这破地方做什么?”

    “嘿嘿,小子,我告诉你,这土地下面埋着无数的宝贝,皇上的心思就是将这里的宝贝都挖掉。”

149世界大战?玖
   其实从永璇开始对西山大营换装的时候,乾隆也在利用这个时候组建新军。乾隆并不是个笨蛋,他不会像康熙那样对八旗无条件信任,况且乾隆时代的八旗比起康熙更加堕落。虽然乾隆是个保守的皇帝,但是不代表他能对关系自己皇位的军队无动于衷。所以从永璇整顿西山大营开始,乾隆也在依葫芦画瓢地组建起几支新军。当西山大营初见成效之后,乾隆便从西山大营抽调出大量中下级军官填充到各大新军中区,于是后世中国陆军中颇具影响力的“西山系”就此出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