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秦兵压境的消息时,他与他便马不停蹄地往韩国都城新郑疾驰而去,可惜终究是晚了一步,他们到的那日,韩国,早已被划归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张丞相府邸亦是火光一片,唯有白发苍苍的家老还守在门口,见他们到来,他老泪纵横。
颤巍巍地将手中用厚布包裹着的东西交给张良,深深一躬之后转身便扑向了身后的一片火海。张良只来得及抓住他的一片衣襟,呲啦一声,残布在他手里于风中轻轻飘荡。颜路还记得,那时韩国下了整整半个月的雨,有人说,那是上苍在为这个新亡的国家垂泪。
厚布里包着的,是张氏一族世代流传的凌虚,凌虚清雅绝尘,不染尘烟,剑锋薄如蝉翼,剑纹更是典雅端方。从那日起,张良就变了,在料理好宗族事务之后,他散尽了所有家财,仅携凌虚与他回小圣贤庄,就连伏念问起时,他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没事”。
秦国以短短十年时间,摧枯拉朽般地横扫天下,然而在张良眼中,它不过是一盘根基不稳的棋,只要稍加推波助澜,便能掀起狂风巨浪。这些年来,他借着游学名义四处结交豪杰游侠,或许那一天真的会来到,只是颜路却希望他能认真地去考量,而不是凭一腔复仇的怒火,让他自己也遍体鳞伤。
此时张良的眼角蒙上一层淡淡地笑意,他将白子放在棋盘右下星位上,轻微地亦是啪地一声,商橒这才回神继续为他添茶,他侧头看着商橒,笑得揶揄:“等这盘下完,阿橒解棋。”
商橒“啊”了一声,极不情愿地应允了下来。不管是韩胜秦还是秦胜韩,都将是一场难解的棋局。商橒蹙眉在想该怎么编,如果萧子倩在的话就好了,她刚好学的就是历史,就算是瞎掰,也一定比她掰得有理有据,她这个业余的表示压力实在很大……
颜路执棋与很多人都不同,他没有凌厉的杀气,给人以平静祥和之感,仿佛他只是一个观棋者,而非下棋人。连商橒这个不懂棋的人都觉得这盘棋或许张良是赢定了,可就是那么一刹那,随着黑棋的落子,整盘棋已是死局逢生之象。张良抬眼,怔怔地看着自家师兄出神,忽然间手中白棋放下,幽幽一声叹息:“良……输了。”
终究弱小韩国不能抵御秦国么?正如父亲所说,那是气数,是天意?
颜路默默将棋子放下,此时他二人的目光皆落在了商橒身上。商橒一头冷汗,期期艾艾地说:“呃……那个……其实我不懂棋,不如让先生解棋?毕竟是他赢了嘛。”
张良异常严肃的脸上是深深的失落,他对商橒拱手正色道:“阿橒,但说无妨。”
“这……”商橒很是为难,她又将目光投向了颜路,后者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商橒将手中添茶的木勺放下后,才道:“……好吧。”
她对着张良拱手,正色问道:“敢问子房先生,韩何时为最强?”
“昭侯时期。”
“又为何而没落?”
这一问,张良却迟疑了,世间万物,有强则就有弱,然强能变弱,弱亦能变强。强与弱,本就一线之隔,由强变弱不过是一个下坡的过程,而由弱变强,这中间不知要历经多少坎坷曲折。前者如山东六国,后者正如秦国。张良不愿说,自然是有他的顾忌,商橒没那么多的顾忌,所以她直言不讳:“因为变法不彻底。昭侯起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变法,韩国的确有焕然一新之感,然法术势三派,各有优劣,术之一派,可立竿见影,但对于一个想要长久生存争霸的国家,却是杯水车薪。遇明主则国强,遇庸主则国可守,遇昏君则国灭。”
张良沉吟有倾,平淡的声音里听不出他的情绪,“那么以你之见,秦国便是最好?”他记得商橒对于商鞅变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就连跟在他身边的萧子倩,也对商鞅有一种隐隐的敬意。
然而商橒闻言却摇摇头:“秦国变法,虽有不足,不过放眼六国,却是最为彻底的一个。新法行之二十年,国富民强……子房先生,我知你对秦国有恨,要用一个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敌国,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能做到。也许当今这个世道再去谈论远久之事有些无趣,但子房先生遍览群书,可曾注意过秦孝公的《求贤令》?”
张良沉吟,颜路的眼中却是愈发地明亮。这世间读书的女子虽是少数,但亦有精通者,如名家公孙玲珑便是一个。只是能将自己所学灵活运用,莫说女子,即便是各家士子也难得寻觅一人。
对于秦公求贤令,张良与颜路曾一同探讨过,那的确是一篇旷古烁今的文章,不虚美,不隐恶,讲求实际。秦国能在孝公手中崛起,的确不是出人意料的事。
商橒侃侃而谈道:“‘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对着张良深深一揖,她问,“撇开一切恩怨,子房先生以为如何?”
张良蹙眉,却也不得不点头称赞这的确是一篇言辞诚恳的求贤文章。商橒又问:“那么韩国国君,可写出这样的《求贤令》否?”
“……”
“历数先君无能,为礼法所不容。就连孔子也说应当子为父隐,可是……商橒不能赞同这样的观点。知耻而后勇,错便是错,对便是对,不能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最初的原则,这便是商鞅法之一派的精华。一国有法可依,行事不避显贵,如此国家,焉能不强?”语毕商橒长跪一揖,“商橒言辞有不敬之处,还请两位先生海涵。”
颜路扶起商橒叠着的双手,她常常在他的面前说一些有悖礼法的话,可是在伏念面前,她又能做到恪守礼教。颜路告诉过她其实不必如此,伏念并非不通达的人,可惜商橒一看见伏念,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老鼠看见猫,不怕不行。
张良听了商橒一席话,沉思许久之后在日暮西斜时离开了颜路的淇澳居。他从来不会泄露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至少在商橒认识他的这三年里,眼中的张良总是一副笑脸,那样的笑有如沐春风之感,却在不知不觉间拉远了彼此间的距离。似乎与他的亲疏,总是操纵在他的手中。偏头看着正在整理案几的颜路,商橒一下子扑到他的怀中,揶揄地笑问:“先生,你故意选秦国,其实就是想听我说那些话,对罢?”
颜路以指点着她的鼻尖,袖间有似有似无的香味,“阿橒能将秦公《求贤令》一字不差地背出,你到底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商橒将脸埋入他的怀中,蹭了蹭,圈住他脖子的手又紧了一些,顽皮一笑:“我不告诉你。”
夕阳余晖之下,竹林的另一端,似有笛音响起。商橒赖在颜路怀里,不让他继续收拾东西,颜路也任由她靠着,当笛音消散时,她想起那日颜路说还是喜欢听她的琴音。忽地玩心大起,她凑近颜路,笑问:“先生不肯说我与乌凌的妻子谁美,那……我跟倩倩呢?总能说说罢?说嘛说嘛,你都说你喜欢听我拉琴了,也不在乎多说一点,对罢?嘿嘿……”
“嘿嘿”的她脑袋又被颜路敲了一下,商橒只能以“呜呜”表示抗议,等案几都收拾好了之后,颜路执起商橒的手,温柔中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他说:“阿橒,三日后与我回家。”
商橒“啊”了一声,腾地一下脸就红了。她想抽手离开,可是颜路不许,似乎是执意要等到她的答复。走又走不掉,不走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最后她嗫嚅着从喉间憋出几个字,“好、好吧……回就回!”
颜路低低一笑,眼里尽是揶揄,商橒偷瞄他一眼,一跺脚就跑进了淇澳居,接着便是“咚咚咚”上楼的声音,当雕花的木门关上的刹那,她的心还在狂跳不止——脑子里一片混乱,唯一想到的就是颜路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他的身份那么高贵,家里的人会不会嫌弃她来路不明?如果真是这样,她该怎么办?
思虑一转,难道……商橒噗地一声笑了出来,脸上的热度还没有退去,可是她已经走到窗边,推开窗子,昏黄的月色立即便蔓延了进来,颜路还站在方才的竹林下,长身玉立。听见窗子被推开的声音,他目光往上抬,商橒此时已敛去了羞赧,对于之前调戏的失败她很是不甘,两手撑着窗棂,她笑得顽皮:“先生,我是问如果,你……有没有想过会和我一起私奔啊?”
颜路一时无语,似乎这一问还让他有些哭笑不得。而楼上的女子显然很是开心。他敛去眸中异色,换上深深地宠溺,摇摇头,只两个字:“你呀。”
月光柔得像是笼上了一层薄纱,也不知在楼上的商橒是否感觉到那样温柔的目光,或许此时的她玩心还未收起,或许此时的她还不明什么是真正的执手天涯,生死相依。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她在他的身边,便是岁月静好。
然而商橒却只是笑了一会儿,关上窗子又“咚咚咚”地跑下楼,跑到颜路身边,她笑得温婉,“我与先生,不离不弃,不移不易。”
莫问往昔几多伤,同舟愿兮溯流光。
醉笑陪君三千场,此生不换共斜阳。
☆、二十四、咸阳宗族
初夏时节,不冷不热,若是选在此时远游,当是一个不错的决定。路上有山有水有花有景,行程想必不会枯燥乏味。上次本来打算去武林,行礼都收拾好了,临了却又被伏念喊了回去,这次虽然不是游山玩水去的,但商橒还是希望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了,不然远游又得泡汤……小圣贤庄风景固然好,可是每日都看同样的风景,有时也会觉得无趣。如果有颜路作陪,再无趣的风景在商橒眼里都是最美,可偏偏他又是儒家的二当家,得帮着掌门伏念处理一些事物,自然不会那么清闲,两三日不见他都是常有之事。
自己闷在藏书阁提高一下文化修养不是不好,只是呆久了也会觉得无趣,尤其是面对的还是那一堆繁杂华丽的篆文,看久了脑袋真的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