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风不动[耽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风不动[耽美]-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炳臣骑着高头大马入的皇城,一身戎装,身后则随着一众将领兵士,正正之旗,八面威风。
  待到远远瞧着宗政帝了,侯炳臣才勒停胯|下宝马,由赵勉领着,携两位副将一同到了近前。
  侯炳臣刚过而立的年纪,长得眼大脸方,魁梧奇伟,自有一种从战场上磨砺出来的肃杀之气,才一靠近那气势就骇得周围一干文官心有惴惴。
  紧接着他双拳一抱,掀袍跪下,规矩地给宗政帝见了礼。
  宗政帝忙双手将他扶起,连连大叹“将军劳苦,朕感念不迭。”
  侯炳臣也陪着他往来了一番,然后才将目光掠过去看一旁的赵鸢。
  见得赵鸢模样,侯炳臣双目炯炯发光,明显变了表情。
  “将军。”
  赵鸢上前对他行了个礼,仍是一派淡定的风姿。
  侯炳臣点点头,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但最后眉眼灿光闪过,只一叠声说了三个“好”字,重重拍了拍赵鸢的肩膀。
  相比赵鸢的过分冷然,赵则显然热切得多,不待人唤,冲上去就拉住了侯炳臣的手。
  “三哥三哥,我可等到你了,前几日六哥回来了,现今你也回来了,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侯炳臣听了赵则这话哈哈笑了起来,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是啊,以后可好了,以后都会好的……”
  一边说着,一边又注意到了始终站在一旁保持沉默的顾相檀,在一干锦衣华服的宫人中,这个小少年气质出尘容颜清净,说不出的温雅美好,虽然宗政帝并未言明身份,但是侯炳臣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了。
  相较于之前对待皇帝和两位弟弟的爽朗洒脱,侯炳臣却忽然之间敛了容色,退后一步,双手合十,十分恭敬地对顾相檀做了个揖,口内也放软了语气。
  “炳臣见过灵佛。”
  顾相檀知道侯炳臣笃信佛教,可惜沙场无情,在他手下的人命又何止千百,许是明白自己此生杀业过重,侯炳臣一向见庙就跪,见佛就拜,平日不在战场上时也大多食素戒酒,尽力挽回犯下的罪孽。
  而相比于那些惯于做些水月道场梦中佛事的人来说,顾相檀反而更敬佩侯炳臣这样保家卫国,秉持善念的大丈夫,又或者,他其实比自己更懂得何为拯救苍生,心怀天下。
  又想到上一世,他最后落得的结果,顾相檀有些受不得他这礼,难得主动靠近一步诚挚道,“神武将军大名,相檀耳闻已久,如今一见,果不虚传。”
  侯炳臣有些受宠若惊,忙连称不敢。
  见得这些,宗政帝在一旁笑得似颇为自豪,再看不远处的赵典和赵界,同样一派悦色和颜,仿佛皆被这场面所感一般。
  晚上,宗政帝相邀众臣为侯炳臣也办了一场接风宴,灵佛很给面子的到场了,而这一次皇后和几位妃子也在列。
  因着灵佛和侯炳臣都不饮酒,于是以茶代酿。
  前后两次,皆可谓荣宠备至。
  皇后便是太子赵勉的生母,见着顾相檀,立时着婢女拿出了亲自采摘的桂花冲泡的茶予他,还有两本孤本的佛经古卷,亲近之心不需言表。
  顾相檀推脱一番,还是收了。
  待看到赵鸢,皇后又是一怔,不由叹道,“皎若银月初映,灼若芙蕖出水,真是好相貌,多年不见,六世子长得越发像你母妃了。”
  当年大王妃之颜可谓名动天下,如今赵鸢甚至更出其右。和顾相檀仍是一身的素白不同,赵鸢还是换了套过得去的衣裳来参加的筵席,只是他往日最不喜旁人对其容貌的评断,哪怕对方是当朝的皇后娘娘,赵鸢也未有多少得色,只淡淡点了点头,似是不怎么在意一般。
  见皇后吃了个小瘪,一旁太子赵勉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锦妃则趁势忙道,“今儿可是个好日子,神武将军回朝,鸢儿也回了京,仪阳,则儿也都在,”说着拍了拍赵则的手,又去看不远处一个和眉善目的弱冠男子,“你们兄弟团圆,王爷王妃在天有灵,定是欣慰欢喜。”
  赵则听了自咧嘴点头。
  而不远处的弱冠男子则叹道,“只是差了四哥,若是四哥也回来了,我们便真团圆了。”
  此人便是大王爷五子,薛仪阳,时任督察院副御史,官拜三品。
  人人皆知,大王爷有七个儿子,然真正得其血脉的只有六子赵鸢和七子赵则。
  大王爷赵谧当年不过束发就已披甲四方,三十年来南征北战战功彪炳,年近不惑才同王妃有了自己的亲骨肉,然而在此之前,他却已收养了五个义子,皆是军中将领身死留下的遗腹子,母亲也因各种缘由不待幼儿成|人已离开了人世。
  大王爷对这些孩子自是悉心教导谆谆以诲,孩子们也子继父志一个个皆骁勇善战以一当百,只是在大王爷薨逝后,大儿子、二儿子也不幸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幸而星火未断,如今三子、四子承其衣钵,一个成了大邺的神武将军,一个则是御国将军,如大王爷当年一般征战四方保卫疆土,也算一桩幸事。
  佛教轻欲,大邺人尊崇佛教,自然对于男女之事也不能过分放纵,所以哪怕是宗政帝,后宫也不过寥寥妃嫔,十年都未必有一次大选,子息更是零落,除了太子赵勉外,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皇子、三个公主已是全部。
  而三王赵典更是一心于政事之上,除了一个身子不太好,又身份低微的大儿子之外,只有三儿赵界是值得托付培养的,所以掰着指头算起来,赵家香火也不过尔尔。
  只是即便赵氏一族单薄,但皇族血脉到底不容轻忽,众人也感念大王爷功绩,对其五位义子畏威怀德,然而他们毕竟不是皇家人,也算不得皇族世子,所以,从称呼上便可看出,侯炳臣、薛仪阳他们和赵鸢赵则还是有别。
  顺着锦妃的话,宗政帝也感叹了几句大王爷教子有方,把场面渐渐带得热络了些。
  皇后便对赵勉道,“勉儿,你也该多学学神武将军德行,又或是灵佛的悟性,修习自我,择善而从。”
  赵勉后牙槽咬了咬,面上还是笑着点了头。
  宗政帝忽然道,“勉儿的确要学的还有很多,我皇族也一样,自当幼学壮行孜孜不倦,朕近日也有所想,不知爱卿们以为如何?”
  他这一问,下面立时响起了一片窸窸窣窣的议论声,片刻传来附和不迭,接着右相仲戌良便站了起来,进言道,“皇上,臣倒有个主意。”
  宗政帝兴味,“爱卿快说。”
  “不如由释门寺的方丈来给众位皇子讲学,相请灵佛旁听教导,互通有无,截长补短,可不妙哉。”
  这话说得漂亮,其实就是要顾相檀和众位皇子们一起上佛学课,学佛是假,让大家培养感情才是真,特别是顾相檀和赵勉,因着宗政帝知道,若单独寻了太子,怕灵佛不愿,也怕三王和侯炳臣不快,于是拉了大家伙儿一块,灵佛也不好拒绝。
  果然,这点子一出赵典也满意,侯炳臣也满意,而顾相檀略作思量,透着杯中清茶,看着不远处一个孤冷的倒影,也只有满意了。
☆、愚人
  右相仲戌良在接风宴上的话可不是说说的,没两天就把释门寺的主持和几位禅师请来给众位皇子上起了课。
  其实平日皇子们也是要聚在一起上课的,只除了赵勉,他没几月便要弱冠了,宗政帝前一阵已寻了太子太傅单独对他教习,这一次却为了顾相檀又从东宫回到了国子寺里,为此赵勉心里自然不怎么乐意。
  而另一个半路加入的便是赵鸢,在这些皇子权贵的眼中,赵鸢自六、七岁时便离京远乡,又辗转漂泊多地,身边大多接触的不过是一些乡野村夫,哪怕面上得了几分大王妃的长相,看着矜贵漂亮高不可攀的模样,但也很可能只是金玉其外,腹中空空,一时不少人还抱着看他笑话的心思。
  然而,待去了才知道,赵鸢的确有几分真才实学,懂得也不少,好几次同禅师们有过一番可谓精彩的往来。
  众人对此啧啧称奇,太子赵勉便趁此机会说道起宗政帝的恩德来。原来赵鸢虽流落在外,但宗政帝一直不忘大王爷当年的嘱托,对赵鸢照顾周至,当初还为他请过两位教书先生一起外出随同,想必赵鸢的学问就是在那时学的吧。
  只是按赵勉的话来说:道学先生不过尔尔,外头的那些哪里能和宫里的比呢,赵鸢就算再厉害,同他们这些名师造就的子弟到底有差别,更远不到让他们刮目相看的地步。
  ……
  这一日又要去学佛,顾相檀寅时便起来了。
  他原先总是同赵则一起走,偶尔再加个赵鸢,只是从前几日便开始在半道上遇见三世子赵界,本来他要跟着顾相檀也没意见,反正也顺路,可是这场面被赵勉瞅见了,当下便不满了起来,宗政帝这般耳提面命,赵勉就算心里再不屑,面上至少也不能废了父皇的安排,反倒让灵佛同这些人愈加亲厚了。
  于是第二天赵勉就亲自带了人到须弥殿外等着,赵则来了也被赵勉赶跑了,非要和顾相檀一起去国子寺。
  顾相檀当下并未反对,但却怎么都不想再合赵勉第二次的意了,于是宁愿起个大早,赶在太子来之前就出去。
  原以为这时辰国子寺自然没有人,却不想远远就瞧见朱漆红门的外头停了一顶青皮蓝帷的舆轿。
  顾相檀走进去,从学堂门前过,看里头并没有人,他又沿着回廊一路而行,待到藏卷阁外才顿住了脚步。
  此刻晨光熹微,天边暮色未褪,屋内壁龛中还点着幽幽明灯,摇晃的烛火将眼前那人的面容映得微微闪烁,挺立的侧影则被窗外的澄亮照出了一片渺渺光晕。
  顾相檀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把苏息和安隐留在了外头,自己迈步走了进去,来到书阁前顺手从上头抽下了一本古籍随意翻着。
  听着那低缓的脚步,赵鸢老远就知道有人向着此处来了,察觉到对方停驻在了面前,他下颚微扬,目光却并未从书册上移开。
  然后赵鸢便听得那人道,“来得倒早……”这句话清浅中似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