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亦回头招来了五人中的一个,“安苏拉,你们是在哪里捡到的?”
安苏拉眨了眨他的大眼睛,“是我们两天前经过一个地方的时候捡到的,我们回来的时候没有按照以前的路,因为德尔叔叔说如果我们按原路返回的话会碰到迁徙的兽群,所以就没从贝拉湖边走,而是绕到贝拉湖左边的大山,从那走,这些黑色的石头就是在大山中捡到的。”
其他的伍斯凌没听懂,但是两天这个词他听懂了。
“可以捡到的,如果没猜错,那里可能有个露天的煤矿点。”伍斯凌说,“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抽一些人去运煤回来,我昨晚还为拉石灰石回来要拿什么来烧这件事烦恼呢,没想到……”
“安苏拉,这可是好东西啊。”蔡晓亦笑着说。
“真的么?那么有光泽的黑色石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我就觉得那肯定会是好东西,嘿嘿。”
“先这样吧,安苏拉,还有大家,先回去休息一下吧,奔波了那么多天也累了。”蔡晓亦拍拍安苏拉的脑袋,“丽塔奶奶一定为你准备好了香浓的肉汤,赶紧去水边洗个澡,然后回家,嗯?”
“那我们先走了,东西就先放这了。”
“辛苦你们了。”
“没想到居然会有煤。”蔡晓亦说。
“是啊,有了他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了。”伍斯凌说,“啊对了,我瞄到有个藤筐装的似乎不是盐吧,就是你拿出煤块的那个筐。”
“你眼睛还挺利的,”蔡晓亦把稍小的一个藤筐放到伍斯凌面前,“我让他们路上看到什么特别一点的东西都捡回来,你看这不就是咯?”
“除了煤,还有什么好东西么?”伍斯凌凑过去,问。
虽然筐里装的东西杂七杂八,但却放得很整齐,筐底放着颜色和形状都各不相同的石块,石块上面则是大大小小的用树叶包起来包裹。
“我们一起来看吧。”蔡晓亦拿起一个稍小的树叶包,打开,几块肥厚扁平的黄色茎块躺在树叶中间。蔡晓亦拿起一块,放到鼻子下闻了闻,一股辛辣味扑鼻而入。
“这是姜?”伍斯凌问。
“对,真是好东西。”蔡晓亦笑眯眯地把姜放到一边,又拿起一个树叶包,这个树叶包约有半臂长,一头大一头小。“你猜下会是什么?”
“你这问题太有难度了,”伍斯凌直接从蔡晓亦手里拿过树叶包,拆开。这是一个一个两人都十分熟悉的东西。
“好大一只白萝卜。”蔡晓亦说。
“的确很大。”伍斯凌表示同意。
接下来他俩又翻出了几样好东西,一个小南瓜、一个玉米棒、还有一种蔡晓亦说是可以止血的草药,这几样东西让蔡晓仪高兴得不得了。石头已经给过他们惊喜了,那就是煤块,其他的石头都只是些颜色比较好看的石头,至于有没有用处,他俩都不不知道。
“那五个人是去换盐的?”
“嗯,换盐要到生产盐的部落去换,我们都是去离我们最近的南海岸部落区,来回要十五天左右。”
“只有五个人,在野外行走,不危险?”
“德尔是个很有经验的猎手,他懂得怎么去避开凶猛的兽类,而且,也不只是五个人,因为集市都是固定的时间,他们每经过一个部落都会有人加入到队伍中去的。回来的时候,也会在路过的部落换一些东西回来,喏,那个小娄子里面的就是在一个部落换来的专门用来净水的。”
“净水的?你这里的水很干净啊,天然溪水,用得着净水?”
“雨季的时候水会变浑浊啊,刚好部落里没有了,我让他们看到有就顺便换回来咯。”蔡晓亦从小藤娄里拿出一颗乒乓球大小的透明晶体,“喏,就是这东西。”
“这是,明矾?”可以净水的透明晶体,伍斯凌脑子里就只有这东西了。记忆中似乎游泳池净水就是用这玩意,透明的明矾还有蓝色的胆矾。
“我不知道啊,反正这里叫透明石。”
“如果是明矾的话,那皮毛加工可以上一个台阶了。”现在处理皮毛,用的都是盐,这种用盐腌法制造出来的皮毛虽然不易皱缩和腐烂,但阴雨天的时候很容易潮,而且味道不怎样。刚知道这种处理方法,伍斯凌还在想,是不是这样腌制出来的皮毛比较适合做储备粮,没有粮食的时候直接煮一下,连盐都不用放了。“大全里有一种是用肥皂水和明矾处理皮毛的方法,今晚我给你抄一份。”
“好!”
“对了,可不可以和你老公商量下,抽几个人出来去运煤?如果要烧石灰,应该要不少煤。”伍斯凌想了想,“而且也能当燃料用,烧煤比烧柴要好不是吗?”
“今晚我问问他。”
“下午我就呆部落里了,教一下建房组的人一些处理木头的方法,顺便看看之中有没有干木匠活比较有天分的人。”伍斯凌说,“现在时间紧急,浸泡再风干已经是来不及了,我只能选择用火来烤,这样处理的木材其实是不大好的。”
“木屋只是一个过渡,最主要的是以后的砖屋。”蔡晓亦说。
“我觉得……”
伍斯凌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一群人或扛或拉着木头走了过来。伍斯凌定睛一看,原来是搬运组的人回来了。
搬运组加建房组一共是十八人,两个人负责拉板车,其他的扛木头。板车上捆着一大捆手臂粗的高杆木,高杆树是一种只往上长的树,据说三年以上的高杆树有时能长到五米高,更不用说那些十几二十年的树了,十几二十米的很常见。但是这种树不横长,最粗的高杆树都没有成人的小腿粗,伍斯凌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决定了要用这种树来造木屋。其他十六个人每人扛了一根约两米长,半人粗的树干。
搬运组放好木头后坐都不坐一下,喝了几口水又继续出发去搬运,建房组留了下来。
“先让两个人把树皮给弄掉,树皮就丢空地里晒着,留着烧,高杆树的木头留在阴凉处晾,等下用火烘干,大木头留一半,其余的一半丢到外面的河里泡水。再叫两个人拿铲子去我插了标记的那块地,照我画出来线来挖,挖个半米左右就可以了。其余的人去他们挖泥那地方去摘蓑草,刚才我看到那附近很多,到时候用蓑草织成屋顶。”
蔡晓亦先用大陆语和建房组的人分配了工作,然后又慢慢地用大陆语和伍斯凌说了一遍,再逐次逐句解释,直到伍斯凌弄明白整句话。时间紧急,要忙活的东西很多,只能用这个方式来学习了。
建屋组的人刚分好工,采集组就回来了,卸下劳动成果,喝了几口水,背起背筐继续出发。留守组的人迅速分工,云花拿去姑娘们那处理,苎麻剥根晾晒,亚麻拿去溪边处理……虽然很忙,但很有序,每个人都在全力地工作,没有一个人偷懒。
木屋初成
虽然参与过木屋的建造,但那也只是参与而已,而且,现代建造的木房,有不少是用了铁件,像是铁钉、铰链等,其实用上铁钉,并不能使技术超越从前,而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经历。旧时的使用木头或者竹子榫钉、楔子的耐久反而会比用铁件的好,这是伍斯凌跟的建筑队里就有一位老人在聊天的时候对他说的。那次跟班之后伍斯凌去了一趟三江,那里的风雨桥和鼓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米长的风雨桥,十几二十米高的鼓楼,没用用到任何的铁钉,全部都是木质结构,可以称得上是式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感兴趣是感兴趣,以前研究过,不过,现在他肯定是不会选择那么复杂的东西去研究的,一是他的水平还没有那么高,二是也没那么多时间来折腾那么复杂的东西。大全里建造木屋的资料并不多,只是泛泛地谈了几句,所以伍斯凌手上的那几张结构图,几乎都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
建这一座小木屋,伍斯凌也没用上铁钉,他的铁钉本来就不多,用了就没了,而且用铁钉也不一定比得上他现在选用的榫卯结构。不过,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做,他还用上了坚韧的兽筋。伍斯凌把第一间木屋建在了蔡晓亦和道格拉斯的帐篷后几米远的地方。
去皮、烘干、锯木、加工……每个人都在忙着,一直忙到奥萨落山,夜色升起。
“看起来,还不错啊。”站在新鲜出炉的木屋前,蔡晓奕说。虽然还没有屋顶,门啊窗什么的也都没有,只有四面高杆木榫接起来的木墙,但蔡晓奕还是激动了,不停地念叨着,“房子啊,房子~”
“有必要这么激动么?”伍斯凌瞥了一眼已经有点语无伦次的小蔡同学,“还差得远呢,底下固定只用了泥浆,如果现在就有石灰石和煤块的话……”
“刚穿来只住了几天帐篷的人,你是不懂住了几年帐篷的人的悲哀的。”蔡晓奕说。
“我玩户外的时候,在外面也住过不少时间啊。”
“第一,别拿你那些高科技的帐篷来说;第二,你绝对没有一个冬天都住帐篷的体验;第三……”
“行了行了,我怕了你了。大家忙了一天也累了,让大家回去休息吧。”
“他们肯定不会回去那么快的,相反地,他们还会呆很久,而且还会叫别人一起来。”
“来围观这半成品?”这也要围观?伍斯凌嘴角抽了抽。
“这不,来了。”蔡晓奕使了个眼色,示意伍斯凌往后看。
伍斯凌一回头,果然,一群黑压压的人正向这里涌来。
伍斯凌:“……我觉得我要闪了。”
“你是大功臣,怎么能闪。”
伍斯凌:“……”
“我们回来了!”道格拉斯和往常一般大声叫道,但却发现人们不如往常一半出来迎接打猎归来的人们,道格拉斯觉得很奇怪。
同样地,其它猎手们也觉得很奇怪,哪一次打猎归来没有人来迎接的?甚至,胆大的孩子们还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