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宏的构想里,只有将棉衣这种有效的御寒衣物做出来,才能让帝国的流民往北迁移,同时帝国的军队也能在寒冷的冬天继续对游牧民族进行军事打击,只有采取进攻性的战略,才能保证帝国边境的长治久安。
“听说皇后最近时常去掖庭是吗?”刘宏翻了个身,把宋玉容压在了身下,最近这段日子,她时常劝他去宠幸其他几位贵人。
“陛下其实也该多去窦贵人她们那里,不该只专宠一人。”宋玉容看着丈夫答道,这是她作为皇后的义务。
第七十五章 神秘的庄园
建宁五年的初春,雒阳城外,曹操等人身着戎装,踏上了前往幽州和并州的旅途,在他们身后是前来相送的同袍伙伴,人群中,袁术远远的看着骑在马背上的兄长,当他重回细柳营的时候,以为已经离他很近,可是如今才发觉,自己和他的距离依然遥远。
“本初,不去和公路说两句吗?”看着身旁的好友,曹操轻声问道,他其实很关心这个兄弟,可是偏偏两人看上去却形同陌路。
“不必了。”袁绍收回自己的目光,朝曹操摇了摇头道,有时候他很羡慕这个好友不需要为家族继承的事情烦恼。
看到袁绍落寞的神情,曹操知道他心里的苦闷,庶出,嫡出真地那么重要吗?有时候他真地觉得一些传下来规矩很没有道理。
“大兄!”听到人群中的呼喊声,曹操放眼看去,看到了两个族弟夏侯惇和夏侯渊,连忙策马过去。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雒阳?”曹操从马上跳下,朝老家自幼玩在一起的两人道,自从他来了雒阳,就再也没见过这两个兄弟。
“去年就来了,元让非说要等进了细柳营才来见你,没想到你那么快就要去幽州!”夏侯惇和夏侯渊虽不是亲兄弟,可是交情却极好。
听着夏侯渊的话,曹操才注意到两人穿着细流别营的军服,接着拍着两人的肩膀道,“那你们今年可得给我争一定进了细柳营。”
“那是我们来得晚了,不然的话,今天也不会穿这身衣服来见你。”夏侯惇有些懊恼地道,要不是他在老家致人重伤,给扔大牢里关了几个月,他早和夏侯渊来雒阳了,不过这种事他也不好意思跟曹操说。
“好,我等着你们。”曹操笑了起来,接着压低了声音朝两人道,“我跟你们说,现在北面的鲜卑人不安分得很,细柳营迟早有出征的一天,到时候可别给人刷下来。”说笑声里,曹操跟两个族弟定下了跃马北疆的约定。
当这队前往幽并苦寒之地的帝国精英们启程的时候,刘宏也在不远的地方目送着他们,绘图制作沙盘,是风餐露宿,极为幸苦的事情,不过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砺,因为日后有更加辽阔,也更加复杂的国家民族等着他们去征服。
“陛下,起风了,还是去庄里吧!”刘宏身后,王越看着消失在远处视线中的队伍,开口道。
刘宏拨转马身,在身旁王越和一众精锐的侍卫保护下,驰向了不远处的庄园,如今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给他积累了一大笔钱财,是时候在雒阳和司隶的官坊里推广改良后的炼钢法。
改良后的炼钢法对帝国意义重大,不但能提升帝国的武备,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大笔军费,同时可以推广钢铁制作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庄园内,从各地调来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和将作府的技术官僚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将天子所说的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法一步一步完善了起来,对他们来说,做出高炉和转炉并不是难事,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高炉和转炉炼出优质的生铁和钢材。
为了炼出好铁和好钢,他们失败了无数次,才将关键的地方试验出来,并且辑录成书,记录了如何炼出好钢和好铁的具体流程,里面有着很多过去没有的新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炉渣和焦炭的运用以及各种矿石的比例。
掂着手中并不重的书册,刘宏知道这里面集合了面前近百工匠,技术官僚的心血,“你们没有辜负朕的厚望,这本书上将写上你们的名字,留传后世,而朕也将重赏你们。”
看着高声而语的天子,那些工匠和技术官僚们都是振奋不已,尤其是那些工匠,他们的地位低下,对他们来说能见到天子已经是值得跟人夸耀的一件事,更遑论在那本书上注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事情他们连想都没想过,都是慌忙跪了下来,连称‘不敢’。
“这是你们应得的。”刘宏没有多说什么,天子有天子的威仪,过于宽仁只会自丧威严,在扔下这么一句话后,他带着王越等人离开了,而刘福则按照他的吩咐,给这些工匠每人发了一万钱至三万钱不等的赏赐,至于那些技术官僚的赏赐则更加丰厚。
在这所庞大的庄园内,从帝国各地抽调的工匠和将作府的技术官僚们按照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分组,各自研究着天子交代下来的不同任务,另外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专门负责记录他们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多半成了行家里手。
庄园外,郑玄领着太学里一批对技术很有研究的学生下了马车,他们是受到天子的邀请,在一众羽林军的护卫下来这里的。
进入庄园后,郑玄看着几乎是五步一哨,三步一岗的严密防护,不由暗自心惊,同时也更加好奇,这个学贯百家的学术宗师对于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自从天子在太学里提倡起兼容百家的学风后,他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每天和自己的学生研究不同的东西。
领着一帮学生参拜天子后,郑玄有些迫不及待地道,“陛下,您要给臣看的东西在哪里?”
“郑卿家莫急,跟朕来!”刘宏笑了笑,他让郑玄和那些对‘杂学’颇有研究的太学生来这里,就是希望郑玄能带头投身于具体的实验中来,来带起‘知行合一’的风气,只有逐渐改变士人们传统的观念,他才能顺利地将太学改造成术业有专攻的学院。
走进一处大屋,郑玄看到里面全是方士,不由有些惊讶,他虽畏天敬命,可是对于方士的那套修仙长生之术向来不信。
“郑卿家。”看到郑玄一脸的疑惑,刘宏将一块无色的水琉璃递给了他,左慈那些方士自从炼制出纯玻璃后,觉得玻璃之名太俗,于是便起了个‘水琉璃’的文雅名字。
接过水琉璃,郑玄很快发出了惊叹声,“陛下,这东西是他们炼制的?”指着一众方士,郑玄问道,现在他明白天子召集这些方士不是为了什么长生不老之术,而是利用方士炼丹和对矿物的认识,炼制眼前这种无色透明而且能透光的东西。
“不错。”刘宏点了点头,当初建立太平道时,他曾经下诏召集全国的方士来雒阳,挑选其中懂得炼丹,辨别矿物的方士招揽致麾下,让他们进行各种实验,为此他没有少砸钱进去。
“郑卿家,来看看这个。”见郑玄虽然惊叹于水琉璃,不过似乎认为这只是一种奢侈品而无什么作用时,刘宏让一旁的随从拿过了经过打磨才制成的一架千里镜,而这名字又是那些方士给取的,对此刘宏也不反对,毕竟东西是他们弄出来,他只是大致给了点提示。
在天子的示意下,郑玄走出屋子,用千里镜观察起四周的景物,结果他惊讶得发现所有的东西都被拉近了,原本远处模糊的东西一下子都变得极为清晰。
放下千里镜时,郑玄已经难以形容心中的震撼,只是看着天子道,“陛下,这是用水琉璃制作的吗?”
在刘宏心里,千里镜除了用于战场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郑玄这样的学者,在郑玄以前,帝国就出过张衡和王充这样的唯物论思想家,现在他需要像郑玄这样名望隆重的学者继续往唯物论上走,一改儒家那种唯心的哲学观,建立起帝国的科学体系。
“朕让人做了一架专门用来观测天文的千里镜,比起郑卿家手里这架能看得更远?”刘宏朝看着自己的郑玄道,“不知道朕卿家有没有兴趣随朕等会回宫时去观星台一趟。”
“愿意,愿意。”郑玄忙不迭地答应下来,他精通百家,可是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学者和他一样,都对神秘的星空充满探求的欲望。
接下来刘宏又领着郑玄去了很多地方,比如水力印刷机和炼钢的高炉以及转炉,让这位帝国名望最高的学者感到不需此行,同时也让随行的那些太学生们大开眼界,以前他们的研究只限于理论和一些简单的实验,但是这里却有着他们难以想象的各种新奇事物以及进行试验用的机关道具,还有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记载,一些性急的学生甚至当场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忙。
而这正是刘宏的初衷,比起庄园内精于技术和工艺的工匠来说,一些遇到瓶颈的项目正缺少这些在理论上有着不俗造诣的太学生,两者相加的效果绝对比单一的进行工艺累积和理论研究要强得多。
第七十六章 观星学会
南宫,观星台上,太常府所属的太史令下负责观测星相,制定历法的官僚们小心翼翼地将那架几日前天子亲自带人拿过来的千里镜摆放在了适宜观察星相的地方。
对这些痴迷于星相的学术官僚来说,自从用过这架千里镜后,就被他们当成了珍逾性命的宝贝,平时都是亲自抬放,绝不让手下的人碰。
南宫外,刘宏和郑玄还有邀请的蔡邕等其他帝国著名的学者一起走上了观星台,对于这些学者他寄予厚望,从秦末一统以来,帝国的学术没有一个整体式的进步,这固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造成的后果,但是更多也离不开专制制度的钳制。
比如制造出‘浑天仪’的张衡,和写出论衡的王充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终其一生也未得到重用,而他们有关唯物论的学说也泯然于众人,没有传于天下。
“秦以前,人们都言盖天说,而到了张公(张衡),则制浑天仪,著浑天说,实乃一代学宗。”刘宏拾阶而上,仰望着头顶的浩瀚星空道。
张衡可以说是帝国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