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贷款。
当魏民问及此事时,张家父子立即保证在短时期搞到资金,绝对不会误事,魏民也就心满意足地回了南林,启动了他的计划。
李学之跟张云生的较量,表面上看是李学之获胜,王连山没有当上人事局长,而是平调交流到了教育局当副局长,负责工会工作,基本是那种闲职副局长了。人事局长由副局长陈远青当任,这让很多人信心倍增,在他们眼里李学之无疑是打破了张云生等为首一班人的人事垄断,是场辉煌的胜利,也让很多隔岸观望之人再次对李学之增加了信任的砝码,也对政府的各项命令、决议执行得更坚决更彻底。
李学之却很清楚这仅仅是市委对黄县的一次平衡,没有根本地改变黄县县委的格局,虽然张云生在市委的压力下服了软,可真实再次涉及到他们的利益,势必又将激发矛盾。
刘明亮为首的财政局党组向政府提交了一项建议,算是把财政权全部交到了政府手里,更直接点就是交给了李学之。财政局党组认为黄县九八年财政预算紧张,开发区投入较大,为了避免资金分散,所以一致决定,一万元以下(不含一万元)的批复权归财政局,超过一万元的资金批复由李县长签字。
按照政府县长们的分工,一般财贸线由常务副县长分管,但在县长办公会研究讨论时,魏华力主还是由李县长主管,原因很简单,李县长一直负责财贸线,而胡长新只是来黄县过渡的,只有半年多时间,怕是还没熟悉全面工作,又要调动了,不利于财贸工作。
魏华的建议马上就通过了,胡长新自己虽然很想管着财贸工作,可事实摆在眼前,他确实是来过渡的,也就只得答应。财政局的提议也就是基于此才及时上报了政府。
这也创了先河,一般都是政府去收财政局的权,这次反倒的财政局主动交权。其实归根结底是魏华和刘明亮商量的结果,虽然给李县长日后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烦,但不能不说是个树立威望的好办法,把住了各乡镇各行局的钱途,象李县长这样讲原则的县长,不是正当用途的支出,只怕很难得到签字,还有几个副书记在自己分管的范围合理支配部分资金的权利也集中到了李县长处一支笔签字,嘿嘿,这招还真有点“阴”。
李学之也当仁不让地照盘接受,张大辉的小都会开业来,不断有人告之各乡镇各行局的头头脑脑们进出其间,无非就是大吃大喝挥霍国家的资金,李学之便借此召开了县直各行局、乡镇长会议,在会上严令禁止大吃大喝公款消费,严格规定了各级部门的应酬经费和办公开支等等一系列措施。胆子小的倒少进了几次城,胆子大的又有资金来源的还是照此不疲。也是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了。
这天县长办公室来了个不速之客,他就是程波,还带来了一大叠材料。程波先是恭喜李学之当上了县长,李学之则有点责备地说:“老早你就说要把材料给我带来的,拖到了今日!”
程波担忧地说:“李县长,我写的这些东西实在是领导们不愿意看的,都是写麻烦事。也只有象您这样正直的领导,我才敢拿出来,而且里面反映的问题证据并不十分充足,有我看到的,有我听到的,也有我猜测的,还望李县长斟酌着办了。”
李学之已经是飞快地翻阅着材料,越看心越惊、越看越气愤,程波也坐立不安,他深知材料的严重性。
李学之花了大半个小时才看完,看完后长嘘了口气,神情严峻地说:“小程,我先感激你冒着危险整理的材料,同时也深深敬佩你的正直和良知!你材料里反映水利局局长、副局长们朋比为奸,贪污受贿、挪用防汛抢险的物资资金,甚至还有某些防洪大堤是豆腐渣工程。这些都是关系到一个党员的声誉、一个干部的前程问题!而且你也说了,有听到的、有猜测的,自己亲眼看到听到知道的又有多少呢?你这份材料是揭发的水利局上至局长、副局长还有下面的站长、副站长不下二十人之多啊!”
程波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说:“李县长,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等您当了县长后才送来的重要原因啊!我其实不敢这样做的,我开始选择的是沉默、逃避,我知道这一揭发不缔于重磅炮弹,涉及的人太多太复杂。我相信您是个刚正不阿的好领导,所以才大胆地向您递交了材料,文大哥曾经也劝说过我,叫我放弃,叫我永远埋藏在脑子里,可我做不到!可我又不全信任其他人,我只信任您!我相信你!
”他把头垂了下去,哽咽着说:“李县长,其实我好怕!我当惊受怕两年了。”
李学之坐在他旁边,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小程,你不要怕,我会很小心地替你保密,而这份材料我会妥善保管好的。你也赶快回南林,我们有什么事电话联络,虽然证据不全,但我会去慢慢找全这些证据的。真到了水落石出那一天,你就是黄县的功臣,我将为你请功!”
程波擦去泪水,说:“李县长,我不是为了立功来的,我只想让坏人受到惩处,而我也永远不会再回黄县。为了联系方便,我特意买了个汉显传呼机,有什么事只管呼我。”说罢把传呼机号码抄给了李学之,在走之前还说:“李县长,水利局还是有不少好人的,但他们都有顾虑,不敢声张,如果先搞出点眉目,他们一定会明里暗里汇报线索情况的。”
李学之拿着这份材料又再三看了几次,最后他决定利用检查冬修水利、验收防汛物资开始,暗暗调查问题。
身为黄县县长,就自动成为了黄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县委书记也是副总指挥,总指挥是市政府一位副市长。
李学之带着政府、水利局等一班人开始了预定的检查工作,先是检查验收了几个重点的防汛物资仓库,没发现什么问题,又转而视察沱江大堤,这是一条百年一遇的大堤。这百年一遇意思是可以防住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要求十分严格,大堤需要省防指的验收合格才行,李学之估计这样的高标准大堤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这条堤出现了决口、坍塌,洪水就会把这个方圆四十多公里的大垸淹没,损失是十分惨重的。追究起责任来就得从省里开始了,所以李学之还是比较放心的。农村在冬修水利工程也似乎很规范,找不出什么纰漏。
这样逐乡逐镇检查验收时,市委市政府联合下达的政府部门精简机构文件又到了黄县,为了配合全省的行动,各县县辖市区党政主官统一到市里开会学习文件精神,务必要求做到全省思想一致、行动一致!这一搞,李学之只得放下暗中调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机构精简议程里去。
市委市政府一番举动,各种说法就象流云一样笼罩在黄县上空,一时间种种有关机关的传闻象二月间(农历二月)的风,刮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有些无关紧要的政府部门、机关设置便开始人心惶惶,而一些雷打不动的也不见得好过,国务院机关都精简掉了二千多人,何况一个县城里臃肿的政府机关呢?人们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被精简了,也就是下岗分流了。
可已经习惯了机关生活的人们怎么会愿意轻易地放弃这么优越的工作环境呢?人们早就习惯了八点上班,一杯茶一张报纸混到吃中午饭,睡个午觉又继续喝茶看报的生活,人们还习惯了相互窜办公室交流看法、说说玩笑的生活,突然把他们精简了,叫他们以后还怎么生活?
虽然机关生活平淡无趣,这年头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埋怨用钱捉襟见肘,维持生活不容易,可一想到那些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或是干脆企业破产下岗的人,机关不谛是美景天堂!
可想法归想法、传言归传言、吵闹归吵闹,机构精简却是实实在在降临到了机关干部们的面前,可人们没有得抉择,他们的去留前程由不得自己做主,只得眼巴巴等待好运的来临。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及早就为自己做的打算,甚至还能利用这一契机更进一步,在自己后顾无忧的情况下,人的怜悯就很自然地在蔓延,他们会指着某人惋惜地说某某其实不应该这样的、某某其实还会比别人强的,他们只是运气太差,没把握好机会而已。说到运气,说到把握机会,他们又会不言而预地会心一笑,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一四六章
照例,县领导们在市委开会回来,先肯定是要召开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的,虽然人们都明白只是上传下达,反正常委会完了,就要在全县范围里传达部署实施,仍都希望得到点什么新的内容。
县委常委会没有在晚上进行,而是在张云生回现后的第二天上午召开的,明眼人知道一夜之间肯定发生了很多事,至于发生了什么事、发生的大事还是小事,就不得而知了。
在县委常委会上,张云生让县委办主任许登科拿着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出的文件照本宣科地读了一遍,完了后张云生便自顾自地发表了长篇讲话,讲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只有去参加了市委会议的李学之和易立宏清楚,基本上是把市委顾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重复了一次,不禁让李学之佩服起张云生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内容重点其实不要半小时就可以讲完,主要就是县里各行政事业机关的精简事宜,明确规定了一些沉疴重复的部、办、委和科室一律无条件裁减,而且不动的机关科室也要在现有人员的数量上裁减百分之三十!只能多不能少。张云生指出了执行中的难度,按照规定,几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都严重超编,这次裁减人员是要在规定内的编制上再精简百分之三十的人员!
在坐在常委们听了无不哗然,特别是刚上任的组织部长孙林波,他是人事局长,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基本有个大致了解,知道超编人员众多,如果按照市委要求硬性执行,那黄县将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