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说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深圳不说爱-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针孔摄像机,如果没有刻录机,没有网络,怎么可以那么真切,那么快速地窥探呢?

我搞不懂是与非的问题,如同我搞不懂受害与受益的问题。我只知道,据网站最新公布,璩美凤最近跻身全球全有影响力华人前100位。她正紧锣密鼓筹备出书的事。片中的男主角成了许多女孩子的梦中情人。那家售卖光碟的杂志更是名利双收。

一个原本与我们无关的女人,就以这样一种姿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进入到我们热闹的酒桌上,进入到我们暗夜的房间里。看客们唏嘘着,兴奋着,感叹着,惊愕着完成了自己的高潮,精神或肉体的。

一次最地道的DV记录,我看到一朵恶之花怒放于冬日的阳光下。

说出我的愤怒——给鲁豫

本书来自。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 站

更多更新免费 电子书请关注。abada。cn

周末的夜晚,许多人等着看陈鲁豫对璩美凤的访谈,有些许的期待,一个劫后余生的女人,一个凤凰的当家花旦,对于她们之间的交流。然而,也许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是一个法庭,烈火已经烧起来,一个陈姓法官怀着一种道德的优越感在审判一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璩姓女子。那个女人已被千百万人扒光了衣服,她踉跄着挣扎着重新穿好衣服站起来,可那个法官说,你能再脱一次吗?你怎么可以这么快站起来?你脱之前知道有人看吗?请你用是和不是来回答!

后背有嗖嗖的寒意升起。幸好,那个女人已有了千帆过尽的坦然,幸好,那个女人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她只是一径地笑着,轻言细语间墙撸灰飞烟灭,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愤怒。所有的箭放出去,只听到空洞的风声。

据说鲁豫在采访璩美凤之前,有90%的人表示反对,事实证明众意不可违,因为可能现在有99%看了这次节目的人会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访问,于观众,于主持人。通篇依旧是对烂熟的光盘事件的纠缠,没有任何关于被访者有新意有深度的东西。唯一的赢家只有璩美凤。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

在那次节目里,陈鲁豫不仅忘了自己是谁,也忘了对面那个女人是谁?虽然她有咎由自取的成分,虽然她的反击出人意料,虽然她的行为可圈可点,但毕竟,她换了身份。她已不是什么政客,只是一个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的女人。

甚至,我们看不到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应有的尊重与宽容。很巧,在周一的报纸看到关于鲁豫的访问,在谈到她失败的婚姻时她说“那只是我生命的一个阶段,我特别活在现在的状态,不太看过去,不太想以后,”如果她可以用这样的心情去理解对面坐的那个女人,也许就不会这样质问:“一个人在经历那样事情之后,不可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过去的事情就是一个生命的历程。那样的伤痛不是这样一句话就能过去的。”将心比心真的很难吗?

或者,我可以相信鲁豫本来的善意,那我只能怀疑她的技巧。或者,在美国呆了一段的鲁豫是很受西方记者影响的,从丹阿瑟到法拉奇,他们的咄咄逼人自成一体,可他们更多地面对是政客或当红之星。而《鲁豫有约》选择的是沧桑之后的人物。而且,我们在鲁豫别的访问里并没有看到她如此地尖刻,就在上一次访问章含之,她还是那样地温和与理解。既不卑不亢,又不居高临下,平等面对任何一个受访者,也许仅限于少数优秀的记者。

最近刚看了法国一个女记者米歇尔*芒索,写的《明星之爱》,她并没有絮絮叨叨地纠缠于明星的风流韵事。她怀着一颗平常心,用真诚与巧妙的提问让我们看到了明星生活的各个层面,深而广。仅仅是简单的希望,中国也有更多这样的记者,这样的要求不多吧?

仅仅是生存

香港著名的八卦杂志《东周刊》停刊了,起因是它刊登了女星刘嘉玲多年前受辱的裸照。媒介和坊间都在热烈地探讨关于媒介的操守问题,还有人针对香港提出了个新名词“恶质文化”。香港艺人们愤而集会,大骂传媒的无良。刘嘉玲一袭黑衣,一副墨镜,一脸肃然地出来说,“我比我想象中的要坚强。”

人们啧啧赞叹道,刘嘉玲真是个坚强的女人。也许我有些无情,望着镜头中那个其实我

还算喜欢的女人,我却在想,她不这样,又能怎样?而她的坚强又岂在今天。早在十年前,那个她被劫掠凌辱的日子,她就开始了漫长的隐忍与担忧。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惊恐万分、然后又若无其事,甚至还要加倍的光彩照人。一个足以让家常女子毁灭的打击竟被处理得如此地轻描淡写。这样的残酷甚至还开始于更早,早在她踏入娱乐圈的那一刻。

其实,这样的“不简单”又岂止刘嘉玲,换了李嘉玲,王嘉玲,只要在这个圈子里,还有别的选择吗?这是一种素质,是所有平凡人要实现明星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必须付出的基本代价。风光、荣耀、财富的后面是身不由已、残酷、沉重、甚至屈辱。

也许,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得不到的,只要你肯付出,比如自由、尊严、甚至生命。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些鸡零狗碎的花边新闻,谢霆锋被抓,曾志伟被打、某某破产、某某被包……而这一次,不过是一个更为不堪的真相不幸走了光,更多的残酷与不堪又有谁人能知?有些事,只可以意会,是不可以言说的,尤其如此大规模的言说。

《教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著名导演因为没有答应黑帮头目安排演员的要求,某天早晨就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爱马的头,马血流了一床一屋。《穆赫兰道》中那个不合作导演所有的信用卡立即被冻结。他们还能再坚持什么,除了妥协。

妥协于金钱和势力,否则只能出局。游戏的规则从一开始就清楚明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时常对明星们“离谱的高收入”耿耿于怀,我们时常对明星们无休止地对金钱的追逐不能释怀。如果你知道他们庞大的生活开销,比如他们仅仅一年的置装费可能需要几百上千万。如果你清楚他们沉重的家累,比如他们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他们家人花钱的速度。你就可以理解那个叫蔡少芬的美女为什么要跟自己的生母亲断绝关系,那个叫张柏芝的清纯女孩跪倒在父亲面前说,她真的做不下去了。可她必须做下去,她骨折一个月,她的家人就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

所有看似千差万别的生命表像下面,其实仅仅是一样的目的,生存。

当登山成为一种秀

五一,有许多队伍去登各种山,这是近两年的时尚。某企业和某报也联合组了支登山队浩浩荡荡奔赴某雪山。不料,某登山记者中途失踪,扔下一截空绳和惊惶的队友。于是各路人马飞奔前来救援,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山友也整装待发。

有人把消息发在网上,于是有更多的人陷入焦虑。不过,人们的焦虑持续得并不太久,第二天消息传来,记者无恙,他在避风处睡了一觉。清晨醒来,他看见灿烂的阳光,顿生豪情,竟然登顶了,还激动地把报社的大旗插在了山顶。

人们以为他体力不支,以为他受了伤,甚至以为他……唯独没有这个版本的结局。

#奇#报纸大肆炒作,勇士征服处女峰,悲情人物成了登山英雄。山友大肆攻击,追逐名利置山友的焦虑和整体利益于不顾。悲情人物成了千夫所指。

#书#不久,又有消息传来,另一支登山队指出前者根本没有登顶。

#网#消息让人眼花缭乱,而真相只有山才知道,可山无言。

宛如一出戏。先是悲剧后是闹剧,迭宕起伏。雪山是道具,而那些山友呢,活脱脱是些蒙在鼓里的群众演员嘛!

其实,以登山为主题的戏并不止这一出。去年,一对恋人曾在玉珠峰举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高山婚礼。央视的摄像机跟着,一个从未登过山的女人在爱情的力量下勇攀6000多米的高峰,电视机前的人只看见她站在峰顶幸福的微笑,却不知道她是怎样被拖拽着上了山,也不知道有多少普通登山者的愤怒,他们花了同样的钱,却得不到教练应有的照顾。因为人力都用在这场秀上了。爱情因为这皑皑的白雪变得更加纯洁了吗?婚姻因为这巍峨的山峰变得更加牢固了吗?或许只有时间可以作答了。

而前年,一个从未有过雪山攀登经历的人,在一个根本不适合攀登的天气,企图创造一项独立攀登珠峰的纪录,当然,他再也没回来。当然,他的身后又有一家电视台。一个人敢用生命做秀,你又能说些什么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登山已经成为一场秀。媒体用它吸引眼球,商家用它谋利,名人用它区别于其它的名人,无名者用它一举成名,成不了名的也可用它作为一种炫耀的谈资,或者抠女时的杀手锏。一件美丽的外衣,穿了它,人们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登山最本真的意义呢?没有人再关心。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一个做秀的时代,谁又能只做绝对的看客呢?拿登山做秀也是件势不可挡的事了。只是做秀时少拉着别人陪衬,如果一定要陪衬,那也别以伤害了他人为代价。在山下,或者只是名利的得失,而在山上,那是生与死的差别。

有个朋友曾告诉我登山的理由,生活里有太多我们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而登山是他唯一喜欢而又有能力去做的事。简单而纯粹,可是这样的登山者还有多少?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山顶,山却更寂寞了。

山难之后

5.19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它是中国足球队蒙羞的日子,也是某年股市大涨的日子,而现在,它是深圳山友心碎的日子,两位山友因为一次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第一时间从网上知道了事件的发生、进展,然后是震惊、伤感。我想,我只能用伤感这个字眼,因为我只是偶尔登过山,也不认识那两个遇难者,所以我的伤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