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冷冷的说道:“怎么?两位大人又觉得我是在忽悠?”
高起潜圆滑的说道:“这种无根无据的事情,还是少说为妙,以免寒了广大将士的心。”
吴阿衡也说道:“祖大寿是逃归的,这是事实,都督大人这样指责,的确让人心寒。献城投降,罪名太严重了。”
张准冷冷一笑,脸色阴沉的说道:“我也是有根据的。”
他从怀里取出两张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的白纸,递到高起潜的面前,面色冷峻的说道:“两位请看。”
高起潜有点疑惑的接过来,和吴阿衡一起观看。
白纸上面写着:“金国汗,执政贝勒代善及莽古尔泰、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等与大明总兵官祖大寿、副将刘天禄、张存仁、祖泽润、祖泽洪、曹恭诚、韩大勋、张定辽、裴国珍、陈邦选、李云、郑长春、刘毓英、窦明德、参将游击吴良辅、高光辉、刘士英、盛忠、祖泽远、胡弘先、祖克勇、祖邦武、施大勇、夏得胜、李一忠、刘良臣、张可范、萧永祚、韩栋等盟诸于天:大凌河城内官民归降大金,如大金国对归降将士诳诱诛戮,及得其户口后,离析其妻孥,分散其财物,天将降谴,夺其纪算,使之夭折。归降将士若怀挟诈,或逃或叛,亦夺其纪算,使之夭折。如能践此盟,天地垂佑,寿命延长,世享太平。”
高起潜仔细的看完以后,皱眉说道:“这是什么?”
张准神色冷峻的说道:“当日祖大寿投降皇太极,皇太极隆重迎接,还和他共同登坛发誓祭天,这就是祭天的誓言。”
吴阿衡的脸色微微一变。老天,张准的手里,竟然有如此机密的东西祖大寿和皇太极一起祭天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要是传出去,锦衣卫恐怕马上就要登门拿人了就算是他俩,得知了这个消息,都有点坐不住了
高起潜毕竟老到圆滑,小心谨慎的问道:“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张准淡然自若的说道:“这是我在皇太极的营帐里面找到的。”
高起潜狐疑的看着张准。
吴阿衡同样狐疑的看着张准。
张准袭击皇太极的营帐,他们知道得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于这份誓言,他们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毫无疑问,这份誓言的出现,让祖大寿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张准这是在提醒他们,祖大寿是投降过鞑子的,还和皇太极共同祭天。在普遍迷信的古代,祭天是个什么概念,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
吴阿衡沉思片刻,缓缓的说道:“这样涉及到根基大将名誉和性命的大事,还是要谨慎,谨慎。”
高起潜轻轻的点点头,然后将这份誓言折叠起来,还给张准。
张准也知道他们不会轻易的相信,接过誓言,收入怀中,淡淡的问道:“祖大寿的妻子儿女在何处?”
高起潜皱眉说道:“被鞑子羁縻不能归。”
张准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是羁縻不能归,还是不想归?”
高起潜欲言又止。这还真是不好说,谁知道到底是不想回来,还是被鞑子拦阻,不能回来呢?
张准冷冷的说道:“祖大寿逃归,以鞑子的凶残,居然没有连累他的妻子儿女,两位觉得可能吗?吴督师,要是你,先投降了鞑子,然后又逃归,你觉得你的妻女能够保存吗?”
吴阿衡沉默不语。
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祖大寿逃归,到底是自愿归来,还是鞑子要他回来,相关的疑问,并不是张准最先提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之前,对于祖大寿逃归的质疑,就从来没有断过。直到目前为止,祖大寿的身边,都是带着很多人的,绝对不会单独出现,他担心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会逮捕他。
史书记载,也许是为皇太极的盛情和真诚所感动,也许是耍手段,祖大寿在宴席上提出,锦州城中的将士都是在下的故旧,汗王对我等如此有再生之恩,如果汗王能信得着末将的话,就放末将回到锦州,待适当时机,说服众将,里应外合,便可智取锦州。
皇太极当即便应承下来。当晚,他亲自送祖大寿出营并扶他上马,随行的有他的义子祖泽远等二十六人,皇太极还特意安排了追兵,制造祖大寿突围而出的假象。
锦州城中的巡抚丘禾嘉、总兵吴襄,听到从大凌河方面传来隆隆炮声,判定必是祖大寿在突围,便率兵出城增援,行至中途,遇到了祖大寿,祖大寿就这样回到了锦州城。但此去便再也没回来,继续效忠于明朝。
对祖大寿的逃归,史家几乎一致认为他欺骗了皇太极。客观上看,祖大寿的行为,只能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祖大寿真的存心要欺骗皇太极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呢?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祖大寿回到锦州后的第三天,便派人给皇太极送信:“锦州兵甚众,将从容图之。尔诸将家赂,已潜使人赡养。后会有期,倘有衷言,即遣人来无妨也。”
皇太极令来人叮嘱祖大寿不要忘记了约定。祖大寿回信说:“期约之事,常识于心,因众意怀疑,难以骤举,望汗王矜恤归顺士卒,善加抚养,众心既服,大事成矣。至我子侄,尤望垂盼。”
从祖大寿的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大寿并没有欺骗皇太极。因为第首先皇太极对大凌河降将的确做到了仁至义尽,祖大寿心非木石,岂能不为之所动。第二,他对崇祯皇帝并不十分忠诚,而且还曾有过怨恨,更有十二分戒备。现在,他的亲生儿子和侄子们都留在了金营,他如果能说服妻子,说服将领,献了锦州,妻儿团圆,应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如果他真的想骗皇太极的话,此去应是泥牛入海,而不应与皇太极音信往来。这说明他是真想献了锦州的。之所以没献成,肯定是因为他试探性地做了一下工作,却没有得到反应,或者是干脆遭到反对,他来信所说“众意怀疑,难以骤举”,应是实情,而反对最坚决的应是他的妻子。
也许有的人会说,以皇太极的智慧怎么会被祖大寿骗了。其实,对祖大寿去而不归,皇太极心中是有准备的,十一月一日,皇太极对众贝勒说:“朕思与其留大寿于我国,不如纵入锦州,令其献城,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来,亦非我意料不及而误遣也。彼一身耳,叛亦听之,若不纵之使往,倘明国别令人据守锦州,则事难图矣。今纵还大寿一人,而携其子侄及诸将士以归,厚加恩养,再图进取,庶几有益。”
可见皇太极放归祖大寿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他是通过这一行为收取所有降将之心,以吸引更多的明军将领归顺。事实证明,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皇太极的确是很有眼光的。因为,在十年后,皇太极的这一目的就达到了。
十年后,皇太极再围锦州,祖大寿又是在粮尽弹绝的情况下被迫投降,皇太极再一次原谅了他。对于一个投降了自己,却又反水的人,一般的人,之前如果没有心理准备,会轻易的饶恕对方吗?不可能因此,祖大寿的行为,基本上可以断定,皇太极是一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都督大人,这件事还是不要外传吧。”
高起潜谨慎的说道。
“都督大人,谣言止于智者。”
吴阿衡也皱眉说道。
张准相信祖大寿逃归,是出于皇太极的安排。但是,他两人还是比较怀疑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数年以后发生的事情,他们不会知道,在松锦战役的时候,祖大寿会再次投降。
“好何可纲的后人在哪里?”
张准漫不经意的笑了笑,忽然转了话题。
“都督大人什么意思?”
吴阿衡立刻意识到张准的用心险恶。
当初祖大寿投降,和他一同镇守大凌河堡的何可纲不愿意投降,祖大寿一怒之下,就当着鞑子的面,杀了何可纲,作为投靠鞑子的投名状。因为这件事,祖大寿逃归的时候,还引来不小的风波。现在张准突然问何可纲的后人,显然是针对祖大寿去的。
张准冷冷的说道:“何可纲将军和赵率教,都是抗击鞑子而死的,我觉得,他的葬礼,有点简陋,还有关于他的宣传,也太少了一点。我们虎贲军崇拜这样的勇士,决意为何将军举行一个更加隆重的葬礼,同时宣传他的死节。”
高起潜不得不说道:“都督大人,没有这个必要吧?”
何可纲是死在祖大寿的手里,张准要大肆宣扬何可纲,那就是坐视祖大寿汉奸的罪名。这么一来,祖大寿的日子,就怕就更难过了。这个张准,还真是毒辣啊,就因为祖大寿不愿意他到来辽东,结果,他才踏上辽东的土地,马上就对祖大寿扎了一刀子。扎了一刀子还不够,还要下毒药,还要套绳索,这连串的计策下去,祖大寿要是能保留全尸,只怕都是奇迹了。
张准语调低沉而坚定的说道:“我认为有必要。”
高起潜和吴阿衡只能无语。
张准要坚持这样做,他们有什么办法呢?要怪,只能怪祖大寿不会做人,招惹张准这样的变态。这个祖大寿也是的,要是自己心里真的没鬼,那么怕张准到来做什么?难道他真是心里有鬼?
“不好了”
“不好了”
“不好了”
说话间,忽然有一个副将急匆匆的赶来。
“怎么回事?”
高起潜不动声色的说道。
“祖大寿回来了”
“监军大人,督师大人,祖大寿潜返锦州,下令关闭锦州城门,将我们的家人,都全部扣押起来了”
那个副将气急败坏的报告说道。
“什么?”
高起潜和吴阿衡都感觉满眼金星乱冒,差点儿昏厥过去。
第784章 是脓疱,总是要挤破的……
“锦州?”
“被祖大寿占据了?”
张准同样觉得相当的意外。
他来到辽东以后,采取的很多措施,的确是针对祖大寿本人的。没错,张准的确是要逼反祖大寿的。这样的一颗定时炸弹,与其留在自己的身边,随时爆炸,还不如早点让他爆炸出来。人身上的脓包,要是自己挤爆的话,还可以承受。要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